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45|回复: 1

[佛化生活] 6月1日龙泉日记:大寮的一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51 编辑

●6月1日龙泉日记“旧话新提”系列之七十五:
大寮的一天
编者按:在此以图片和简短的文字带我们走近大寮一天的生活和学修。 打板 打板声唤醒又一个清晨,4:00,寅时。龙泉寺里的僧众闻板即起,大寮一日的作息也便始于此时。打板在中国丛林延续千年,一则报时,二则集众,是丛林中注重时间观念和集体观念的体现。你不用带手表,就可以知道时间,将自己的身心融入在清净海众之中。 上殿 4:30,五更板,大众上殿,悠扬婉转的梵呗净化着人们的心灵,表达着对佛陀的虔诚。而大寮在此时已开始一天的忙碌了。 在原始佛教中,僧侣托钵乞食,不需要自己做饭。这样一则降低对物质的执着,培养知足、随缘的心态,用功修道;二则托钵乞食就是僧人与社会互动、了解人群、传播佛法的渠道,能培养感恩与慈悲。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慢慢与本土文化融合、碰撞,经过一代代高僧大德的摸索、完善,形成了大寮这一丛林生活的重要堂口,磨练心性的修行宝地,积累了丰厚的饮食文化。 早粥 粥是早斋最重要的食品。佛经中有“粥有十利”的说法,很注重粥在修行中健康养生的功用。龙泉寺早斋粥都是前日备好食材,当日早起熬煮,以大米为主,间有红豆、红枣、花生、绿豆、莲子等,也常做小米粥和豆浆。煮粥的小沙弥会对着粥诵持大悲咒,将一颗真挚的爱心传递给每一个人。 面点 早斋的面点有馒头和烙饼等,有时也有花卷、豆包。龙泉寺的食谱中非常注重面食,三餐皆有。面食营养丰富,且能中和胃酸,容易消化。 火房 龙泉寺大寮使用传统土灶烧火做饭。火房每次两人同时当班,这样早上煮粥、蒸馒头两不误,午斋炒菜和烧汤齐头并进。 烧柴,自古以来就是做饭的传统能源。用柴火烧出的饭菜比煤气和电炉别具一种香味。寺里用的柴火基本上是凤凰岭里的碎枝,或者附近果园、其他单位供养的剪枝,不但非常经济环保,而且开启了施主供养柴火的方便之门,种下殊胜的福德因缘。 火房,除了是大寮的能量来源,也是磨练意志和专注力的修行场所。佛门有句话,叫“大寮里出祖师”。原因有三:一个是大寮做好了饭菜让大众吃了以后,有更健康的身体和更充沛的精力去修行,有很大的功德;二来大寮人多、事多、境界多,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历事炼心的好机会。唯有经受逆境磨练,才能发现自身问题、对治习气,陶铸圣贤;三来在大寮可以动静兼修,像烧火劈柴时心无旁骛,就在修行禅定,过去就有祖师大德在烧火时开悟的。 咸菜 早斋的咸菜也有专人负责。咸菜是中国特有的饮食传统,也与佛教有不解的因缘。古代没有冰箱,保存蔬菜的重要办法就是腌制成咸菜,而对于吃素食的佛教徒来说,很多时候咸菜就成为主要的菜肴。佛教寺院作为一个载体,也将腌制咸菜的技术和文化传承下来。 作净 作净的传统源于古印度,当时人们认为不能吃有生长能力的东西,因此如果要吃植物的种子,需先“作净”,使之不能再生长。作净的方法有刀净、火净等,这一古老的传统中蕴含着对生命的尊重,随着佛教的传播延续至今。 行堂 早上6:00打板,大众进入斋堂,行堂组的同学已整齐地列队等候大家。大寮做好饭后,又行堂人员端到斋堂并平均分给大家。行堂也是我们汉传佛教很重要的一种修行的方式,在为大众服务的过程中培养奉献、谦卑、感恩和欢喜的心。用斋的人要感恩行堂的人,行堂的同学也要感恩大众给自己一个机会去承侍别人、降低自我。 上供 在行堂开示前,先要将今日最好的菜肴取出一小碗,端到佛菩萨像的面前。 斋前礼仪 从斋前五分钟开始,一共要打板四次,板声缓急有序,意在敦促大家随众用斋,勿要拖延。 过堂是丛林集体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修行。 第四道板后是鱼梆,鱼梆结束后是云板,大众随板声默念佛号“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会上佛菩萨。”随后引磬声响,开始念供养偈,意为,以此斋饭先供养一切诸佛菩萨,布施诸天鬼神和所有的众生,感恩施主的供养和一切劳动者的付出。 斋堂的座次比丘按戒腊排列,也就是受戒时间的长短,沙弥按年龄长幼排列,以此体现敬长尊贤的佛教精神。 第一勺,心中默念“愿断一切恶”,第二勺“愿修一切善”,第三勺“愿度一切众生”。 “食存五观”,就是用斋时的五种观想: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忖己德行,全缺应供;防心离过,贪等为宗;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为成道业,故受此食。 缘念 早斋之后,稍作修习,7:30,大寮全体人员在居士斋堂缘念,一天的工作正式开始。 “念”就是铭记不忘,缘就是去想、去忆念,时时刻刻想到佛法,铭记自己的信仰和人生的目标。佛法强调,我们做任何事情前都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和目的,这样能保证在过程中常怀一颗善良的心,不忘记自己的初衷。缘念时典座法师会带大家学习一段佛法,有时是与大寮的承担相关的,同时会作今天的工作安排。 缘念后,僧俗二众开始忙碌起来。 面点房 面点房负责主食,包括面食和米饭。一般有两到三位居士和义工,揉面、切馒头,1人摆笼屉,最后再由2人上屉,烧火人员配合烧火蒸熟。米饭则是在电蒸箱中蒸熟。有时回有手擀面、炒面、炒饼、油饼、炒饭、罗汉饭等花样主食。 豆腐房 大寮有自己的豆腐坊,可以自己磨豆浆、做豆腐。豆渣在这里也不会被浪费,或者加入面粉中做豆渣馒头,或者炒咸菜,做到物尽其用。 备菜 备菜间和厨房分开,主要由居士义工参与,承担洗菜、切菜、洗水果等工作。盛菜的容器是一些一米半左右的大盆,有时用桶。洗抹布、洗碗、装熟食的容器各有分工,保障食品的卫生。 法师开示大家在备菜过程中尽量止语,这一可以防止心散乱,避免不必要的意外受伤;同时也可以培养我们的专注力和觉照力。 义工来自全国各地不同阶层,在这里以寺为家,不图名不图利,心甘情愿为护持三宝事业、正法久住默默奉献,付出自己宝贵的人生时光。 诵经 午斋之前,背完菜的同修会诵经共修约半小时。 炒菜 9:30左右,开始炒菜。由两个净人——已经进入僧团的准备出家的人——主理。最常用的配料有油、盐、酱、醋、糖、姜、花椒、大料等,而没有葱、蒜。 佛门除了因为慈悲戒杀故不食肉(包括鸡蛋)之外,还不能使用葱蒜在内的五种具有刺激气味的植物——“五辛”。因为五辛“生食增人嗔恚,熟食发人淫欲”,同时还给身体带来强烈气味,容易损恼他人和护法神。同时也不会使用任何含有酒精成分的配料。因为酒精能让人失去理智,引发各种可能的恶行,障蔽人的心智。 炒菜开始,火房点火,先放入油加热,再放入八角等调味料,味道散到油中后取出。油冒烟后倒如备好的菜,一般菜需要两到三大盆,油需要半壶左右,再洒入两到三勺盐,倒如一些酱油,有时会加入糖和香油。在这个过程中,厨师要用大铲不断地翻动,这要求臂力,是一个辛苦活。火房和灶台之间有两个小窗子,炒菜的同学通过这扇窗子告诉烧火的同学需要大火或者小火。由于完全是手工控制柴量及通风以决定火的大小,这中间需要一定的技术和很默契地配合。炒完一道菜后,用水刷锅三道,刷锅的水送给火房,用来控制火的大小。 中午过堂 中午11:10打板用斋。按佛教的观点,中午是正餐,会丰盛一些,除主食外,会提供一些水果和点心。 洗碗 僧众和常住义工各有自己的碗筷,短期义工的碗是公用。11:40,居士斋堂有保洁组同学带领大家洗碗筷和盆桶等。寺里不用污染水源的洗涤剂,而是选用一种植物性的苦茶粉。为了珍惜水资源,寺里洗碗的方式很特别,先在一个大盆里用茶粉洗掉油污,再送到下个大盆清洗,擦拭后再送到下一个大盆,这样经过三四个大盆,最后用消毒柜消毒。这象征着心灵的净化也遵循一个由粗到精的过程。而僧团则是自己洗碗。 备柴 14:30 大众到大寮集合缘念出坡,一般是男众备柴,女众备第二天的菜。法师会亲自带领大家一起出坡劳动。 药石,面条 原始佛教僧侣过午不食,也就是午后不在吃饭。对于古代印度修行人的身体特点,过午不食对修禅定有很大帮助,能使人在晚间保持一个清明的头脑。谚语也有“晚上吃得像乞丐”之说,这表明晚上吃少对人的健康是有益的。佛教传入中国后,由于气候不同、劳作增多,开设晚斋,而称晚斋为药石,取以食料病之意,不多食,不美食。龙泉寺的晚斋也做得相对简单,一般是面条、馒头和咸菜等。 罗汉菜与杂宝粥 除了面条以外,大寮会把中午和早上剩下的饭菜熬在粥里或炒成一锅罗汉菜,在晚上提供给大家,避免浪费。 晚上6:05,除了持午的法师和受八关斋戒的义工以外,其余人开始药石。 忙碌了一整天的大寮,渐渐恢复了平静。

本文转自上学下诚大和尚博客;

有问题的同修,请到上学下诚大和尚博客提问。左侧点击‘我要提问’。

希望参加龙泉寺网络学佛可以加群54042598 欢迎您周末来龙泉寺做义工您可以加群87819397,了解相关信息
发表于 2012-6-3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51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9 05:54 , Processed in 0.378483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