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小布施

[大德开示] ZT:未生之前,你在哪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创生”还是“示现”

“创生”似乎意味着从无中突然生出了某样东西。我对“示现”一词的喜爱多于“创生”(Creation)。若是懂得深观,或许就能从“示现”的角度来理解“创生”。如果洞察到云是某个既存事物的示现,而雨则是云最终的示现,我们也许就能体悟人类和周遭所有的事物都源自于某处,却不会去往任何一方。示现并不是毁灭的反面,它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改变。

洞察到生命和宇宙都是一种示现,能够为我们带来一份深邃的祥和感。如果你正因为心爱之人的逝去而悲伤,这些话语可以导引你深观并治疗你的痛苦。

某位神学家曾经说过:“造物主是存在的根源。”(God is the ground of being.)然而存在到底是什么?存在并非不存在的对立面。如果存在只是一种和不存在对立的概念,那就没有所谓的造物主了。造物主能超越所有的概念,其中也包括创造和毁灭的概念在内。

如果你能洞察万物的变迁,并借由它来深观创造的概念,你将会深刻地体悟有关创生的说法。你会发现没有任何事物诞生,也没有任何事物死亡,万物只是不断地在流转变迁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寻找痛苦和哀伤的解脱

我们到教会、犹太教堂、清真寺或是禅修中心学习灵性的修持,为的就是找到解脱痛苦和哀伤的方法。但若想成就最彻底的解脱,就必须有能力洞观存在的终极实相。从犹太教和基督教的角度,你可以称那个次元为神。神就是我们真实的本性,不生不灭的本质。如果你懂得信赖神,信赖自己的真实本性,你就能抛开恐惧和哀伤。

一开始你可能会认为神是一个人,然而人是非人的反面。如果在概念和观念之下来思考神,你就不能发现神的真实面。神能超越我们所有的概念。神既不是人,也不是非人。海浪在无明时也会陷入生死、高低、美丑以及嫉妒他者的恐惧里。但海浪若是能洞悉它自己的本性,身为水的本性,进而了解自己便是水,那么它所有的恐惧和嫉妒就会消失。水是不会经历生死或高低潮起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也是“果”

当我们观察像花、桌子或房子这类事物时,我们总以为花、桌子或房子必须由某人制造才能形成。我们总想找到桌子会产生的原因,房子会产生的理由。于是我们下了一个结论:房子的因就是营造者——泥水匠或木匠。那桌子的因又是什么呢?是谁制造了这张桌子?木匠。花的创造者又是谁呢?是大地、农人或是园丁。我们对“因”这件事的思考是非常简单的。我们以为只有一个因,便足以促成事物的存在。但深观之下我们却会发现,一个简单的“因”是不足以造成“果”的。木匠不是桌子唯一的成因。如果木匠没有钉子、锯子、木材、时间、空间、食物,或是生养他的父母以及其他的因缘条件,他是不可能造出一张桌子的。桌子的因其实是无穷无尽的。

当我们观察一朵花的时候,也会发现同样的情况。园丁只是各种因中的一个;其他诸如土壤、阳光、云、肥料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事物,也都是必要的条件。如果深入地观察,你会看见整个宇宙都在促成这朵花的示现。深观午餐中的一片红萝卜,你会看见整个宇宙都在促成这片红萝卜的示现。

继续深观下去,我们将会发现“因”,也就是“果”。园丁既是帮助那朵花示现的原因之一,同时也是其他事物产生出来的结果。园丁能示现,是因为有许多其他的因:祖先、父母、老师、工作、社会、食物、医药和遮风蔽雨的房子。如同园丁一样,它们既是因,也是果。

深观之下我们会发现,每一个因同时也是果。没有什么东西足以被称为“纯粹的因”。这种深观的训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许多的事物,如果不执著于任何教条或理念,我们就能自在地探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花必须仰赖“非花”的因素才能示现

有人问佛陀:“事物的起因是什么?”他的回答很简单,他说:“彼生故此生。”这句话意味着,事物必须仰赖其他的事物才能示现。花必须仰赖“非花”的元素才能示现。

深观一下眼前这朵花,你将会发现许多非花的因素。深观一朵花,你将会发现阳光这个因素。缺少了阳光,花是无法展现出来的。深观一朵花,你又会发现云这个因素。缺少了云,花仍然无法展现出来。其他的因素也很重要,譬如土壤、农人等等。各式各样的非花因素,都在共同促成这朵花的示现。

这就是我对“示现”一词的喜好甚于“创生”的原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该采用“创生”一词。我们当然可以采用它,不过我们应该明了,“创生”并不意味着从无中生出了某个东西,也不代表某些东西被摧毁,并且会消失于无形。我非常喜欢“奇妙的变现”(Wonderful Becoming)这个词汇,它跟“创生”的真实含义比较贴近。

译注

[1]这是莎士比亚的剧本《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王子的著名独白。


[2]《宝积经》:《大宝积经》的简称。宝积,即法宝之集积,因为是大乘深妙之法,所以视之为“宝”;有无量法门涵摄在此经卷中,故谓之“积”。唐《菩提流志》新译三十六会三十九卷,取旧来诸师所译二十三会八十一卷合之,以四十九会一百二十卷为全本。

《你可以不怕死》(一行禅师著,胡因梦译)之第二章“真正的恐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5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感恩布施好文,收藏仔细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5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5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6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叹布施!

未生之时我是谁?已生之后谁是我?
如今但将心头问,且问问者是谁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9 16:25 , Processed in 0.258553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