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金刚三昧

[佛教文化] 大佛纵观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弥勒像佛座高1.91米,佛身高13.74米,头高4.87米,耳长2.8米,口宽1.28米,两膝相距10.6米。佛像秀骨清相,额部宽广,鼻梁高隆,眉眼细长,方颐薄唇,两耳垂肩,雕刻精细,线条飘逸流畅,气度娴雅,表达了佛陀沉静、智慧、坚定、超脱的内心世界,仔细观瞻,使人悚心静虑,意境深沉。佛像各部份的比例运用了透视原理,头部特意放大,使观瞻者仰望佛陀面容时能接受启示,进行洗礼,但又要把握好放大的分寸,毫无比例失调之感,这在1500年前就处理得这么好是一个惊人的创造。大佛是当时艺术和宗教上的伟大创造,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工艺最高水平,造像年代与价值可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相比,是我国早期石窟造像在南方仅存的伟绩。南朝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刘勰为之撰写《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记,誉为“不世之宝,无等之业”。中国著名学者范文澜、翦伯赞主编的《中国通史简编》、《中国史纲要》,都把新昌大佛的雕凿作为大事载入史删。现在,大佛在国内和东西亚也是声誉卓著。

龛外大殿原建于唐开元年间,唐会昌五年(845)建立楼阁,五代重修,名“瑞像寺”、大中祥符元年(1008)赐名为“宝相寺”、至明永乐九年(1411)重建佛阁三层五楹,取名“毗卢阁”,万历廿九年(1601)建无梁桥,现在的五层五楹为光绪十九年(1893)重建。1981年大修,增塑文殊、普贤,重塑十八罗汉,主体建筑改为五层七楹,依崖而建,歇山顶,飞檐翘角,逐层退进成塔形,外观雄伟壮丽而又精巧稳重。“逍遥楼”匾额为唐颜真卿手书;“大雄宝殿”为清俞樾书,殿内楹联“理哲家言同源西圣、华严法界现象南明”为蔡元培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须弥山石窟位于宁夏固原县西北55公里、寺口子河(古石门水)北岸八座山峰的东南麓崖壁上。石窟依山开凿,高低错落,独具一格。群山环抱,松柏苍郁,流水潺潺,曲径通幽,是西北黄上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是观光旅游的胜地,也是研究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一座宝库。

须尔山石窟创建于北魏,经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的营造,已成为古代原州(今宁夏固原)规模最大的一处佛寺禅院。

唐宋时敕赐为“景云寺”,金代由“赐紫”大师高僧主持寺务,元、明、清各代都有过修葺重妆,又曾敕封更名为“圆光寺”,香火盛极1400余年,是宁夏著名的风景名胜旅游景区,也是西北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宗教建筑之一,它同著名的敦煌、云冈、龙门、麦积山等石窟一样,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瑰宝,是“丝绸之路”珍贵的文化遗存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融合发展创新的明证。

这些石窟寺历经世变,幸存的洞窟还有150余座,分布在八个区域,造像900余躯,汉藏文题刻、题记、碑刻40余则(块)。

石窟寺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个朝代的雕刻、建筑、壁画艺术于一体,尤以北周和隋、唐开凿的大型中心柱庙窟和大龛窟内高大精美的石雕造像,在全国石窟造像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1982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开始进行了大量修缮工作,同时对外开放。

须弥山第五窟大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河南省洛阳市南郊十二公里处,有一条河流叫伊水。它两岸青山对峙,形成一座夭然门阙,古称伊阙,又叫龙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称赞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可是,龙门之所以为世所瞩目,倒不在于风景秀丽,而在于雕刻艺术。伊水两岸石窟星罗棋布,在南北长达一千米的石灰岩峭壁上,迄今还保存有历代大小窟龛二千一百零二个,大小造像九万七千余尊。这个石窟群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齐名,号称我国“三大石窟”。

洛阳是我国历史上许多朝代的首都,又是佛教传入我国后建立第一座寺庙(白马寺)的地方。龙门石窟的开凿以及它的繁荣,和它地处京畿、佛教兴盛有关。

公元五世纪下半叶,在北魏拓跋族统治者中,出了一位酷爱汉族文化的皇帝—孝文帝元宏(公元467-499年),他在许多方面实施了汉化改革,把自己的姓也改成汉姓。

为了更便于统治全境和进一步学习南朝的正统汉文化,公元494年,他将首都从偏远的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就在迁都前后,龙门开始出现凿窟造像活动,不久即取代云冈石窟,成为北魏造像活动中心。

龙门的北魏造像,标志着中国北方佛教雕塑汉族化的新阶段。

以云冈为代表的早期造像所包含的外来因素,被强大的汉族艺术传统融和消化了,汉化政策是这一变化的重要推动力。

佛像穿着宽衣博带的汉式服装,秀骨清相,面带温文尔雅的神情与亲切蔼然的微笑,通体散发着汉族贵族文化特有的典雅气息。这一以龙门为代表的新的造像样式,风行了北魏全境,在现存许多北魏石窟中,均可见到。

北魏是龙门造像的第一个高峰期,顶峰却在一百多年以后的唐代。

继北魏之后,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历代都在龙门营造石窟,至北宋初期才戛然而止,前后长达四百余年。

洛阳是唐朝的东都,龙门的营造活动在初、盛唐时达到了GC。雄踞峰巅的代表作,便是这里介绍的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像。像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双手与腿部已毁,但丝毫无损于它的磅礴气势。佛像头部圆满秀丽,既有男子汉的庄严,又略带女性的慈和,下视的眼神透出威武与英睿,微翘的唇角显得尊贵与严峻。这不是一具普渡众生、慈悲为怀的宗教偶像,而是被高度美化了的大唐帝国高居九重的帝王化身。

据记载,这尊大佛像以及同窟左右胁侍护法供养人十一尊,是唐高宗李治(公元649-683年在位)在咸亨三年(672年)下敕,武则天(公元624-705年)资助两万贯脂粉钱开凿,至上元二年(675年)完成的。执掌了国柄的武则天,为了替自己歌功颂德,树碑立传,不遗余力地建寺造像,龙门奉先寺大佛只是一例。工程的主要负责人是和尚,象北魏云冈石窟主持人昙曜一样,也善能阿谀上意,以佛像模拟美化统治者。据考证,武则天“方额广颐”,卢舍那大佛的头部基本形状不比女性气质,不是只同她巧合而已。

不过,对武则天的评价虽然莫衷一是,对卢舍那大佛雕刻艺术的评价,却众口一词。它是那么完美,在任何角度都可以欣赏到它头部优美的轮廓线与严谨的结构,令人百看不厌。它的雄伟壮丽、典雅崇高与严肃睿智,常使人不禁联想起希腊巴底农神庙的主神雅典娜像,但它比雅典娜像更稳重,更完整,更有气魄,象一座不可摇撼的山岳。它比早已毁灭的雅典娜像高出四米多。如果撇开武则天的影子,它确实形象地体现了初唐自强奋发,激昂向上的时代精神。

大佛的雕刻手法极为精湛。佛头运刀果断准确,五官体积厚重,线条明快。又采取对比手法,用富于装饰性的螺发肉髻和大耳,简素的衣纹与华丽的背光,把头部衬托得更突出,更美丽,更引人注目。大佛曲眉丰颊的面部特征与硕壮丰满的体魄,反映了唐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审美观点与美学思想,并逐渐形成有别于历代风格,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造像样式,给人以清新、健美、雄浑、典丽等等美的享受。

当然,这一切赞誉,最后都应奉献给唐代的艺术匠师他们用短短的三年零九个月,在坚硬的石灰岩峭壁上开掘了深广四十米以上的大窟,雕刻了高度在十到十八米之间的十一尊大佛像,这是何等宏伟的创造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大佛通高88米,佛体79米。站在佛像的跟前才发现,光是佛脚掌的厚度就有一人高。佛的脚指头就有半人多高,已经被游客摸得非常光亮。

俗语临时抱佛脚,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阐释。据称,每到期末考试的时候,总有许多学生来这里“抱佛脚”。

无锡灵山大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位于潼南县城西北1.5千米的定明山下,亦名南禅寺、定明院。今存有大佛阁、观音殿、玉皇殿、鉴亭四座木结构古建筑。

大佛阁依山傍水而建,为七檐歇山式建筑,景象壮观。阁内凿崖而就的释迦牟尼佛坐像,高18.43米,神态庄严。

这尊大佛俗称“八丈金仙”。以大佛为中心,在东西长达里许的崖壁上,留有历代骚人墨客书镌的题记、诗咏、碑碣、造像等83则;镏金楹联镌刻20则;水文题刻5则;龛窟104个,佛像700余躯。另有“石磴琴声”、“顶天佛”、“鉴亭”、“翠屏秋月”等名胜古迹,与“八丈金仙”共称十八胜景。

潼南大佛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0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1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1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1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9 05:56 , Processed in 0.204642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