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98|回复: 2

[大德开示] 持戒与念佛的关系(印光大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2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持戒与念佛的关系

印光大师

  1. 三学为学佛修净之根本

  戒、定、慧三学,为学佛及修净业者之根本,而戒尤为要。故《观无量寿佛经》开示净业三福:一则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则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则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初、二多属戒学,三则三学圆具。具此三福,则净业大成,往生上品。故于《净土五经》后,附《华严经‧净行品》及《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以期净业行者,于律仪戒之执身不作,进而得定共戒之製心不起及道共戒之超情离念,断惑证真。然纵得定共、道共二种实益,犹当兢兢业业,执持律仪戒,以为自利利他、维持法道之轨範。则空解脱人,无由以大乘藉口,而因之以坏乱佛法,疑误众生也。(《净土五经‧附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跋》)

  2.
受戒必当持戒
  
       佛法法门无量,无一不以戒为基址,净土为归宿者。……在家人以五戒为根本。五戒前之杀、盗、淫、妄四条,乃性戒,无论受戒不受戒,皆不可犯。但未受戒者犯之,则按事论罪过。受戒者犯之,则于事上论罪之外,又有犯戒一层罪过。酒戒乃名遮戒,以佛遮止,不许人喝。未受戒者喝,无罪过。若喝而妄为,则在所为之事上论罪。故虽未受戒,亦不宜喝。若受戒者喝,则止得犯戒之罪耳。然既发心皈依三宝,固当五戒全持。佛大慈悲,虽有一二三四随人意受之例。然此係有势不能持之事,不可以此自宽。(《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三‧复王雨夕、雪夕居士书》)

  3.持戒为了生死第一要道

  此所以佛视一切众生皆是佛,而即欲度脱。众生由不了悟,不肯修习善法,以致长劫轮迴生死,莫之能出。如来于是广设方便,随机启迪。冀其返妄归真,背尘合觉。法门虽多,戒、定、慧三,摄无不尽。故《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而三者之中,唯戒最要。以能持戒,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其行与佛近,其心必不至与佛相远也。故如来于梵网经,为众生保证云,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若能如是信,戒品已具足。又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是持戒一法,乃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第一要道也。(《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四‧陈了常优婆夷往生事迹兼佛性发隐》)
  

       4.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夫宏阐净土,何以首列《梵网》?良以欲生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欲净其心,非持佛净戒不可。果能持戒,则贪、瞋、痴心,不发现行。戒、定、慧道,彻底圆彰。恒沙功德,无量妙义,不求自得,具现心中。所谓戒为法界,一切法趣戒,是趣不过。况又加以真信切愿,执持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则能念之心,与所念之佛,相冥相契。现生固已心佛不二,临终不生净土,将何生乎。纵令根机陋劣,未能如是。而以严持佛戒之清净身心,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迨至临终,感应道交,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即使带业往生,固已永脱轮迴,高超三界。常时亲炙弥陀,自可速证法身。况已业尽情空者哉?其有自詡高明,藐视戒律,及与净土,谓自性清净,有何善恶持犯自他净秽。但任天真,即如如佛。从兹口口谈空,步步行有。听其言,则高出九天之上。察其行,则卑入九地之下。生为法门之败种,死作泥犁之主人。较彼带业往生者,尚天地不足以喻其否泰,况上焉者乎?其有欲现生亲得实益,临终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自可不虚所望矣。(《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三‧〈梵网经心地品菩萨戒疏注节要〉跋》)
发表于 2012-5-12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幸苦了~~看贴回帖也是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3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9 16:09 , Processed in 0.218069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