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94|回复: 2

宣化上人:菩提心是根本真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27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宣化上人:菩提心是根本真心
什么是菩提心?菩提是梵语,就是「觉道」,觉悟的道路。菩提心就是根本真心,也就是不胡涂的心。胡涂心就是造业心、非觉道心。所以要认识清楚这条道路,容易走,还是难走?认清楚路程,才会达到目的地。再者,菩提心就是行住坐卧所应遵守的一种法律,这个法律就是戒。简而言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是戒,戒有五戒(杀盗淫妄酒),众善奉行是奉行十善。我们身口意,总共有十恶:身犯杀盗淫,口犯绮语、妄语、恶口、两舌,意犯贪瞋痴。若能不做十恶,就是行十善。
身有三恶:杀盗淫。其实有很多人不是不知善恶,但是仍然明知故犯。就拿杀生来说,多数人都知道杀害生灵是不对的,但是依然犯杀戒。偷盗是不告而取;明知偷盗不好,但仍然去偷盗。邪淫就是贪图肉体上一种虚妄不实的快乐。因为这种快乐是假的,所以很容易把人迷了,却把真的快乐忘失了。这是世人的通病:真的无人认识,假的却人人趋之若鹜。所以说:「一天能卖十担假,十天难卖一担真。」世人就是这般奇怪!
我们的意业犯三恶:贪瞋痴。贪就是贪得无厌。有人在心里想,假如我得到一百万,就心满意足了!等得到一百万时,又想要一千万,甚至千千万,都不能满足这个贪欲。所以有一首偈颂说:
终日忙忙只为饥得了饱饭又思衣
衣食两般俱丰足便想高楼与美妻
娶下娇妻并美妾出入无船少飞机
轮船飞机俱已备又无官职被人欺
五品四品嫌官小三品二品也嫌低
一品当朝做宰相更想面南去登基
一日登基坐了殿又想神仙下局棋
人一天忙忙碌碌,只为了饱腹;填饱了肚子,又想穿些漂亮的衣服,西装毕挺,好去结交上流社会的人士。等到衣食俱丰足,又想娶个漂亮的太太,或嫁一个英俊旳丈夫。既得娇妻、美妾或俊俏丈夫,又想坐轿车,或买一架名牌车,甚至出入坐飞机。汽车、飞机都得手了,又觉得自己无一官半职,被人看不起,于是又到官场去打转。五品、四品,乃至三品、二品官职还嫌小,终于做到一品官,就是大宰相、国务卿。但仍然不知足,又想做总统、做皇帝。一朝登上宝殿,做了皇帝之后,又想成仙,长生不老,与仙人下棋去!
这是形容我们人贪得无厌,纵然拥有家财万贯,又想执国家经济牛耳。到了你掌握全国经济后,甚至想掌握全世界的经济命脉。总而言之,在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贪名,一种贪利。贪名的用尽千方百计,把自己的名誉搞得大大的,贪利的挖空心思去赚更多钱。这都是贪心所使然。
心又有瞋毒。瞋就是瞋恨心、大脾气。所谓「缺德带冒烟」,脾气大的人,一天到晚好像头顶上冒烟,气冲冲的,这是缺德的表现。真正高贵的人没有脾气,就算有脾气,也必定要把它降伏,好好调剂身心,化瞋毒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
贪瞋痴三毒有连带的关系。人一切的烦恼都来自于贪欲,有了贪欲便向外驰求,见到好东西就想占为己有,得不到手便生瞋恨。一生瞋恨,就冲昏了脑袋,变成愚痴。这个痴毒,不是说像白痴的那种愚痴,而是说人不明理,昧于因果,心窍蒙蔽了。这三种毒是所有烦恼的根源,想要除烦恼,必先根断贪、瞋、痴三毒。
我们的口业容易犯四过:绮语、妄语、恶口、两舌。绮语就是华靡不实的风凉话,或不干净的语言,令人听后打不干净的妄想。妄语就是话不真实、撒谎。恶口就是用恶毒的语气骂人,令人受不了。两舌就是搬弄是非,挑拨离间,如两头蛇。
以上略释身口意的十恶,若能转十恶为十善,谨持不犯,就是守戒律。菩提心就是戒律的一个别名,戒律就是教你觉悟。菩提心是人人心中本具的善种子,如果能够不忘菩提心,你的善根就不会断;不胡涂,就是菩提心。好好培养增长菩提善种子,向着成佛的道路去走。

 楼主| 发表于 2012-4-27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宣化上人:培养四无量心


修道人,一定要培养四无量心。有了四无量心,才能教化众生,令众生离苦得乐。修道人若无四无量心,就与道相违背,就是修了八万大劫,离佛道尚有十万八千里。

四无量心是修道人应具有的基本条件。何谓四无量心?就是慈悲喜舍。无量就是没有限量,不半途而废,不中道自画,得少为足,认为够了。其实慈悲喜舍没有够的时候,越多越好,应把它推而广之,扩而充之,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

(1)慈能予乐。我们是否给了众生快乐?若是没有,那就是没有尽到慈心。应该朝向「无缘大慈」的目标迈进,不但同情人类的遭遇,而且也要同情动物的遭遇。如有不幸的事情发生,要实时伸出援手,帮助他们脱离苦海,这是佛教徒应该做的事。不要存着隔岸观火的心理来观赏,那样就失去佛教的救世精神。佛教是慈悲为怀,方便为门的宗教。

(2)悲能拔苦。我们能不能拔除众生的痛苦?若是不能,那就是没有尽到悲心。应当有「同体大悲」的思想。也就是人溺如己溺,人饥如己饥的精神,佛教以悲为宗旨,悲就是怜愍的心;与儒家所说的「悲天悯人」不谋而合。由此可知天下圣人的思想,同出一辙,没有离开恻隐之心。佛教主张慈悲,儒家提倡忠恕,心心相同,这是宗教的髓,如果不如此,那就同于异说外道。

(3)喜是喜心。我们是不是欢喜学佛法?有没有生忧愁起烦恼,或者闹情绪?如果有的话,赶快纠正,不可任性发展。若有半点习气存在,在七情六欲上用功夫,那就是错误观念。要知道这种观念错不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4)舍是舍心。我们有没有舍心?如果有,是大还是小?是一时还是永远?舍就是发心给予众生快乐,拔众生的痛苦,扶人困危,会生起无限欢喜,但不可执着。做完之后,统统把它忘掉,不可留记心头。如果执着不忘,那不是菩萨的愿行。要有施恩不求报的胸襟,才算是真正的佛教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4-28 07: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2-5-15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宣化上人
感恩师兄法布施
南无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坛城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南无东方药师琉璃光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7 19:08 , Processed in 0.142283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