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理由之六:降低饲粮转化,力求经济、公平
有一次,我在广播电台作一个直播节目,题目是「宁可食少肉,不可居无书」。当讲到多食肉,会耗费大量粮食时,一位持反对意见的听众打进电话,说:「我多吃了肉,就会少吃饭,这不是省粮食吗?」
看来,问题的症结在于,人们只知表面现象,而不知食肉背后,我们的生存方式是多么的不经济,对粮食的浪费又是多么的巨大。
任何以动物性食品为主的食物结构,必须以雄厚的植物生产量为基础,在饲养行业称肉料比。肉类生产需要大量谷物,在美国每生产1公斤牛肉约需5公斤的谷物,生产1公斤猪肉约需7公斤的谷物,生产1公斤鸡肉约需2.6公斤的谷物。中国的肉食消费量是发展中国家平均值的两倍,超过日、韩,猪肉消费世界第一,但从持续发展角度看,这个「成就」并不值得乐观,我们如此大的人口基数,全国人民每多消费1磅猪肉,就须多生产250万吨谷物。
人类作为杂食动物,以五谷杂粮果菜肉蛋奶为食,其中粮、果、菜的摄取途径是沿着最短食物链获得的,从收益最大化角度讲,我们直接利用生产者从太阳辐射固定下来的能量,是最经济的。因为,提高肉食量势必损耗更多的粮食。所谓动物性食品,不过是植物性产品的转化形式,但这种转化要以大量的物耗:水、肥、化石燃料等为代价;一块用来养活30个素食者的土地,只够养活一名肉食者。
为获得高热量的动物性食品,发达国家耗用了世界小麦产量的三分之一、玉米产量的三分之二、大麦产量的100%来喂养畜禽,世界约38%的谷物、美国约70%的谷物、中国约20%的谷物是用做饲料,甚至世界上30%的海鱼被加工成鱼粉添加到饲料中。一些国家的部分人因吃过多的肉而患肥胖症。因胆固醇过高,全球每年有410万人死亡,另一些国家的数以亿计的人却因缺粮而飢馑不堪,全球平均每年饿死的人口达300万。还是WHO提供的数据:目前,全球贫国营养不良的人口约1.7亿,2000年因缺粮造成的死亡人数达340万。电视上不时出现的母子飢饿,体重过轻的非洲难民场面,对照大腹便便的欧美人,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世道的不公平、不道德:可不可以说富国人嘴里的肉,夺走穷国人手中的粮?
如果我们减少10%的肉食程度,就相当于省下1200万吨粮食,使6000万人免于饿死; 如果我们把饲养家畜的粮食都省下来,救济飢民,全球至少有5亿人就能免遭飢馑。为了世界大同,至少,可以从我做起,良心发现,选择一种经济的、俭约的生活方式,那就是素食。
每年圣诞节的前一个月即11月25日,是世界无肉日,这是1986年发起于印度的「群众性」的素食运动,全球共有950万人响应。素食有助于遏制腐败与奢靡、减少贪欲和杀戮、增加德行和幸福感。「勿以善小而不为」,愈益普遍的素食行为,堪称协调天人关系、敬畏万物生灵、尊重传统文化、消除世界飢荒的经邦济世的途径之一。 (摘自《人与自然》杂志2003年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