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139|回复: 3

[与时俱进弘扬大乘] 心若无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30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若无尘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夜明珠,
散发着幽幽的光芒,那就是,
人人本有的真诚、善良的本性。

然,孤独游子,客居地球,本来小住,
浪迹天涯,千山万水,四处寻觅!
流浪的路,却是如此漫长!
找不着回家的路,辗转轮回。
生命短暂,如昙花绽放;
机缘宝贵,如高山之缝隙间漏进的一米阳光。
返本归真,才是心灵最大的期望!
人总是这样,为什么非要重来一次?
为什么现在不好好的把握当下?
为什么要等到失去以后,才知道珍惜?
原来这一切都是心尘的习气所染;于是,
拥有的时候感觉不到幸福,得到的也感觉不到可贵。
把身边的一切看做是理所当然,习惯了接受享乐,
习惯了依赖,习惯了关怀。习惯了所有的习惯。
生命显得苍白无力,不能承受生命之重。
茶陵郁山主有一次乘驴度桥,驴子踏上桥板时忽而一失足跌倒,
郁山主突然间觉得整个身心孤明历历,
所有世俗的尘垢妄想都在这偶然的一跌中悉尽震落,顿时大悟,
遂有颂云:
我有神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
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从此,这位禅僧再也不到外面去行脚了,他完全发现了自身的价值。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这样的一颗神珠,也就是纯真无瑕的人性。
由于自我意识的产生,我们的人心经受了各种各样的污染,
一如滋长苔藓的石头,落满枯叶的大地。
高明的禅师往往不失时机地唤醒人们对本我的意识。
早在《法华经》里,就有这么一则故事:
有一位贫苦的人,去拜访一个显贵的亲戚,
亲戚怜悯他的潦倒,热情地设宴款待他,
他因此痛饮美酒,醉了后便睡着了。
这时正巧衙门通知其亲戚值班,亲戚一时叫他不起,
无法与他告别,便在他衣服里缝了些珍宝就先走了。
但这个人醒后,并不知此事,依旧过着漂泊的生活。
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他又遇到那位亲戚。
亲戚把藏珠一事告诉他,他才恍然大悟:
原来自己的衣服里藏有贵重的珍宝。
故事中的宝珠,与其说是物质上的财富,毋宁说是精神上的财富,
即真如佛性、般若智能。
贫者喻指精神上贫穷的人,而那位富有的亲戚即是佛。
众生的佛性被妄念之垢所遮蔽,不能显现,一如衣珠。
百丈禅师有时在说法结束众僧散去时,大喝一声:大众!
大众一时回首,百丈反问:是什么?
这声棒喝犹如当头浇下一盆冰水,使众人于彻骨冰凉中抛卸所有妄念,
陡然领悟其本我的存在。
南朝宝志禅师说:
若欲有情觅佛,将网上山罗鱼。
不解即心即佛,真似骑驴觅驴。
明代陈实也说,参禅有二病,其中一种便是骑驴觅驴。
福州大安访百丈禅师时,郑重其事地问:学人欲求识佛,何者即是?
百丈呵斥道:大似骑牛觅牛!
大安日后有所悟,复问;识后如何?
百丈即答:如人骑牛至家。
六祖惠能大师说: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禅宗强调直指人心,息妄显真,明心见性。
离此宗旨向外寻觅解脱之道,便是骑驴觅驴。
曾经,我们是一个洁净无尘,心如明镜的赤子。
心若无尘,如一潭平静的湖水,似一地皎洁的月光。
心若无尘,气质和品位得以提升,生命便会高贵。
心若无尘,远离患得患失,远离颠倒梦想。
心若无尘,心灵如明月,智慧如清泉。
心若无尘,襟怀坦荡,觉知当下。
心若无尘,从容自若,心如虚空。
心若无尘,你能带着喜悦的心情,活出真实的自我!
心若无尘,便是一个至纯至美的世界。
发表于 2012-1-30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30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31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1 01:37 , Processed in 0.247389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