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19|回复: 3

[原创] 【同愿同行 朝山简报】第十四期 行缘至此 就此安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3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同愿同行 朝山简报】第十四期 行缘至此 就此安坐

一、目录
(一)【朝山小计
(三)【法师开示《儒风大家》第十期采访释仁炟法师   
(四)【朝山新闻】山东省淄博市、枣庄市民宗局领导看望朝山途中的仁炟法师
(五)【朝山图集
(六)【大众分享
    寂寂朝山路  拳拳报佛心——文:妙莎
(七)【第五届正觉行/第一期佛商禅修班
    1、喜迎八方客 共贺七佛来——记药师七佛殿暨药师七佛圣像开光庆典
    2、博山正觉寺成功开办首期佛商禅修班
    (1)举办宗旨
    (2)课程内容简介
    (3)学员分享
      ●行缘至此 就此安坐——文:林紫惠
      ●真正的成功,是对心灵的关注——文:李季信
      ●面向心中的宝塔   我们叩首——文:史春霞
    3、精彩瞬间(摄影集锦)
(八)【感应事迹】这病能好  真是奇迹
(九)【历史人文】书圣王羲之
(十)【广种福田】药师七佛殿  供奉平安灯

二、正文
(一)【朝山小计】
朝礼日期:9月28日——10月13日
朝礼区间:枣庄市孟庄镇侯宅子村枣庄市峄城区壕沟村
叩拜数目:5409个
城市简介:鲁南明珠——枣庄市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是山东省设立的第四个地级市,东依沂蒙山,西濒微山湖,南接两汉文化胜地徐州,北临孔孟之乡济宁。二战时,台儿庄战役在此爆发。枣庄是一个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现代化城市,拥有7300年的始祖文化、4300年的城邦文化、1400多年的运河文化、130年的工业文化;处于“一山、一水、两汉、三孔”黄金旅游线上,是一座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新兴旅游城市,既有北方城市的豪放,又兼具江南水乡的秀美,为“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并且素有“鲁南明珠”之称。
    特产:石榴、红枣、核桃。以石榴最负盛名。
    主产:煤炭、小麦、玉米、玉米、棉花。
(二)【同愿同行 一起朝山去】
大众参与统计
    截止10月12日,博山正觉寺接收到的实修活动报名人数共419人次,统计如下:
·17 信众发愿与法师同数叩拜。(来自:淄博、济南、菏泽、临沂)
·76 信众发愿每日叩拜108拜。(来自: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淄博、即墨、广州、济南、河南)
·136 信众发愿诵100万遍地藏王菩萨圣号。(来自:淄博、济南、上海、延安、天津、深圳、栖霞、海口、青岛、临淄、菏泽、河津、威海、河南)
·93 信众发愿十斋日或每日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来自:淄博、烟台、北京、天津、临朐、延安、长沙、济南、河津、法国贝尔福、墨西哥)
·11 信众发愿阅读经藏。(来自:淄博、临朐、深圳、延安)

·86信众发愿每日读诵《金刚经》《楞严咒》《十小咒》《心经》各1遍,《大悲咒》7遍。(来自:广州、深圳、上海、青岛、海口、济南、淄博、墨西哥)
(三)【法师开示

   
和而不同儒佛相通
——《儒风大家》第十期采访释仁炟法师
文:常强
■ 释仁炟
□ 本刊记者
编者按:至本文刊出,年届七旬的正觉寺监院仁炟法师,依然行进在朝拜安徽九华山的路途上。朝山,是佛门修行者降伏自心贡高我慢、自觉觉他的一种极其艰难的修行方式,非愿力、毅力、体力皆有保障者而不能为之。
□:仁炟法师,您的朝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您觉得它的意义在哪里?
■:三步一叩朝山本质上是一种修行。2005年仁炟朝拜五台山,今年又开始朝拜九华山。仁炟看来,朝山首先可以洗涤心灵尘垢、磨炼身心、忏悔业障、降伏自心的贡高我慢,从而促进自己的修行。这是从修行角度讲的。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所思、所言、所行。
另外,朝山的过程,也是弘扬佛法的过程。这次朝山,倡导大家“同愿同行一起朝山去”,安排一些可以在家中完成的朝山功课,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参与朝山。比如:可以发愿朝山期间,每天在家叩拜地藏王菩萨108拜;或者完成100万遍“南无地藏王菩萨”圣号;或者十斋日诵《地藏菩萨本愿经》;也可以来到朝山途中,跟随仁炟叩拜一段。朝山的过程也是弘扬佛法的过程,无论是自修或是共修,都会影响到很多人,无论他们是信佛还是不信佛。
第三,现代生活中,很多社会问题以及大家的烦恼,都是贪欲膨胀引起的。如果能够有这样的苦行体验,会让大家反思很多问题,反思人生的意义,考虑人生的路该如何走。这种修行对于帮助大家克制自己的欲望、去除贪念、净化心灵也是很有益的。
□:我们去香港拜访饶宗颐先生时,在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前面,看到了饶宗颐先生题写的四个字:“慈、悲、喜、舍”,这是不是我们佛家修行的一个方向呢?
■:慈、悲、喜、舍,这四无量心,是圣心也是凡心。修行,本身就是修凡心。从精进的角度讲,所谓慈是予乐,给予快乐,让大家过上幸福的生活;悲是拔苦,将众生从苦难中救拔出来;那么喜、舍呢,就是看到众生离苦得乐,自心快乐,然后把快乐再普施、施舍给一切众生,乃至生命。这是简单地说。
□:今天,许多人对佛教存有这样的想法,他们认为佛教让人消极遁世,逃避现实,对社会有很大的消极作用。对此,您又作何回应?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佛教无争不抢、忍辱随缘,所以好些人从这个角度来看,认为佛教是消极的。其实,佛教申明因果,主张和合、不争不贪、化解矛盾、和谐的修行。佛教的慈悲展现的宁肯牺牲自己也不伤害别人的大行,实际上是佛教大智大勇的一种表现,这不是悲观的,更不是厌世、遁世的。
比如虚云老和尚,他从48岁开始朝山,从普陀山到五台山,走了三年半。途中,有个顽皮的小孩子,他要求虚云老和尚从胯下爬过,虚云老和尚就从小孩子的胯下爬了过去。你说虚云老和尚是懦弱吗?实际上虚云老和尚是以这种方式教育这个小孩子,这正是虚云老和尚的大智慧,这是大智大勇的体现。
另外,从佛教的角度看,如是因,如是果,一切事情都不离因果。平常我们说“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就是菩萨知道因果报应的道理,不敢种恶因,不愿与别人发生争斗。因为发生争斗,就要种下恶因,将来会受到恶报。对于修行的人而言,不愿与别人发生争斗,不敢胡作非为,因为他知道因果报应的道理。对于不修行的人而言,因为不知道或者不理睬因果报应,就敢胡作非为。等到某一天恶报来了才后悔,可是一切都已经晚了。
□:抛弃社会世俗观念对佛教的偏见,可以看出佛教对人生还是有很大的启示意义的。好多出家人,是不是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选择皈依佛门?
■:选择出家,对有些人而言,并非是在经历苦难波折之后的选择。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高僧大德,他们在出家前都有好大的福报,但他们却甘愿舍弃尘世福报去修行。像镇江金山寺的创寺住持法海和尚。法海和尚原是唐朝名宰相裴休的儿子,时任翰林院学士,地位很高,是他父亲送他出家的。当时出家修行是非常光荣的事情。
近代弘一大师,“二十文章惊海内”,这是中国近代的大才子,在文学、音乐、书法、绘画上都有很深的功底。今天的许多名家都是他的传人。他在上世纪30、40年代所作的《送别》,就是“长城外,古道边,……”,红遍了大江南北。前些年台湾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在电影中就用到了这首音乐。这些人都是很有才华的。他们能够放弃尘世的幸福和富贵而选择出家,自有佛教的吸引力和奥妙所在。出家并非都是消极遁世。古往今来,很多人出家是为了利益众生、度化众生,是为了修行。
□:这些人也应当包括仁炟法师自己吧?
■:就仁炟本人而言,尽管没有高官厚禄,但在事业上也算取得了小小成就。就在事业处在巅峰的时候,仁炟选择了出家。当然,并不是逃避什么,仁炟出家只是为了报答佛恩。
□:昨天我们在来时的路上还在讨论佛教的出世入世问题,单单说佛教主张出世,这其实是不恰当的。
■:这样说是不全面的。佛教既是出世的,也是入世的。
从本质上来讲,佛教是出世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主张跳出六道轮回,了脱生死,究竟涅槃,达到“常乐我净”的境界。但是在修行的过程中,还是要积极入世的。从目标上讲,佛教是出世的;从过程上讲,佛教是入世的。平常说,大修修于市,小修修于山。小修行往往在山林里,自己诵经念佛,极少和外界接触,受外接的影响较少,也容易清净;而大的修行,过去叫市井,现在叫闹市,在闹市里历事炼心,困难要多得多。不仅要自己修行,还要带领他人一起修行。度人很难呀!一个人一个想法,现代人的贪心、瞋恨、疑惑、傲慢、嫉妒等自我膨胀,即使是好心,别人也未必理解,这些都凸显在入世的修行弘法中。在红尘中自度度他所经受的压力和磨难,要远比出世在山林中自修要大得多,所以这样的锤炼叫大修修于市。
比如我们建设寺院,提出“在修行中建寺,在建寺中修行,我们和正觉寺一起成长。”的理念,即是入世的建寺弘法行为,也同样是一种出世的修行。
□:您这么一说,我又想起了重庆慈云寺惟贤长老曾经说的:“佛教精神就是报恩精神,报恩精神包括了出世而入世的精神。”咱们佛家讲究四报恩,即报父母恩、报国土恩、报众生恩、报佛祖恩。还有一种观念叫“法不外求”。我记得《六祖坛经》上曾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寻兔角。”这是不是也是主张咱们佛教要入世的?
■:是的。“法不外求”是从人的内心修行来讲的。佛法认为,每个人都具足清净的自性。自性佛就是觉而不迷,自性法就是正而不邪,自性僧就是净而不染,每个人都具备“觉、正、净”三宝。但自无始劫以来,自性三宝都被无名烦恼造作遮蔽住了。由于尘垢的污染淹没了自性,修行的过程,就是把这些烦恼、尘垢清洗掉,使自性三宝显现出来,使大家清净心安,得大自在。所以,是内求而不是外求。
□:在今天,我们提出要构建和谐社会。您认为佛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将会扮演何种角色?
■:佛教就是追求和谐、和合的。您看咱们寺院,大家在一起修行,讲究六和敬。您看我的办公室墙上也贴着六和敬:“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从言语、意识、行动上都概括了,都要和合。同样,国家也需要安定团结,需要和合、和谐。
佛教希望国家统一,希望国家和平和谐。和谐和合的环境是每一位中国人都期盼的,同时佛教修行也需要有一个安定的外部环境。佛教教导信众要爱国爱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积极奉献。作为佛门弟子,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倡议要积极响应。
□:有人说,人的道德是由环境决定的。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肯定显得很不文明,所以人们就会避免随地吐痰。而若走到无人之处,走到一个原本很脏乱差的地方,人们或许便会随意吐痰。对于这种环境决定道德的观点,您怎么看?
■:我去香港,去深圳,那边环境非常美,在那里大家都不忍心随地吐痰,因为地面很干净。一切生灵都有贪欲的一面。佛教认为,自无始劫以来,每个人都是善恶兼有。修行,就是消灭恶的,保留善的。具体而言,就是一切恶,未生的令不生,已生的令消灭;一切善,未生的令升起,已生的令增长。这是佛教的理念。
□:据说,在有的寺庙中,有的师父还要求信众学习儒家文化。对于这种做法,您怎么理解?
■:儒家文化与佛教文化没有矛盾,更没有斗争。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里面讲过,“一切法皆是佛法”。所以,儒家也是佛法。从儒家的角度来讲,做人的准则是仁义礼智信;而从佛家的角度来讲,居士五戒强调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些都是相通的。不杀生,就是要仁爱;不偷盗,就是要讲义气;不邪淫,就是要讲礼,尊重别人的家庭;不妄语,就是讲究信誉;不饮酒,就是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护身体,这是智慧的体现。儒家的行为规范与佛家的戒律,都是相通的。佛教进入中国后,与儒家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今天的中国化的佛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您也提到了,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与佛教的戒律都是一致的,这一点我也有所感悟。比如,关于修学法门,儒家讲“学思行”,佛家讲“闻思修”;儒家认为“人人皆为尧舜”,佛家认为“人人皆具佛性”;儒家贤德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佛祖则说“明心见性”;儒家强调“仁者爱人”、“四海之内皆兄弟”,佛家则强调“众生平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在处理不同文明形态的问题上,我们祖先早已为我们提供了态度,那便是内外兼收、三教融合、和而不同。
在拜访法师之前,我也拜读过关于您的一些资料。可以说,您在出家之前,乃是一位成绩斐然的生物化学科技工作者。最后一个想请教您的问题就是,您认为佛教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会有怎样的关系?
■:佛教是佛陀对于弟子智慧的传授,是大智慧的结晶,不仅是科学的,而且很多方面领先于科学,并在不断地被科学验证与证明。佛教讲求真修实证,具有严谨的修学理论体系和修行方法,佛教修行的本身也属于一种科学求证的过程。
举个例子,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要他的弟子们喝开水,不喝生水。佛说,一碗生水里头有八万四千个小虫,喝了生水容易生病,这些道理已经被科学所证明。借助显微镜,我们可以看到生水中有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有不致病的,也有致病的。
佛教中充满了智慧。将佛教的智慧运用于士农工商各行各业,运用于科学技术的研究,都会有很好的启发和促进。
□:仁炟法师之前是食品工程师,是解决人类的身体问题的。皈依佛门之后,任务就变为了解决人类精神信仰问题。您认为之前的工作,对于您目前的修行有意义吗?
■:应当说是有意义的,因为它们之间都是相通的。大家接受高等教育,一方面是学习知识,另一方面是培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之前所学所用的知识,现在在建设寺院、在修行中都用到了。所以,解决物质问题与解决精神问题,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编者:释仁炟,1942年生,原名侯占元。早年毕业于天津轻工业学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攻食品生物化学,被国家人事部、国家科委认定为我国“豆制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现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正觉寺监院。1992年,仁炟法师在北京法源寺能行长老(临济宗第四十五代传人)座下皈依佛门,尔后出家;2000年在佛门泰斗本焕老和尚(临济宗第四十四代传人)座下受具足戒。2002年仁炟法师率众修复建设禅宗祖庭山东省博山正觉寺,2005年三步一叩朝礼五台山,2011年始三步一朝礼九华山,其朝山行为受到海内外佛教界关注与好评。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朝山新闻】
山东省淄博市、枣庄市民宗局领导看望朝山途中的仁炟法师

作者:光明草
    2011年10月10日下午2时,山东省淄博市民宗局于精忠局长、张文堂副局长、周保国科长在枣庄市民宗局朱瑞志局长、林珍英副局长等陪同下,来到山东省枣庄市的朝山宿营地看望朝山途中的仁炟法师。
    各位领导对仁炟法师表示了慰问和鼓励,希望他保重身体,一路平安,圆满归来。仁炟法师就各级宗教部门领导对自己三步一叩朝礼九华山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恩与感谢,希望佛教事业在党和各级宗教管理部门的领导下更加健康良好地发展。
    法师谈到,上报四重恩(父母恩、三宝恩、国土恩、众生恩)是每位佛弟子的责任和义务。法师表示,会把感恩报恩之心传递给广大佛弟子。并祝愿国泰民安、社会和谐、大众吉祥!
图一:在枣庄宿营地,淄博市、枣庄市宗教部门领导看望朝山途中的仁炟法师。
(从右至左:朱瑞志局长、于精忠局长、仁炟法师、张文堂副局长、林珍英副局长、周保国科长)。
图二:仁炟法师向领导介绍自己的流动寮房──“大篷车”。
(五)【朝山图集】
图一:十一药师七佛殿开光法会后,仁炟法师重返朝山路。朝山队伍由枣庄向徐州进发。


图二:五岁小童子,随喜来跟拜。



图三:在枣庄市区的车水马龙中,朝山的队伍静静地前行。



图四:10月9日凌晨四点,枣庄市信众已经在昨天朝拜的节点处等候跟随仁炟法师一起叩拜,朝山队伍的人数达到95人,叩拜数目为952个。又一次打破了朝山以来的记录。



图五:八十高龄的老菩萨,满头银发,虔诚叩拜在朝圣的路上。



图六:枣庄信众为朝山队伍端来清水擦洗身上的污泥。



图七:蒙蒙细雨中,阵阵晚秋凉。


图八:天地祥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大众分享

寂寂朝山路   拳拳报佛心
文:妙莎(惠州)
        十月五日是博山正觉寺药师七佛殿开光的日子,为了这一天我等了整整一年多。记得去年七月份参加正觉寺的文殊普贤殿开光后,师父就告诉我们,2011年的正觉寺建设任务更加繁重,我们要做好法宝流通工作以及各种法会活动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正觉寺,让更多的人来正觉寺种下福田。我们不是在建一个普通的寺庙,而是在造所有佛子的精神殿堂,心灵家园。

    而我们敬爱的师父不但肩负着建设重任,而且为了兑现佛菩萨的承诺,他以年迈之躯在今年3月份开始了漫长的朝礼九华山之行。一路来师父的旧疾不断复发,身体经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师父凭着坚强的意志,凭着对佛菩萨的虔诚克服着种种困难,师父说:我就象一只已经年老的大鸟,翅膀已经有伤,还要带着小鸟们一起飞翔。我想起《金刚经》上的话“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师父常常劝我们每日诵持《金刚经》,他一定是希望我们都快些成长起来吧,好分担师父肩上的重担,把佛法发扬光大,更好的利益众生。惭愧的我深深的辜负了师父的期望,辜负了佛菩萨的深恩。
   
    自从知道师父开始朝山以来,我不断反思自己,把自己散乱的心看好,也更加精进修行,参加了“同愿同行,百万圣号供养地藏王菩萨”的队伍,每日都念诵地藏王菩萨圣号,边做事情边念,把自己的妄想情思都化空化淡。4月份在得知师父旧疾复发需要修养时,我心里非常着急。于是每日都增加了叩拜地藏王菩萨108个头,祈愿师父朝山圆满,身体早日康复。自从增加这个叩拜功课以来,我感觉和师父的朝山路有了联系,也体会到了身体力行的不容易,一天,两天,三天,如果持续一周,身体会感觉非常疲惫,开始不听话。有时叩着叩着,不由自主的想坐下,或者躺下,或者不想开始叩。非得要人天交战一会儿才能完成任务。为了保证每天都叩108个头,我真是咬着牙坚持,每当我打开正觉网,看到师父朝山的信息,心里就又生起来一股勇气,虽然我不能朝师父这么远,这么久,这108个头我一定能坚持的。

    现在我又到了正觉寺,见到了我们敬爱的师公和师父,心里非常激动,在法会结束后有师兄们提出要和师父去朝山一天,我听了正中下怀,其实我一直有个想法,就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坚持和师父朝一天山,暗地觉得自己可能不能适应,可能会半路就累坏了。人还没动就先打了半天退堂鼓。在正觉寺大门口等车出发到营地的时候,我还傻傻的站在旁边,听着师兄说:妙莎,快去拿行李上车啊。我才大梦初醒赶紧冲回去把行李搬上车,看到师父站在旁边等着我们。我就明白,这次真是佛菩萨安排,师父是期望着我们这些愚钝弟子们能通过朝山的锻炼,快些成长起来啊。

    很多师兄们觉得师父去朝山,那我们得自己做些什么了。我觉得这是很粗浅的理解了朝山的意义。《金刚经》教育我们,其实佛是无来无去的。也可以这样说我们师父也没有来去的心,朝山的心也是修行的心,建设寺庙的心也是修行的心。我们在任何地方好好修行,做好义工工作,就是与师父同一个心,就距离师父很近,就能和师父心心相印,同愿同行。不然反过来如果没有好好修,功课没有做,做事不认真负责,老计较人我得失。那就与师父越来越远了。我来到寺里住了几天,更深深体会到师父的心像佛菩萨一样无处不在,处处能体会清静,平等,慈悲的氛围。

    我们一行跟香的人到达枣庄宿营地已经晚8点了,昏黄的月亮挂在夜空,可以感受到初秋的清凉。宿营地就落在一片玉米田中间。师父虽然早到了,但一直饿着肚子等我们一起开饭,在等待时师父还把今天《金刚经》的功课给认真补上,他说功课一天也不能拉下。终于开饭了,师父怕我们吃不饱,特地把他自己的菜搬了一盘过来。等大家都吃饱告辞了,师父才休息,这时候已经夜深了。我看到师父还带了很多药,还有泡脚药粉,这才想起师父还是抱病之躯,70高龄的老人。我忍不住眼里的热泪。禅宗讲究以心印心,我觉得师父处处都把真心与佛心都毫不保留的表达了出来,行住坐卧不离本心。这就是在给我们做一个表率。教导我们学佛就要这样:永远都是直心道场,处处都能按照平等又平等的态度对待所有的事和人。我们这些愚钝的弟子何时才能印上师父的心呢?




(图:在宿营地,晚饭后,师兄们争着洗碗,还像在寺院一样节俭,三道水流程。
        第二天,天蒙蒙亮6:30分,我们朝山的人在目的地集合好,这是一条通往徐州的省道旁。大家都换上了朝山用具。师父领头,在枣庄上次留下的记号前开始三步一叩前行,我排在后面,队伍真长,我只能远远听到前面传来“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三宝!”的圣号。以前对朝山的想象全部化成了具体的现实,我老老实实,三步一叩朝前走,可是有时候脑袋会冒出很多妄想,我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想起《妙法莲华经》里说的:当释迦牟尼佛说法的时候,地下面会涌出了数不清的大菩萨来听法。我就想象地藏王菩萨在我叩头的地面上显出金容来,这样一想思想立即严肃起来,战战兢兢如对圣容,妄想就不见了。


   
    朝山的队伍年龄差距很大,有年龄很大的老人,也有很小的孩子。还有全家一起来的,大家怀着护持师父,修福修慧的心一直跟随。师父为了信众更好的跟拜,一路上要调整、放慢自己的步伐,以及休息的时间,中间由于信众指路不明还多走了一段路。就这样叩一段休息一会。一共叩拜了700个头才停下来休整。在队伍的后面,我体会到师父真是大慈大悲,路这么远,任务这么重,还要照顾我们这些信众们。师父就是希望一路上能度更多的人,不惜放慢步伐,身体忍受一次次病魔的袭击。而我们每个人可能就跟香一天,也可能跟几天,心里可能还或多或少有体验的心情。但是为了满足我们这些愿望,敬爱的师父要多朝多少路,多朝多少天才能达到他的目的地。为了不打击我们的积极性,增长我们的智慧。他老人家要有多少的耐心与毅力来对待我们啊。

     朝山回来的第二天,我的脚就不听话了,全身很沉,整整休整了一天才能上班。可是我们敬爱的师父一天也没有停歇,仍然默默的在前行,一日复一日,在我们休息偷懒的时候,我们不要忘记师父并没有休息。他老人家在给我们做个榜样,修行就是这样,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只要坚持再坚持,重复再重复。朝山就像一个锻炼人的场所,所有积极参加的人都会得到他应得的果报。你有多少投入就有多少收获。这就是我朝山的体会,我要把这种体会带回我工作生活的地方,好好修行,做好义工流通工作,以实际行动支持师父朝山。


(七)【第五届正觉行/第一期佛商禅修班】

1、喜迎八方客 共贺七佛来
——记药师七佛殿暨药师七佛圣像开光庆典
文:妙森
    公历2011年10月5日,佛历二五五五年九月初九,坐落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安上村莲花山上的山东省博山正觉寺上空祥云朵朵,正觉寺药师七佛殿前张灯结彩,院内人声鼎沸。来自全国各地以及香港、澳门、马来西亚的信众们今日聚于博山正觉寺,共贺药师七佛殿暨药师七佛圣像开光。
    上午9时20分,在庄严的“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佛号声中,上能下行长老在侍者的护持下登至药师七佛殿台。随后各领导与上能下行长老共同为“药师七佛殿暨药师七佛”开光剪彩,来自海内外的广大信众共同见证这难忘的一刻。
    剪彩之后上能下行长老、领导及嘉宾进入药师七佛殿,在仁炟法师的带领下,共同为药师七佛和十二药叉大将崇光。在上能下行长老一声“开”之后,药师七佛殿暨药师七佛圣像开光。钟鼓齐鸣,鞭炮响起,响彻博山正觉寺上空。
    随后淄博市民宗局于精忠局长、张文堂副局长分别表达了对博山正觉寺的赞叹以及期望。
    安上村薛桂梅书记、法师代表印慧法师、功德主代表妙伟居士分别发言,表达了对“药师七佛殿暨药师七佛圣像开光”的祝贺与喜悦。
    最后仁炟法师开示道:“在这个大喜的日子里,山东省博山正觉寺药师七佛殿暨药师七佛圣像开光,仁炟谨借此机会向淄博市民宗局于精忠局长、张文堂副局长、周保国科长和博山区民宗局:于忠才局长、孙忠副局长以及诸位长老、诸位功德主表示由衷的谢意。在这里还要感谢我们安上社区的薛桂梅书记和张荣敏主任,是他们无偿捐赠给正觉寺100多亩荒山才有了正觉寺的修复建设,在这里对薛桂梅书记和张荣敏主任以及安上村的父老乡亲表示由衷的感谢。10年了,博山正觉寺由一座荒山到现在初具规模,现在虽然还说不上辉煌,但是大家能够看到正觉寺未来的辉煌,正觉寺未来的辉煌离不开各级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关心,也离不开广大信众对正觉寺的支持和关爱,在这里仁炟再次表示由衷的感谢。刚才张文堂副局长和功德主代表给仁炟许多鼓励、夸奖,其实仁炟什么都没有做,功德是大家的,功德是各级领导的和各级政府的。没有宗教管理部门对正觉寺的支持就没有正觉寺的今天,更没有正觉寺现在的辉煌。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山东省博山正觉寺的建设,这其中包括硬件的建设和软件的建设,把博山正觉寺建设成和谐宗教公共场所。在这里仁炟发自内心深处地祝愿:祝所有关心山东省博山正觉寺建设的领导和信众们,阖家欢乐、身体健康、发财发福、吉祥如意,去烦恼开智慧,圆成道业、同证菩提!谢谢大家!
    正觉寺上空佛光拂过,与会人员法喜充满,互道喜悦。在一片祥和之中,“药师七佛殿暨药师七佛圣像开光庆典”圆满结束。
图一:信众自发击腰鼓、持锦旗,来到正觉寺同庆开光。
图二:庄严开光庆典现场。


图三:出席开光庆典的主要领导和嘉宾(从右至左:淄博市民宗局于精忠局长、张文堂副局长、周保国科长、博山区民宗局于忠才局长、孙忠副局长、朱景东居士、安上社区薛桂梅书记、张荣敏副主任、枣庄市佛协李贵良副会长。)
图四:佛像重光。


图五:能行长老手持朱砂笔,持咒诵偈,朗声“开”!



    2、博山正觉寺成功开办首期佛商禅修班


    2011年10月1日至5日,博山正觉寺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佛商禅修班”。将禅修实践+管理讲座+文化体验+互动交流四种方式紧密配合,从修习禅定入手,通过深入浅出的课程,带领大家依照佛法修行,从佛教智慧中汲取营养,为现代工商企业管理注入新的智慧元素。运用佛教智慧,为企业家、管理者打造全新的“佛商”价值观、人生观与管理理念,观照般若人生,超越自我,走向事业健康发展的通达大道。
   (1)举办宗旨

    佛教传入中国2000多年来,久经沧桑而不衰,历经磨难而不灭,其学问和奥秘,足以让人们探索。

    在中国佛教里,禅宗强调智慧的解脱,其洒脱自在的般若智慧体现了佛教的精髓。希望中国的企业家们不但要做儒商还要做佛商,学习佛法,修习禅定。参禅、打坐、修行,才能深入进去,知道佛教的精髓,做一名名符其实的佛商,在复杂纷纭的商海中游刃有余,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2)课程内容简介

    第一届佛商禅修班的课程内容丰富多彩。《禅定概要》课程上,仁炟法师为学员开示了禅定的意义与方法,并亲自指导学员修习禅定。《金刚经的智慧》课程指导大家如何在事业与生活中灵活运用《金刚经》的智慧。《事业与人生》系列课程引导学员反观自心的各种烦恼,学习如何看破烦恼,任运自在。除了各种精彩的课程以外,禅修班学员参加了各种活动:三步一拜朝礼宝塔、出坡劳动、燃灯祈祷、开光法会、放生活动、禅茶夜话等等活动,让学员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精彩,流连忘返。

   (3)学员分享

    短短5天禅修班的学习,让许多学员深深难忘,字里行间,他们写下了自己的感受,愿与大众一起分享法喜。
行缘至此 就此安坐

佛商禅修班学员  林紫惠(香港)
   
    这些年,似乎习惯了“漂泊”,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在深夜,我坐在出租车里,看着车窗外正觉寺上空绚丽的烟花,听那划破寂静深夜的鞭炮声声,竟是那样地不舍。如第一次离开家般的,眼里噙着泪花,不忍再回头。车拐了弯,正觉寺便从我的眼里消失了。但是从踏入正觉寺大门的那刻起,我便知吾心安坐于此。

    九月份的时候,有位上海的师兄打电话与我,提到十一期间山东一个寺院有禅修班,问我是否参加。当时听后很是欢喜,让这位师兄帮忙报名。但是后来自己又去北京那边,师兄问我是否要订票时,我无法确定是否能够参加了。直到9月29日下午,我才确定下来,告诉师兄保留着我的名额。但是不巧的是却没有机票了,连头等舱的机票也没有了。当时的自己下定决心要去,有了这个愿力后奇迹发生了!那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师父,站在一个寺院的大门口,还有很多白仙鹤,镜头就在脑海里闪了一下。我睡眠不是很好,做梦基本上是记不住的,只有这个梦非常清晰,所以我就更加心切地说:我一定要参加禅修班。没想到三十号的时候重新订票,订一号的动车,还有一张五点的,是一个人退下来的。我就这样随缘而来了,在经过了长时间的车里时光后,我到达了山东这块热土,走进了山东省博山正觉寺的院里。

    当我踏入正觉寺的大门,便感受到了不曾有过的清净。这里被群山环抱,正觉寺像是坐在一把椅子般的,放眼可望群山起伏,日出日落。好一个风水宝地,好一片净土啊!

    我不得不赞叹缘分的不可思议,到了正觉寺后,正觉的义工热情地让我们先住下。在我上楼时,遇到一位师父,这位师父看到我后就说:“怎么还没休息?!”见到这位师父,听到这样的话语,我怔住了,也没有回应师父的询问。因为我的脑海里迅速的闪现那天梦里的情景!啊!这不就是我梦里梦到的那位师父吗?我就这样傻傻地站在那里,待师父走后,我才反应过来。第二天,就有人给我介绍说:这位师父就是朝拜五台山修苦行的师父——仁炟法师!自己当时很震撼,因为我曾听说有这样一位师父,没想到自己竟然来到了这里,看到了这位师父。接下来的日子,我先是通过《修行者》、“正觉行”等了解正觉寺和仁炟法师,然后再细细观看正觉寺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细数间竟有家的感觉,也感觉到了未来的正觉寺是多么的宏伟。

    印象中的自己很少开心的,十六岁时,我就开始去普陀山,每年都要去,有的时候一年去两次,我现在已经连续两年在普陀山过年了。但是在正觉寺里的每一天自己都如孩子般欢喜雀跃。那种少有的开心在我内心激荡不已。到了这里,我所有的烦恼都没有了,很是清静,外面的一切,自己全部封闭住了。我很少接到电话,也很少打出电话。我有一种“闭关”的感觉。这里便是我的“世外桃源”,在这里我慢慢成长。这几天里最深刻的便是“朝礼宝塔”,感觉非常的殊胜,感动。当叩拜下去的那一刻,自己泪流不止,感恩之心便油然而生。感恩大地,给予我们人类的一切;感恩我的亲人们,给予我生命与幸福;感恩我的朋友们,在我劳累时,有他们的肩膀;感恩………在拜了一段时间后,我感到非常累,几乎要坚持不下去,但是我想到了师父从这里出发朝礼五台山,朝礼九华山,而我这点小劳累又算得了什么!如果以后有机缘,我也会随他们到九华山那边。

    在正觉寺的五天里,我与禅修班的师兄们一同聆听仁炟法师讲课,一同在朱景东老师的指导下挖掘自己的内心,一同在禅茶夜话里审视自己,一同与这里的义工师兄们于深夜在斋堂做义工,充实而法喜充满。最大的收获,就是师父的慈悲与智慧。这几天下来和同学们的一些互动,让我知道自己身上有很多缺点,需要改变。以前固执的自己,经过这两年改变了不少,当起烦恼时,开始学着用智慧去把它消化掉。另外一个收获,便是那些默默奉献的义工菩萨们,这里的义工师兄非常慈悲,让我很是感动!在正觉义工身上,我看到了“行菩萨道”真实体验。我在点香的时候,就会说:南无大慈大悲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给我力量,我愿意发愿生生世世行菩萨道。求菩萨加持我,让我去度我身边的这些人。愿在佛菩萨的慈悲加持下,自己会有更多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细数着这几天的收获,不觉间已在去往另外一个地方的车上,但是心依旧在宿世的家中安坐。无论我在哪里,无论将来何样,相信自己某日定会再来——回家看看!再见,我们心灵的家园——博山正觉寺。愿来日能为你添砖加瓦,愿再次来时,你已面貌一新!阿弥陀佛!

真正的成功,是对心灵的关注
               
佛商禅修班学员  李季信(深圳)

                     
    博山正觉寺在药师七佛殿圣像开光大喜大庆的日子,举办了第一届佛商禅修班,这是我们盼望已久的一件大事。在商海,我们经历了太多的跌宕起伏,经历了太多的沧桑。从贫穷到富有,从辉煌到衰落。沧海桑田的变幻,对命运的不可知使我们感到迷茫。通过佛商禅修班的学习,从恩师上仁下炟法师开示《金刚经的智慧》,我们吸取般若营养,为现代化的工商管理注入智慧的元素,为我们打造了全新的价值理念—“众善奉行,自利利他”。把“佛”的智慧和“商”的职业集合起来,这就是“佛商”理念。

    佛商是了悟佛法、利益众生的智慧之商;是众善奉行、自利利他的慈悲之商;是福慧双修、快乐纯净的幸福之商。佛商有虔诚心,礼敬诸佛。佛商有敬畏心,重视因果。佛商有慈悲心,善待有情。佛商有包容心,宽和待人。佛商有清净心,能坦然面对困难和烦恼。佛商有智慧心,能洞察尘世,高屋建瓴。佛商,是一种境界和魅力,是通过智慧而使事业、人生、家庭都得以发展提升的途径。

    通过修禅定、静虑、观照自己的般若人生使我们超越自我,走向身心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通过佛商禅修班学习,我们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这些我们都将会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五天的学习,我们从佛商禅修班顺利结业,暂别了美丽的莲花山,庄严的正觉寺,巍峨的宝塔,心灵的家园,暂别了我们的恩师上仁下炟法师。但,我们修行的脚步并没有停止。我们将牢记“在修行中建寺,在建寺中修行,我们和正觉寺一起成长”的教诲。谨遵恩师“修在当下,阳光人生”的谆谆教导;按照正觉修持法要的精髓老实修行,将佛教智慧应用于我们工作生活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这个社会奉献我们积极的力量,做一名名符其实的佛商。

面向心中的宝塔   我们叩首

佛商禅修班学员  史春霞(石家庄)
叩首   只为千古佛理深邃的探索与寻求
身披佛衣   沐浴狂沙雨疏   跪过瓦砾石土
启步   踩踏着曾走过的高高低低的阡陌
移步   蹒跚在必经的起起伏伏的征途
再步   吮吸着旷野给予我们的八面来风
俯身跪拜   款款叩首   面向心中的宝塔
我们聆听身畔时而遥远时而临近的佛语的召唤……
祈望   我们无数次地祈望着
苍天   给诸位信众最美妙的赐福……
   (编者按:2012年五一期间,博山正觉寺将举行第二期佛商禅修班。欢迎海内外的企业家、管理者报名参与。届时请关注正觉寺官网公告。)
    3、精彩瞬间(摄影集锦)
图一:【正觉行】开营仪式。
图二:禅茶夜话。
图三:朝山拜塔。
图四:佛商禅修班——行禅训练。
图五:佛商禅修班——坐禅训练。
图六:聆听法师开示——禅定概要。
图七:燃灯祈福法会。
图八:燃灯祈福法会——传灯。
图九:燃灯祈福法会——烟花绚丽。
图十:燃灯法会瑞彩纷呈——火焰化红莲。
图十一:寺院巡礼。
图十二:新斋堂运营,义工菩萨们开心地忙碌着。
图十三:学员出坡——清扫新斋堂。
图十四:禅修班学员们在500米深水井钻井平台合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八)【感应事迹】
这病能好  真是奇迹
孙桂芳述
    孩子都成家了,我留了一个外甥贾洪波一起过。从小跟着吃,跟着睡,在我身边长大。这孩子争气,上学念书,样样都好,老师没有不夸的。

    谁想念高中那年,夏季放假,他和同学一起玩,忽然昏倒了。等送到医院,大夫诊断是脑出血——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在医院一连20多天昏迷不醒。拉在床上,尿在床上,大小便失禁。大白天说胡话,向他妈要家谱。他哪里懂得什么家谱?见他这样,我心里七上八下的,不知道这孩子还有没有命?大夫告诉他妈说,这孩子十有八九难恢复,得有个思想准备。我一听这话,当时就吓蒙了。他爸他妈就这么一根苗,他妈子宫切除,万一有个好歹,这一家人, 可怎么过?后来又去了武汉大医院,一个手术做下来,好好的孩子成了废人。说话前言不搭后语,只知道傻笑。快20岁的大小子,出了门就记不得自己的家了。走起路来,趔趔趄趄的,连上厕所都得人扶着。这可怎么好?!

    万般无奈下,我跪在观世音菩萨跟前,哭着祷告:佛菩萨大慈大悲,求求菩萨多多保佑,让孩子好了吧!那些天,我哭干了眼泪,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稳。天天跪着祷告,求佛求菩萨。也叫洪波跟着磕头,求大慈大悲的佛菩萨,给孩子一条生路。佛菩萨慈悲,有求必应。一天晚上,我似睡非睡。忽然“哗啦”一声,门开了。进来一位老妇人,告诉我,洪波就会好起来。我欢喜地一下子醒了。坐起来才知道是一个梦。这都是菩萨点化。

    从此,我越发加劲,一天三炉香。时时刻刻,不忘念佛念观世音菩萨。果然,洪波一天比一天见好。不用我叫,每天自己给佛菩萨磕头,震得地都响。如今他已经完全恢复了,就业在海运公司保安处,评先进,年年得奖状。知情的街坊邻居、亲友都说:洪波这病能好,真是奇迹!
                                      &, nbsp;              
(九)【历史人文】

   (编者按:临沂是仁炟法师朝山途经的重要城市之一。临沂自古人文荟萃。书圣王羲之就是临沂人。让我们随着仁炟法师的朝山之旅,一起开始一场精彩的人文历史之旅。)

书圣王羲之

一、生平剪影

    王羲之(303--361)东晋大书法家。字逸少,琅邪临沂(今临沂)人。后定居会稽山阴。出生于书法世家,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王羲之初官秘书郎,后任职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人称王右军。因与骠骑将军王述不和,遂于355年称病辞官。后专攻书法、诗赋。草书主要学张芝,正书主要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推陈出新, 自成一家。其书备精诸体,草隶正行皆臻精美。尤擅长正书、行书。其书法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为古今之冠”,如“龙跳天门、虎卧风阙”、“天资自然,风神盖代”之誉。其书法在我国书法艺术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历来有“书圣”之称。真迹无存,今有少部分唐人钩摹拓本。宋代所刻帖,多为零篇短札。行书以唐代僧人怀仁集书《圣教序》及《兰亭序》、草书以《姨母帖》《初月帖》《丧乱帖》等最著名。

 二、苦练书法
    年少时,王羲之木讷不善辞令。酷爱书法,连走路、休息时也在揣摩字体的结构、间架和笔法。手指在身上不断比划,日子一久,衣服竟被划破。每天写完字,总到门前池塘里去洗刷毛笔,以致塘水变成墨色。 
    王羲之七岁那年,拜女书法家卫铄为师学习书法。王羲之临摹卫书一直到十二岁,虽已不错,但自己却总是觉得不满意。因常听老师讲历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使他对东汉「草圣」张芝的书法产生了钦羡之情,并决心以张芝的「临池」故事来激励自己。为了练好书法,他每到一个地方,总是跋山涉水四下钤拓历代碑刻,积累了大量的书法资料。他在书房内,院子里,大门边甚至厕所的外面,都摆着凳子,安放好笔,墨,纸,砚,每想到一个结构好的字,就马上写到纸上。他在练字时,又凝眉苦思,以至废寝忘食。
    三、轶事二三

(一)写经换鹅

    民间有王羲之爱鹅的传说。鹅,洁白的羽毛,红冠红爪,煞是好看,加上它迈着笨拙的步子,或引项高歌,或张开双翅翩翩起舞,也许给王羲之的书法有启迪作用,从中领悟到点画运笔技法,执笔时食指应如鹅头那样昂扬微曲,运笔时则像鹅掌拨水,这样才能将精力集中于笔端。清代书法家包世臣将这种情势用诗表达出来:"全身精力到毫端,定台先将两足安;悟入鹅群行水势,方知五指力齐难。"王羲之爱鹅常画鹅,出于写生的需要,他买鹅养鹅在情理之中。从分析的角度看以下的两则轶事,却是有根据的,《晋书·王羲之传》也作了记载。

  会稽有一位孤居的老婆婆养了一只善于鸣叫的白鹅,很逗人喜爱,王羲之叫人去买来,不料老人不肯出售。无奈,王羲之只好经常去看这只鹅,使老人百思不解。后来王羲之又派人前去说服老婆婆割爱,老人还是不答应。那人只好开诚布公地告诉老人说,那是王羲之所要。当时王羲之是妇幼皆知,享有美誉的大书法家了,老人喜出望外,又听说王羲之要亲自拜访她,更是高兴。第二天,王羲之带了不少礼品去登门求鹅,不料老人为了招待这位大人把鹅宰了,当王羲之不见白鹅,并得知鹅已被宰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伤心地离开了农舍。以致回家后"叹息弥日"。

  山阴有一位道士,养了许多白鹅,王羲之看见了非常喜爱,向道士购买。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相赠耳。"要王羲之抄写经文作为交换条件。王羲之爱鹅成癖,故欣然同意。他花了半天的时间,工工整整地抄完了经文,十分高兴地"笼鹅而归"。唐代大诗人李白根据这一传说,先后写了两首诗。一首题为《王右军》的诗:

    右军本清真,潇洒在风尘。
  山阴遇羽客,爱此好鹅滨。
  扫素写《道经》,笔妙精入神。
  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


   后来又写了一首《送贺宾客归越》的诗: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若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二)书扇济贫

  王羲之为官期间经常深入底层贫苦百姓中,体察民情。有一次在蕺山看到一个老妇卖六角扇,这种扇子是用竹蔑编成的,为了制作和使用的方便呈六边形,现在绍兴一带山村里仍有用这种扇子扇风纳凉。由于当地百姓普遍贫穷,虽然这种扇子非常便宜也无人问津,老妇忧心忡忡满面愁容,王羲之看到这种情景,心中很不是滋味,于是他找来笔墨在老妇出售的所有六角扇上都写上五个大字。王羲之当时已是大名鼎鼎的书法家了,虽不能说是一字千金,但想求他的字也是不容易的,老妇人由于孤陋寡闻,有眼不识泰山,她被这位官人突如其来的举动惊得目瞪口呆。羲之便向她说明"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老妇半信半疑照此办理,果然人们争相购买,六角扇销售一空。第二天老妇又掮了一批竹扇来,再求羲之书写其扇,羲之只好笑而不答了。民间传说老妇还找到羲之家中要他继续为她写扇,羲之哭笑不得只好东躲西藏,传说如今绍兴市的"躲婆巷"就是他躲藏的地方。

   (三)入木三分

  传说王羲之有一次走访一门生家,不巧门生外出未能见到,此时羲之在门生的书房里看到一张桌子,台面光滑如镜,洁白如纸,书案上还有一砚新墨,于是王羲之信手拿来一支毛笔,舐蘸了墨在桌面上急书挥写,不一会字迹满桌,王羲之便停笔归去。门生的父亲回到家中看到台面上墨迹斑斑,火冒三丈,便责问木工谁敢如此放肆,木工只好照直说来。门生的父亲令木工将台面刨去一层,结果刨掉了三分还清晰地看到字迹。从此"入木三分"用来形容书法笔力遒劲雄健,比喻见解、议论深刻。

  对于"入木三分",还有另外一种传说:王羲之曾经写过祭北郊祝版(古代祭祀时写祝文的版),晋成帝时决定更改原有祝文,故请工人将版面刨去三分厚度,不料王羲之的字迹仍然可见。

   (四)淡泊名利

    二十岁时,有个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导家去选女婿。当时,人们讲究门第等级,门当户对。王导的儿子和侄儿听说太尉家将要来提亲,纷纷乔装打扮,希望被选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似的,躺在东边的竹榻上一手吃烧饼,一手笔划着衣服。来人回去后,把看到的情况禀报给郗太尉。当他知道东榻上还靠着一个不动声色的王羲之时,不禁拍手赞叹道: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于是郗鉴便把女儿郗浚嫁给了王羲之。

四、《兰亭序》


兰 亭
    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得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到兰亭的河边修褉。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诗。

    作完了诗,大家把诗集起来,合成一本《兰亭集》,公推王羲之作一篇序文。这时王羲之已醉了,他趁着酒意,拿起毛笔,挥笔而就。这篇序文,就是后来名震千古的《兰亭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昭陵。留下来的只是别人的摹本。今人所见,皆为《兰亭序》临摹本。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很丰富,除《兰亭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谢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乐毅论》、《黄庭经》等。其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苔惊蛇”。



           
王羲之《兰亭序》


(十)【广种福田】

药师七佛殿 供奉平安灯
【正觉淘宝】http:/zhengjuesi.taobao.com
    山东省博山正觉寺药师七佛圣像已于2011年10月5日开光。药师七佛殿内平安灯开始供奉。供奉功德款:300元/年(2011年10月5日起开始登记供奉)。

    客堂电话:0533-4201541,0533-4205918。



药师七佛殿平安灯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1 11:29 , Processed in 0.590430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