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一家人

[佛化生活] 孟丹梅老师:这世上,还有人可以飞翔……被170多次掌声打断的“读经教育”精彩演讲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问】:
有朋友的孩子从六岁开始全日读经五年,今年十二岁,回到体制内学校以后学习两年,学习并不好,这是什么原因?
   
【孟老师 答】:

他要不读经这两年,跟体制学,学得就更不好了,他不读这五年,就读得更不好了,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他读经读了五年,他是在哪儿读的经,读的什么经,这五年要只读《三字经》、《千字文》,他也好不哪儿去,就是他没有达到开发脑力、开发心力,读经只是读了一个名,并没有真正地去读经。

我们所说的读经是及早读经,老实读经,大量读经,如果没有这样读经,就不叫读经。有很多家长带孩子在家读五年了,一篇《大学》还没背下来呢,我们孩子一个月就可以背一万字了。

所以在读经初期,很多这样的问题,所以像这个孩子我没有亲自见到,我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情况,但是大体不出这两种情况,一种是资质很差,不读经就更差了,还有一种是读经的方法不对,没有最大限度地开发出他的能量。(掌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问】:
既然读经教育是一个惠及子孙,造福千秋万代的事,何不把工作做到政策制定者那儿,以便能够拨正我们的教育航向,更有效地推进呢?
   
【孟老师 答】:

你想的我也想啊,改革纲要教授也写了,怎奈何总理看不懂或者总理没看着。所以我们不是在一直努力吗?

如果温总理是你二舅,明天就请你把这个消息告诉他吧(笑……掌声)。

【提问】:
孟老师,我想知道千年书院是怎么规划的?

【孟老师 答】:
你到网上去搜索王财贵现代国际书院规划,就可以看到了。

【提问】:

孟老师,我现在大二了,很喜欢读经,也愿意奉此身心来做人性的学问,我自认为天赋中等偏上,我想让你给我们这类人一些肯定的话,以及给我们一些在校读经的宝贵建议。

我们现在辍学来读经,可取吗?(掌声)
   
【孟老师 答】:

如果你的父母没有什么异议,我看【辍学来读经,是最可取的事】,再混下去混个两年,除了那张毕业证,你也得不到什么。(掌声)

如果父母不同意怎么办呢?
父母不同意,那还不简单,继续混两年,但是把混改成读经读两年。(掌声)

两年的时间,如果你每天读八个小时,你可以读完二十万字,如果你每天读四个小时,你可以背完十几万字。

如果两年的时间,你背十几万字的中国经典,将来你毕业了,管你那张纸是个什么证,你的综合实力,都比你的同学要强得多得多了。(掌声)

愿此身心来做人性的学问,天赋是中等偏上,我现在就给你肯定的话,我的天赋中等偏下,我依然坐在这儿演讲。

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还在满世界地赚钱,没有想到奉此身心来做人性的学问,我今天能够如此,你一定比我强多了。

【提问】:
现在六个月的婴儿,听爱和乐可以吗?还有哪些经典音乐放给他听更好?  

【孟老师 答】:

爱和乐可以,虽然有些人对爱和乐提出质疑,但是我们对西方音乐的选择是这样的,第一,是知名出版社,第二,知名乐团,第三,大师级演奏,能够符合这三个标准,又能够是天籁的声音最好,但是那么多的音乐都散见在各种出版社的光碟上,你把它搜集一起实在不容易。

爱和乐虽然不是知名出版社,但是出版社也不太差,虽然不是知名乐团,但是乐团也不太差,虽然不是大师级演奏,但是演奏得也不错,而且它又是把那么多音乐集合在一起,适合孩子听。

其他的音乐就是古琴,中国古琴的声音,也是最具有音乐的高度鉴赏性的。

中国古琴的声音,最好的不是当今这几个弹奏古琴的人,你们去选中国音乐大全有一个古琴卷,叫古琴老八章,是1955年音乐抢救的时候录制的,当时有很多老人都已经百十岁的年龄了,他们弹古琴录下来的声音,所以这一片,我也推荐了很多家长去买,可以买得到,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问】:

如何抓住培养孩子的每一个契机,师资素质不足和家长的无知导致错误教育孩子的成长过程每个时期的最佳契机,作为老师和家长,该如何避免错过教育的最佳时机,因材施教如何具体落实?谢谢!
   
【孟老师 答】:

大部分家长都错过孩子的时机了,你能够从今天知道的时候去做,就已经是很不错了。

“及早读经”有两个解:第一解,就是从胚胎开始,第二解,就是听到的那一天,不要再耽搁一秒钟,就叫及早读经了,错过的已经错过了,你现在赶紧做,才能不错过下一班车。

作为老师和家长,如何避免呢?

就是从你听到的开始,尽其可能地给孩子多读。如果你还没有生小孩,你就多读王教授的理论,了解得多了就知道该如何避免了,该如何去抓住时机了。

【提问】:十三岁以后,小孩的生涯如何规划?您如何规划您小孩的生活?
   
【孟老师 答】:

十三岁以后,我还管他干嘛?

他进入书院,跟他的师友、跟他的师长在千年书院里山清水秀之间去琢磨他们的学问,到十八岁早恋我也不管,因为以他读经的这种基本的潜力,他是不可能给我找一个红头发、绿眼睛的人回来。

然后到了二十岁,他想结婚,我也愿意,因为在书院不立业先成家,志同道合毕竟未来还会立业,所以我管他干吗呢,我只管他十三岁之前。(掌声)

一个读经长大的孩子,一定不会给你领回来一个鼻子上穿环、肚皮上也带环的孩子,所以你要担心他的婚姻,你就从小做准备。

一个婚姻不好、对象选择不好的孩子,与他的对于人的鉴赏能力,是有很大关系的,与他自己的人性的内在的教养,有很大关系的。

从小听流行歌长大的孩子,婚姻怎么可能幸福呢?

大家知道什么叫流行歌吗,什么叫通俗歌曲吗?

就是一个失恋的人喝了点酒,写了段歌词,碰到一个同样失恋的人谱了首曲子,然后唱歌的那个人有非常多的失恋感受,他演绎出来,天下失恋的人一听,就流行了。(掌声)

流行就是通俗,通俗就代表庸俗。
【庸俗的声音一旦进入孩子的生命,抠都抠不掉】。

知道现在的孩子恋爱为什么不幸福,婚姻为什么不稳定呢?

因为他从小听着“最爱你的人是我,你怎么舍得我难过”长大,“我抛开同伴独自流浪,就是不愿别人把你分享”,所以他的婚恋观和他的价值观已经被培养起来了,这样的孩子不可能再有幸福的婚姻了,他不相信人生有美好,不知道什么叫海枯石烂,不知道什么叫人间生命的永恒。所以要当心,不要在家里听四大天王通俗歌曲。(掌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提问】:

孟老师,我想请问一下,小孩让他除了读经之外,还让他学习其他的东西吗?比如琴棋书画之类的。"

【孟老师 答】:

在该学的时候学,如果你的孩子0岁就开始读经了,十岁就可以学了,如果你的孩子十岁才开始读经,二十岁以后再学吧。

因为从小读经长大的孩子,他一定会对琴棋书画感兴趣。

要说才艺的话,没有才艺也可以,牟宗三就没有才艺,也不碍他成为千古大家,真正大家的人。

你知道清朝的儒者为什么瞧不起宋朝的儒者吗?

因为清朝的儒者专门玩这些东西,什么琴棋书画,什么训诂考据,他们知道的学问太多了,所以他们瞧不起宋明儒,以为宋明儒只在四书里打转,他何知宋明儒那些理学家来自于天地的智慧?

所以,你要让你的孩子成就小道,还是成就大道,成就大道不会弹琴也没有关系,反过来,能够成就大道的孩子,随手弹一弹,也能弹得很好。(掌声)

有时间、有兴致,读经的孩子想学什么不行,什么叫学古琴,抱着古琴,住在琴师家里,三个月不出门,那才叫学古琴。

到书院,我们书院的孩子琴棋书画、武术中医是必习的项目,全天下的名师都得上书院报到,为什么?因为天下的老师都找不着好学生。(掌声)

现在是传人难找,所以你不要给你的孩子去瞎操心了,你只管你的孩子肚子里有没有货,一个肚子里有货的孩子是天下的宝贝,天下的老师都想把绝学传给他了,他是法器才能承接法乳,你想太多了。(掌声)  
   
世间最大的才能就是能够和谐处众,只要你有服务的精神,你到哪儿都可以找到工作,你说你是中人以下,我今天告诉大家,人是不分上中下三根的,只有到悟道的那一刹那,谁能悟道,谁是上根,所以看起来笨笨的人,你不见得不能悟,你那一天领悟了,你就是上根利智,看起来很聪明的人,像我这样,不照样陪着教授浪费了十年吗?

所以我说,有的时候我对自己是很不满意的,因为我认识教授在先。

我刚刚认识教授的时候我是个老板,我总觉得我出了点钱,推广了几次演讲,挺了不起,我跟教授身边跟随了两三年都错过了他的义理,我只是在情感上去帮他的忙,直到我真正地读了牟宗三先生的书,真正地读到了王教授的儒释道西的综论,读到了有关于天台元教的判教之学,还有他的博士论文,我才真正进入到生命成长的阶段。(掌声)

钝根、利根,只在悟道的那一刻才能分得出,看上去笨笨的,不一定不是利根,看上去很聪明的,不一定能悟道。(掌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提问】:

孟老师,您好!我问一下,在学习《论语》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负面的一些问题,我们又该怎样去面对这些问题。谢谢!

【孟老师 答】:

如果说文艺复兴带来了人性的一些泛滥,那么,我们只能说是西方文化的一些局限,中国的文化复兴,【中国的文化就是成德的文化,总是能带领这个时代的人在成德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所以,再坏也坏不过现在这个时代了,只要能够向好的方向转化。

其实,你的担心也是多余的,【你不用管别人,管自己就行了,让自己能够甚笃、始终,让自己能够不断地超越】。

当然,你也要了解人性,不要跟自己较劲,善待自己才能善待别人,对自己过于严苛的人,对别人也太严苛。

所以,我觉得,只要不忘了去向往生命的长进,就是很好的长进了。善待自己。(掌声)

【提问】:

你好,孟老师,对于我们大学生去推广儿童读经教育,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老师去您的学堂学习读经教育,需要什么条件吗?   

【孟老师 答】:

对于大学生推广儿童读经有什么好的建议,其实我觉得只要你活着,只要你身边的人需要了解,有必要了解,你能恰当的、适时的以你所知,尽可能地向他介绍,不要勉强,不要强迫,不要己所欲必要施于人,就是最好的推广了。

在对方所能接受的情况下,尽己可能地给他表达得更清楚。.

【提问】:

老师,你好,感谢您的讲座,我的问题是,在我身边已经参加工作抑或是正在上学的同学中,绝大多数人都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他们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也不感兴趣。
二,他们心地善良,积极向上。
三,他们理想很简单,不求声名财富,只愿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给家庭带来温暖。
四,他们工作忙碌,经常加班出差,无法抽出时间学习传统文化和读经。

我不觉得他们的理想很庸俗,相反,我认为这种平凡的人生理想很伟大。
请问,你怎样看待他们的生活热情和对传统的冷漠之间的关系?

【孟老师】:
大家不要忘了,如果具备这四个特点,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好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有德之人。

你不要忘了,传统文化是有德的文化,传统文化是人性的表现,但是既是人性的表现,一个没有学过传统文化的人,只要他内在表现出他内在生命本有的德性,他也是传统文化。

所以并不是说没有读传统文化的人就没有德性,【德性本来就来自于生命中,只是传统文化集中地表现了德性】。

所以,我觉得,如果你的同事虽然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也不感兴趣,但是他们心地善良积极向上就足够了,但是一个积极向上心地善良的人,虽然他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如果有哪一天真正读到了,只要他的德是真正的德,传统文化中的内容一定让他觉得很温暖,所以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只是暂时的,没有接触何来兴趣,接触了,你安知他没有兴趣?

他们理想简单,不求声名财富,只愿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给家庭带来温暖,这点我就不客气了,你生命有限,你的境界就有限,中国文化讲什么,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你没有声色犬马,没有对名利的追逐,但是你有对家人的照顾,但是你仅限于对家人的照顾,而不能以照顾父母的心去体谅天下的父母都需要照顾,那么你的仁者的心就没有被打开,你就不能够像天地一样无疆无碍,所以有限的生命就一定是在有限的世界中,无限的生命才能够进入无限的世界。

如果不学习无限的传统文化,如果不通过传统文化了解仁的本性其实是无限的,那么你就是在限制生命,生命就是一种遗憾。

所以我觉得既肯定了你说他们的价值,我也提出了他们的不足,作为你来讲,你也应该了解你自己要过如何的人生,去尊重那些善良的人们吧,有机会影响一下。

当然,希望自己善良平凡的同时能够超越平凡,你超越了平凡,还不是在平凡中吗?所以真正的平凡才是不平凡。(掌声)

——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净空法师:胡小林学佛两年半只读一部经,读一千多遍后法喜充满!

(一门深入的又一成功案例)



作者:净空法师   



我学佛这么多年,讲经有五十一年,看到一个,非常明显的一个,有人有,没有他那么明显,胡小林居士,你们有人认识他。他学佛才两年半,他那种法喜、那种欢喜,一般人没有享受到。

他为什么会有成就?听话。

我遇到他也是很偶然的,告诉他一句话:世出世间圣人教诲秘诀就是八个字,"一门深入,长时熏修"。

他问我,学哪个经论?

我介绍他《无量寿经》,我说你先把《无量寿经》念三千遍,落实《弟子规》,他就一门深入。

《无量寿经》现在念到一千多遍,他已经法喜充满。

我说你这是刚刚尝到法味,还需要多少时间?像他这种进度,我说还要三年。

他这一千多部念下来,他心定了,其他的一切经不看也不听,天天就听《无量寿经》,我有《无量寿经》的光盘,他每天重复的听,一遍一遍的听。

《无量寿经》还有很好的批注,黄念祖老居士有《大经解》,还有《无量寿经白话解》,我都介绍给他。

他手边都有,不看,还是看我的光盘,看我的批注,他说他一门深入,绝对不夹杂,我介绍他的他都不看,这个真难得!

这一部经上,你看其他的经都没有接触,但其他一切所有,佛法里头、世法里头,他都通了,好像什么问题有人问他,他答得真妙。

他问我,这是怎么回事?我有没有犯错误?

我说没有错。

为什么?智慧开了,你心清净,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智慧不是学来的,是你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你现在放下一分,自性智慧透一分;你能放下两分,你就能透两分,不要以为这少,这一、二分一生用不尽,你是真正生活在幸福美满的世界,真正生活在佛法里面;

再换句话说,你生在佛国土,怎么会一样?

所以,愿要坚定,不能够改变。现在在佛法里面已经尝到法味,尝到法味,他就不会改变。

为什么?世出世法里再没有找到比这个更快乐的,找不到。可是我们自己要警觉到,决定求生净土。

为什么?我们不求生净土,轮回一关很难过。纵然轮回你能够超越,十法界也不容易超越,学得很辛苦,时间太长。到极乐世界好,稳当快速,一生决定成就无上道,比一般菩萨在时间上缩短太多了。

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把执着、分别、起心动念统统舍掉,需要多少时间?

下下品往生到极乐世界去,十二劫。我们看十二劫很长,在极乐世界的人看十二劫很短。为什么?个个都是无量寿,无量的寿命,那十二劫算什么。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十二劫的时间,这三大类的烦恼,一种都舍不干净。

你细细算这个帐,极乐世界能不去吗?你才晓得这个地方非去不可。

什么时候去?这一生决定要搞成功,要发这个大愿,决定要求生净土。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很认真的把这五个课程学好,这五个课程都是建立在儒释道三个根的基础上,没有这三个根,你学不到。

人家学到的人是什么?那个根扎得牢。这个根学到之后,他能融会贯通,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他都能解决。

用什么解决?就用《弟子规》来解决。

《弟子规》字字句句无量义,虽然是一百一十三桩事,你要记住,佛在经上讲"十善业道",十桩事,《弟子规》比起十善业多一百桩事,它一百一十三桩事,这只有十桩事。

但是那个十桩事一展开,在前面跟诸位做过报告,小乘展开三千威仪,你看这十条一放大,三千条;在大乘更不得了,八万四千条,菩萨八万四千细行,根本就是十善。

所以《弟子规》一展开,也是八万四千细行,什么问题不能解决!

这要真智慧,你才能体会到,真智慧才能够善巧方便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他怎么不快乐!

所以,佛法修学,要不要学很多东西?
不要。

……

我们把三个根扎下去之后,这个很重要,要把其他的放下,你才能把根扎好。你先试试看,用二、三个月的时间,别的都放下,专门学《弟子规》,读诵受持。

读诵是先决条件。你要把它念熟,念到能够背诵最好。

文字不多,只有一千零八十个字,句句都要把它做到,要落实在生活上。

然后,接着落实《感应篇》、《十善业》,你有这个基础的根,那两部就不难。

第一部选《弟子规》可以,选《感应篇》也可以,《十善业》决定是在第二部,没有前面两个基础,《十善业》不行,你学不到,所以它有先后次第。

这三个根扎下去,我们相信一年就成就了。

然后,你在大乘经教里头选择一门,一门深入,我相信小林居士能够两年的时间有这么好的成就,你不会输给他。

你的两年,也能达到他的效果,那你对佛法就充满信心,你对于古圣先贤的教诲,你就会佩服得五体投地。

古人不欺骗人,句句都是老实话。

然后,你要学净宗。

有这个能力,也就是说你有这个善根、有这个缘分,你就把我们净宗五个科目学好,这也是真实的佛法的基础,就是:三学、三福、六度、六和敬、普贤菩萨十愿,这些东西全都要落实。

十愿里面头一个"礼敬诸佛",毋不敬,我们怎样对佛菩萨礼敬,要用那种心、恭敬的心对一切众生。不要有分别,不要有执着,我心里很敬佩的人我对他恭敬,我心里很不喜欢的人,对他也一样恭敬,你才学会。

  ……

我们这一生的缘可以说是相当的深,听经能生欢喜心,虽没有得到真实的受用,欢喜心生起来,这就是有相当程度的善根。

如果能够坚持不中断,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会有悟处。

如果你勇猛精进,真的接受,我花一年的时间扎三个根,把《感应篇》、《弟子规》、十善业修好。

这一修好,我们净宗这五门功课马上就相应,一点都不难,也就是跟你讲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不难,你有基础。

现在听到是容易,做起来困难。因为你没有从基础上扎根。

如果从基础上扎根,一点都不难。然后你能够一门深入,一部经、一个方向、一个目标。

小林居士学《无量寿经》,他就一部经,他其他的什么也不听,什么也不看,就这么一部经。他告诉我,这些年来专听我讲《无量寿经》的光盘,我还特意把黄念祖老居士的《大经解》,跟他的《白话解》都送给他,他手上有,他不看,他说我只看你这一样,一门深入。

我说:好吧,你继续再看两年,然后再可以广学多闻,触类旁通。

这个方法是正确的。

为什么?修定,一门才能修定。看二、三个人的东西,心就定不住。

经上这句话,你看这是怎么讲的,那些又是一个讲法,会扰乱,这真的,一点都不假。

过去我们学佛学教,李老师常常给我们说这个道理,可是我们的做法虽然也专,没有像胡小林这么样的专,他的真的专。

我学习的时候,专是以一部批注为主,我还要参考其他的,这就差了。

他(胡小林)这个专做得比我还好,他所悟的境界我知道,他给我一说我就明了。

我在佛法上用了五十八年的时间,他才两年半,我看他再有两年半就赶上我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这个道理我很清楚,他是真的专,我们专里头还夹杂一点,夹杂得不多就是。一夹杂多,那就不行。

我们为什么夹杂?

这是因为要出来讲经,老师告诉我,我讲《弥陀经》,老师告诉我,用莲池大师的《疏钞》,或者是用蕅益大师的《要解》。

我《弥陀经》讲过很多遍,有时候专用《疏钞》,有时候专用《要解》,但是有些比较难讲的地方、难体会的地方,我还得看看像圆瑛法师的、谛闲法师的,看看这些老法师他们的讲记里头这一段有没有值得参考的,我还得看看。

我顶多找两个帮忙,我不会找第三个,像胡居士他一个都不找,这个很厉害。

但是他要出来讲经的时候,我要把我的经验告诉他,一定要找两个现代人做帮手。我们能理解、能讲的不必参考他的,遇到困难,看看他怎么讲的,会给我们一些启示,能触动我们的善根,会有一点小帮助。

所以,一定要懂得取舍,不是真正有修有学的人,他的东西就靠不住。最好是证果,证果古人里头才能找到,今人太难了。

今人我们找到什么?他有修、他有学,也就是他做到信、解、行,我们要找这样的老师。只有信解没有修行,这个不行,这决定靠不住。

古人是有信解行证,这样的善知识就太难得,遇到这样的善知识,肯定成就。

所以,供养里面,法供养是第一。我们要懂得如何在古大德里面选好的东西,而现在人能看得懂,太深了现在人看不懂,有困难,要现在人能看得懂。

像明清还可以,注疏就比汉唐那时候要浅得多,汉唐时候难懂,明清距离我们近,近代,民国初年也有些大德,他们的东西很值得我们做参考。

我们供养是以法供养为最,法供养里当然还是要用钱,你看就有财供养。法里面,大乘佛法帮助我们觉悟,帮助我们断烦恼、学智慧,这里面就有无畏的意思在。所以一举三得,圆圆满满包含了财供养、法供养、无畏供养,果报是圆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不精专,此生无法成就,只是种了善根而已

1)经读千遍,其义自见

这是古圣先贤推荐的修学方法,我们学习佛经和祖师大德的开示也要用这个方法,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自性中都本来具有一切智慧、相好、德能,只因在六道中轮转沾染了执着、分别和妄想的习性和业障,障碍了我们智慧的显现,如果我们定下心来,反复读诵佛经或阅读祖师大德的开示,身心就进入某种程度的禅定(三昧)状态,入静越深,自性本有的智慧显现得就越多。

智慧现前后,一经通,一切经皆通。

六祖慧能明心见性后,虽然不认识字,别人只要给他念一段佛经,他马上就能讲出那整部佛经里的含义,他用生动简单的语言讲述佛经,对后世佛法的弘扬贡献巨大,其麾下47人明心见性(创历史纪录),成为禅宗历史上成就最高的一代宗师。

净空老法师经常赞扬其高徒刘素云居士的成功案例:

刘素云居士55岁时因病学佛,之后10年中每日除了诵经持佛号外,反复听一套净空法师讲解《无量寿经》的光碟,她每天只听一个光碟,听10遍(60分钟的光碟听10遍是10小时)。

那套讲经有60个光碟,刘居士每60天听完一次后,再次从头听起。坚持10年之久,终于成功了。

她不但很早就把自己的绝症治好,其自性中的智慧德能还不断地显现。她在听经中,头脑中不断地显现出佛法偈子,几年前就出现了700-800个偈子,老人家还出现了超常的智慧和记忆力,可以连续讲演8小时不用稿,辩才无碍。

净空法师说,她如果剃度出家,马上就是能讲经说法、高成就的大法师(注:刘老居士年事已高,不可能出家了)。

刘老居士就是在反复听经中进入禅定(三昧)状态,潜通佛智,得大智慧,可谓经听千遍,其义自见。

我们学习佛经和祖师大德的开示,也要用这个古圣先贤一贯推荐的修学方法,我们可能没有六祖慧能那样的大根器,也可能没有刘素云居士那么多的时间,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制定出相应的修学方法。

例如,从今以后聊天中除了探讨佛法外,不再讲是非闲话,不再上网看闲杂内容,把节省下的时间用于反复看佛经和祖师大德的讲经开示。

长期坚持,也能得到某种程度上的入静(即浅层入定),得不了大智慧,得些中小智慧还是有可能的。

如果我们看一千个开示、每个看一遍;就不如我们看100个开示,每个看10遍。

前者,种了善根、结了佛缘,但是心浮气躁,还是没有智慧,此外每个开示只看一篇,也记不住;

后者,虽然比不上“书读千遍,其意自见”的最佳效果,但是可以得到部分的效果,心也能逐渐安定下来,静下来,甚至进入定的初级阶段或准备阶段。

未来一旦发生灾难,我们如果有比较宁静的心态,念佛时就比较容易达到一向专念、一心不乱地求生净土的状态。

2)一门深入,切勿杂修

这也是自古以来古圣先贤、祖师大德们反复告诫我们的修学方法。

其实,这个原则不仅适用于佛法修学,世间法也是如此。

我们在中小学是打基础阶段,文理科目都学,到了大学就要分专业,到了硕士和博士阶段,专业分得就更细、更窄了。

因为我们人类寿命非常短暂,若大学以上不分专业,不能一门深入的话,我们将一事无成,成为什么都会一点的“万金油”,此生无法有真正的成就。

世间人6-7岁就得开始接受正规的文化和科学的教育,如果10几岁才开始上学就比较晚了,今后学业上较难有大成就。

佛法更是如此,幼年学佛者罕见,青年学佛者也不多,很多人都是中年老年才开始学佛,如果再不能一门深入地精修,而是蜻蜓点水般地广泛涉猎众多法门,最后的结果就是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不精专,此生无法成就,只是种了善根,与佛法结了缘而已。

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印光祖师说:末法众生,根机陋劣,禅教诸法,唯仗自力,契悟尚难,何况了脱。惟有仗佛力之净土法门,但具真信切愿,纵五逆十恶,亦可永出轮回,高预海会。(增广卷一书一第七页反面“与佛学报馆书”)

佛经说净土法门是“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今生遇到了,因此我们要一门深入地精修,切不可蜻蜓点水式地杂修而一事无成,不能浪费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殊胜法门。

《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

净土念佛法门,可以使我们末法众生带业往生极乐世界,一生成就,永脱轮回之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净空法师:从前私塾读书,老师教儿童学习的方法——读经的家长要注意,超重要!



在从前,私塾里头读书,老师教学生,是因人而异,进度各个人不一样。

天分高的,记忆力,理解力好的,每天课程,从前叫上书,就是教你念的进度,上上根的人,可以念二十行,一行二十个字,二十行是四百个字,你每天能消化得了,这上根人。

中等根性的人,得十五行,十行到十五行。

下等根性的人,很笨,记忆力不好,那教他念几行?三行到五行,三行六十个字,五行一百个字,你要把它能念熟,能背过。

测验学生的标准,实在讲很容易测验,老师教你念,譬如教你念二十行,看看你是不是上根,十遍能背,这个是标准。十遍不能背,好,马上减下来,一定是十遍一定会背,这适合你的程度。十遍不能背,那就太多了。

所以下根的人,教他三行六十个字,十遍能背,行。那一个同学,他念一百个字,十遍能背,他的天分比这一个就要高一点。

所以,同时教一样的课程,每个人进度不相同,十遍会背了,老师再督促你,高声去念,念一百遍,高声看这本子念,念一百遍,这一百遍念完之后,本子关起来再背,背一百遍。

这有进步,这是今天的功课,明天是明天的功课,这是精进如意足,我举这个例子大家好懂。每天要有进步,进步是有尺寸的,适合于自己程度,适合于自己根性,一点不困难,天天有进步,月月有进步,年年有进步,他怎么不快乐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1 20:35 , Processed in 0.257368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