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12|回复: 5

[说说布施网] 天宫一号今晚发射 交会对接任务面临四大难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9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20 编辑

2011年09月29日01:55北京晨报[微博韩娜 56770741.jpg 示意图 56770742.jpg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长征二号FT1型运载火箭组合体(局部)。新华社发 56770336.jpg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挥控制站技术人员正在维护光测设备。 新华社发

天宫一号今晚奔太空

21 时16分至21 时31分择机发射 将与神八进行交会对接

晨报讯(记者 韩娜)今天21 时16分至21 时31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将择机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开启我国空间实验室的“处女航”。中国人朝实现全面载人航天飞行能力迈出意义非凡的一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设计在轨寿命是2年,在分别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进行交会对接后,最终将主动离轨,陨落南太平洋。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首次空间交会对接将在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入轨后2天内进行。发射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 T1火箭已于昨天下午开始注入推进剂。目前,执行天宫一号飞行任务的航天员系统、空间应用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通信系统和空间实验室系统已完成综合演练。发射前的各项准备已基本就绪。

此次任务目标有三个,一是研制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飞船共同完成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飞行试验。二是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进行航天员空间驻留试验,以及载人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三是进行对地遥感、空间环境和空间物理探测、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及空间技术试验。根据规划,2012年将分别发射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进行无人或载人交会对接试验。

根据方案,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后,经两次变轨,然后进入高度约350公里的近圆轨道,并完成飞行器平台在轨测试。在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前,目标飞行器开始降轨调相,进入高度约343公里的对接轨道,等待与飞船交会对接。

天宫一号在轨飞行期间,将分别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进行交会对接,形成刚性连接的组合体。组合体飞行任务结束后,天宫一号与飞船分离。待飞船返回后,天宫一号升轨到高度约370公里的近圆轨道,转入长期在轨运行管理模式,开展空间科学与技术实验,并等待下次交会对接。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寿命末期将主动离轨,陨落南太平洋。

■发射看点

此次任务面临四大难点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表示,与载人航天工程前期任务相比,首次交会对接任务有四个难点:

●技术要求高

●新技术采用多

●验证难度大

●组织实施更为复杂

“尽管我们做了大量地面仿真和验证试验,但由于受地面环境和试验条件限制,部分新研发的设备在空间环境下的功能、性能指标无法得到全面真实的验证,尚需通过飞行试验考核”。

武平介绍说,航天发射是一项高风险科技活动。据统计,1990年以来,世界航天发射1600多次的成功率约为93.7%,其中,中国航天近130次发射成功率约为94.4%。近期,国际上的航天发射活动相继出现了一些挫折。

她说,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是航天领域公认的技术难关,在已经进行的交会对接任务中,包括近期国际空间站的一些对接任务,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同样面临着高风险的挑战。为此,针对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分别制订了200多种故障预案,并加强了故障处置演练。

特别是实践十一号04星发射失利后,由于发射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火箭与发射失利的长征二号丙火箭为同一系列,出于安全考虑,对天宫一号的发射计划进行了调整,针对失利火箭的故障原因对长征二号F火箭进行了改进,并在工程全系统开展了全面的质量复查。

天宫一号能否顺利升空,让我们今天21时16分坐在电视机前一起见证历史时刻。

 楼主| 发表于 2011-9-29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20 编辑

■资料

天宫一号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为全新研制,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全长10.4米,舱体最大直径3.35米,起飞质量8506千克,设计在轨寿命2年。实验舱由密封舱和非密封后锥段组成,密封舱有效活动空间约15立方米,可满足3名航天员在舱内工作和生活需要;非密封后锥段安装遥感试验设备。实验舱前端安装被动对接机构及交会对接测量合作目标,与飞船对接后,可形成直径0.8米的转移通道。资源舱为柱状非密封舱,配置推进系统、太阳电池翼等,为空间飞行提供动力和能源。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T1火箭发射。该型号火箭在原长征二号F火箭的基础上,研制了新型整流罩,并对助推器、控制系统和故障检测系统等进行了改进,提高了运载能力和入轨精度。火箭全长52米,起飞质量493000千克,运载能力8600千克。

测控通信系统由两颗天链一号中继卫星、16个国内外陆基测控站、3艘测量船,以及北京飞控中心和西安测控中心组成。

首次交会对接大幕拉开

比美、俄早期试验更具优势 登月在论证没时间表

“交会对接”这个词成为此次天宫一号发射的关键词。我国将依次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进行交会对接,其中,神舟八号飞船不载人,神舟九号飞船是否载人将根据神舟八号状况评估决策,神舟十号飞船执行载人飞行,并有望首次出现女航天员的身影。

对比

天宫一号技术有优势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表示,空间交会对接主要有三个方面作用,一是用于大型空间设施的建造、运行和维修;二是用于为长期在轨运行的空间设施提供物资补给、人员运输和空间救援;三是用于登月和深空探索等航天任务。

与美、俄早期交会对接试验相比,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技术、经济等方面更具优势,一是目标飞行器可支持多次交会对接,减少发射次数;二是目标飞行器按我国后续的空间实验室要求设计,可在完成交会对接任务的同时,验证空间站部分关键技术;三是还可同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展望

女航天员不久上太空

武平介绍说,目前,执行交会对接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已完成了初步选拔,航天员正在按计划开展任务训练,训练重点是手控交会对接技术。据她透露,我国首次选拔的女航天员也正在进行交会对接任务训练,“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能看到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太空飞行的英姿。”

此次,天宫一号上还将搭载300面国际宇航联合会(IAF)会旗。在神舟八号飞船上,中德将联合开展空间生命科学实验。

至于空间碎片的问题,武平表示,此次任务采取了几个方面应对措施。一是加强了空间碎片的监测和预警;二是天宫一号采取了防护和规避措施;三是在其寿命末期,将主动离轨,陨落指定海域。

披露

载人登月没有时间表

武平还透露,目前我国已组织专家开展了载人登月的有关概念研究和综合论证工作,但尚没有列入政府的计划,也没有具体的时间表。(晨报记者 韩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9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20 编辑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56769913.jpg

中新网9月29日电 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今日发射升空。据了解,“天宫一号”成功发射后,中国还将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分别与“天宫一号”完成空间交会对接,从而建立中国第一个自己的空间站。

从1992年启动载人航天工程以来,中国航天不断取得新突破,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独立开展空间实验、独立进行出舱活动的国家。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简介

1992年9月21日,中国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目前,工程已完成了第一步任务和第二步任务第一阶段的七次飞行任务,正在集中力量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为实施第三步战略任务做准备。

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目标包括:全面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和服务技术;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组合体的建造和运营技术;开展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空间科学应用;为开展载人登月等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等。

“神舟一号”:实现天地往返重大突破

1999年11月20日凌晨,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

鲜为人知的是,这枚载人航天工程的“先锋官”,竟是由地面试验用的电性能测试飞船临时改装而成的。作为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神舟二号”:中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中国第二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至此,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7天。围绕着飞船的测控和回收,中国航天测控人员决战太空,展开了紧张的工作。

“神舟二号”是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其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它的发射完全是按照载人飞船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的,凡是与航天员生命保障有关的设备,基本上都采用了真实件。

“神舟三号”:载人航天安全性提高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于4月1日返回地面。

“神舟三号”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等重要生理活动参数。飞船工作正常,预定试验目标全部达到,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与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相比,“神舟三号”飞船的发射,在运载火箭、飞船和发射测控系统上,采用了许多新的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神舟四号”:突破中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

2002年12月,“神舟四号”在经受了零下29摄氏度低温的考验后,于30日0时30分成功发射,突破了中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2003年1月5日,飞船安全返回并完成所有预定试验内容。

“神舟四号”飞船是在“神舟一号”、“神舟二号”、“神舟三号”飞行试验成功的基础上,经进一步完善研制而成,其配置、功能及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相同。“神舟四号”飞船是第四艘无人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飞行中,飞船相继完成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实验和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任务。

“神舟五号”:中国首位航天员进太空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神舟五号”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ā???

“神舟六号”:实现“多人多天”飞行任务

2005年10月12日,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17日凌晨,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

“神舟六号”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这也是世界上人类的第243次太空飞行。飞船进行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飞行试验,完成了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神舟七号”: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

2008年9月25日,中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

“神舟七号”飞船载有三名宇航员分别为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神舟七号”飞船候补梯队航天员分别为陈全(指令长)、费俊龙、聂海胜。主要任务是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

27日,翟志刚身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的辅助下,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神舟八号”:将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

随着“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中国将依次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分别与“天宫一号”完成空间交会对接,从而建立中国第一个自己的空间站。

3月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对外宣布,2011年下半年将发射神舟八号飞船,实施中国首次空间飞行器无人交会对接飞行试验。

“神舟八号”飞船,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神舟号飞船总体副主任设计师李颐黎透露,“神舟八号”是不载人的,并有很重大的改进,但现在尚未对外公布。

按照工程交会对接阶段的任务规划,“神舟九号”是否载人,要等到“神舟八号”后对任务全面评估才能决定。“神舟十号”目前计划是载人飞行。另据透露,“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的对接中,有望出现女宇航员的身影。目前,两名中国女航天员已经在进行相关训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9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20 编辑

空间站探索历程:2020年中国或将独有空间站 2011年09月29日01:05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9月29日电 综合报道,备受关注的“天宫一号”将于今日择机发射,它将分别与随后发射的“神八”、“神九”、“神十”飞船对接,从而建立第一个中国空间实验室。据悉,按照规划,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载人空间站将在2020年前后建成。   空间站又称航天站、太空站、轨道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空间站分为单一式和组合式两种。单一式空间站可由航天运载器一次发射入轨,组合式空间站则由航天运载器分批将组件送入轨道,在太空组装而成。   截止目前,全世界已经发射了10个空间站,其中前苏联共发射8座,美国发射1座。前苏联“礼炮1号”空间站在1971年4月发射,系世界上首个载人空间站。而经过多年的建设,由6大航天机构联合推进、16国参与投资建成的国际空间站也已开始运行,这也是目前唯一在轨运行的空间站。   前苏联“礼炮1号”:世界首个空间站   1971年4月19日,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礼炮1号”。“礼炮1号”空间站装有各种试验设备、照相摄影设备和科学实验设备。与联盟号载人飞船对接组成居住舱,容积100立方米,可住6名宇航员。“礼炮1号”空间站在太空运行6个月,相继与联盟10号,联盟11号两艘飞船对接组成轨道联合体,每艘飞船各载3名宇航员,共在空间站上停留23天。但有3名航天员乘联盟11号飞船返回地球过程中,由于座舱漏气减压,不幸全部遇难。   前苏联一共发射了7个“礼炮”号空间站。“礼炮2号”至“礼炮7号”这6个空间站分别于1973年至1982年间发射,最后一个即“礼炮7号”在1991年坠落到地球。“礼炮2号”至“礼炮5号”属于第一代空间站,它们每个重量约19吨,长16米,只有一个对接口,可与“联盟”号载人飞船对接。第二代“礼炮6号”及“礼炮7号”空间站对接口增加到两个,除接待联盟号载人飞船外,还可与进步号货运飞船对接。   “礼炮2号”到“礼炮7号”:寿命提高 应用领域扩展   “礼炮2号”属于军用型,1973年4月3日发射升空,入轨后不久发生爆炸。   “礼炮3号”于1973年5月11日发射。不知是运载火箭问题还是其他原因,它的初始轨道很低,只运行了11天便于5月22日坠入大气层烧毁。   民用型“礼炮4号”空间站于1974年12月26日发射。1975年1月10日,联盟17号飞船发射。在同“礼炮4号”对接后,宇航员开始进站工作,5月24日,联盟18B载2名宇航员进入轨道。他们在“礼炮4号”上工作了62天。这两组宇航员在“礼炮4号”上工作生活共计90多天,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验活动,取得了很大成功。“礼炮4号”于1976年2月16日坠入大气层。   4个月后,军用型“礼炮5号”空间站于6月22日发射入轨。期间它只接纳了两批宇航员。2月26日,“礼炮5号”的回收舱分离并安全回收。它在轨道上进行了多次调整,最后于1977年8月28日再次进入大气层。   苏联第二代空间站包括“礼炮6号”和“礼炮7号”。这两座空间站要解决的问题除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外,另两项重大的变化是长寿命和扩展应用领域。如果轨道高度保持在250千米,每年消耗推进剂为4.75吨;如果轨道提高到350千米,则推进剂消耗只有600千克。“礼炮6号”和“礼炮7号”正是采用这种较高的轨道。   另外,为更大限度地提高轨道运行寿命,第二代空间站具有两个对接窗口,一个用于联盟号载人飞船对接,另一个用于不载人货运飞船对接,用于轨道加油和往返运送试验设备、试验物品。   “礼炮6号”1977年9月29日由质子号运载火箭送入轨道。“礼炮6号”在轨运行共达58个月。在宇航员进站工作期间,完成了大量科学观测、地球资源观测、人体生物医学研究和技术实验。更具有应用意义的工作则是进行了大量半导体、晶体生长实验和用结晶炉及合金炉进行了金属冶炼实验。宇航员还首次熔化了玻璃,这使苏联科学家十分兴奋。这项工作对于制造高性能的光导纤维有重大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9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20 编辑

美国天空实验室:迄今容量最大人造天体 美国天空实验室于1973年5月14日发射,1979年7月12日在南印度洋上空坠入大气层烧毁。空间站由轨道舱、过渡舱和对接舱组成,全长36米,最大直径6.7米,总重77.5吨,在435千米高的近圆空间轨道上运行。站上拥有阿波罗望远镜和其他仪器,主要观测太阳和地球,还从事人类在失重状态下生理和心理上反应等各种科学研究工作。   美国天空实验室是人类迄今向近地轨道发射的人造天体中重量和容量最大而又最复杂的一个。1973年5月25日、7月28日和11月16日,美国先后由阿波罗号飞船把宇航员送上空间站工作。宇航员用58种科学仪器进行了270多项生物医学、空间物理、天文观测、资源勘探和工艺技术等试验,拍摄了大量的太阳活动照片和地球表面照片,研究了人在空间活动的各种现象。1974年2月天空实验室因无法得到后续支援被封闭停用,直到1979年坠毁。它在太空运行2249天,航程达14亿多千米。   前苏联和平号空间站:首个长久性空间站   前苏联和平号空间站于1986年2月20日发射入轨,它由工作舱、过渡舱、非密封舱三个部分组成,共有6个对接口,空间站是阶梯形圆柱体,全长13.13米,最大直径4.2米,重21吨,轨道高度300至400千米,是世界上第一个长久性空间站。   和平号作为一个基本舱,可与载人飞船、货运飞船、4个工艺专用舱组成一个大型轨道联合体,从而扩大了它的科学实验范围。四个专业舱都有生命保障系统和动力装置,可以独立完成在太空机动飞行:一个是工艺生产实验舱,一个是天体物理实验舱,一个是生物学科研究舱,一个是医药试制舱。这几个实验舱可根据任务需要更换设备,成为另一种新的实验舱。2000年底俄罗斯宇航局因和平号部件老化(设计寿命10年)且缺乏维修经费,决定将其坠毁。和平号最终于2001年3月23日坠入地球大气层,碎片落入南太平洋海域中。   国际空间站:设想由美国总统里根提出   国际空间站是一项由六个太空机构联合推进的国际合作计划,也指运行于距离地面360公里的地球轨道上的该计划发射的航空器。国际空间站的设想是1983年由美国总统里根首先提出的,经过近十余年的探索和多次重新设计,直到苏联解体、俄罗斯加盟,国际空间站才于1993年完成设计,开始实施。   国际空间站以美国、俄罗斯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欧空局共16个国家参与研制。其设计寿命为10~15年,总质量约423吨、长108米、宽88米,运行轨道高度为397千米,载人舱内大气压与地表面相同,可载6人。国际空间站结构复杂,规模大,由航天员居住舱、实验舱、服务舱,对接过渡舱、桁架、太阳能电池等部分组成,建成后总质量将达438吨,长108米。   1998年11月20日,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组件曙光号功能货舱发射升空,国际空间站总体设计采用桁架挂舱式结构,后来,发射升空的17个各种用途的舱陆续与其对接。国际空间站的建设由美国、俄罗斯、日本和欧洲多个国家共同参与,中国曾经提出参与国际空间站的建设,但是遭到美国的拒绝。国际空间站从2000年11月起就保持有两名成员存在,一直到今天,它已经成为人类在太空存在的一个标志。国际空间站预计将在2020年后结束使命,如果情况顺利,可以延续到2028年。zāY??   国际空间站以美国、俄罗斯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欧空局共16个国家参与研制。其设计寿命为10~15年,总质量约423吨、长108米、宽88米,运行轨道高度为397千米,载人舱内大气压与地表面相同,可载6人。国际空间站结构复杂,规模大,由航天员居住舱、实验舱、服务舱,对接过渡舱、桁架、太阳能电池等部分组成,建成后总质量将达438吨,长108米。   1998年11月20日,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组件曙光号功能货舱发射升空,国际空间站总体设计采用桁架挂舱式结构,后来,发射升空的17个各种用途的舱陆续与其对接。国际空间站的建设由美国、俄罗斯、日本和欧洲多个国家共同参与,中国曾经提出参与国际空间站的建设,但是遭到美国的拒绝。国际空间站从2000年11月起就保持有两名成员存在,一直到今天,它已经成为人类在太空存在的一个标志。国际空间站预计将在2020年后结束使命,如果情况顺利,可以延续到2028年。   2020年中国或将全球独有空间站   1992年,中国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在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至七号飞船之后,2010年10月,中国宣布正式启动实施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计划在2020年前后将建成规模较大、长期有人参与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   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分为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两个阶段实施。2016年前,研制并发射空间实验室,突破和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等空间站关键技术,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2020年前后,研制并发射核心舱和实验舱,在轨组装成载人空间站,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站组合体的建造和运营技术、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并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   此次发射的“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 “天宫一号”升空后两年内,中国将相继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分别与“天宫一号”完成空间交会对接。 “天宫一号”飞行的主要任务是,为实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提供目标飞行器;初步建立长期无人在轨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为空间站研制积累经验;进行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和空间技术试验。   有关专家表示,如果“天宫一号”与“神八”成功对接,将意味着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2020年,中国将建成自己的大型空间站,而国际空间站也将在2020年结束使用,届时,中国可能将拥有全球唯一的空间站。   数字解读   1000亿   将国际空间站完全建成要耗费1000亿美元。国际空间站也将因此成为世界上花钱最多的单一工程。   81.6万   现在空间站的重量是81.6万磅(约37.01万公斤)。组装完成后,该站在地球上的重量将达到大约92.5万磅(41.96万公斤),相当于330多辆汽车的总重量。   220英里   国际空间站距离地球的平均距离是220英里(250公里)。天气晴朗的时候,在地球上用裸眼就可以看到空间站。   147次   迄今为止为建设和维修空间站进行的太空行走次数。   90分钟   国际空间站以每秒4.8英里(7.7公里)的速度绕地球一周需要90分钟。   14磅   国际空间站上的循环系统每天需要处理的机组成员排出的气体量是14磅(6.4公斤)。   13间   空间站上的房间数,其中包括用来从轨道上观看地球的有7个窗口的小瞭望室。   6个月   任务期间,一名宇航员一般会在空间站上生活和工作的时间是6个月。6还是目前空间站上的宇航员的总人数。   5艘   最近用来把补给送上空间站或者按计划以后要进行这项工作的无人飞船数量。目前的飞船包括俄罗斯的“进步”号、欧洲航天局的“自动转移飞行器”和日本的“希望”号货运飞船。美国宇航局还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合作,将利用它的“龙”飞船运送货物,并与弗吉尼亚的美国轨道科技公司合作,打算利用它的“天鹅座”飞船进行同样的工作。这些私人飞船预计将于明年进行试飞。   4吨   3到6个月需要给空间站的一名宇航员提供的食物是4吨。空间站成员爱吃的食物有鸡尾冷虾、玉米饼、烤牛肉、早餐香肠、辣味鸡肉卷、蔬菜饼、通心面和奶酪、糖衣巧克力及脆皮蓝草莓馅饼。柠檬汽水是他们最喜欢的饮料。   1.5立方米   空间站提供给每位成员的使他们不用穿太空服就能工作的加压空间是1.5立方米(相当于波音747提供给每位乘客的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9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20 编辑

天宫一号升空倒计时(图) 2011年09月29日08:05人民日报赵亚辉 56780374.jpg 承担天宫一号发射任务的火箭矗立在发射塔架上。刘龙 梁杰摄影报道

核心提示

天宫一号发射前各项准备已就绪,将于今日21时16分至21时31分择机发射。

9月28日下午,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一一回应公众关注:交会对接有何难点?女航天员何时能进入太空?天宫一号如何应对太空碎片和垃圾?

9月28日下午,执行天宫一号飞行任务的长征二号F T1火箭完成推进剂加注,标志着天宫一号发射前所有准备工作就绪,发射进入倒计时。

天宫一号将与神舟八号进行两次交会对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介绍说,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将于9月底至11月中旬,相继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实施交会对接。发射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 T1火箭已于28日下午加注推进剂完成,将于9月29日21时16分至21时31分择机发射。

按照计划,天宫一号发射升空后,经两次变轨进入高度约为350公里的近圆轨道,进行在轨测试。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前,天宫一号降轨至高度约343公里的近圆轨道,等待交会对接。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入轨后2天内,完成与天宫一号的第一次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组合体飞行12天左右,分离后再择机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结束后,飞船于1天内返回地面。天宫一号将升轨至自主飞行轨道,转入长期运行管理模式,等待下次交会对接。

目前,各系统已完成综合演练。发射前的各项准备已基本就绪。

武平表示,实施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突破和掌握交会对接技术,是建设载人空间站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推进载人航天事业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可支持多次交会对接,验证空间站部分关键技术

空间交会对接是追踪飞行器和目标飞行器在预定的空间轨道交会,并在结构上连成一体的过程。交会对接技术与载人天地往返技术、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技术是载人航天发展的三项基本技术。

武平介绍说,空间交会对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用于大型空间设施的建造、运行和维修;二是用于为长期在轨运行的空间设施提供物资补给、人员运输和空间救援;三是用于登月和深空探索等航天任务。

与美、俄早期交会对接试验相比,我国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技术、经济等方面更具优势:一是目标飞行器可支持多次交会对接,减少发射次数;二是目标飞行器按我国后续的空间实验室要求设计,可在完成交会对接任务的同时,验证空间站部分关键技术;三是还可同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武平说,与载人航天工程前期任务相比,首次交会对接任务具有四个方面的难点:一是技术要求高。发射神舟飞船的运载火箭入轨精度指标比工程前期有大幅提高;载人飞行器在轨寿命要求大幅提高。

二是新技术采用多。突破了运载火箭高精度迭代制导技术,组合体控制和管理技术等。

三是验证难度大。部分新研设备在空间环境下的功能性能指标无法得到全面真实的验证,尚需通过飞行试验考核。

四是组织实施更为复杂,对任务组织指挥、各系统协同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00多种故障预案应对交会对接试验风险

据介绍,航天发射是一项高风险科技活动。1990年以来,世界航天发射1600多次的成功率约为93.7%,其中,中国航天近130次发射成功率约为94.4%。近期,国际上的航天发射活动相继出现了一些挫折,这些都说明了航天发射活动具有较高风险性。

武平介绍,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是航天领域公认的技术难关,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同样面临着高风险的挑战,为此我们作了艰苦的努力。一是对飞行产品的研制、生产和测试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二是对交会对接方案进行了充分的地面仿真与试验验证;三是针对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分别制订了200多种故障预案,并加强了故障处置演练。

天宫一号如何应对空间碎片和垃圾?武平介绍说,此次天宫一号任务,采取了几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加强了空间碎片的监测和预警;二是天宫一号采取了防护和规避措施;三是在其寿命末期,将主动离轨,陨落指定海域。

神舟十号将进行载人交会对接

武平介绍说,神舟八号飞船是在前期神舟飞船基础上改进研制的载人飞船。由于飞船和发射飞船的运载火箭均进行了较大技术改进,出于安全考虑,神舟八号为不载人飞行,其主要任务是完成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首次交会对接试验,验证自动交会对接技术、停靠技术、组合体控制与管理技术,同时进一步考核飞船改进后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按照工程交会对接阶段的任务规划,神舟九号会不会载人,要等到神八之后对任务全面评估才能决定。神舟十号目前则计划载人飞行。现在,执行交会对接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已完成了初步选拔,航天员正在按计划开展任务训练,训练的重点是手控交会对接技术。

武平透露,我国首次选拔的2名女航天员也正在进行交会对接任务训练,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将能看到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太空飞行的英姿。

2020年前后建成60吨级载人空间站

关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战略问题,据武平介绍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将分三步走。在今年完成首次交会对接任务后,后续任务的规划是:

第一步,2012年底前,完成无人和载人空间交会对接试验;

第二步,2016年前,研制并发射空间实验室;

第三步,2020年前后,研制并发射核心舱和实验舱,在轨组装成本体质量60吨级载人空间站。

武平还表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与俄罗斯、德国等国家以及国际宇航联等国际航天组织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此次天宫一号上,将搭载300面国际宇航联合会(IAF)会旗;在今年即将发射的神舟八号飞船上,中德将联合开展空间生命科学实验。

对于我国是否有载人登月计划的问题,武平表示,目前已经组织专家开展了载人登月的有关概念研究和综合论证工作,但尚没有列入政府的计划,也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3 03:31 , Processed in 1.093827 second(s), 19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