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小布施

[佛教文化] 【祝圣】纪念孔圣,感恩顶礼大成至圣先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4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形象亮相纽约时报广场

2011年10月03日09:28


【据新华社纽约10月1日电】

中国历史上广为人知的先贤孔子行教画像10月1日以全新“作揖行礼”的动画形式亮相“世界的十字路口”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将中国人自信大方、谦谦君子之风传递给世界。
  
这个长度为30秒、展现孔子故乡山东风土人情的短片用富有感染力的毛笔水墨画描绘孔子形象,以孔子标准的“作揖行礼”动作标识贯穿整个短片,选择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山东人,以孔庙大成殿、泰山、黄河及青岛海滨等场景为背景行作揖礼,片尾处孔子带领这些现代山东“老乡”集体全家福似的一揖,并辅以印章模式的“中国山东”标志和大尺寸英文字母,突出“孔子故乡,中国山东”的主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4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力推软实力 “孔子”再次出击孔子亮相山东省纽约宣传片

朝鲜日报驻北京特派记者 崔有植   (2011.10.04 13:31 /更正 2011.10.04 16:44)

这是中国山东省形象片的一个画面,孔子的故乡曲阜就在山东。

“用水墨画描绘的孔子表情慈祥,把双手放在胸前作揖行礼。紧接着,世界文化遗产山东省曲阜孔庙大成殿、五岳之首泰山的航拍图出现在画面中。”

这个长度为30秒的山东省形象片10月1起在美国时代广场北端大屏幕上播出。中国再次打出“孔子牌”。中国2004年起在世界各国建立孔子学院,推广中国文化与语言,将孔子塑造为中国国家的象征。

但去年和今年这项工作屡遭挫折。去年,中国设立“孔子和平奖”,应对异见人士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首届孔子和平奖获得者、台湾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缺席颁奖仪式,今年该奖项被取消。

今年年初,中国在天安门广场旁的大道上建立了大型孔子像,但因为与毛泽东肖像画遥遥相对,仅100天就被迁移。

虽然这只是山东省的宣传片,但孔子形象亮相受全世界瞩目的纽约时报广场,是因为宣传大国中国的和平形象和软实力,没有比孔子更好的“代言人”了。

中国上月中旬取消以政治目的设立的孔子和平奖,新设了由中国文化部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主管的“孔子世界和平奖”。

孔子世界和平奖从每年9月21日的“世界和平日”起,全世界范围的任何机构和个人都可以推荐孔子世界和平奖候选人,获奖人名单经过一年的评审,在第二年9月21日发表。孔子世界和平奖的评选对象是为停止正在发生的战争或暴力行为、对将要发生的战争危机或暴力行为进行斡旋化解、为裁减和销毁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做出杰出贡献的世界各国的机构和个人。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蒋晔对《纽约时报》表示,为叫板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而设立的孔子和平奖不符合中国的大国形象,也不符合孔子所代表的价值观。

新华社:孔子形象亮相纽约时报广场
图:
http://bbs.bush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5467&fromuid=2279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4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孔子都是菩萨应化——宣化上人开示(转)

佛教和儒教所不同的地方是,一个提倡世间法,一个是出世法;可是出世法是由世间法而达到的,并不是离开世间法而有出世法。  
     

孔子是中国空前绝后的大圣人,是先知先觉者,他有相当的来历。孔子为什么生在中国?本来孔子前生是佛教里边的水月童子,也就像善财童子一样;而中国的老子——道教的祖师,就是佛教老迦叶的化身。孔子是水月童子化身;颜回呢,就是佛教里头的明月儒童化身。  
     

为什么迦叶祖师化身成老子?为什么水月童子化身做为孔子?为什么明月儒童化身成颜回?这就是因为佛教大乘根性的因缘到了中国,所以这一班佛教的菩萨就争先恐后地到中国,为的就是给佛教开路。他们把佛教的马路先修好了,那么等佛教传到中国,这一些大乘根性的人就容易接受。不然,佛教传到中国时,一般人也没有学道教,也没有学儒教;那么佛教虽然高深,也没有人懂,也没有人接受,是很费力的。于是老迦叶也不辞辛苦,先到中国化身做老子。怎么叫老子呢?因为他一出生头发也白了,胡子也白了,一出生已经就老了,所以叫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老聃,他到中国来,不断地努力提倡道教,而不说是佛教;水月童子呢,就提倡儒教,就这么开了两条平坦的道。所以等到以后佛教传到中国,就水到渠成,很多人都接受佛教的道理。中国的儒教就譬如小学的学生刚刚入学门,所研究的都是小孩子容易懂的道理。那么以后就升到中学,中国道教的道理就譬如中学的课程。中学读完了,就要读大学,那么佛教的课程就是大学的课程,所以儒、释、道三教是三而一,一而三。小学是为中学预备的,中学是为大学预备的,大学是为所有想要深造学问的老百姓而预备的,所以有小学、中学、大学。佛教可以说是尽虚空遍法界的一所大学。  
     

虽然这所大学在这儿,但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进大学,还有很多人连字都不认识的,所以有很多人不认识佛教,不知道佛教是什么,也就是这个原因。因为虽有小学也有中学,可是所有的小孩子不一定都能进得小学;所有该读中学程度的学生,也不一定完全会进中学,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在中国来讲,儒教是小学的课程,其它的宗教可以说都是中学的课程,而佛教是包罗万有,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所以说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佛教的大学。那么其中不认字的人、不能进大学、不能进中学、不能进小学的人还是很多。  
儒教的孔子也有五眼六通,他也具足相当的智能,智能渊博,所以孔子出生的时候有麟吐玉书的祥瑞之相。孔子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他说我十五岁的时候,就立志要学习了生脱死的法,可是虽然有这个志气,还没有真正下决心。  
   

“三十而立”,等到三十岁时,才下了决心,一定要修行了。  
   

“四十而不惑”,等到四十岁的时候,他一切的怀疑、疑惑、迷惑都断了,所以说不惑。不惑就是不动心了,也就是孟子说他四十不动心一样的道理。什么事情不动心?财、色、名、食、睡不动心了。财,他也不贪,适可而止;色,他也不贪;名,他也不贪;食,好东西他也不贪;睡,也不贪睡觉。不惑,也就是不迷惑了,般若智能现前了。  
   

“五十而知天命”,等到孔子五十岁,真正得到宿命通了。这个天命也就是宿命通,他能知道做人的生命哲学是什么;也知道人的宿命——人的过去生是怎么回事。  
   

“六十而耳顺”,等到六十岁时,他有耳顺的功夫了。耳顺,在一般世俗人所讲,可以说是有天眼通、天耳通了。一般世俗人说千里眼、顺风耳,也就是天耳、天眼的作用。  
   

“七十而从心所欲”,等到七十岁了,他得到了漏尽通。得到漏尽通,那么这时他的工作完成了。他为了把佛教的路给铺好,所以要讲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八德;又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条目;又讲明德、新民、止于至善这三纲领,把佛教的路给开了一半。  
  

格物,什么叫格物?我们一般老学究、老读书人都懂的,就是要把自己的物欲革去,革除你的习气毛病,你的妄想。这物欲就包括你的嗜好,包括你所放不下的东西,这些都是一个欲,都要革除去。你能革除物欲,然后你的智能才能开朗,才能现前,所以要致知。致知又要诚意;你诚意了,然后就正心;你能正心,然后修身。你心若不正,身就不能修,意若不诚,心也不能正,这是一套的,一步一步的。身修,然后家也齐、国也治,这就是孔子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条目可以说包括世间法和出世法的意义。  
     

不过儒家只知道世间法,而不注重出世法,所以它是个小学;它讲五伦八德,兄弟父母祖有五伦,八德就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就把佛教的路给铺了一半。道教呢,又把佛教的路铺了一半;道教就叫人去欲断爱,不过没有像佛教说的那么肯定,道教说: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  
     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  
     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三者既无,惟见于空。  
     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  
     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  
     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的这个神是好清净的,可是人这个心就不老实,像只马猴,跳上跳下,向南跑向北跑,所以说“心马意猿猴”,心像匹马,意像只猿猴,它是不老实的。“人心好静,而欲牵之”,人这个心是好清净的,可是欲念在那儿牵着它,叫它不清净。“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就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无,惟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等到这个“寂无所寂”了,欲岂能生?你清净到极点,澄清到极点了,自然就没有欲了。“欲既不生,即是真静”,这就是一个真正的清净。  
  
佛教和儒教所不同的地方是,一个提倡世间法,一个是出世法,这出世法是由世间法而达到出世法,并不是离开世间法而有出世法。  
   
所以一般人都赞叹孔子,无论是他的学生也好,或是一般的社会人士也好,都说他德配天地、道贯古今,诸子百家,无所不通,博学多能,学的也多,能力也广。  
     
所以各位学佛法的人,先要把道教、儒教的道理也弄通了,然后你对佛法的道理,自然就迎刃而解。


发表于 2011-4-6 09:51:02
感恩本文发布者:观华

老子、孔子都是菩萨应化--宣化上人开示
http://bbs.bush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2985&fromuid=2279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5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3 04:27 , Processed in 0.295542 second(s), 15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