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26|回复: 0

[求助发布] 让游戏,深入孩子的教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3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婴幼儿教育回归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已成为我国幼教界的共识。
  幼儿教育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中。幼儿游戏和幼儿学习同样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探索活动。而游戏是幼儿以自己的方式主动探索,从而在游戏中自由、愉快、积极、主动地发展,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模式。
  游戏释放孩子追求美好的天性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很多国家对幼儿园教育所秉持的宗旨都是“玩”。只有在游戏冲动中,人才能克服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强制,在精神和物质方面都达到自由,达到和谐完善的发展,这就是审美的境界。游戏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审美活动,当我们的教育活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审美活动形式时,我们必将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但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游戏活动和更高层次的审美活动并不是等同的,前者更多基于一种生理的冲动与满足,后者则追求一种身心的愉悦。显然,后者才是幼儿教育的目标所在。 
  当幼儿开始游戏时,大脑打开了另一扇窗口,进入一个想象的世界。正如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陈鹤琴所言: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对美的追寻是促使幼儿进行游戏的根本动力,而直接兴趣引起的活动又往往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这种自主和快乐的特点正概括了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这一论断。
  幼儿教育游戏比识字更重要
  游戏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虚构与真实的巧妙结合。幼儿在游戏中接触小朋友,模仿成人的行动,亲身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处理自己在集体中的行为。在游戏中,幼儿共同商定主题、制定规则、互相影响、互相监督,增进相互理解,培养合作精神。
  一位教育界人士曾忧心忡忡地说:“幼儿教育被纳入应试教育轨道,有的幼儿园游戏迅速减少,使用笔和作业纸的现象急增。一些家长的想法与我们所倡导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其实在游戏中引导孩子学会用语言沟通,学会与他人相处,这比一味强调学习要好上百倍。”孩子长大后不懂得怎样去融入社会,不懂得怎样去构建社会,这难道就是教育者的本意吗?
  同时,在0-6岁这一年龄段,孩子的记忆力是超乎人们想像的,相当于成人的200%,他们大脑的发展也相当迅速。中国传统的“木头”式教育、“捆绑”式教育、“填鸭”式教育,让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与丰富的想象力都被无形的束缚了,孩子纯真浪漫的天性也被扼杀。这样,人类的未来只会变得死板,毫无创新,停滞不前,问题多多。
  游戏让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在某些家长的功利性思维中,“提前开始”、“越早越好”成为他们对于幼儿教育的普遍认识。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人生竞争的起跑线上占据优势,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许多家长并不清楚幼儿的发展规律,因此,很多幼儿被剥夺了游戏时间,失去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不得不屈服于“填鸭式”教育,去死记乐谱英语,去硬背唐诗宋词,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孩子很可能变成一台未老先衰的“读书机器”。
  事实上,游戏和能力发展并不矛盾,主动的学习就是游戏,核心就是快乐互动。在游戏这个快乐互动平台上,能帮助开发幼儿的发展潜能,能丰富儿童的想象力、启迪他们的创造灵感。孩子们从中能学到很多东西,包括以后上学所必需的各种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再说现在的幼儿园一般都会在大班时注意幼(儿园)小(学)衔接,家长完全不用担心孩子上小学后跟不上的问题。
  家长应该正视“游戏”在孩子成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游戏不仅是幼儿的应有基本活动,也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游戏是幼儿表现自己情感的一种方法,对于儿童情感的满足和稳定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去当他们想当的角色。通过游戏,我们可以调整幼儿的消极情感,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技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幼儿教育文章,幼儿教育,婴幼儿教育文章德习惯。对于那些难以忍受的体验(如打针、吃药等),也可以通过游戏的引导和帮助,缓解心理紧张,从而达到幼儿心理的自我调节。情感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情感健康的幼儿能恰如其分地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愉快情感多于消极情感。
  动漫是最好的游戏教育资源
  动漫是人类无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产物,他创作的宗旨就是与观众形成互动。作为儿童的主要娱乐方式,动漫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促使儿童在娱乐情绪中学习,获得更多快乐体验。动漫鲜活的人物画面,动人的故事情节,优美的背景音乐能牢牢吸引孩子,他们对动漫的兴趣不会轻易转移;动漫的夸张、虚幻性,能够以超越日常生活经验的视角展示事物的内在奥秘,能够丰富儿童想象力、启迪创造灵感;动漫中展示的人性真、善、美,能使孩子用心感受、领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信息来源于:www.diandubi.org  转载必究
点读笔 http://www.diandubi.org
有声图书 http://www.odm114.com/sebook/
中国渔具商城 http://www.91pk.org
海报网 http://www.haibao.org
电教商机网 http://www.odm114.com/
外阴白斑 http://www.glwybb.cn
美的小家电 http://www.pk66.net
点读笔厂家 http://www.odm114.com/diandu/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4-24 03:18 , Processed in 0.283630 second(s), 20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