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43|回复: 0

[事迹传记] 修行备忘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8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58 编辑

  一   1.凡夫之人对身体和相貌,不论对自己,或异性,都有贪着、好欲之心,此欲心有三:一、形貌欲,二、姿态欲,三、细嫩欲,常对人身观想一旦人身四大分离,即可断此三欲。   2.九想观可断除对肉体的执着,以及对肉体的贪爱:   一、青瘀想。二、脓烂想。三、虫啖想。四、膨胀想。   五、血涂想。六、坏烂想。七、败坏想。八、烧想。九、骨想。   3.在「八福田」中,看病的功德列于第一,称为「看病五德」或「瞻病五德」,在《四分律》中记述说,看护病人有五种方法:   一、知悉病人的可食与不可食,可食的食物方与之。   二、不嫌恶病人的尿屎及唾吐等秽物。   三、以慈悲心看护病人,而不欲求病人衣食等之报酬。   四、能调理汤药等事。   五、能为病人说法,使他欢喜,并使自己的善法也有所增进。   4.食肉有十过,动箸先思考:   一、一切众生都是六亲眷属,现在所吃的肉无非亲者。   二、众生闻食肉人之气惊怖逃走,所以菩萨教化众生不应吃肉。   三、食肉者断众生信根,令生谤毁三宝心。   四、修行的人若食肉,则不能出离,故不应食肉。   五、食肉的人乃因过去之恶罗剎习气故。   六、食肉的人不能成咒术,况学无上之圣道。   七、学道的人应视一切众生与己无别,所以不应食肉。   八、食肉的人诸天贤圣都远离他。   九、不净所出,一切畜牲以不净业而成不净身,食之亦不净。   十、食肉者死后,还堕于恶道。《法苑珠林》   5.犯了杀生戒的人会有两种恶报:一、短命:由于前世伤害物命,使其不得以尽天年,因而感得今生自身也很短命。二、多病:由于前世恼害众生使其不得自在,因而感得今生自身多疾病。   6.万物皆有生命,不爱惜它们的生命,就只能用自己的生命偿还。   二   1.学佛之人,必须心存慈悲,致力于利益众生的工作,在《菩萨地持经》中记述了十一种利益众生的方法:   一、众生所作诸饶益业,悉与为伴。   二、对众生已起、未起病等诸苦及看病者,悉与为伴。   三、为诸众生说世间、出世间法,或以方便令得智慧。   四、知恩报恩。   五、众生种种恐怖,悉能救护。若有丧失亲属财物诸难,能为开解,令离忧恼。   六、见有众生贫穷困乏,随其所须悉能给施。   七、德行具足,正受依止,如法畜众。   八、对众生软语安慰,随时往返,施给饮食,说世间善语等。众生安定者,皆悉随顺;不安者,皆悉远离。   九、对有实德者,赞叹欢喜。   十、对有犯过恶者,慈心呵责,折伏罚黜,使其改悔。   十一、以神通力示现恶道,令众生畏厌众恶,奉修佛法,欢喜信乐,生希有心,是名摄众生戒。   2.在《法华经》中揭示善人有十相,令行者效仿,力学不辍。   一、利根,二、植善,三、修慈,四、恭敬,   五、舍恶亲善,六、持戒如珠,七、质直敬佛,八、譬喻说法,   九、四方求法,十、顶受专修。   3.修行者必须消除三种恶念,在佛教里称为三想、三恶想、三不善想,其对人的危害甚大。《无量寿经义疏》   一、欲想:欲有希求占有之意,凡夫对人、物、名誉等等,生起贪欲之念。   二、瞋恚想:凡夫对不如意的人、事、物,常起瞋恨、恚怒之心。   三、杀害想:凡夫对恼怒的人,常起杀灭或谋害之想。   4.人若不贪名利,就不会有欲觉;不恼众生,就不会生瞋觉;不损物命,则不生害觉。所以三觉不生,三想也就绝灭了。   三   1.修行须远离四种恶人:   一、乐语他误人:好议论他人错处的人。   二、乐说邪见人:指喜好讲说偏邪见解的人。   三、口软心恶人:口中虽出软语、善语,但是心中却存恶意、恶念的人。即是「口蜜腹剑」的人。   四、少作多说人:一个人言词之间冠冕堂皇,而实际却少有作为,言行不一,说得多做得少的人。   2.修行应远离恶友,与恶友相处有六种过患:   一、方便生欺:时常习惯性地欺骗别人。   二、好喜屏处:喜欢藏身于隐蔽之处。   三、诱他人家:常引诱他人一起为非作歹。   四、图谋他有:对别人的财物,常存图谋不轨之心。   五、财利自向:专门想谋取利益。   六、好发他过:喜欢指摘别人的过错。《长阿含经》   3.修行应远离、拒斥五种恶人:   一、谤真行伪:诽谤真实,行为虚伪的人。   二、谤正行邪:诽谤正直精纯,而行邪的人。   三、谤是行非:诽谤对的,而行不对的人。   四、谤实行虚:诽谤确有,而行虚假的人。   五、谤善行恶:诽谤善良,而行恶的人。   4.有十六种事修行人做不得,亦称「十六恶律仪」:   一、为利养而饲养羔羊,肥而转卖。二、为利养买羊而屠杀之。   三、为利养而饲养猪豚,肥而转卖。四、为利养买猪而屠杀之。   五、饲养牛犊,肥而转卖。六、为利养买牛而屠杀之。   七、为利养而养鸡,肥而转卖。八、为利养买鸡而屠杀之。   九、钓鱼。十、猎人。   十一、劫夺。十二、魁脍(制作美食)。   十三、网捕飞鸟。十四、两舌,以离间语挑拨于人。   十五、狱卒。十六、咒龙。《北本涅盘经》   四   1.开启智慧之七种觉支:   一、念觉支:心中明白,常念于禅定与智慧。   二、择法觉支:依靠智慧,能选择真法,舍弃虚伪法。   三、精进觉支:精进勤励于正法而不懈怠。   四、喜觉支:获得正法而喜悦。   五、轻安觉支:又称猗觉知,意谓身心轻快而安稳。   六、定觉支:入于禅定,而不散乱。   七、舍觉支:心无偏颇,不执着,而经常保持平衡。《大乘义章》   2.修行若能存八念,则收效良深。这八念是:   一、念佛:意指修禅观的人,若遭恐怖障难的时候,应念诸佛慈悲,救济众生,功德无量,这样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就得以消除。   二、念法:法力广,大通达无碍,能灭烦恼,这样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就能消除。   三、念僧:僧是佛之弟子,能修正道,能证圣果,为世福田,这样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就能消除。   四、念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能遮诸恶,得安稳处,这样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就能消除。   五、念舍:舍有二种,(一)施舍,能生大功德。(二)舍烦恼,以此得大智慧。这样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就能消除。   六、念天:四天王天乃至他化自在天等,果报清净,利安一切,这样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就能消除。   七、念出入息:息即鼻中出入之气,为治散乱之良药,入禅定之快捷方式,如是念念不已,则心不驰散,怖障就能消除。   八、念死:死有二种:(一)自死,即报尽而死。(二)他缘死,即遇恶缘而死。此二种死,从生以来,常与身俱,无可避免,如是一心念念不已,怖障就能消除。《大品般若经》   3.人生世间有四种第一等事,幸福无比,这四种第一是:无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亲,涅盘第一乐。《大乘庄严论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5 07:14 , Processed in 0.194747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