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68|回复: 0

[佛教文化] 佛法宝典(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6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9:10 编辑

友!正知者、正见者、正等觉者之世尊,实开示五法。五法者何耶? 一 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二 五取蕴: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也。 三 五欲功德:眼所识之颜色是可爱、可喜、可乐、可意而能令赍欲,又能令染着;耳所识之声…鼻所识之香…舌所识之味…身所识之触… 四 五趣:地狱、畜生、饿鬼、人、天也。 五 五悭:住处悭、家悭、利得悭、色身悭、法悭。 六 五盖:欲贪盖、嗔恚盖、惛沉睡眠盖、掉举恶作盖、疑盖。 七 五下分结:有身见、疑、戒禁取、欲贪、嗔恚。 八 五上分结:色贪、无色贪、慢、掉举、无明。 九 五学处: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酒类等诸放逸处。 一0 五不能处:友!漏尽之比丘,不可能故意断生者之命;不可能以盗心不与而取;不可能行淫欲法;不可能正知而说虚诳语;不可能以欲受用所蓄积,犹如前在家时。 一一 五损失:亲属损失、财损失、病损失、戒损失、见损失。 友!诸有情因其亲属损失、财损失、病损失,身坏命终之后,不生于无幸处、恶处、险难处、地狱; 然,诸有情因其戒损失、见损失,身坏命终之后,生于无幸处、恶处、险难处、地狱。 一二 五成就:亲属成就、财成就、无病成就、戒成就、见成就。 友!诸有情因其亲属成就、财成就、无病成就,身坏命终之后,不生于善趣、天界; 然,诸有情因戒成就、见成就、身坏命终之后,生于善趣、天界。 一三 恶戒、犯戒者之五患:友!恶戒、犯戒者,因放逸而大损失财富,此为恶戒、犯戒者之第一患; 恶戒、犯戒者,恶名流布,此是恶戒、犯戒者之第二患; 恶戒、犯戒者,若近此等任何诸众,即:刹帝利众,婆罗门众,居士众,沙门众等,有怖畏、不得意安,此为恶戒、犯戒者之第三患; 恶戒、犯戒者,于迷乱、昏沉而命终,此为恶戒、犯戒者之第四患; 恶戒、犯戒者,身坏命终之后,生于无幸处、险难处、地狱,此为恶戒、犯戒者之第五患。 一四 具戒、持戒者之五功德:友!具戒、持戒者,因不放逸,得大财富聚,此为具戒、持戒者之第一功德。 具戒、持戒者,善名流布,此为具戒、持戒者之第二功德。 具戒、持戒者,亲近任何诸众:刹帝利众,婆罗门众,居士众,沙门众等,皆得离怖畏,得安心,此是具戒、持戒者之第三功德。 具戒、持戒者,正知、正念而命终,此为具戒、持戒者之第四功德。 具戒、持戒者,身怀命终之后,生于善趣,天界,此为具戒、持戒者之第五功德。 一五 友!比丘欲叱责他人时,于内心现前五法,应可以叱责他人:‘我于应时语,非时不语。’‘我于应地语,非地不语。’‘我应语实,不语不实。’‘我应语柔和之语,不语粗语。’‘我应以慈心语,不怀嗔恚语。’ 一六 五勤支:友!于此有比丘,有信,信如来之等正觉;为无病、无疾,成就体温平均之消化力,不过冷不失热,得中庸堪精进,无谄无诳,及于有智之同梵行者之前,如实自显现; 为断不善法,为成就善法,专念精进而住;有力有势,常于诸善法中,系轭而住;具慧,应趣生灭观成就慧,此是圣正决择,趣苦之尽。 一七 五净居:无烦、无热、善现、善见、阿迦腻吒天也。 一八 五不还:谓:中般涅槃、生般涅槃、无行般涅般、有行般涅槃、上流趣阿迦尼吒也。 一九 五心芜:友!于此有比丘,于佛有疑、有危惧、不能胜解、不能心安净,彼心虽热勤、专念、堪忍、精勤,而不能趣向于解脱,此为第一之心芜。 于此有比丘,于法有疑…于僧有疑…于戒有疑…此为第四之心芜。于同梵行者之间,有恚心、有不喜心、有心之乱,此为第五之心芜。 二0 五心缚:友!于此有比丘,于爱欲不离贪、不离欲、不离爱、不离渴心、不离热恼、不离渴爱,彼心虽热诚、专念、堪忍、精勤,而不能趣向于解脱,此为第一之心缚。 于此有比丘,于身体不离贪…于颜色不离贪…于食物享受胜乐、触乐、眠乐而住…有祈愿投生天界而修梵行,谓:‘我以此等之禁戒、苦行、梵行,为天或天之类,’此为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之心缚。 二一 五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 二二 复五根:乐根、苦根、悦根、忧根、舍根。 二三 复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二四 五出离界:友!比丘于此虽思惟欲时,其心不趣入于欲,不信乐、不安住、不被牵引,而且思惟由此之舍离时,则其心,能趣入舍离、信乐、安住、受牵引; 则彼如是之心,由欲善离、善修、善起、善解脱、善离系。凡为缘欲所生之诸漏、损害、热恼,由此皆脱离,彼绝无由受为受。此名为由欲而出离; 于此比丘思惟嗔时,其心不趣入嗔…由嗔出离;比丘于此思惟害时,心不趣入害…由害出离;于此比丘思惟色时,其心不趣入于色…由色出离;比丘于此思惟有身时,其心不趣入有身…由有身之出离。 二五 五解脱处:友!于此大师,又有随一之应尊重之同梵行者而为比丘说法,斯师或有随一之应尊重之同梵行者而为比丘说法,从其所说,彼于其法觉知义、觉知法; 而且觉知斯义、觉知法者生欣心,有欣心者而生喜心;有喜心者,身归稳静;身归稳静则有乐受,有乐者心定,此为第一解脱处。 大师或有随一应尊重之同梵行者,非为比丘说法,而是如斯所闻,如所忆持,详细为他人说法,从其所说,彼于其法,觉知义、觉知法…此为第二解脱处 …详细读诵法,从其读诵,彼于其法,觉知义、觉知法…此名为第三解脱处。 …于心随寻、随伺、随观法,于意观察法…此名为第四解脱… 能以慧,善取随一之定相,善作意、善持念、善通达,如是觉知义、觉知法者生欣,有欣心者则生喜,有喜心者身归稳静,身归稳静者有乐受,有乐受者心定,此为第五解脱处。 二六 五解脱成熟想:无常想、无常苦想、苦无我想、断想、离贪想也。 友!正知者、正见者、正等觉者之世尊,实开示六法。六法者何耶? 一 六内处: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 二 六外处:色处、声处、香处、味处、触处、法处。 三 六识身: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四 六触身: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 五 六受身:眼所生之受、耳所生之受、鼻触所生之受、舌触所生之受、身触所生之受、意触所生之受。 六 六想身:色想、声想、香想、味想、触想、法想。 七 六思身:色思、声思、香思、味思、触思、法思。 八 六爱身:色爱、声爱、香爱、味爱、触爱、法爱。 九 六不恭敬:友!于此有比丘,不恭敬、不随顺于佛陀而住;不恭敬、不随顺于佛法而住;不恭敬、不随顺于僧伽而住;不恭敬、不随顺于学处而住;不恭敬、不随顺于精勤而住;不恭敬、不随顺于同修而住。 一0 六恭敬:友!于此有比丘,恭敬、随顺于佛陀而住… 一一 六喜近伺:以眼见色已,赍喜近伺色;以耳闻声已…以鼻闻香已…以舌尝味已…以身触触已…以意识法已而赍喜近伺法。 一二 六忧近伺:以眼见色已,赍忧近伺色;以耳闻声已…以鼻闻香已…以舌尝味已…以身触触已…以意识法已而赍忧近伺法。 一三 六舍近伺:以眼见色已,赍舍近伺色;以耳闻声已…以鼻闻香已…以舌尝味已…以身触触已…以意识法已而赍舍近伺法。 一四 六和敬法:友!于此有比丘,于同梵行者间,于正于负,兴起慈身业;如是之和敬法,能赍爱、赍恭敬,能导摄受、无诤、和合、一趣也。…兴起慈语业…兴起慈意业… 于此有比丘,如法之所获,至所受于钵中;至所获得,与同梵行者俱,若相俱受用者则不止,不相伴受用者则不止;如是之和敬法,能赍爱、赍恭敬… 于此有比丘,彼于此诸戒之无坏、无断、无杂、无瑕而解脱,智者所称赞、无秽、导于定,如是于诸戒间,与诸同梵行者,相随于正于负,平等受持而住。如是之和敬法… 于此有比丘,彼之此见、神圣、导引、能善诱此等所有之正尽苦。于如是之诸见,与同梵行者,相随于正于负,平等修学而住。如是之和敬法,能赍爱、赍恭敬,能摄受、无诤、和合、导于一趣。 一五 六诤根:于此有比丘,而有忿、有恨;不尊重、不随顺于大师而住;不尊重、不随顺随于法而住;不恭敬、不随顺于僧伽而住,于学处亦无圆满究竟。 则于僧伽兴起斗争,有人兴起如是斗争者,赍众多之不利,赍众多之非乐,赍众多之非义,赍人、天不和与痛苦。汝等如是周偏观察于内外之诤根! 而且汝等,为断如斯之恶谛根而精勤;若汝等如是无周偏观察内外之诤根者,其时汝等则不到达除却将来之恶诤根。彼恶诤根之断乃如是;彼恶诤根将来不能除却亦如是。 复次,于此有比丘,有覆、有恼…有嫉、有悭…有诳、有谄…有恶望、邪见…于此有比丘,自取着所见,坚守不舍弃,不尊重、不随顺于大师而住;于法… 一六 六界: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 一七 六出离界:友!于此有比丘作如是言:‘我修习慈心解脱,多所作、为所乘、为所因,行、数修、令善精勤;而且我尚有嗔恚、缠缚而住。’人应告彼言:‘勿为如是,尊者!勿作如是言、勿咎责世尊,咎责世尊者最不善,想世尊不作如是说。’ 友!无是处亦无所容,凡修习慈心解脱、多所作、为所乘,为所因,行、数修、善精勤、尚于其时,心为嗔恚所缠缚者,无如是处。慈心解脱,既不外于出离嗔恚也。 复次,于此有比丘,作如是言:‘我修习悲心解脱…而我心尚有害心缠缚而住’…‘我修喜心解脱…而我心尚有不乐所缠缚而住’…‘我修习舍心解脱…而我心尚有贪所缠缚而住’…友!舍心解脱,即不外于出离贪。 复次,于此有比丘,作如是言:‘我修习无相心解脱…而我心尚有随相识’友!无相心解脱,即不外于出离一切相。于此有比丘,作如是言:‘我远离有我见,因此我无周遍观见,而我心尚有狐疑箭所缠缚而住’,远离‘有我’之慢,此即不外于出离疑、狐疑之箭。 一八 六无上:见无上、闻无上、利得无上、我无上、行无上、忆念无上也。 一九 六随念处: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二0 六恒住:友!于此有比丘,以眼见色已而不喜、又不忧、舍心而住,有念有正知;以耳闻声已……以鼻臭香已……以舌尝味已……以身触所触已……以意识法已而不喜、又不忧、舍心而住,有念有正知也。 二一 六生类:友!于此有一类之沙门是黑生类而生黑法;于此有一类之沙门是黑生类而生白法;于此有一类沙门是黑生类而生非黑非白之涅槃; 于此有一类之沙门是白生类而生白法;于此有一类沙门是白生类而生黑法;于此有一类沙门是白生类而生非黑非白之涅槃。 二二 六决择分想:无常想、无常苦想、苦非我想、断想、离贪想、灭想也。 友!正知者、正见者、正等觉者之世尊,实开示七法。七法者何耶? 一 七财:信财、戒财、惭财、愧财、闻财、施财、慧财也。 二 七觉支:念等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也。 三 七定具: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也。 四 七非正法:友!于此有比丘、不信、无惭、无愧、少闻、懈怠、多忘、无慧也。 五 七正法:友!于此有比丘、有信、有惭、有愧、多闻、勤精进、念现前、具慧也。 六 七善士法:友!于此有比丘、知法、知义、知自己、知量、知时、知众、知人也。 七 七殊妙事:友!于此有比丘,于热求受持学处,于当来勿离渴望受持学处;于观察法…于调伏欲望…于闲居…于勤精进…于具念明察…于热求有见解,于当来渴望勿离见解。 八 七想:无常想、无我想、不净想、患想、断想、离贪想、灭想也。 九 七力:信力、精进力、惭力、愧力、念力、定力、慧力也。 一0 七识住:友!有诸有情,具种种身,备种种想;犹如诸人及一类天、一类险难处者,此为第一识住; 有诸有情,具种种身,备一种想,犹如梵众天之最初生时,此为第二识住; 有诸有情,具一种身,备种种想,犹如光音天,此为第三识住; 有诸友情,具一种身,备一种想,犹如遍净天,此为第四识住; 有诸有情,超越一切种之色想,灭有对想,不作意种种想, ‘虚空是无边也’,成就空无边处,此为第五识住; 有诸有情,超一切空无边处,‘识是无边也’,成就识无边处,此为第六识住; 有诸有情,超越一切识无边处,‘无所有’,成就无所有处,此为第七识住。 一一 七应供人:俱分解脱、慧解脱、身证、见至、信解脱、随法行、随信行也。 一二 七随眠:欲贪睡眠、嗔随眠、见随眠、疑随眠、慢随眠、有贪随眠、无明随眠也。 一三 七结:爱结、嗔结、见结、疑结、慢结、有贪结、无明结也。 一四 七止诤:能止、或能治所起之诤讼:当与现前毗奈耶、当与忆念毗奈耶、当与不痴毗奈耶、当依自认而行、多数决、求其罪处、草覆地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5 07:15 , Processed in 0.298866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