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78|回复: 2

[佛教文化] 佛陀如此降服外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9:25 编辑

《长部.优昙婆逻师子吼经》: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王舍城耆阇窟山。 尔时,有一普行者,名为尼俱陀,常与三千之普行者俱,住于优昙婆逻普行者女林。 时,又有居士名为散陀那,日日往观王舍城,诣访佛处,供养、恭敬世尊。 某时,散陀那居士思惟:“今非诣访佛处之时,世尊于静室禅定而住。亦非诣访诸比丘之时,诸比丘皆在静室禅定而住。 今,我宁可到优昙婆逻普行者女林,访尼俱陀普行者。”如是,散陀那居士到优昙婆逻普行者女林,访尼俱陀普行者。 尔时,尼俱陀普行者与众多之普行者俱,为诸种之遮道浊乱论说,而大声疾呼:或为王者论、盗贼论、大臣论、军队论;或为怖畏论、战斗论; 或为饮食论、衣服论、座床论、花鬘论、涂香论;或亲近论、马车论、聚落论、乡村论、都市论、国土论;或男女论、英杰论、道路论;或为灵魂论、途说论、海洋论…如是为有非有之所说。 尼俱陀普行者遥见散陀那居士来,诫彼诸弟子言:“汝等寂静,勿发只语,彼处沙门瞿昙弟子散陀那居士来,于沙门瞿昙诸弟子中,为白衣居士,住王舍城者,于其中之随一是此散陀那居士。 此等之尊者,喜静寂、严守沉默、赞美静肃。彼若知有静肃之人,必来访也。”如是告已,彼等普行者,皆各守沉默。 尔时,散陀那居士,至尼俱陀普行者之处,向尼俱陀普行者问讯,退坐一面。就座已,散陀那居士告尼俱陀普行者言: “贤者!此等异学外道之普行者等,参集一处,为诸种之遮道浊乱之言说,而大声疾呼:或为王者论、衣服论…如是为有非有之所论。 然,相反地,彼世尊喜好林间树林、孤独远离之所住,选静谧寂寞之地、有闲而如清风之处而住。” 如是告已,尼俱陀普行者答散陀那居士言:“然者,居士!沙门瞿昙是与谁共语?与谁对论?令谁得明智理解耶? 沙门瞿昙之智偏于空处,喜好独处不得共语,彼常抱偏见,常在边处。居士!若沙门瞿昙来此集会处,依一问穷追彼,恐怕如空瓶,当逐令彼默闭。” 世尊以超人清净之天耳,闻散陀那居士与尼俱陀普行者,如是之对应,即下耆阇窟山,到斯摩伽达河畔养孔雀园,于其空处经行。 尼俱陀普行者,见世尊于空处经行,而诫彼诸弟子言:“汝等静寂!勿发只语。彼沙门瞿昙在斯摩伽达河畔,养孔雀园之空处经行。 彼师实喜好静寂、严守沉默、赞美静寂。彼若知静肃之人,当必来访。若沙门瞿昙来访此集会者,我等向彼作此之问: 世尊!彼世尊依何法教训其弟子?又依何教法,令其弟子得止息安稳、愿乐根本梵行?” 如是告已,彼等诸普行者,皆各守沉默。尔时,世尊到尼俱陀普行者之处,时尼俱陀普行者告世尊言:“世尊!善来哉。阔别已久!世尊之来!请坐此所设之座。” 世尊坐于所设之座已,尼俱陀普行者,自取一卑座,坐于一面。世尊对坐于一面之尼俱陀普行曰:“尼俱陀!为如何之谈论,今汝等坐于此?又为何停止汝等之闲谈耶?” 如是言已,尼俱陀应世尊曰:“世尊!我等遥见世尊于空地经行,互如是言:‘若沙门瞿昙来此集会处,对彼作此所问:彼世尊依何法教训其弟子? 又依何教法,令其弟子得止息安稳、愿乐根本梵行?其时,世尊之来,我等停止此等之闲话也。” “尼俱陀!对依如何教法,教我诸弟子,又依如何教法,指导我诸弟子得止息安稳,愿乐根本梵行;是彼异见解、异信忍、异目的、异研究、异行持者所不能知也。 然,尼俱陀!汝应问我:世尊!实如何是成就苦行之修行?如何是不成就苦行之修行耶?”如是语已,彼等诸普行者,各自发大声,赞美曰:“伟哉!奇哉!沙门瞿昙有大威力,实立自说,依他说来充实自说。” 尔时,尼俱陀普行者,令彼等普行者止静。如是告世尊曰: “世尊!我等实为苦行之修行说、持苦行修行主义、住执苦行之修行。世尊!如何是成就苦行之修行?如何是不成就苦行之修行耶?” “尼俱陀!今于此,有苦行者,无衣而不作法,食后舐手,请‘来!’不受,请‘住!’不受,持来者不受,特为准备者不受,招待不受, 或不由瓶口取食,不由皿取食,置于冢间不取,于臼不取,于杖间不取,二人共食时、唯一人与不受,由怀孕女不受,由授乳中之女不受,由与男子交会之女不受, 畜狗家之食不取,若近狗者不受,鱼肉不食,清酒饮,浊酒不饮,粥汁不饮。或于一家受食者,一口食为足,或二家受食者,二口食为足,或七家受食者,七口食为足, 或由一施物而过活、由二施物而过活、由七施物而过活;或一日为一食、二日为一食、七日为一食,如是至限半月一食,从事定期食之修行; 或又食菜、茄,食稗子,食硬米,食头头罗米,食哈达草;或食杂穔,食饭汁,食糜米,食搛稻,食牛粪,食树、根、果,食自落果;或著麻衣,著麻莎衣,著冢间衣,著粪扫衣,著提利多树皮, 或著黑羚羊皮,著黑羚皮之细条所编者;或著草皮,著树皮,著木片皮;或著发毛之布;或著马毛之布;或著枭羽之衣;或拔须发行者,而常行拔除须发;或住立行者而拒座;或蹲踞行者而修蹲踞;或卧剌行者以剌为床; 或卧于草蓏上;或卧于露地;或唯卧一侧浴尘埃;或住空地,到处常停立;或为异食者常行取奇异食;或不饮水行者,常行不饮冷水;或行一日三浴。尼俱陀!对此如何思惟耶?如是可成就苦行之修行?或为不成就耶?” “世尊!实如是可成就苦行之修行,而非不成就。”“尼俱陀!我对如是苦行之修行,说有诸种之垢秽。”“世尊!然者:如何世尊对苦行之成就,说有诸种之垢秽耶?” “尼俱陀!因有苦行者,勤修苦行,彼由其苦行自足满悦。此乃苦行者之垢秽也。复次,因有苦行者,勤修苦行,彼由其苦行,赞美自己,诽谤他人。此实乃苦行者之垢秽也。 复次,因有苦行者,勤修苦行,彼由其苦行前或溺、染者、沉醉。此又实苦行者之垢秽。因有苦行者,勤修苦行,彼由其苦行,受供养、礼敬,彼依其供养、礼敬而自足满悦。此实苦行者之垢秽。 复次,尼俱陀!因有苦行者,勤修苦行,为诸食分别而言:‘我喜好此,不喜好此。’彼为不喜好而避其所得,爱着其喜好之物,此被所惑所囚,不见其诸患,不得知出离…此实苦行者之垢秽。 因有苦行者,受供养、礼敬之故,彼谓:‘国王、大臣、刹帝利、婆罗门、居士、异学等皆尊敬我。’有苦行者,难责其他之沙门、婆罗门言:‘彼沙门、婆罗门既生活丰富,而何故尚欲享受根种子、树种子…以呵责沙门…此实苦行者之垢秽。 复次,有苦行者,见其他沙门、婆罗门,于同族中,被恭敬尊重,以生是念:‘彼沙门既丰富,尚受有旅者之恭敬尊重。然我苦行者,为苦难之生活,未受有族者之恭敬尊重。’如是,彼生怨恨悭贪之念…此是苦行者之垢秽。 有苦行者,常坐于四衢街头,修诸种苦行…故意隐瞒自己之形相,行乞于同族中,自谓:此亦属我苦行中之物…此又实苦行者之垢秽。 复次,有苦行者,常行任何覆藏,问彼:‘汝以此为是耶?’于非是答为是,于是答为非是,如是,彼自觉为故意妄语…此实苦行者之垢秽。 复次,有苦行者,不认知如来,及如来圣弟子之教法所说善训教诫,此又实苦行者之垢秽。有苦行者而有嗔恨;若苦行者有嗔恨,此又实苦行者之垢秽。 复次,有苦行者,虚伪欺瞒而贪欲嫉妒,狡猾而伪诈,傲慢而高慢,邪淫而抱恶望,邪见而抱边取见,所见染着,两手坚固执持而不得出离。此又实苦行者之垢秽。 尼俱陀!其如何思惟耶?勤修此苦行,是为秽耶?是为无秽耶?”“世尊!今实此等之勤修苦行,为秽而非无秽。世尊!今,于此有苦行者,确实知此等一切之垢秽,又复有何所说耶?” “尼俱陀!此有苦行者,勤修苦行,彼由其苦行而不自足满悦,彼由其苦行,不自赞美,不诽谤他人…彼由其苦行而不惑溺、不染着,不沉醉…彼由其供养、礼敬而不自足满悦,不自己赞美,不诽谤他人…彼于其事是清净。 复次,彼苦行者,不避得其所不喜好物,不受着其所喜好物,不被惑,不被囚,见其诸患,得知出离…不难责其他沙门、婆罗门…于彼同族中不生起怨恨悭贪之念…不常坐于街头行诸种苦行…彼于其事是清净。 复次,彼苦行者,不隐瞒自己之苦行相于同族中行乞…不隐藏任何物…彼自觉不妄语…无嗔无恨…不虚伪不欺瞒而不嫉妒…认知如来及如来圣弟子之教法所说善训教诫…两手不坚固持执,得善出离…彼于其事是清净。 尼俱陀!其如何思惟耶?如是勤修苦行,真实为清净耶?为不清净耶?” “世尊!今,勤修如是苦行,实为清净,非不清净,是最上树节之行。” “尼俱陀!勤修如是之苦行,非最上树节之行。此唯达树之外皮而已。” “世尊!然,勤修如何之苦行为最上树节之行耶?善哉!愿世尊宣示,令我勤修苦行而达最上树节之行。” “尼俱陀!此苦行者有四种禁戒律仪。如何为苦行者之四种禁戒律仪耶?于此有苦行者,自己不杀生、不令他人杀生、不教他人杀生; 自己不偷盗、不令他人偷盗、不教他人偷盗;自己不妄语、不令他人妄语、不教他人妄语;自己不愿修习、不令他人愿修习、不教他人愿修习。如是为苦行者之四种禁戒律仪。 尼俱陀!若苦行者有如是四种禁律仪,彼之苦行,于此中有成就者,彼得增益而无退转。彼好远离、独坐,愿乐园林、树下、山腹、岩窟、洞穴、祠堂、林间、空处; 彼食后,持钵而归,结跏趺坐,持身正直,专注住于正念;彼于世间断贪欲、离贪心、净化贪心;断嗔恚、离嗔心、利益及哀愍一切之生类有情、净化嗔恚心;断睡眠、离睡眠而住、自觉明慧之心、净化睡眠之心; 断悼悔、住不悼悔、内心平静、净化悼悔之心;断疑念、住无疑心,于善法去疑念、拂除疑念、净化心。彼断此等五盖,心依明慧灭除诸秽力,与慈俱之心遍满一方而住。 如是遍满二方、三方、四方、上下、横、一切处、广大于一切世界、广博、无量、无意、无害,以慈心遍满而住。 与悲俱之心…与喜俱之心…以舍俱之心…遍满而住。尼俱陀!其如何思惟耶?实为勤修苦行是清净?不清净耶?” “世尊!如此,实为勤修苦行是清净而非不清净,乃最上树节之行也。” “尼俱陀!如是勤修苦行者,非最上树节之行,不过其树之皮而已。” “世尊!然者,如何是勤修苦行最上树节之行?善哉!愿世尊宣示,令我勤修苦行而达最上树节之行。” “尼俱陀!于此有苦行者之四种禁戒律仪…彼喜好远离、独坐…彼断此等之五盖,心依明慧,灭除诸秽力,与慈俱之心,遍满一方而住…彼忆念无量之前生。 即或一生、二生、三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五十生、一百生、一千生、百千生、于无量之成劫、无量之坏劫:‘我于其处,有如是名、如是姓、如是种族、有如是食、如是受苦乐、如是寿量。 彼于此处殁,生于彼处。又有如是名、如是姓、如是种族、如是食、如是受苦乐、有如是寿量之忆念。彼又于彼处殁而生此处。’如是,忆念种种前生及如是事情与境遇。 尼俱陀!其如何思惟耶?实为勤修苦行是清净?不清净耶?” “世尊!如此,实为勤修苦行是清净而非不清净,乃最上树节之行也。” “尼俱陀!如是勤修苦行者,非最上树节之行,不过其树之纤皮而已。” “世尊!然者,如何是勤修苦行最上树节之行?善哉!愿世尊宣示,令我勤修苦行而达最上树节之行。” “尼俱陀!于此有苦行者,成就四种禁戒律仪…如是彼种种前生及其事情与境遇。彼依超人清净之天眼,见有情之生死,如随其业报,受贵贱、丑好、善趣、恶趣之果。 即:‘诸贤者!实此等之有情,为身恶行、口恶行、意恶行,诽谤诸行者,抱持邪见,得邪见所生之业果。彼等身坏命终之后,生于恶生、恶趣、险难处、地狱。 复次,诸贤者!此等之有情,为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不诽谤诸行者,抱持正见,得正见所生之业果。彼等身坏命终之后,生于善趣、天界。’ 如是依超人清净之天眼,见有情之生死、知随其业之果。尼俱陀!如是勤修苦行为清净或不清净耶?” “世尊!如是勤修苦行,实为清净而非不清净,应是最上树节之行。” “尼俱陀!如是勤修苦行。非最上树节之行。尼俱陀!若汝向我问:‘世尊!教世尊之诸弟子是依如何教法,又依何教法,导诸弟子得止息安稳、愿乐根本梵行?’ 尼俱陀!我以最胜殊妙之法导我诸弟子,我依此导诸弟子至安稳处,知愿乐根本梵行。” 如是说已,彼等普行者大声赞叹说:“于此,我等失彼师矣。我等不知以上殊胜之法。” 散陀那居士,知持此等异见之普行者等,今闻世尊之所说,谛听而真实生起知解之心,而告彼尼俱陀普行者曰: “如是,贤者尼俱陀!如汝向我放言:‘居士!沙门瞿昙是与谁共语、与谁对论、令谁得明智理解耶?沙门瞿昙之智,偏于空处,喜好独处不得共语,彼常抱偏见,常在边处。 居士!若沙门瞿昙来此集会处,依一问穷追彼,恐怕如空瓶,当遂令彼闭塞。’诸贤者!今,彼世尊、阿罗汉、正等觉者,是喜好独坐、不得共语、常抱偏见、依一问穷追、遂令彼闭塞耶?” 如是言已,尼俱陀普行者,默然忏悔,悄然垂肩,面赤伏眼,哑然而坐。 尔时,世尊见尼俱陀普行者,默然忏悔,悄然垂肩,哑然而坐,告尼俱陀普行者曰:“尼俱陀!汝等作如是言,为真实耶?” “世尊!我等真如是愚钝,如是不善而作此等之言说。” “尼俱陀!汝如何思惟耶?汝倾听而闻,普行者长老耆宿先师之所说:‘彼等于过去世,阿罗汉、正等觉时,此等诸佛,曾集会一处,大声疾呼,耽于诸种遮道浊乱之言耶?犹如王论…乃至…作如是有非有之所论, 今汝如与汝等之师论诤,或又彼等诸佛在于林间树林,喜好孤独、远离之所住,静谧之寂寞处,有闲而清风之吹处,离人里之溃闹,选适于禅定之处而住,有如我今所为,或不然耶?” “世尊!我闻彼普行者长老耆宿先师之所说:‘彼等于过去世,阿罗汉、正等觉…选适于禅定之处而住,如今世尊之所为也。’” “尼俱陀!汝为有慧之耆宿,不思惟此事耶?‘彼世尊是觉者,依自觉而说法;彼世尊自能调伏,依调伏而说法;彼世尊自止息,依止息而说法;彼世尊自能度脱,依度脱而说法;彼世尊自得解脱,依解脱而说法。’” 如是言已,尼俱陀普行者告世尊言:“世尊!我被罪过所制伏,而如是愚钝、如是痴暗、如是不善、如是诽谤世尊。世尊!我确认罪过为罪过,将来必自制伏,愿世尊受纳!” “尼俱陀!然,汝认罪过为罪过,其如实忏悔故,我对此,受纳汝之忏悔。尼俱陀!若有人认罪过为罪过,如实忏悔,以自制将来者,此乃圣者律繁荣之所以也。 尼俱陀!我亦如是说:‘来!为有慧、正直、高洁、正行之人,我当教之,我当为之说法。如所说而行,以此为目的,有族姓子,由在家而入出家,成彼无上梵行,于现世独自证悟,而止住者须要七年。 尼俱陀!何尝七年间。来!为有慧、正直、高洁、正行之人,我当教之,我当为之说法。如所说而行,以此为目的,有族姓子,真由在家而入出家,成彼无上梵行,于现世独自证悟而止住者须要六年…五年、三年、二年、一年… …乃至须要七个月…六月、五月、四月、三月、二月、一月、半月。尼俱陀!唯任持半月!来!为有慧、正直、高洁、正行之人,我当教之…于现法中,自知作证、成就而住,不过唯须七日而已。’ 尼俱陀!汝或有如是思惟:“沙门瞿昙为夺弟子,向我等作如是说法。” 尼俱陀!勿作如是见。凡为汝等之师,亦为汝等师之。 汝或有如是思惟:“沙门瞿昙为停止我等之讽诵,而对我等如是说法。” 尼俱陀!勿作如是见。凡为汝等诵颂,亦如常讽诵之! 汝或有如是思惟:“沙门瞿昙为夺我等之生活,而对我等如是说法。” 尼俱陀!勿作如是见,凡为汝等之生活,亦为汝等之生活! 汝或有如是思惟:“我等之法为不善,诸师又指责为不善,要确认不善,而沙门瞿昙对我等如是说法。” 尼俱陀!勿作如是见。汝之不善法,虽被诸师指责为不善,亦如常存在之! 汝或有如是思惟:‘我等之法是善,诸师又指示为善,要除去善,而沙门瞿昙对我等如是说法。’ 尼俱陀!汝勿作如是见。汝等之善法,诸师又指示为善,令此善如常存在! 尼俱陀!如是,我非为夺汝诸弟子而说法;非为停止汝等之讽诵而说法;非为夺汝等之生活而说法。 汝等有不善,诸师也指责其不善,我非为确认而说法;又汝等有善,诸师也指示为善法,我非为除去而说法。 尼俱陀!若不断恶法,则有污秽生起,是有苦痛恶报,未来有生死之苦。我为断此等而说法。汝等如实行者,秽垢之法断尽,清白之法增益,智慧成满,于现世独自证悟而住。” 如是说已,彼等诸普行者,默然悔悟,悄然垂肩,面赤眼伏,哑然而坐。其时,彼等之心,完全由恶魔所扰乱。 尔时,世尊如是思惟:“此等诸愚痴人,被恶魔波旬所挠乱,于此没有一人如是思惟,即:‘我等当行沙门瞿昙所示之梵行,获知如何于七日得成就!’” 如是,世尊于优昙婆逻普行者女林中,作狮子吼已,乘虚空还于耆阇窟山中,散陀那居士亦直回王舍城。
发表于 2011-9-1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9:25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9:25 编辑

阿弥陀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5 07:14 , Processed in 0.297621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