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順心如意 于 2011-8-20 18:38 编辑
二 、经脉为内景隧道
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阴蹻脉》中对经脉的本质作了说明,指出经脉是“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这是对《内经》经脉学说的发展。《素问·调经论》说:“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说明经络是气血运行的环形通道。李时珍进一步指出经络是内视返观的产物。他发现道家张紫阳《八脉经》与医家所说的八脉稍有不同,其根本原因就是内视返观的区别。这一观点对我们今天的经络实质研究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李时珍关于经脉是内景隧道的理论,从功能现象出发揭示了经络的实质,它启迪我们一味从形态结构出发研究经络实质的方法可能步入了一个误区。
李时珍对奇经八脉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首先,他纠正了医家轻视奇经八脉的传统,强调了奇经八脉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阐明奇经八与十二正经的互补关系, “奇经凡八脉,不拘制于十二正经,无表里配合,故谓之奇。盖正经犹夫沟渠,奇经犹夫湖泽,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奇经八脉考》)奇经对十二正经起蓄溢和调节作用。《内经》只言经脉和络脉作用功能,并没有说明奇经八脉的作用功能,《难经》对奇经八脉有所论述,李时珍在《难经》的基础上,明确了奇经八脉参与全身的气血灌注的功能,认为奇经八脉和十二正经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在病理上的相互转变、相互影响。其次,统一了奇经八脉循行路线。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散见于群书,粗略而不统一。李时珍不仅比较了历代医家的不同,而且比较了医家与道家的不同,并作了统一。使后世习医者对奇经八脉的循行有了规范依据。再次,对奇经八脉主治证候作了系统整理,虽然《内经》各章中对奇经八脉的主治证候已作叙述,但欠详明,李时珍根据《内经》和历代医家的论述,充实了其主治证候内容,弥补了《内经》等著述的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