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22|回复: 2

[佛化生活] 过午不食,增加福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0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过午不食,增加福报

《律海十门》八戒近住分别门第四 云:

一日夜不晚黄昏食,若过中食界限,乃至明日东方日出之间,于乾饭、饼饽汤面等熟食之食物弃舍不食,则身安息调、健康永年、世福绵远、悲他有情、而后速出三界。一切有情皆依食住,能减饮食习气,则世系渐脱故。

《佛遗教经》云:

汝等比丘!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增减。趣得支身,以除饥渴。如蜂采华,但取其味,不损色香。比丘亦尔,受人供养,趣自除恼,无得多求,坏其善心。譬如智者,筹量牛力所堪多少,不令过分,以竭其力。

一般胎儿在母亲的子宫里是用肚脐吸取养分,胎儿脐带会跳动。婴孩则用腹部呼吸,人越长越大则呼吸点上移至胃中部,最後老人气弱则用肺部短程呼吸。我们修行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要恢复用腹部呼吸。腹式呼吸就能把丹田开发出来,但若吃得太多,则会堵死丹田契机,故持过午不食的好处,即能让丹田复活。
根据中医子午流注:子时(23点-01点),胆把胆汁给换了,人就有一个清楚的大脑;丑时(01点-03点),肝把血给了,产生新鲜血液(子、丑时最好进行右卧睡眠利于健康);到了寅时(03点-05点)(可以起床了),把血供给肺,肺朝百脉,也就是把营养和氧气输送给了全身,所以人醒了以后,脸色是非常好的;当卯时(05点-07点)醒了,人该排泄了,这时大肠经开了,排泄干净了;辰时(07点-09点),该吃饭了,胃经开了,利于消化;巳时(09点-11点),消化完了该营养了,脾经这时动了;午时(11点-13点),血液大量供给了心经,心经很旺,烈阳当空,在这种情况下,一气哈成;未时(13点-15点),小肠经开了,心为火,脾胃为土,火生土,午饭吃完了,小肠赶紧给吸收了;大量的水分要走掉,这时到了申时(15点-17点),膀胱经开了;到了酉时(17点-19点),肾经开了,肾藏精华,也就是忙了一天,这时把一天的钱都存到这里来;戌时(19点-21点),心包经开了,查一查有没有特务,也就是把一切邪的东西给清除掉;亥时(21点-23点),三焦百脉都开了,需要休养生息了,人这时就开始睡觉了。

过了中午阳气下降,阴气上升,吃了食物会使人阴气加重,早晨是天食,中午是佛食,晚上是鬼食。过午还食会使胃和大小肠内堆积垃圾,所以过午不食,是清肠的最好方法,因小肠和心互为表里,肠清则心清。

吃饭过饱或过了中午还吃饭,会使经脉不通,经脉不通,则身疲困乏、心地闭塞,心地闭塞,则道业荒废。若5-7点吃晚饭,则使肾经不通,无法后转上升起命门火,形成污秽之精,助长爱欲,接着7-9点使藏第八识之心包经不通,无法清除心脏周围邪气,久之,正居其内的心不能主神明,大脑思维被心包内之邪气所控制,接着9-11点三焦百脉不通,11-凌晨3点胆肝负担重,解毒换血功能下降,严重时影响睡眠,到了第二天凌晨寅时阳气不易升起,到了卯时,肠道淤积的浊物难以排除,在体内形成毒素,进入血液和脏腑百骸,到了辰时巳时的最佳吸收营养阶段不思饮食,形成恶性循环,到了午时心负担重,阴阳相交不利。所以过午不食能保持头脑清醒、清心寡欲,身心俱得轻利明快。
转载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传宝 + 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8-20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赞叹!
关于持斋的功德,达摩祖师在其《破相论》中说:“持斋者,当须会意,不达斯理,徒尔虚功。斋者齐也,所谓齐正身心,不令散乱。持者护也,所谓于诸戒行,如法护持,必须外禁六情,内制三毒,殷勤觉察清净身心,了如是义,名为持斋。食有五种:一者法喜食,所谓依持正法,欢喜奉行;二者禅悦食,所谓内外澄寂,身心悦乐;三者念食,所谓常念诸佛,心口相应;四者愿食,所谓行住坐卧,常求善愿;五者解脱食,所谓心常清净,不染俗尘。此五种食,名为持斋。若复有人,不食如是五种净食,自言持斋,无有是处。唯断于无明之食,若辄触者,名为破斋。若亦有破,云何获福?世有迷人,不悟斯理,身心放逸,皆为诸恶,贪欲恣情,不生惭愧,唯断外食,自为持斋,必无是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0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6 04:06 , Processed in 0.298901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