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96|回复: 0

揭开业的奥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6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译巴利文kamma业,是‘作为’的意思。但在佛教里,则专指‘意愿的作为’。在究竟界的角度来看,业是指善或不善的思心所,因为思是负责造业的心所。

佛陀在《增支部.六集》里说:“诸比丘,我说为业的即是思,因为由于它的意愿,人们才会通过身、口、意造业。”

除了佛陀与阿罗汉的思之外,一切速行心的思都有业。佛陀与阿罗汉不再造业,是因为他们已经完全断除了,作为业之根源的无明与爱。

然而,只要五蕴身体还存在,即使佛陀与阿罗汉,也都必须体验由成熟的过去业所致的果报,直至他们入般涅盘为止。

业之定法,永远是独立运作的。它确保所造的业,依其善恶而带来相符的果报,正如所埋下的种子,肯定会依其种类而长出果实。

业,不会依任何人或神的意志为转移;更不会依社会意识形态或政治等为转移。在诸缘条件成熟时,业会自动产生出果报,即果报心与心所,以及业生色法。

业,能执行各种不同的作用,也能在不同的生命时期,执行一个或多个作用。

依作用分别,业有四种,即:令生业、支助业、阻碍业、毁坏业。

令生业是在结生及一辈子里,产生果报心、心所与业生色的善或不善思。在结生那一刻,令生业产生了结生心,以及组成新生命身体的业生色法。

在一世生命之中,它继续产生其他果报心与业生色,例如五根色、性根色及心所依处。

只有在临死时成熟的业,才能产生出结生心,但一切的善业与不善业,都能在生命期里产生其果报。

支助业:这是没有机会成熟以产生结生的业,但它支助令生业,延长后者所产生的善报或恶报,或者是支助后者所产生的五蕴。

例如,由于善的令生业成熟,某有情投生为人,支助业即协助延长其寿命,以及确保他健康、丰衣足食。

反之,当不善的令生业带来病痛时,其他不善业则可能支助它,以令医药无效,因而延长了病痛。

当某有情由于不善的令生业而投生为动物时,支助业即会援助该恶业产生更多的苦果,也可能延长其寿命,令到不善果报心之流更长久。

阻碍业:此业也是没能产生结生之业,但能够阻碍令生业,以缩短后者的善或恶报。即使令生业在过去造下时是很强,但在阻碍业的直接对抗之下,它即不能全面地产生它的果报。

例如,在阻碍业的影响之下,原本能够导致投生到高等善趣的令生业,变成只能导致投生到较低等的善趣;原本能够导致投生到高等家庭的令生业,变成只能导致投生到较低等的家庭。

原本能带来长命的业,变成只能带来短命;原本能带来美貌的业,变成只能带来平庸的面貌等。反之,原本能够导致投生到大地狱的不善令生业,变成只能导致投生到小地狱或饿鬼道。

在一世生命当中,可看到许多是阻碍业造成的事件。例如,在人间里,这种业会阻碍业生五蕴,而支助恶业成熟,导致个人在财富、亲友等方面遭受损失与痛苦。

毁坏业:此业可以是善或不善;它中止了较弱的业,不令它继续产生果报,而引生自己的果报。

例如,某人生为人,其令生业原本能够带给他长寿,但毁坏业的出现令到他早日夭折。根据列迪长老,毁坏业也能中止眼、耳等五根作用,而导致瞎眼、耳聋等,也能够导致变性。

《阿毗达摩义广释》的解释是:令生业在引生自己的果报时并没有中止其他业,而毁坏业则先中止其他业的果报,然后产生自己的果报。

依业产生果报的次序,业有四种:重业、临死业、惯行业、已作业。重业:这种业非常的强,必定会产生下一世的结生,没有任何其他业可以阻止它。

在善的方面,属于重业的是禅定或观智。在不善的方面,属于重业的有五逆罪与不能改变的邪见。

五无间业(五逆罪)是:弒父、弒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分裂僧团。

若人先培育了禅那,但在过后造了任何一种逆罪,其善业即会被该恶业阻止,且后者必定会成熟,而导致下一世投生到恶趣里。

例如:佛陀的表弟提婆达多深具野心,想要代替佛陀领导僧团,而在该念头一生起,他即因此失去了神通。过后,他再伤了佛陀与导致僧团分裂,而因后者之业在死后堕入阿鼻地狱。

《迷惑冰消》的‘智分别’一章,提到五逆罪的顺序:若人造了所有的五种无间业,这一世只有分裂僧团的业成熟而产生结生。

如果没有分裂僧团的业,成熟的业是恶意出佛身血的业。如果没有出佛身血的业,成熟的是杀阿罗汉的业。

如果没有杀阿罗汉的业,而父亲有道德,母亲道德比不上父亲,成熟产生结生的是弒父的业。

如果父母两人的道德一样好或一样坏,成熟产生结生的是弒母的业,因为母亲做了难做的事,给予她的子女很大的帮助。

但是,若人是先造了任何一种的五逆罪,他过后即不可能证得禅那或出世间法,因为该恶罪形成了一种无可抗敌的障碍。


这是为何阿闍世王听佛陀开示《沙门果经》时,虽然拥有一切证悟须陀洹道的因缘,但却不能证得须陀洹道果,因为他之前,已杀死了自己的父亲频毗沙罗王。

临死业:这是在临死之前所忆起或所造之业,也就是在临死速行心路过程,即将生起之前所忆起或所造之业。

若性格恶劣者在临终时忆起以前所造的善业,或在当时造了一件善业,他即可能投生至善趣;

反之,若有个善人在临终时忆起以前所造的恶业,或在当时造了一件恶业,他即可能投生至恶趣。

这是为何在佛教国家里,提醒临终者以前所造的善业,或劝他激起善念,已成为临终关怀的一种传统。

在没有重业之下,一般上所造的临死业即会决定下一世的投生至那里。这并不意谓该人能够免除以往所造的善业或恶业。在诸缘具足时,这些业也能够产生它们的果报。

惯行业:这是习惯性上时常造的善或恶业。在没有重业与临死业之下,一般上这种业即会决定下一世投生到那里。

已作业:这是不包括上述的三种业,在没有重业、临死业、惯行业之下,这种业即会决定下一世投生到那里。

依成熟的时间,业有四种:现生受业、次生受业、无尽业、无效业。

现生受业:这种业必须在它被造的那一世里成熟;若在该世没有具足的缘以令它成熟,它即变成无效。

根据《阿毗达摩论藏》,在同一个心路过程里的七个速行心,第一个速行是最弱的,因此只能在被造的那一世带来果报。

次生受业:这种业必须在它被造的下一世里成熟;若在该世没有具足的缘以令它成熟,它即变成无效。这种业是由心路过程里的第七个速行心所造,该速行是第二弱的速行。

无尽业:只要诸缘具足,这种业能从它被造下的第二世以后的任何一世里成熟。这种业是由心路过程里的中间五个速行心所造;而且只要还在轮回,它即永远不会变成无效。

没有任何人能够免除体验无尽业的果报,佛陀与阿罗汉也不例外。无效业可以是没有成熟的现生受业或次生受业。对于阿罗汉,只在未来世成熟的业,都变成无效业。

依产生果报之处,业有四种:不善业、欲界善业、色界善业、无色界善业。

不善业有十种:杀生、偷盗、邪淫是身业。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是语业。贪婪、嗔恨、邪见是意业。

依造业之门不善业有三种,即:身业、语业及意业。身业即是‘身表’,是一种心生色法;而通过它,人们得以把在他们心中生起之思表达于外。

语业即是语表,是一种心生色法;而通过它,人们得以把在心中生起之思表达于言语。

意业只发生在心里,没有通过身体或言语表达于外。这种业称为通过意门发生;而意门则是一切心的总称。

贪婪是贪心所,生起为希望获得他人的财物。嗔恨是嗔心所。生起为希望他人遭遇危害与苦难。邪见是认为没有所谓的道德及因果业报。

佛经中常提到三种邪见:断见否认人死后,还会以任何形式存在,因此不承认业有善恶。无作见认为业是不能产生果报的,所以一切业都是无效的。无因见认为没有污染或净化有情的因缘,有情是由于偶然、命运或需要,而被污染或净化。

虽然有时贪可以是杀生的潜在动机,而嗔可以是邪淫的潜在动机,但在阿毗达摩的角度来说,导致切断其他有情命根的思,肯定是拥有嗔因,即嗔恨其他有情的存在。

而导致犯邪淫的思肯定是拥有贪因,即想要与不如法对象行淫之欲。而导致造作偷盗、妄语、两舌不善业的思,则可以是与贪或嗔相应。

一切的不善业之道,肯定与痴因相应。不善业也就是十二不善心,于此则视整个心,与诸相应心所为业,而不是只视思心所为业。

欲界善业:依造业之门,欲界善业有身业、语业、意业。依布施、持戒、禅修也有三种,但依善心的组别则成八种。

欲界善业也可以成为十种,即:布施、持戒、禅修、恭敬、服务、回向、随喜、闻法、弘法及正直己见。

三种善身业是远离三种恶行;四种善语业是远离四种恶语;三种善意业是无贪婪、无嗔恨及正见。

于究竟界,首七种是两种离心所,即:正业心所与正语心所;以及与该些离心所同时生起的思心所。后三者是属于三善因,即:无贪、无嗔与无痴。

一般上,于此所列的三种及十种善业,被称为三种及十种福业事,这些善业是通过八大善心所造。这些善与不善业通过十二不善心与八善心所造。

色界善业:它们纯粹属于意门,是已达到安止定的禅修,依诸禅支的分别而有五种。同样地,无色界善业也纯粹属于意门,依无色禅定的目标分别,而有四种。

掉举相应的痴根不善心,是最弱的不善心,因此不能产生结生。其余十一种不善心,都能产生作为结生心、有分心及死亡心的不善果报推度心,以令有情投生到四恶道。

欲界善业能产生欲界结生,也能在生命期里产生大果报心。殊胜的三因善业能产生具有三因的结生,能在生命期里产生十六种果报心。

低劣的三因善业及殊胜的二因善业能产生具有二因的结生,而能在生命期里产生十二种果报心。低劣的二因善业只能够产生无因的结生,以及在生命期里,只能产生无因的果报心。

依产生果报的能力,善业可分为两种:殊胜与低劣。殊胜的善业是由清净无染的心所造,而且在造业之前与之后皆有良好的动机。

例如:布施以如法获取的财物给具有德行的人,而且在布施之前与之后都感到欢喜。在造善业之前与之后,若心受到烦恼污染,譬如自赞自许、贬低他人、行善之后后悔,该善业即属于低劣。

关于色界善业,培育初禅到有限程度的人投生到梵众天;培育它到中等程度的人投生到梵辅天;培育它到上等程度的人投生到大梵天。

同样地,培育第二禅及第三禅到有限程度的人投生到少光天;培育它们到中等程度的人投生到无量光天;培育它们到上等程度的人投生到光音天。

培育第四禅到有限程度的人投生到少净天;培育它到中等程度的人投生到无量净天;培育它到上等程度的人投生到遍净天。培育第五禅的人投生到广果天。培育对想厌离的人投生到无想有情天。但阿那含则投生到净居天。

色界善业是五色禅的任何一种禅那,都能产生与其层次相等的色界果报心。色界果报心只执行三种作用,即:结生、有分与死亡,而不会在心路过程里生起。除了出世间果心之外,一切在心路过程里生起的果报心,都是欲界果报心。

对于临终时,还有能力证入几种禅那的禅修者,他也可以随自己的意愿,投生到其中一个自己喜欢的界天。例如他还拥有八定,他可以选择投生到无色界天,也可以选择投生到层次较低的色界天。

但在佛陀的教化期之外,又除了菩萨之外,没有任何人拥有这种可选择的见解。这是为何拥有四禅八定五神通的阿须陀隐士,在预见悉达多太子将会成佛时,先笑后哭。

因为他知道不久之后,他就会投生到非想非非想处,亦即他所拥有的最高禅那会成熟,因此无法亲眼见到悉达多太子成佛,以及听他说法。他不能选择投生到色界天以见佛出世,因为他没有该见解。

有些凡夫认为心与想是厄难的根源,因此其心对想,怀着极强厌离感地培育第五禅。由于其第五禅心受到希望想止息之愿感染,他们死后即投生到无想有情天,他们纯粹只是有生命的色身。

阿那含圣者投生到净居天,信根最强的投生到无烦天;精进根最强的投生到无热天;念根最强的投生到善现天;定根最强的投生到善见天;慧根最强的投生到色究竟天。

培育无色界禅善业之后,可投生到与自己所证禅那层次相等的四无色天。譬如已证空无边处禅定的人,到死时还没有失去该定,他就会投生到空无边处禅天。其他三种无色界禅定也是如此。
参摘于《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6 09:26 , Processed in 0.267680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