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7-15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历代高僧大德读儒书、学儒家的实际行动
印光大师,阅读道家太上感应篇,把此书发行流布了几百万册。
印光大师:“儒家与佛家——欲为真佛,须先从能为真儒始,岂有行悖儒宗,而能担荷如来家业,上续慧命,下化众生乎?!”
净宗第八代祖师莲池大师,阅读道家太微仙君功过格,仿写出了一本《自知录》传世
请看祖师写的序言,自述是根据道家太微仙君功过格而写。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6221930/
圆瑛法师说弘一法师是三百年来一人。弘一大师,自己读儒书,赞叹儒书,教诲大家学儒书
印光大师说:儒释无二道,生佛无两心。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切有情皆禀真如佛性而得建立故。然复生佛迥殊、凡圣各异者,以因地之迷悟不同,修德之逆顺各别也。由是儒释圣人各出于世,为之倡导,俾一切众生返迷归悟,溯流穷源,以复其固有之本性而已。其发挥虽有权实浅深、方便究竟之不同,而其所宗之理体、所修之工夫,其大端固无二致也。(儒释一贯?序)
印光大师还说:“欲为真佛,须先从能为真儒始。若于正心诚意、克己复礼、主敬存诚、孝友弟恭等,不能操持敦笃,则根基不固,何以学佛?选忠臣于孝子之门,岂有行悖儒宗,而能担荷如来家业——上续慧命、下化众生乎?!”又说:“初为真儒,后为真僧,可谓不枉读书学道。世有真儒,方有真僧,彼无赖之徒出家者,皆破坏佛法之魔王外道也。”
印光大师还为儒家书籍《格言联璧》作序弘扬(《文钞》〈初编〉)。
宣化上人:儒教是佛教的根本;世界的好坏,关键在家庭。家庭教育好,子女的前途就光明;家庭教育不好,子女的前途就黑暗。佛教经咒偈诵也好,四书五经也好,常讽咏、朗诵,可以怡悦性情,涵养气质,打下人格基础、增进语文能力。
净土宗第九祖藕益大师说:佛法之盛衰,由儒学之隆替。儒之德业学问,实佛之命脉骨髓,故在世为真儒者,出世乃为真佛,以真儒心行而学佛,则不学世之假佛——名利存怀,偷心见刺,魔王长欢,大圣永叹,坏周室者齐桓、晋文耳(齐桓公、晋文公打着尊崇东周的旗号,为自己谋利,周室反而更加衰落了)。
藕益大师还说:“世、出世,固不可判作两橛,亦不可混作一事。盖儒佛下手同,要归异。虽从真儒下手处下手,学道有基;不向真佛要归处要归,真性不显。东坡学佛,然后知儒,以宣圣出春秋世,众生根性机缘未熟,一往且就伦常指点。五乘格之,仅属人乘。闲露极谈,终不彰著,非藉三藏十二部教,求开眼目,不唯负己灵,宣尼亦受屈多矣。”
藕益大师早年习儒,二十岁时因诠释《论语》到‘天下归仁’句而不能下笔,废寝忘食三昼夜,大悟孔颜心法,他终究不以儒学为足而归佛出家,但在他以后的著述中仍有以佛理释解儒书的大作,如《四书藕益解》五卷,《周易禅解》。
憨山清公大师的《自叙年谱》中记载,大师曾嘱咐侍者要经常读《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弘一大师也常劝僧俗大众要读《格言联璧》:“我在童年的时候,常常读《格言联璧》,到了三十岁以后,才稍微注重人格修养(这是大师自谦),也是奉这本书为圭臬。现在我已经出尘离俗二十一年了,偶尔披览它,如饮甘露,深沁心脾,真是百读不厌啊!”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二规教言论》中说:“世法即是佛法根,若无世间高尚行,则彼始终不容有,殊胜佛法之规故。”
佛理能如甘露滋润众生,要众生都欢喜学习信受,这就不得不观根性机缘,为之分别宣说。
一个佛理, 对佛家弟子, 当用佛经言语表达
对道家弟子说, 当用道藏言语表达
对基督徒说, 当以圣经言语表达
对儒家弟子说, 当以孔孟言语表达
诸法之所以空相, 就是因为法没有佛家相, 没有道家相, 没有基督相, 没有儒家相, 不论用何言语表达, 大乘法是这个佛理.
譬如孝顺父母,佛说当孝顺父母,儒说当孝顺父母,基督说当孝顺父母。
佛法是孝顺父母,而不是佛说,儒说,基督说。
一切世间法、外教善法,都是针对众生根性因缘的方便教化。
他遇不到佛法说孝顺父母,或者不肯信受佛法去孝顺父母,但他肯依圣经、弟子规去孝顺父母,此时圣经教诲孝顺父母就是针对他根性因缘的佛法。
譬如佛说我慢是障道的因,儒家说谦,基督说谦卑者必被升高,骄傲者必被降低,佛法并不是佛说,儒说,基督说,而是不应贡高我慢。
有的人的根性机缘欢喜听佛说教我慢,有的人根性机缘欢喜听儒说教我慢,此时我们若把儒说封杀了,这部分根性机缘要依儒得度的人,怎么办呢?
所以宣化上人告诉大家,老子是迦叶长老再来,孔子是水月童子。
佛菩萨观察众生根性因缘,化各种身份去度脱众生。欢喜儒说的,就化孔子来教诲。欢喜上帝说的,就化耶稣圣母来教诲。
但是这些化身,是针对众生当时的根性而为,最终的目的,还是度化众生向最终的生死解脱道,所以佛陀要告诉大家,佛是终途,外道只能走到一半,不究竟。
别因为自己暂时不能理解、接受,就妄作分别,论说「这是法」、「这不是法」。
胜乐金刚密续偈言说:所谓甚深法,虽未能理解,不应嗔或谤,法性不思议。
由于众生无量,心和想法也是无量的,所以说法方式也是无量的,不是我听得懂的、能适应的才是佛法。
密乘戒律「十四根本堕」中说:不可诋毁自他宗派,所谓自他,有上座部、下座部之分别,或佛教、外道之别,所以连外道之法,都不可以嗔恨之心加以批评。在应断的十不善行中,如果批评他人宗派就会犯「不恶口」罪,破了自己「不恶口」的戒。
现在要说个故事。久远劫以前,释迦牟尼佛还是一位名为确比丘的出家众,阿弥陀佛则是措哇养达比丘,当时两人都分别为大众说法。
确比丘只说实相了义法,虽然也有一些弟子证悟诸法实相,但也有很多人因不了解而谤法而堕地狱;
而措哇养达比丘比丘则对不同根器的人有时说了义法、有时说不了义法,很多弟子见到了诸法实相,弟子就越来越多。
确比丘因此对他说:「你说的是非真实语、不了义法,是为弟子的面子而说,我不是你这样的人。」以此因缘,确比丘七十生落入地狱,六十生中忘失菩提心,九万投世生为畜生,六万世生为人、但为贫穷且无舌之人,最后在五浊恶世,生为释迦国净饭王之子,终于修持而成佛。
确比丘因谤法之罪,只能在不净国土中成佛;而措哇养达未曾谤法,且持戒清净,所以在净土成佛。所以我们实在应该小心。由于我们还没现证自心本性,被深厚无明所遮障,总是鲁莽地批评别人,这样是很容易堕入地狱的。我们都还看不见别人的功德力,也看不见别人的神通,没有他心通,所以不要随便论说别人说的不是佛法。
一个有四只脚的大铜器,只有一个人、再使力也是抬不起来的,各教派如果互相帮助、互相赞叹,佛教法才会兴盛。一位利益众生的菩萨,对声闻道也应了解,对他宗他派都不了解是不行的,这样才能广利众生。我们想得到遍知的果位,所有大小乘佛法都要了解,连外道法都要有所涉猎。有时我会想:「为何佛陀要了知一切?」佛是为众生而成佛,若为自己,成就阿罗汉即可;因为佛了知每个众生都有不同的愿望和细微的差别,所以要具足一切方便,因为众生心无量,所以法门无量,所以不要轻率说他人是非法。
观世音菩萨多少化身? 这些化身有佛菩萨高僧大德,还有无数其他身份深入到各行各业,各门各派,你对面不识菩萨还诽谤呢。
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
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
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
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
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
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现之而为说法。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
================
忏悔过去曾经 出言不逊、谩骂、诽谤过儒家、道家及祖师大德的业障及过失,永不再造!阿弥陀佛!
忠告学友:
不这样忏悔也会成为修行佛法道路的障碍的
-----转自豆瓣社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