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501|回复: 1

[事迹传记] 年轻人,你为何来学佛(转演正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8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年轻人,你为何来学佛
寺,在清风宜人的山里,节假日里来往的登山者络绎不绝。一对中年夫妻迷了路,问我出口在哪,就在我带路的时候,她突然不解的问道:你这么的年轻啊,怎么也信佛啊?

听到这,才更加慨叹多少人对佛不知不识啊!多少人存在深深的误解啊!或许在众多人眼里,佛门是看破了红尘,是孤独者,是绝望者,是没有文化的老朽们才去的地方。

也真的来不及细讲,只能简单的跟他们说:佛陀就是一个教育家,佛是智慧,是大彻大悟的人,是讲世界观、方法论的,告诉我们如何积极、正确的面对人生而已。佛告诉我们命运在我们自己手里,生命永远都是充满希望的……我追着他们的脚步说到,那位叔叔回过头,很诚恳的说了声“谢谢你!”当然我表达得不准确,但是我想最起码能打破一点他们的陈见。

想想他们有这样粗糙、模糊、甚至扭曲的印象也是非常正常的。

只是时常看到这样岁数的人都还没有接触到佛法的时候,真的觉得有些遗憾。真的细心去看佛理的时候会发现佛法是宝藏,虽然不能像神话中的如意,也不能像神话中的宝盒给我们变出什么东西来,但是沉下心来看佛理的时候,心间时常会被一种说不出的美妙莹润着。幸福本身就只是一种感觉,当笑容都成了假动作,当总是被烦乱躁动不安笼罩的时候,会发现想要的轻松、愉快是多么遥远的时候,我们除了凄然一笑还能怎么办?到底什么才是我们该追求的?哪里才是我们人生的方向?如何才能潇洒走一回?谁能笑看红尘?

想想15年前自己在陡峭的山崖边撞见一些老人蹒跚在山间,脚下的石头都是松的,真是为他们捏一把汗,得知他们是去参加观世音菩萨的法会的时候也是非常的不解,非常的不屑。那时的我还是一名陆军上尉,接受的是科学教育,老师一遍一遍的教导我们自己才是生命的主宰,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我们总是笑那些吃斋念佛的人,总觉得那是没有文化的老人家干的违心的事情。只是等到生活中出现了让我们困惑不解的时候,心还是不由得想寻那深山里红尘外的高僧了。

那是个朦胧的清晨,我到了梦里的江南,西湖边,苏堤下,荷叶连连,粉苞待绽,踏在江南里,只是梦断了,青山绿水皆似雾,细雨霏霏恰似愁绪挥散不尽……痴痴的我想起了灵隐寺,拖着沉沉的步子朝山上走去,突见一落发,着灰白衣老太,气质不凡。目光相遇的刹那,老太的眼里散着慈意,我来了些勇气,急急向前问道:您好,能否为我算一卦,我想知道自己的前世今生?看着我满脸的忧伤,老妇人满脸怜惜的说:小伙子,佛家不算命的,命在你自己的手里啊?你有何心事啊,进来坐坐吧?

我固执的只想知道自己的前世,只想破解今生的遭遇,而老妇人也只是一个佛门中修行人,哪里有那神力帮我破除魔障。那日的我来的忧伤,走的也伤感。只是老居士不一般的见解、思维却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她似一个学过心理学的教授能那么恰当适宜的抚慰我这颗伤痕累累的心。她的言语温软如玉,泛着哲思。她为了告诉我空性,把宇宙星球给我分解到最后的电子、质子。直到今天我还是讲不明白来龙去脉,我也一直认为不是学物理的人是很难讲得明白的。

那日我才发现,佛是智。我很惊讶一位苍苍的老者,字也只是勉强识得的老妇人有这样的思维与智慧。就为了增一点智慧,我也要好好的去了解一下。

或许是缘,我的书柜上早就有一本有关佛教的书,只是出于敬畏,加之作为一个早已皈依他门的我是不敢轻易碰触别的经书的。但那天我在心中祷告:不羡仙,不慕佛,只是想了解一下真相,可当我翻到三、四页的时候,心里说不出的激动。原来佛法是讲心性的。它根本不像别的宗教给你一个没有任何理由的“要求”,你就只能只好遵循,因为谁也不敢去抵触冥冥中说不清的力量。

可是看到书中的描述后才明白,才发现佛原来也是人,只是一个人格圆满的人,是一个修行中证得的。在书里我深切的感受到了佛是真的大慈大悲,佛是由人而来的,深深的懂的我们每一个人,只是希望我们能明白人生的真相。每一个生命只是不停地在流转而已,生命永远都没有真正的结束,生命中也没什么可遗憾的,只要现在开始好好的经营一切都来得及。我们习惯了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思维来观察、思考这个世界。难免局限、难免困顿。佛是立体的来看整个人生、生命。是多角度、全方位的来定位,来思维;佛是从整个宇宙来看告诉我们如何有机和谐的处在这个世间。就如一个同修说,佛法很像宇宙中的一部密码。佛法可以帮助我们校正自己、调整自己,让自己处在最佳的状态。

最让我感动的是,在佛中你能感觉到天地间正义永存。最简单、最善良的人其实是最好的人生状态,这种人哪怕不作为,也会为自己累积好的因缘。在佛中我们能发现美好的东西就是那么纯然、那么简单。而世间那些绞尽脑子的奸诈、狡黠、圆滑、心机在佛法中都是行不通的。佛中的那句“直心是道场”真的让我感动、欣慰。

在佛中我们能发现“善良、本真、质朴”是珍宝,是难能可贵的基石,佛告诉我们真知正见在纯然无染的心境中生发而来,所以简单的人、善良、质朴的人会在不经意间为自己累积。在佛中我们会感到简单的快乐,简单真的是好美好。

佛是正义、正理的化身,佛给我们勇气,给我们坚持的理由,佛让每一个善良、喜欢正义的人更加坚定的往前走着。佛告诉我们什么是该坚持的,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该放弃的。佛法是宝藏,静下心来的人会在佛法中梳理自己,吸取自己所需的氧料,补充自己。让自己的心越来越有力量。

非常感恩灵隐寺旁的老居士,感恩广济寺里一位保洁阿姨,她们身上的哲思吸引了我,让我明白了佛不是自己的想像。感恩广济寺让我有机会继续学习。

想想过去因为自己不懂,不知,没有接触就粗暴、武断的拒绝了真是……。不过也是因为身边那些自称学佛的人跟本就没有准确的表达、演绎佛法的真谛,所以让我错误的以为就是烧香、磕头、拜佛的动作了……

现在我更加感觉到,学佛的人确实不少,但是不是每一个都恰当的、准确的表达了。错误的、不恰当的表达确实容易让人误解。所以假如每一个人都学会准确的表达,或许世人的误解会少很多。

在山上的日子是充实,是快乐的,特别是出坡的时候,感觉就像回到了毛主席说的大公社时期,大家一伙人排成一个好长好长的队伍,一起干,欢声笑语里,什么活都不累了。干活成了大家开心、好玩的时刻。

我喜欢问一些年轻的朋友是如何与佛结缘的,一个男孩说自己本来就只是单纯的想去做义工,本想去敬老院的。发现这里招,就过来了。再问一个男生也说自己考研的时候压力大,本来是看西方一些心理方面的书的,上面有一些打坐的疗法,后来得知最正宗的是禅宗里面的打坐,就这样接触中被佛法深深吸引……

其实这些年轻人照样朝气蓬勃,如从前一样积极的继续自己从前的学业或者工作,他们只是在佛法里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一个富饶的宝藏,他们只是在这里不断的吸取着。补充着自己而已。

并不是外面一些人的想象,许多人总觉得年纪轻轻的人不应该来这样的地方,总觉得消极,总以为是怯懦者,其实不然。每一个年轻的生命面前都有无限的可能,在这个社会上不管怎么样也都能获得一份可观的生活,这些人并不是放弃,也不是逃避,更不是放任自己,只是他们对疼痛的生命有些不同的感触,有一点思考。

他们顾不上世俗的偏见与误解,宁愿选择谦虚的低下头,在圆满、庄严的佛祖面前探寻生命的真谛?

偶然在车上遇上一位年轻法师,车灯未开,但还是能感觉到法师的年纪小,上前问了一句“您是80后吧”?“我是90后”。您怎么这么小就出家了。他说自己看了两本书后,发现了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情了,就想出家了。在年轻法师的话语里,我们感觉不到那个年龄该有的味道。

有些心灵太清了、太澈了,俗世间确实放不了,阳光下法师们一一走过,谁说他们苦,看他们脸上的笑容,神情怡然自得,他们的心早已出尘,他们体味着我们多数人不懂的快乐,他们才是潇洒、自在的人啊。

只是如我一样的人半醉半醒,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痴,时而狂。

15年后,我出家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7-8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演正法师论:出家与回家

演正法师论:出家与回家




有些人带着希望来出家,又带着失望而回家。
有些人带着失望来出家,又带着希望而回家。
出家与回家就在内心的的抉择中飘浮不定。
前一种人,是被境界所转,又踏上了俗家的旅途。
后一种人,是转变了环境的磨砺,回到了究竟的归宿。
安住于生命真正的家园-------心灵之涅槃。
世界原本清净无二,既没有净土也没有秽土。




无所谓出家与回家,不必去寻找也不必去沉迷,
------安住于当下一念清净心就是你的家。
只有当这颗心不能安住的时候才想去寻求净土,
这时候你才会想到出家,想到进入佛门去剃度染衣。
但是无论你怎么的改变自己的外表,如果内心没有佛法的滋养和灌顶,
这种出家也是极其无奈和痛苦的一件事情。
因为你将要每天面对清灯古佛,噘着青菜萝卜度过你漫长的一生。
你会被各种清规戒律所束缚,会被各种寺庙的师父所考验,甚至是迁单和惩罚。
你将要过一种漂泊不定,云游四海,居无定所,无所依靠的孤苦飘零的流浪生活。
你对你将来毫无把握,对你的修行信心不足,进进退退。
对你过去所造的罪业有时候还会心有余悸,
对你的现在的处境也颇为不满。
所以你就想退回去,躲进那个曾经熟悉的让你自由和散漫的空间。
古来有句话说:“逆境之中好修行。修行如逆水之舟,不进则退”这是非常现实的事实。
出家不是一时的冲动,也不是为了好奇那身袈裟和逃避某种责任,
即不是人生的一种游戏,也不是生命全部的归宿,因为修道还得靠你自己。
戒律中说:“出家修道要能忍耐寒热饥渴,风雨蚊蠎,毒虫;能忍恶言苦事,能持戒,能一食等。故知出家专崇修业,岂不思之?”
出家是一件很重要的大事,是为了自利利他,住持佛法,使佛法再兴,福流长世。出家人必须自行清净,做事谨慎,雅操坚贞,博通经律,兼明大小二乘典籍;识揽时要,豁达性情之人,才能同理一方信众,度众生出生死爱河。
戒律中还明确规定有以下种种情况的人也不能出家:“形体微残,志向懦弱,性不坚定者,不得出家”;“负债者,不应出家”;“贼人不得出家,外道也不应出家,黄门不得出家(即被阉割像太监一样的人),杀人犯不得出家,二形人不得出家(即一身具备男女二根)。
广说有一百四十余种情况下不能出家,就我们身体的六根来说:“(1)眼根有二十三种,所谓斜眼,盲眼,三角眼,单白眼,突眼等不得出家。(2)耳根有一种:聋子不得出家。(3)舌有二种:哑巴,聋哑人不得出家。(4)身有九十七种:五官不端正,长得奇形怪状,二头,三头,无齿,兔唇,无舌,结舌,形象前突后突,个子太长太短,内曲外曲,跛脚,一手一脚,一眼一耳,六个手指,无手无脚等等皆不得出家。(5)病患有二十三种,神经病,疯癫病,传染病,恶疮毒瘤,死相现前,卧床不起,或者是极老极丑,截手截脚,截耳截鼻等等,皆不得出家。(6)意业中有三种:分不清好坏,经常苦恼,癫狂等人不得出家。
其他经律中说:“喜欢着俗服,过份的喜欢装饰打扮,若纹身作鸟形,兽形,穿外道衣服,好吃懒做,嗔恨,无心修道者皆不得出家”。“父母不允许,有病等人皆不得出家”。
可见,出家是大丈夫之事,为了度众生超出生死轮回,续佛慧命,肩膀上承担着一种责任,而绝不是心血来潮一时莽撞的举动和只想过一种轻松的日子。
大丈夫者,必以建心慕远(即志向高大);清节不群(即高风亮节);卓然风霜,不改其操(即有始有终);铿然忧喜未达其心(即心无轻动);这样便是大丈夫的风貌。





出家是做住持佛法的道器,必须志向高远,行为清节,性格坚定,才能弘扬佛法,利益众生。修道之德行圆满,堪作世间第一福田,度众生超出六道轮回之苦,远离烦恼,断尽生死迷惑,这样才能称之为人中之宝,值得世人依止和尊重。
选择了修行的这条道路,就选择了所谓的“寂寞与孤独”。
首先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独,你的心才会与道相应。才会禅悦为食,法喜充满。
自古圣贤多寂寞,其实这是浅智之见。
学佛的人与佛菩萨为伴侣,天天与佛相应,行佛所行,做佛所做。不但今世不孤独,生生世世都不再孤独。
生死轮回中,无人相伴,独生独死,才是最寂寞之中最孤独的苍凉。
出家与回家,就在红尘与空门之中摇摆不定,
站在十字路口让你举棋不定,左右为难。
当你某一天豁然开悟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何来的空门与红尘?
烦恼之尘来自在你心中,空门的清净也来自你心中。
如果你不试着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性和转化各种烦恼情绪,
当你带着一颗有所求的心去出家去寻觅净土的时候,
带给你的往往是无限的惆怅和失望。
世间道路有千万条,修行法门也有无量种,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出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在家。
各人随自己的因缘,慎重的选好这条道路,坚持就是胜利!
佛在赞叹出家功德经中说:“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雁能远飞.白衣虽有富贵力,不如出家功德胜 ”。
又在《十轮》经中说:“破戒比丘虽是死人,是戒余力,犹能示于人天道行。犹如牛黄,麝香,烧香等喻。”佛因此说偈语:“瞻葡花虽萎,胜于一切花;破戒诸比丘,犹胜诸外道。”
是故当知,出家功德很殊胜!即使是一个破戒的出家人,但比一个外道强千万倍。外道的思想和知见错误直接带领众生入生死轮回。而出家人虽是自己业障深重犯戒了,但他的知见如果正确,犹能度化众生皈依善法,能显僧像,让众生由此产生佛想,解脱烦恼想。也是功德无量,终有出离苦海的一天。
所以古人说:“一子出家,九祖升天”。但是假如出家不修行,罪业亦深重如山,所以后一句接着说:“出家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是说:出家人吃十方的,住十方的,用十方的;在家人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和粮食供养你,把父母妻儿子女应得的那一份省下拿来供养你,希望在你身上求福报,如果你不修行,不但今生良心受到谴责,来世更是做牛做马的去挨家挨户还施主的债。所以出家不是端了一只轻松享受的饭碗,而是这只碗端得好沉重,好有压力和责任感。
出家真的如古代将士远征那般的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将士一去不复还”。在寺庙里不修行,就将被更多的烦恼和习气战败落慌而逃。出家人有句话说:“宁可在大庙睡觉,不愿在小庙用功办道”而我认为:“宁可在寺庙睡觉,也不愿在家里用功办道”!每天的晨钟暮鼓,每天的咸菜稀饭,每天古板的眼神,每天的听经闻法。每天的劳动出坡,每天的呵斥训责教导,每天的冤枉和磨练,在平凡的每一天,成长出一颗不平凡的菩提树,虽然还在风中摇摆不定,但种子已经发芽,何愁不开花呢?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无家处处家,何处是我家?生命是一次旅途,出家只是旅途之中的旅途。修行永远是内心的修持!向你自己的内心寻求,不要向外去追求。
欣赏着山间的草木清流,看旅途中的行人来来往往,在修行中忘记了自我,忘记了日月,忘记了轮回,忘记了生死。从此出家与回家一律平等,生死和涅槃原本不二,你就真正的出家和回家了。





在此,真诚祝福那些即将出家或者回家的人,希望你们在迷茫中找到方向。
在无尽的生死轮回中 ,今生有缘相知,但愿在道业上共同增进,
无论你是否出家还是在家,我永远都祝福大家永脱生死轮回之苦。




作者:释演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7 07:08 , Processed in 0.186470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