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440|回复: 8

[大德开示] 星云大师《小草精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5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5:57 编辑

小草,不能轻视! 你看!墙头上、峭壁间,一根小草从夹缝里冒出来的时候,任凭你风吹雨打、日晒夜露,它,始终伫立挺拔,随风轻摇,静静地向世人展现生命的丰姿。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在这样一根小草的前面,如果不懂得珍惜生命,奋发有为,能不惭愧汗颜吗? 小草,它不向逆境屈服,它不为自己的渺小而自卑;这就是小草的精神。 佛经上说:“四小不可轻!”在我们的生活周遭里,星星之火,足以燎原;涓涓细流,汇成江海;一粒种子,可以长出满树的果实;一根小螺丝钉,可以影响一部机器的正常运转。小,不容轻忽!东西虽小,却有大用。 甚至,一个小王子,将来长大继承王位,他可以号令天下;一个小女孩,未来当上皇后,可以母仪天下;一个小沙弥,假以时日,学有所成,就是人天师范的大法王;一只小龙,长大后就可以兴云致雨,威显天下。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一沙一石,都有三千大世界也。 东晋的佛图澄示现一个神迹,终于感动石勒不屠杀汉人;南宋的冯道一句话,说服辽金不滥杀中国人。一个神迹,救下百万人命;一句话语,天下苍生免于涂炭。小,可以轻视吗? 菩提达摩的一句“拿心来,我替你安!”成就了一代大师慧可;桂琛禅师的一句“石头带在心上,不重吗?”开启了法眼文益悟道的契机。甚至“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小,可以轻视吗? 周利盘陀伽,拂尘扫垢也能证果;刘邦小小亭长,他能拥有天下。红娘只是一个小小婢女,在达官巨贾中可以成为主角;四行仓库的杨惠敏,只是小小的一个女童军,却能做出百万大军所不能为的大事。七岁的妙慧童女能说大乘佛法;普陀山的小沙弥能够开创丛林。甘罗十二岁拜相,项橐七岁与孔子辩论,被称为“孔子师”;祖莹八岁能背诗经、尚书,时人称为“圣小儿”。所谓“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人小而可轻!”这就是小草的精神。 缇萦救父、花木兰代父从军,能够从柔弱中取胜,这就是小草的精神。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舍我其谁?这也是小草的精神也!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人,只要有小草的精神,自能安身立命于天地之间。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 +2 收起 理由
净土一莲 + 1
至善佛缘 + 1 感恩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7-5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5:57 编辑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人小而可轻!”这就是小草的精神。 缇萦救父、花木兰代父从军,能够从柔弱中取胜,这就是小草的精神。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舍我其谁?这也是小草的精神也!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人,只要有小草的精神,自能安身立命于天地之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5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5:57 编辑

星云大师《青年的毛病》 如何去修正自己的不足呢?星云大师给你解答 (转) 我们时下的佛教青年是否也有毛病?今天就和大家谈一谈“青年的毛病”,青年有什么毛病呢? 一.不耐烦而无恒 青年住在一个地方太久了就不耐烦,读书读太久了就不耐烦,做工作时间太久了也不耐烦。不耐烦几乎已成为今日青年们普遍的通病。现在的青年已经缺乏古人安止于一处的定力,身心浮动,好比滚动的石头,是无法长出苔藓,成为坚固不移的磐石。现在公司征求青年干部,董事长在面试的时候,必定会问:‘曾经在哪里些地方服务?’如果这位青年回答说:‘曾经在某地方工作半年,在某地有三个月的经验,然后才到贵公司来应征。’这位青年自以为工作经验丰富,董事长一定会录取自己,但是相反的,董事长却不要这个人,因为这个人经常换工作,表示此人对工作不耐烦、无恒心,不能安于自己的岗位,公司的业务怎能交托给一个对工作没有耐性的人呢?不耐烦对从事事业是多么大的阻碍。 不耐烦是属于什么毛病呢?就是“无恒病”。俗话说:“有恒为成功之本。”无论做什么事,没有恒心,休想把事情做好,求学也不易有成。古人为了功名有成就,十年寒窗用功夫,汉朝董仲舒,青年时代,立志向学,三年不窥园,终于成为一代名儒学者;晋朝王羲之,临池磨砚,写完一缸水,终于成为旷古书法大家。再看看我们佛教,有恒而成功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譬如有名的敦煌石刻,是经过多少朝代,上千上万艺术家们,穷尽一生的智能与生命,而完成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奇伟杰作,其技巧之精美,真是巧夺天工,无与伦比。如果没有这些艺术家耐烦雕刻,今日哪里有这么伟大的艺术品留传于后世?有恒对于成功立业实在是太重要了。 二.不落实而幻想 青年们往往充满热情不够冷静,青年们通常容易冲动不够踏实,青年们普遍流于虚浮不切实际。不落实彷佛建筑房子,地基不够巩固,稍微地震就倒塌了。好比堆砌石壁,工程不够坚固,大水来了就崩垮了,所以大家就要辛苦出坡抢救。 青年们可贵的地方是青年们富有理想,但是有理想更要脚踏实地去力行,否则建筑在海市蜃楼的理想,就变成“幻想病”了。过去有些青年常常对我说:‘我将来要办佛教大学,办佛教医院。’现在也有些青年说:‘我将来要建图书馆,建讲堂。’满腔的抱负理想,可是没有踏实去做。甚至别人兴建好的医院、图书馆、讲堂,请他去协助发挥,青年们往往缺乏热忱,推托不前。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多做少说,才是求学办道的要诀。 三.不回头而任性 青年们像初升的太阳,充满朝气,富有冲劲,但是青年有一个通病,就是一味向前冲向前撞,错了,甚至走上歧途,也不知回头。前面已经是墙壁也不管,撞得鼻青眼肿也不知停止。你告诉他:“这样不行”、“那样不好”,可是青年就是不愿意回头,他们的理由是“好马不吃回头草”,以为回头就是没有光彩的事,所以一意孤行,任性到底。 我们的人生也像插秧一样,要知道退步回头,知道退步回头的人生才会圆满。好比骑马走到悬崖峭壁,如果不知道勒紧缰绳,回头是岸,必定会跌得粉身碎骨。知道回头的人生才有药可救,知道回头的人生是至珍至贵的。“ 这种顽强任性、不知道回头的毛病要用什么药来治疗呢?要用佛法的随缘、随喜、随众来医治。泯除个人的意见,随顺大众,以大众利益为前题,对善知识的指示,要能依教奉行,好比上了轨道的火车,才能跑得迅速,到达目标。 四.不认错而执着 常人最大的毛病莫过于不肯认错,我们的青年对于自己的过错,不仅没有勇气承认,并且执着不肯承认。譬如吩咐的事情没有做好,你纠正他,青年就推说“别人没有讲清楚”,或者推托“时间不够充分,来不及做好”。 青年们为什么不肯认错呢?那就是我执在作祟,执着自己最好、最对,犯了“执着病”。我们常人总有一种习惯:看得见别人身后的影子,却看不见自己身后的影子。对别人的缺点了若指掌,对自己的疵弊却执着护短。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像曾子那么有道德的贤人,每天还兢兢业业地,一而再、再而三的反省自己,同学们自问是否也做到这种工夫?先秦的廉颇将军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为后世立下勇于认错的楷模,我们穿衣带帽需要镜子,我们修持也需要明镜,同学们今后要常行忏悔,从佛法这面镜子中,学习严以责己,宽以待人,学习认错不执着,做到古人承认往愆,不犯二过的美德。 五.不着意而无心 《阿含经》说明“非人”的情形,其中有一条是:“闻善言不着意”。同学们对自己的意见执着不放,但是对于好话却漫不经心而不着意,普遍害了“无心”的毛病,对于善言漠不关心。老师告诉他:‘你们要把握少年时光,好好读书!’青年就在心中嘀咕:“嗯!老生常谈!”‘你们要惜福喔,要发愿立志呀!’‘哼!讨厌!’青年对于好话不仅不接受,甚至厌弃,岂不可悲?我们听到金玉良言应该喜欢,牢牢记住,把它吸收,付诸行为。 所以同学们虽然常常在听话,并且听了那么多年的话,有几个是真正懂得听话的人呢?今后同学们要用心听话,听好话,闻善言,长养信心,增加善行。 六.不立愿而无志 现在的青年懒洋洋的,做事提不起干劲,打不起精神,读书引发不起兴趣。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没有真正发愿,没有发愿,所以就没有力量。古来的菩萨在因地修行的时候,往往立下恢宏的大愿,像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药师如来的十二大愿,普贤菩萨的十大愿,观音菩萨的十二悲愿……佛菩萨发了愿,好比学生订了功课表,愿力激发了慈悲心,就会产生无比的力量,逐一的去实现行慈济众的工作。有愿才有力量,以愿心来庄严国土,普济群伦。 同学们或许会说:“我们每天早晚课不是都唱四弘誓愿吗?愿度众生,愿断烦恼,愿学法门,愿成佛道,怎说我们不发愿呢?”同学们!那四弘誓愿,我承认你们会唱,而且唱得非常好听,但是你们不敢讲啊!你们也没有做啊!你们真的有度无边的众生,断无尽的烦恼,学无量的法门,成无上的佛果吗? 七.不行慈而自私 青年们为什么缺乏慈悲行呢?因为自私。自私而只想到自己,不想到别人。自私只有个己,而没有佛教、众生。因为有“自我”为中心的念头,无众无教,所以慈悲兴不起来。我们来分析“我”字的构造,“我”旁边为“戈”字,因为自私,人人为谋图己利,所以就容易动干戈,有我就有纠纷。佛教很伟大,佛法很了不起,佛陀开示我们三法印中说:“诸法无我”,早就为我们揭櫫了千古不变的真理,唯有去除自我,才能和平。 我们的有些佛教徒,一个微笑,一句好话,有时都不愿意布施给人。我们佛教本来是“大慈大悲”的宗教,但是今天的佛教界,不但青年,甚至长老们都自私不行慈,背道而驰,好比缘木求鱼,只有离佛法愈远了。所以我们要去除自私的观念,常行慈悲。 八.不求深而肤浅 前不久印顺法师到山上来演讲,曾经和我讨论有关青年们缺乏养深积厚的问题。我对他说:‘现在的青年,在佛学院读了几年书,就急急忙忙想回去寺庙当住持,没有过去大丛林中求深求厚的精神。’他对我说:‘过去的人,生活艰难,要成为一位法师,非得经过十年以上的积养不可。现在的人,生活太容易,太富裕了。学了几年佛法,马上成为法师,可以收徒弟,掌管寺院,受人供养了。况且过去的佛学院少,要有成就,非得一番潜修不可,现在做法师容易,做住持也容易,为什么要花十年以上的时间来学习呢?’我们看一看:台湾的佛学院如雨后春笋,为数不算少,而历来毕业的人,更如过江之鲫,多不胜数,有几个人有成就?像会性法师这种求深求精的人太少了。 会性法师本来住在狮头山,闭关六年,狮头山元光寺非要他担任住持不可,但他寺庙不要,跑到乡下隐居阅藏,今日成为本省年轻一辈中有成就的青年楷模。大部分的青年都太肤浅,不愿求深,所以成不了大器。在高寒地带的树木,成长的非常缓慢,年轮非常的密集,所以质地很坚硬,为建屋造桥的好栋材。同学们将来希望有成就,出人头地,现在就需要培养这种积深的态度,做学问不比学技术,二、三年就技艺超伦。譬如有人学幼教,不必多久,就学会弹风琴。但是学佛法二、三年了,还是没有成就,因为佛法是人生的学问,是生生世世的大事。菩萨尚有十地精进,何况我们?所以同学们学佛法要下工夫,求深求厚,不能操之过急。 上面列举了青年们的八项毛病,尚有许许多多无法细数的毛病,不再赘叙。一个医生知道病人的疾病,并不是真正的目的,如何使病人百病消除,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同学们知道了自己的毛病,接着就要用心去改正。去除毛病的方法,就是把“不”字改为“要”字去努力:“要耐烦”、“要落实”、“要回头”、“要认错”、“要着意”、“要发愿”、“要行慈”、“要求深”,以佛法这面镜子来端正我们的举止,以佛法做我们的导师,引导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我们身体上的毛病,只要对症下药,容易治疗,而精神上的毛病不容易根治,佛法八万四千个法门,就是最好的药方,大家今后好好把握这剂良药,检讨奋发,使自己成为健康的人。 发表于 2011-6-25 17:35 只看该作者 感恩本文发布者:艺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6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5:57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8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5:57 编辑

星星之火,足以燎原;涓涓细流,汇成江海;一粒种子,可以长出满树的果实;一根小螺丝钉,可以影响一部机器的正常运转。小,不容轻忽!东西虽小,却有大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5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5:57 编辑

五乘该尽孝慈心 最是医王愿力深 百草根茎皆不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5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5:57 编辑

【2011年10月15日,农历九月十九日】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愿尽虚空遍法界诸佛国土,诸幻众生,世界和平,人民安乐 正法长驻,法轮常转,业障消除,福慧增长 系缘法界,实相念佛,同生极乐,共证菩提 愿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世界永久和平,远离一切毁灭性战争与灾难! 让法界正气遍布每一个角落!让甚深般若光明遍照法界,不再有任何黑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5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5:57 编辑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观世音菩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6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5:57 编辑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2 18:25 , Processed in 0.268478 second(s), 18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