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36|回复: 3

心宁则智生,智生则事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30 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宁则智生,智生则事成


      人一旦被浮躁所左右,就会变得六神无主,盲目地追随潮流而丧失明确的选择。做起事来,就像盲目的掘井人,四处掘井,很难掘出水来。



     有位青年出外创业,三年换了四个职业,都以失败告终。他去请教一位禅师,禅师以茶相待。禅师将茶水倒入杯中,杯子里茶水满了,禅师还继续往里倒。青年赶忙说:“师父,茶满了,不好再倒了。”



     “你也知道满了不好再倒?”禅师淡然一笑说,“可你自己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想法。你不先把自己的杯子倒空,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一个“满”字,道出了青年人的病症。这位青年心里装满了许多许多事,什么都想干,结果什么也干不成,就像盲目的掘井人,四处掘井,一眼也没掘到底,因为三心二意是永远找不到水源的。



      浮躁是现代青年人的一种流行病,得了这种病,人就会失去自控,老是在潮流中漂浮,刚刚追上一个潮流,又一个新的潮流开始出现,自己还未搞清楚是怎么回事时,就又掉转头去追赶另一股潮流。我的一位学生,曾在某科研单位工作。10年前,他禁不住“下海”的诱惑,停薪留职到深圳去淘金,先是在一家公司当经理助手,后又与人合作开办了一个咨询公司。不久,他从媒体上发现自己的一位学友写的电视剧一炮打响,成了名人。他又想去当作家,离开了咨询公司,凭着他自己一时的写作冲动,写了几个电视剧本,由于自己的功力太浅,尚未入门,全扔进了废纸篓。这些年,他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做着这件事,又想着那件事。在追求的忙碌中,人就像一只陀螺,被现实这根鞭子抽打得团团旋转。最后,他才发现,自己原想离开单位获得自由,结果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却失去了属于自己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浮躁的原因,一般来讲,都是由于所要和所想的太多太多,而一时达不到目的造成的。浮躁虽然算不上什么大病,但它却能伤害人的健康,剥夺人的成功。伏尔泰说:“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你鞋子里的一粒沙子。人要轻装上阵,就要不理会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要学会倒出那些烦人的‘小沙粒’。”浮躁正像那烦人的“小沙粒”,看似微不足道,但却能无休止地消耗人的精力,使宝贵的年华在疲于奔命中白白地浪费。在现实生活中将人击垮的往往不是那些巨大的挑战,而是自己给自己制造的小麻烦。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当灾难突然降临时,因恐惧、紧张而本能地会产生一种强大的抗争力量,然而遇上急躁、轻率、攀比和盲从等小事时,反而可能会迷失自己。人一旦被浮躁所左右,内心就会失去平衡,就会变得六神无主,盲目地追随潮流而丧失明确的选择,追求感官刺激而忽视精神生活的充实,做起事来,就无法聚精会神,也无法发挥自己的专长和潜能。



     “心宁则智生,智生则事成。”我国四书之一的《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清代学者王之春在《椒生随笔》中说:“天地间真滋味,唯静者能尝得出;天地间真机栝,唯静者能看得透。”这些都是走向成功的至理名言。一个人只要通过自我制约,达到内心的宁静,就能产生智慧,人一旦有了智慧,就会大有作为,成功也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我们从20世纪最杰出的两位成功者的身上可以得到印证,一个是安德鲁·卡内基,一个是爱因斯坦。



     卡内基小时候,一天跟随母亲来到市场,在一处水果摊前,他眼睛直望着一篮樱桃。水果摊老板看见这小男孩长得十分可爱,便说道:“小弟弟,抓一把樱桃去吃,就算我送你的。”卡内基犹豫了一下,并没有伸手去拿樱桃。



     老板诧异地问:“你不喜欢樱桃吗?”


     “不!我最喜欢樱桃!”卡内基小声回答。


    “那就抓一把去吃啊,我不收你钱!”老板说。


    “老板对你这么好,你就抓一把樱桃吧!”母亲也这样说,但卡内基仍没有伸出手来。


     这时,老板反倒觉得不好意思,连忙抓了一大把樱桃塞在卡内基的口袋里。口袋里装满樱桃的卡内基,很高兴地跟着妈妈走了。


      在回家的路上,母亲问卡内基:“刚才老板对你那么好,你怎么不敢伸手拿樱桃呢?”


     卡尔基笑着回答:“我当然想拿,可是……老板的手比我的大,他一把能抓好多樱桃呢!”


      年纪尚小的卡内基能控制自己一时之间的急躁,不让想要得到樱桃的欲望战胜自己的理智,最后终于获得了更多的樱桃。他长大后,无论是当纺织工人,还是当钢铁工人,总是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低微的地位,努力塑造最佳的自己。他做事的原则是“不求一步到位,但求步步到位”。正是这良好的沉着、冷静和耐性,使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变成“钢铁大王”,世界巨富。


     人常说:心想事成。为什么有时候心想事不成?那是因为想得太多,想得太多了,反而会影响成功。爱因斯坦有位好友叫贝索,被誉为“相对论的助产师”,他知识渊博,思想敏捷,但是他一辈子也没有什么突出建树,这是为什么?因为他常常思想很难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就像一只蝴蝶,不停地从这儿飞到那儿,又从那儿飞到这儿,在一件事尚未完成时,马上又想着另外一件事。


     与此相反,爱因斯坦的知识未必有他渊博,但爱因斯坦能让“宁静”抚慰自己的心灵,能一心一意围绕自己的研究,进行深入的学习思考,所以才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成功者。也可以说 ,他的“相对论”就是“聚精会神的产物”。


     学会心宁,就能战胜浮躁。当你遇上烦躁之事时,当你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我建议你什么也别做,先停下来,集中精力洞察一下自己的内心世界,心平气和地想想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有何价值?然后再问问自己:“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什么才是你人生中最主要的成功?”这样你就可以集中精力洞察自己的内心世界,摆脱不切实际的幻想,摆脱心中不大重要的事情,遇上烦躁之事时,也不至于迷失自己,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发表于 2011-6-30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

时下青年们的通病~~
要改正~~与君们共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30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30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净空法师开示:浮躁48条(转)

1 真正是一个大福德的人、大智慧的人,他的举止一定非常安详,不会浮躁。凡是浮躁的人,成就都会很有限。

2 自古以来,真正建大功、立大业的人,态度都是很端庄的。心安、身安、心定,这几个字他真的做到了。

3 “ 动作瞻视、安定徐为” ,这是佛在《无量寿经》里教导我们的。徐是慢慢的,一点浮躁的这种现象都没有,非常地安详,这点我们一定要学。

4 过去我们在曾国藩的家书、家训里面,看到他教导他的子侄,他的晚辈,说话要求慢,走路要求慢,不准浮躁;做事也要求慢慢做,样样要做得踏实,他要求这个。

5 最忌讳的是浮躁,这不能成大功、立大业;成大功、立大业的,一定是 “ 安定徐为 ” 。

6 现在社会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诱惑的力量特别强,我们是心浮气躁,所以修行要想成就就非常困难。

7 我们无论在生活,无论在学习,无论在工作,愈是艰难愈要有耐心,决定不能够浮躁,浮躁一定坏事,不能成就。

8 “安定徐为” ,小心谨慎、细心去处理,事情决定能做得圆满,做得成功。

9 从前在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同学当中,他也常常提到,我有两个长处:布施、忍辱。这是跟他十年学教,能得一点成就,关键在此地。

10 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我们都要培养耐心;不能忍,什么都不能成就。

11 对于顺境、爱缘,我们要看得很轻,决定没有丝毫执着,不生情执。

12 对于逆境、恶缘,与恶人相处,我们的心地也要清淡、淡泊,不生怨恨。

13 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永远保持清净平等,没有忍耐的功夫你做不到。

14 清净平等心是大道,是佛道,是菩萨道。

15 我们如果看一个修行人,他修行有没有功夫,不要看别的,看他的色相。

16 这不难观察,只要你心地清净,你就能看出来;你心里头浮躁,你看不出来。

17 古人常讲,有学问的人能看得出来。什么叫有学问?心平气和,“ 学问深时意气平 ”。

18 《了凡四训》里面有一个故事,一个老道批评一个落第的秀才。那个落第的秀才以为他自己的文章写得不错,而没有被录取:“考官眼睛瞎了,不识货!”他在发牢骚。

19 有个老道在旁边听了:“你的文章一定不好。”他很不服气:“你没有看到我的文章,为什么说我文章不好?”

20 老道说:“看你心浮气躁,你怎么能写得出好文章?”这话真的,哪有心浮气躁、胡思乱想的人会有成就?

21 毕竟还是个念书的人,听到这一句话,那个秀才服了,这才向老道请教。

22 有学问的人心清净,他就能看得出来你是不是真有修行。你修行的功夫都在你面相,都在你身体。

23 心清净的人,从你的体质,你的一举一动,都能够观察到你修行的功夫,哪里能够瞒人?

24 你能够欺人、瞒人,只是欺瞒那些愚痴的人。真正有学问的人,你怎么能骗得过他?

25 有学问的人尚且骗不过,有修行功夫的人,你就更没有法子欺骗他。

26 世尊在《金刚经》上说得好,“一切法得成于忍”。那个一切法,世间跟出世间统统包括在里头。

27 世出世间一切法要想成就,关键在忍。你办大事,你有大的忍耐,办小事有小的忍耐。

28 心地浮躁,没有耐心,什么事都办不成,这是古人经验之谈。

29 我们仔细观察现前周边这些人物,你仔细观察,无论他从事哪一个行业,他有成就,肯定他有耐心。

30 心地浮躁的人,不但做事难有成就,他们浮躁的举动,往往也很容易跟人结怨。

31 古大德常常教给我们:冤家宜解不宜结。浮躁是不知不觉跟人有了过节,往往自己不知道。

32 到冤冤相报的时候,也不知道起因。不知道起因怎么样?他就怨天尤人,“老天爷对不起我,某些人对不起我”,他不知道过去生中的过节,这很可怕,麻烦透了!

33 所以,你要遇到真正的好老师,他教你,头一桩就是把你浮躁的习气伏住。这种教学的方法我遇到了,章嘉大师。

34 我年轻的时候还算是不错,懂得尊师重道,一般的礼节,我还都不会失礼,可是耐心没有!

35 在这些大德眼目当中,我还是心浮气躁。但是自己觉得,比一般这些年轻人,我好得很多了,他们比我还不如。

36 可是在善知识面前,我不行了,真的是不行,跟他一比就太悬殊了。这一点我受章嘉大师的影响就很深。

37 章嘉大师他老人家所示现的,真的就像佛经上所说的,“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

38 不但我深深感觉到,以后我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也跟我说,章嘉大师他是不是佛菩萨、罗汉来应世的,我们不知道;但是就迹(迹是他现前这个形相)来说,至少他心地清净,他常在定中,这是可以肯定的。

39 我在一生当中,没有遇到第二个人像章嘉大师,他给你表现的都在定中。言语非常缓慢,像我们说话这么快,他没有,他一个字一个字,很慢。

40 他说话、动作很慢,从慢才看到稳重。看到他柔和、厚道、稳重,一丝毫浮躁都没有,这就是教育!

41 章嘉大师是密宗上师,是中国密教四大喇嘛之一,黄教的。我有幸遇到他,他没教我持咒,他教我学教,在经典上下功夫,这是正确的。

42 一般金刚上师,一见到你,赶快来给你灌顶,传授你一个法门。你这样修学,修一辈子也不能成就。

43 章嘉大师是真正的善知识,他是观机,他指出一条正路让你走,希望你将来能成就。

44 很可惜地,虽然他是个出家人,地位太高,所以很少人去亲近他。我是有个特别的因缘,跟他老人家建立这个师生关系。

45 大师平易近人,尤其对年轻人非常爱护。我们亲近他,实在讲百分之六十以上是他德行的感召;言语教导,充其量不过百分之四十。德行感召占的比例大。

46 这对我们初学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奠定往后修学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学,要学厚道、要学稳重,对人对事对物要学圆融。

47 古德告诉我们,“直而不能枉,不可与大任”,不能重用这个人;“方而不能圜,不可与长存”,所以做人内要方、外要圆,外要厚,外要稳重。

48 现在这个世间的人,心是浮躁的。他不但没有离开名利、没有离开贪嗔痴慢,而且名利、贪嗔痴慢还在天天增长,你说这怎么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7 14:07 , Processed in 0.151703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