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一家人

[事迹传记] 欢喜菩萨真人真事-道证法师(请看欢喜菩萨表率人间佛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欢喜菩萨,是我第一次真正亲眼看到,以很欢喜的心来行忍辱的人。佛经教我们要忍辱,讲「忍辱波罗蜜」,在忍辱当中没有感觉到有个对方不好,很对不起我,所以我须要强忍,也没有那件强忍的事,更没有感觉有个自我在受委屈,在忍辱,这样才是三轮体空的忍辱波罗蜜,但能做到的人很少。我们一般人因为还没有体验到空性,所以遇到非理的事,遇到有人欺负我们,冤枉我们,还是会感觉到很委曲,即使强忍下来不去和对方计较,也会觉得很委曲,有一口气压在胸口。看到她这种欢喜心,真是十分的敬佩。  

 佛在遗教经里面说到:「若人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佛教导我们说,如果碰到有人以很恶毒的态度,言语来毁骂,我们还是要能够不改变自己的欢喜心,如饮甘露水般的美味,要体认到恶骂的脸色、言语,其实和甘露水一样,是同一个本体,同一种空性,这样才能算是入道有智慧的人。说到这一点,我实在是差得很远,我顶多能够勉强忍耐,不能够欢喜接受,那个味道就像喝辣椒水一样,或是喝柠檬汁,而不是像饮甘露水。当看到她的心地功夫,真是深深的尊敬。  
 一位居士告诉我,她第一次和欢喜菩萨同车回家,只听她念一声佛号,就感触良深。她哭着忏悔:「为什么欢喜菩萨的阿弥陀佛念得那么柔软,好像心在笑。我的佛号,为什么念得那么刚硬、急躁。我还怪是我婆婆把我塑造成这种个性,要求我担当那么多事,撑这个家,整天奔忙事业,使我不得不急,不得不快。那里知道,原来欢喜菩萨的家业更忙、更重。她的公婆又更严,更有要求。但是她竟被锻炼得那么柔和又快捷。并没有被环境塑造成刚硬急躁。我一直在怪环境,家庭负担,一直在怕长辈对我批评。原来我根本没有真的用心去修,没有把佛念到心里,只是嘴巴一直在“赶件”。」我听了她的忏悔,很尊敬欢喜菩萨,她由心念起的一句佛号,便能感动人心,更尊敬这位居士,听到一句柔软的佛号,便懂得回光返照,照亮自己心田,忏悔调柔自己。  
 在三十年前的农村,还没有人用牛奶喂婴儿,大家都是喂母奶。当她的孩子还需要喂奶时,同时邻居也有几个年龄相似的孩子。每当她由田里回来的时候,只要看到哪个孩子哭,就喂那个孩子,常常自己的孩子是排在最后,人家笑她说:「自从长眼睛,没看过像你这么傻的妈妈,万一别人的孩子喂完了,自己的孩子没有奶吃,那怎么办啊!」她只是很天真开朗地笑着,回答说:「不会耶!奶水自然很多,好多个孩子喝都喝不完。」她认为只要是孩子饿哭了,就很可怜,就应该要去喂他。不论是谁的孩子都一样。这种清净、平等、慈悲的心,和佛是最相应的。她虽然先喂别人的孩子,但是她的孩子也没有营养不良啊,相反的每个孩子都又高又壮,一表人才,又很乖,很忠厚老实,又很勤奋。从会走路开始,就会帮忙种田,个个都很优秀,又很孝顺。现在她有了孙子,她以很坚定的信心笑着说:「孙子一定会和孩子一样乖。」果然孙子出生以后,在婴儿室里面,所有的孩子都哭,只有一个很安静的,就是她的孙子。她拜佛的时候,把孙子连摇篮也带去拜,甚至背着孙子拜,孙子很安静,一听到阿弥陀佛就笑。到四个月大,还不曾哭过,不曾掉泪。因为全家都充满了欢喜行善的气氛,胎教很优良,孩子个性自然就很安静,温顺。她们的家,从来不为孩子该怎么带,起争执、闹意见;或者用担忧和种种负面的情绪来带小孩。他们都用光明、欢喜的信心,来感召光明欢喜的事实。他们懂得用好的心念来造成好的事实。欢喜菩萨四十六岁的时候才上小学一年级,她学写造句,老师问如何让一家人都很快乐,她就回答说:「自己每天要笑嘻嘻!」她真的做到了,就像点燃了一炉香,到处都散播着芬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2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赞叹~~
愿人人都做个欢喜菩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假如忽然间天下雨了,她就主动的去帮附近的人收好晾在外面的衣服。因为她待人很好,所以一劝人念佛,大家都欢喜接受。村子里好多人告诉我说:「我们都跟她学,可是她的肚量我们学不来,她真的是有量就有福。」一个七十多岁的阿婆说:「自从她嫁到这家来,我看了她这么多年,没看过她生气,天天都是笑咪咪。她都教我们要欢喜,不要生气。我也尽量跟她学。」阿婆还说:「她教我们走路要念佛,走一步念一声佛就是种一朵莲花。」附近很多人也欢喜来和她一起拜佛。欢喜菩萨说:「不知道为什么,我看到每个人都觉得很欢喜。」这种心境,真是不简单,真是美好!  
 她不用挂佛教的招牌,大家都喜欢跟着她学佛念佛,阿弥陀佛的欢喜光充满在她脸上,这是最好的招牌。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她就不断的教孩子:「手要做好事,脚要走好路,嘴要说好话、念佛,心要想阿弥陀佛。」连附近的孩子都背下了这个做人的总原则。有一位小女孩接受了她的教导,回去问自己的妈妈说:「妈妈,嘴要做什么呢?」她妈妈回答说:「嘴巴就是要吃饭啊」,小女孩说:「妈妈您说错了哦!阿婆说嘴要说好话,要念佛。」这妈妈听了也恍然反省自己。可能有些人活了一大把年纪都不曾好好运用过嘴巴来说好话,来念佛。村里有小朋友写作文,题目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她写她最要好的朋友就是欢喜菩萨。附近有老人家快要过世了,最后也希望来看她,和她一起念佛。欢喜菩萨所到的地方,都散播着欢喜的光,进到她家里自然会受感染,手会做好事,嘴会说好话、念佛。她说:「假如周围有人,我就在心里默默的念佛;假如家里都没有人,我就一个人把整个房子念得很热闹。」  
 有的朋友们学佛了,吃素了,为了劝家里的人吃素或学佛,搞得很不愉快。而欢喜菩萨是如何呢?当她的媳妇第一次怀孕的时候,一般人总是有坐月子的观念,她先生也不例外。欢喜菩萨的先生在田里面围了一块地方,打算养些鸡鸭给媳妇进补用。欢喜菩萨说:她看到先生既然已经开始钉得很高兴了,她就不讲他,让他去欢喜,而自己默默的,一直诚恳地念佛、拜佛。结果鸡鸭还没有开始养,她先生半夜里就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杀了五、六十只的鸡鸭,很恐怖,而且到处去送人都没人要。从梦里吓得醒过来,一醒过来就向欢喜菩萨说这个梦境,然后自己决定说:「我还是不要养好了。」真是佛力加被,感应道交。欢喜菩萨她都是用至诚的心给人欢喜,要求自己做好,不勉强别人,凡事都是不动干戈致太平。因为一念的诚心,自然感人,也感动佛菩萨,佛力加被,她的先生自己做了个梦,就有所领悟,她一句话也不用说,先生就再也不养鸡鸭、杀鸡鸭了。当因缘成熟了,媳妇坐月子时也是很发慈悲心,不肯杀生,也不吃鸡鸭来进补,她只吃一些坚果类,核桃、腰果、杏仁...等等做的麦果泥,气色还更好,更加美丽庄严。医学上用「素食」坐月子是最合乎身、心、灵健康原则的。  
 欢喜菩萨有时候会邀媳妇说:「今天我们一起打乒乓球,你数一、二、三、四,我念阿弥陀佛,我们打中十下才去煮晚饭。」两个人就真的一起去打球,开始的时候因为不会打,所以打了很久都还打不中十下,只是一直笑着,一直念佛。她先生回来一看,今天怎么还没有晚餐呢?只听到婆媳两个人在楼上笑得很开心,上楼一看,原来如此,大家就一起很欢喜的念佛,打乒乓球,打一下念一声阿弥陀佛。她甚至会和孩子、先生都边跳边念阿弥陀佛,跳一下念一声佛,气氛非常地和乐。欢喜菩萨就是这样善巧方便的把阿弥陀佛的慈悲和欢喜传达给家里的每一个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他们一家懂得用幽默来代替一切的责备或是争吵。她的先生每天出门工作之前,有喝500c.c.牛奶的习惯。有一次欢喜菩萨因为忙着热心公益,连续有三天早上,忘了给先生出门前一杯牛奶。她先生也不作声,也不责备,照样还是认真的出去工作,一直到第四天早上,欢喜菩萨才想起来,笑咪咪地向先生道歉,他先生也幽默地笑着说:「我想忘记是一天,连着三天都忘记,我以为你要给我“断奶”了。」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事情就解决了。她先生这种幽默的处理态度,实在也是大家的典范。  

 他们所种的水果送到市场上卖,箱子上只要写上她先生的名字,很快就卖完了。因为认识的人都知道,他们把不好的留给自己吃,好的才拿去卖,而且箱子里面的水果,上面下面的一样好,可能是愈下面的愈好,和他们的心地一样。  

 有人问他先生说,您是怎么样娶到这么好的太太?她先生笑着说:「我是打着灯火去找的。」其实他们结婚前根本不认识,只是凭着自己的心地,老实忠厚和天天修福报的努力,互相感召来的。因为大家彼此都愈来愈好,愈来愈有修养,所以相处就越老越和乐。他们之间相处的奥秘,就是他们不要求对方什么,只有努力地尽自己的本分,做一个照顾别人的人。大家一见面就是一副欢欢喜喜的样子,谈起话来两、三句就会说一句「这样很欢喜,这样很好。」你若听他们谈话就会发现其中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台词是「足欢喜、足好」,很欢喜很好,一切都很欢喜,一切欢喜接纳,一切都很感恩。

  或许有人认为这样好的夫妻和家庭,恐怕会生起彼此贪恋的心,以后往生西方可能会有障碍吧?事实上可能正好相反,我相信他们会越老越和乐,然后全家都会同生极乐国。因为由生前的气氛,就可以看到未来。假如说大家生前一见面就互相看不顺眼,你说我不好,我也嫌你不好,彼此相处得很苦恼,这样说以后能同生极乐国,恐怕不大相应。他们这个家庭不论为家人或朋友助念,是很难得一见的诚恳。在欢喜菩萨的领导之下,大家也都能够遵守佛教的仪式,助念八个小时。欢喜菩萨本人是甚至可以念到昼夜不停,而且是跪着念。不管是多么至亲至爱的人往生,欢喜菩萨都能够很坚强的擦去眼泪念佛,也为大家擦去眼泪,勉励大家要帮助亲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最难得的法情,把世间的情爱都升华了,化为同生极乐世界的道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有一天她的先生问她说:「你下辈子还要不要嫁给我?」您猜她怎么回答?她笑嘻嘻地说:「我带你们一起回西方极乐世界。」她可以说是不假思索的一开口就答得真好。她能够很欢喜的邀请先生一起去拜山,她先生也很欢喜的答应一起去。下雨天大家五体投地,拜得全身是泥巴,还是很欢喜。虽然彼此在很欢喜中,最可贵的是并没有什么贪恋心,还是希望同生极乐国。这种「在逆境当中没有嗔怒,还能够欢喜,在顺境当中也不贪恋」,这正念分明的境界,真是非常了不起的。
  有一次他的先生骑车不小心,撞到一只小狗,把小狗撞伤,腿骨折了。他们就赶紧把小狗送医院,拜托医生要给它打保护脑部的针剂,要快开刀把骨头接好,以免小狗以后跛脚。当小狗痛得流下眼泪,欢喜菩萨就像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在旁边安慰它,向它道歉忏悔又念佛。小狗的主人说:「唉呀!小狗又没有那么高的价值,不必为它花那么多的医药费,不必为它医治。」而欢喜菩萨夫妇都说:「无论如何我们要把它医好,不然小狗以后跛脚,不能走路,好可怜。」他们不但很愿意帮它花一、两万元的医药费,还天天去照顾它。她先生做工下班一回家,就问:「你今天去看小狗了吗?」社会上有些人开车撞伤了人,甚至撞死了人,都自己逃走不管的,而他们能够这样慈悲平等的对待一只狗,真是可爱,可爱到连兽医师都受感动,自动把医药费减半。  

 有一天一只流浪狗,又黑又脏的来到她家门口,她看到这只狗就跟它说:「阿狗呀、阿狗呀!因为我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所以我就叫你阿狗。阿狗、阿狗来,我帮你洗澡,洗得很干净很香,你的主人就会很喜欢你、很疼你。」她对来到门口的一只流浪狗,也像碰到亲戚好友一样。  

 还有一个半夜里,打雷又下雨。她们的大门突然打开了,她跑到外面去,人家还以为是她媳妇半夜里要生产了。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她在大雨当中,听到一只狗好像很怕打雷的声音,怕得在惨叫。她一听到就赶快到外面去,冒着大雨把小狗抱进来。她的心慈悲柔软到连半夜在睡梦中,也能清楚地感受到远处一只小狗,雷雨中的恐怖,而且很欢喜的一跃而起,好像去救自己的孩子一样的,把小狗抱进来安慰它。  

 欢喜菩萨的小女儿告诉我,她小时候的一件趣事:她幼时曾和妈妈手牵手去参观一个商展,在人潮汹涌之中,一不小心,就和妈妈失散了,茫茫人海中,要如何找到妈妈呢?这聪明又心静的小女儿,平日在妈妈慈悲欢喜的气氛薰陶中成长,失散的当儿,她既没有哭闹,也没有惊嚷,她了解妈妈的特色,就是欢喜的笑声,她知道怎样在人潮中找到妈妈,于是小小的孩子就静静伫立在拥挤喧哗的人海中,凝神谛听:「哪儿有妈妈的笑声?」终于她听见了,「闻」见了欢喜的笑声,循着笑声,就真的找到了妈妈,见到快乐的慈颜!不必哭,不必怕。这就如念佛闻佛名号的感应道交,小女儿的这段故事给了我很深的启示。一个妈妈有美好的笑声为其特色,一个孩子对妈妈的美质特色也有深刻的体认、传承,所以在尘世喧嚣中,在千百杂音中,能凝神静心,独独专注听闻那亲切欢喜的慈母之音,我们念佛,开佛名号何尝不是如此?无量寿经上,有一句经文,释迦佛问弟子们:「汝闻阿弥陀佛大音宣布一切世界,化众生否?」阿弥陀佛慈悲欢喜的法音,随时遍布在宇宙虚空中度化众生,然而我们听闻了吗?我们能循着音声找到佛吗?尘世千万种杂音,是否阻隔了佛的大音宣布呢?是我们的心,被种种杂音吸引、诱惑了,以致于听不见佛的慈音吧!是我们忙着听无聊的杂音,以致于无暇安享佛音吧!

  欢喜菩萨的小女儿,能以专注的听闻,超越千万喧嚣音,就能在心的宁谧中,闻见亲切的笑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好多人,误以为学佛要紧绷着脸,才是用功有道气,殊不知有一部佛指示造佛像尺度原则的经典,叫做佛说造像量度经,其中讲到塑画佛口的原则,必须嘴角恒向上,有如含苞待放的花朵,常有美妙含笑之容;甚至还警示大家,造佛像忌讳「嘴角向下」,塑画嘴角向下的佛像是有过失,不吉祥的。为什么呢?佛家是精神表征,是代表佛法,也是作示范教学用的,一个人如果错把学佛的严谨误表为嘴角向下,很紧张绷紧,或甚是不满环境,好似人人不如我,或对不起我的样子,当然众生见之不悦,绝对不吉祥,这是很容易在生活中可以验证的。忏公师父常提醒我们:「念佛要学佛面安详微笑,怎么个个愁眉苦脸,咬牙切齿?」经上明言,佛是欢喜光、解脱光、安隐光,如果念佛念得愁眉苦脸、咬牙切齿、紧绷着脸、浑身硬又紧,这样的心态,要和佛柔软的欢喜光相应,真是很难的。我们由字的形状表面来看,「笑」——并不是绿「竹」的「夭」折,而是让内心绿「竹」,超出于青「天」之上,和无限的虚空佛光合一,在一笑中超越原来的紧张执着。我们就是误把人世虚假幻像当真,所以笑不出来,说来是「认假」,不「认真」,认得真相的人不被烦恼假相蒙蔽,所以笑得出来,笑得解脱。当年释迦佛,在灵山说法,有一位大梵天王献给佛一朵金色钵罗花,而且舍身为床坐,请佛坐在他身上说法,佛就登座,拈起了那朵花,在场大众,只有大迦叶尊者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只有他在微笑中领会了佛心,成为传佛心印的禅宗初祖,其他的人,还莫名其妙,笑不出来。我们是被什么烦恼绑住笑不出来呢?我们是在执着什么,笑不出来呢?佛解脱了,所以常能嘴角向上,有美妙含笑之容,恒常布施欢喜,慰悦众生。
  原来,笑是妙法,笑也是治疗!有一位林学长患六年膏肓痛,到欢喜菩萨家,愉快地笑了半天,一股快乐热气直通过痛处,震开痛点,气脉通畅,多年之痛,一扫而光,真笑出了解脱欢喜。  
 西方极乐世界有很多乘愿再来的菩萨,在各处以各种方便度化众生。我凡夫俗子的眼睛是看不出来谁是菩萨,但是打从心中肯定这就是我愿意虚心向她学习的菩萨。现在这一生她所到之处,都充满了欢喜念佛,欢喜行善的极乐气氛。相信未来也必定生在极乐世界。   

但愿有缘听到欢喜菩萨故事的每一个众生,都能够和她一样,慈悲、欢喜、念佛。也但愿有缘听到他们故事的每一家人,都能够夫妇和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相处和乐,同生极乐。从现在乃至永久的未来,都永远慈悲欢喜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2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8 00:19 , Processed in 0.236226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