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10|回复: 4

[佛教文化] 陈坚论禅:“禅”就是让生活更“有意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1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1年5月13日至16日,“首届河北赵州禅•临济禅•生活禅学术论坛”在石家庄市召开。山东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坚在论坛中提出:禅宗的本质就是“生活禅”,而“生活禅”直接目的就是使平凡的日常生活变得更“有意思”,并在“有意思”中转而呈现出日常生活的“有意义”。


 “生活禅”的倡导者净慧法师给“生活禅”的定义是:“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精神、禅的风采。”陈坚教授认为这个意义上的“生活禅”并不像临济宗、曹洞宗那样的禅宗宗派,也不像看话禅、默照禅那样的参禅方法,而是直指禅宗的本质。其要义有两点,一是将生活宗教化或佛教化,二是追求生活的“有意思”。


  那么,什么是“有意思”?“有意思”和“有意义”的词义相同吗?陈坚教授认为提出,“有意思”和“有意义”有很大的关联,但内涵却不同。比如:现在许多大学生刚进校门时,觉得大学生活很“有意思”,样样新鲜,至少比为了考上大学或考个好大学而没日没夜地埋头苦读又没有任何自由的中学生活要更“有意思”。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相比中学生活自由多了的大学生活在他们心目中也会渐渐变得越来越“没有意思”,因为他们觉得整天就是在寝室、食堂、教室、图书馆之间“轮回”,缺少刺激,单调重复,无聊乏味,有点“郁闷”,很是“不爽”——现在在大学校园中经常能听到的“郁闷”和“不爽”就是大学生对大学生活感到“没有意思”的一种抱怨。“‘郁闷’几乎是大学生的口头禅”。对于现代人来说,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无疑是“有意义”的,但大学生却会对“有意义”的大学生活感到“没有意思”,这也说明了“有意思”与“有意义”并非一回事。


  实际上,不但大学生,而且芸芸众生,一切人等,他们所做的事对人对己多多少少都是会有些“意义”的,有的“意义”非常巨大,但他们许多人就是认为自己做这些事“没有意思”,活得“没有意思”,生活在这个世上“没有意思”,以至于寻死觅活寻短见要自杀的,那么,哪里的生活才“有意思”呢?


  佛经中表述的西方极乐世界有意思吗?有意思,但太遥远,“毕竟是一个虚幻的世界,一个佛所共生的时代”,与“生活在这个俗世”的“地球人”又有何干?


  陈坚教授认为,关于如何使现世的世俗生活变得更有“有意思”这个大问题最终让禅宗给解决了,其解决之道就是慧能(638—713)在《坛经》中所提出的“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意即只要自心清净,当下的俗世就是“有意思”的西方极乐世界,当下的所有声音都是“有意思”的佛音,从而当下的任何生活都是“有意思”的生活。


  陈坚教授观点:禅宗就是要求回到“活生生的生活世界”、回到“事情本身”来建构精神家园。禅宗旨在让日常平凡的生活变得更“有意思”,从而营造一种“有意思”的生活,其最典型的表现莫过于南宋无门慧开禅师(1183—1260)那首广为人知并且现在还被谱曲吟唱的禅偈,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首禅偈以近乎白话的方式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心地清净,没有“闲事挂心头”,那么春花秋月、夏风冬雪,周遭一切极为普通的事物就会变得象一张“彩色照片”那样赏心悦目富有美感,随之我们的生活也就会充满喜悦,变得非常“有意思”;反之,如果我们心有万千牵挂,整天烦恼不断,那么我们面对的就是一张灰暗的“黑白照片”,随之我们的生活也就会阴云密布,变得“没有意思”。总之,在禅宗看来,生活是否“有意思”,完全取决于“心”而不取决于“物”(尽管生活必须要以一定的“物”为基础),一个人只要能够做到《心经》中所说的“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那么即便粗茶淡饭也会是非常“有意思”的生活。


  面对现代人普遍关心的人生意义问题,陈坚教授在论文中说:有人批评赵本山的小品纯粹以搞笑为目的专门调侃那些弱势群体,没有价值“没有意义”;还有人批评周作人、林语堂等作家专写日常生活中的那些鸡零狗碎、鸡毛蒜皮的小品文为“玩物丧志”,没有价值“没有意义”。这里我想套用孟子“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的说法,答之曰:何必曰“有意义”?亦“有意思”而已!


  “有意义”给人以沉重感,而“有意思”则相对轻松。“有意义”只是以信仰为归趣的西方宗教之考量,以审美为归趣的中国禅宗所追求的则是“有意思”,而且这“意思”还就在“吃喝拉撒”、“担水劈柴”这些司空见惯的“当下”日常生活之中。西方日常生活学派有一句口号叫“让日常生活成为艺术品”。在这个学派看来,“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凡夫俗子,与凡夫俗子息息相关的是日常生活,比起超日常生活领域的崇高、悲壮来,日常生活是显得那么平庸、琐碎,正因为如此,它很少引起人们的反思。”实际上,“只有在发生革命危机的时候,经济、政治问题才显得重要,除了这些时刻,日常生活就是第一位的问题。”既然是第一位的问题,那我们就有必要“用一种非平庸的观点来看平庸”的日常生活,努力“让日常生活成为艺术品”,使之从平庸走向不平庸而变得“有意思”,而禅宗正是致力于此的荦荦大者,当然其中也包括净慧法师在当代所推行的“生活禅”。


(信息来源:中国民族报)
发表于 2011-6-11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1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1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又:八万四千法门,无非都是佛陀告诉我们到达终点的路径。有如瞎子摸象,一旦摸清了象的全貌,就再也不会认为象如柱子如扇如绳等等了。
禅本生活,生活本禅,禅本世出,亦是世间。说棒喝,说饮茶,说一指,说话头,都是一样。无非都是妙用生起而已。只是后来愚钝,不告诉他到北京要坐飞机,他就不会去而已。
一即一万,一万即一,万法如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9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上)净(下)慧长老双峰山近照

净慧.jpg


生活禅:本分事,平常心,自在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7 16:39 , Processed in 0.182318 second(s), 20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