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18|回复: 0

清净圆满之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6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一个美丽的月圆夜,于宁静的芒果园,阿阇世王问佛陀:“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良家子女选择舍弃财富、地位、家庭及亲人,而要跟随释迦族圣者出家修行?”对于那些已经习惯于世俗生活的人,禁欲、自制、舍离、独自禅修的出家生活,是个不可理解的神秘。只要这种生活所能带来的利益不清楚地显示出来,这种神秘就永远解不开。

为了令到世人解除迷惑,佛陀开示了《沙门果经》,向整体世俗世人解释出家生活能获得可现证的真实利益。佛陀的回答在许多世纪里不断地回响,不单只告诉人们梵行拥有极大的成果,也显示如果依法追求出家生活,其成果是与世俗快乐完全不同。世俗快乐是短暂的,紧系于贪欲及执取,求不得时则带来忧伤;沙门果则导向脱离贪欲之不安,本身就足于解除我们对不会被破坏的安宁与快乐的渴求。

整个修行次第始于圆满觉悟之佛陀的出现,这是使得世人成就一切沙门果的不可或缺之条件。如果对佛陀产生信心,便走上清净之道的第一步。产生信心会导致出家,虽然佛陀广泛地向出家及在家两众说法,而且宣布居士能够证悟前三个圣果;但他也很清楚地说明,出家是最适合不受拖延与阻碍地直达解脱一切苦的生活方式。因为出家能够免除一切世俗的干扰及世俗任务的压力,提供最好的外在因缘给与实行内在自我净化的任务。就是这个原因,使得佛陀把出家生活作为其开示的起始点,以及作为更高层次修行的基础。

出家之后,渐次学的第一个阶段是戒学。波提木叉里的比丘戒条,以及律藏里的其它更多戒条的目的,就是让修行者能够在身行及语行方面能够自制,以此减弱它们的劣根,减弱心的不善倾向。透过修行守护根门,弟子不单只学习控制自己不随便响应所遇到的外境,也学习控制内心中根深蒂固的倾向,也就是贪欲与嗔恨各别对可喜与不可喜的事物的执取。这种致力于掌握心之运作的修行延续至更高层次的正念与正知之修行,这种修行的目的是要在无数的一切日常生活的动作里都能保持念念分明,以智彻知它们的究竟本质。

知足这一项条件圆满了出家的初阶修行,给与追求解脱必备的素质:少欲、简朴、坚忍及精进。注释把作为初阶修行的持戒、守护根门、正念与正知、知足,称为想要成就更殊胜的沙门果之人的四种资粮。受到良好培育的这四种资粮提供独处的稳固基础,如此比丘就能去寂静处精勤地投入于禅修之中。精进禅修开始阶段的任务是去除五盖,佛陀称它们为五种阻碍定力、削弱智慧的心之污染。

更殊胜的沙门果始于证得初禅。戒学给与比丘道德上的安全感,使得他们能够体验无可指责之乐。守护根门则产生不受贪嗔污染之乐。正念与正知则涵盖地、清晰地觉知一切动作,使得比丘能够保护内心的安宁。知足使得比丘能够像鸟一样,只带着双翼自由自在地去任何地方。透过去除五盖就会生起愉快,进而次第地产生喜悦、轻安、快乐及定力。若去除五盖之后产生的定力再加以提升,就能成就初禅,也就是第一种更殊胜的沙门果。

当每一种禅那受到掌握与超越之后,就能成就更上一层的禅那。虽然诸禅还是世间的成就,并非属于佛教专有,也不能确保证悟,但是从佛陀一贯地把它们包括在渐次学里这一项事实,它显示不能以它们可能会导致沉迷于禅悦而脱离正道的理由来排除它们。即使它们不是证悟出世间道果的必备条件,佛陀称赞且鼓励培育它们,以作为体验当下可证的涅盘之乐的前奏,也作为一种强力工具,以便获得有助于开展智慧的定力。

通向解脱最直接的清净之道,是略过禅那而直接培育观禅以证悟出世间道。然而,在这部经文里,佛陀想要给予广泛的开示,包含出家生活所能获得的一切殊胜利益。因此佛陀不纯粹以观智及出世间道来解释慧学,而以慧学作为题目来解释精通四禅者所能证得的更高智慧。这些智慧一共有八种,其中的六种称为神通或上等智。在经典里,这些智慧时常同时被提到,被视为是佛教修行的目标。有时会加上观智,它是导向漏尽的工具,也是慧学阶段的沙门果。

当阿罗汉道智产生了阿罗汉果,对沙门果的整个开示最终在说到漏尽智时达到巅峰。这是在一切烦恼完全灭尽时证得的心解脱与慧解脱。以此,我们达到了佛陀教法的最终目标,其它一切沙门果所铺下的道路就是为了通向这一个沙门果。因此,佛陀以‘再也没有比这种更殊胜与崇高的其它沙门果了’这一句话来结束其开示。

《沙门果经》摘要——阿阇世王问道:“世尊!世间有各种行业,如:驯象师、马车夫、弓术家、搬运工、皇家重臣、兵营将官、军队勇士、家奴、糖果商、理发师、侍浴者、厨师、制花环者、洗衣工、织工、编篮者、陶艺家、统计学家、会计师,以及类似性质的其它行业。从事这些行业的所有人,都享有他们行业当下可见的成果:他们本身得到快乐与欢喜,并且将快乐与欢喜带给他们的父母、妻儿、朋友及同事;他们以殊胜的礼物供养给沙门与婆罗门──导向善趣、结成乐报、引生天界。世尊!可否指出同样当下可见的沙门成果?”

佛陀回答:“可以的,大王。在此,如来出现于世间,他是阿罗汉、圆满觉悟者、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陀、世尊。他以亲身现证的智慧明了这个有诸天、诸魔、诸梵天的世间,这个有诸沙门与婆罗门、诸王与人的世代,他广令众知。他说法初善、中善、后善,具足义理与辞句,他显示彻底圆满与清净的梵行。

平民或平民之子、或生于其它种姓的人来听闻佛法。闻法之后,他对如来生起信心。具备信心之后,他思惟:‘在家生活是拥挤的、是尘扰之途;出家则有如旷野一般开阔。在家人不容易过着彻底圆满、彻底清净、如磨亮的螺贝那般光明的梵行生活。且让我剃除须发,穿着橘黄色袈裟,离开在家生活出家去吧。’

过了一段时间,他舍弃财产,不论财产多或少;舍弃亲族,不论亲族大或小;剃除须发,穿着橘黄色袈裟,离开在家生活而出家。出家之后,他遵守波提木叉戒,具足正当的行为与行处。自从受戒之后,就依戒自律,见到最小的过失也能带来的危险。他拥有良好的身语业,活命清净,具足戒行。他守护六根之门,具足正念与正知,并且知足。”

“大王,比丘如何具足戒行呢?在此,舍弃杀生之后,比丘戒除杀害生命。他放下棍棒和武器,心存良知地安住,充满慈爱,关心一切众生的幸福。这是他的戒行。舍弃偷盗之后,他戒除拿取别人未给予之物。他只接受与期待他人给予之物,以清净心过着诚实的生活。舍弃不净行之后,他过着独身的梵行生活。他远离尘嚣而住,戒除俗人的淫行。舍弃妄语之后,他戒除说谎。他只说实话,致力于真实地生活;他诚实、可信、不会欺骗世间的任何人。这也是他的戒行。”

“舍弃诽谤之后,比丘戒除挑拨离间。他不会将在此处听到的话传到别处,以便使别处的人与此处的人分裂;也不会将在别处听到的话传到此处,以便使此处的人与彼处的人分裂。他是被分裂的人们的调和者,是友谊的促进者。他欣喜、好乐、愉悦于和谐,只说促进和谐的话。舍弃粗话之后,他戒除粗言恶语。他只说轻柔、悦耳、亲切、适意、文雅、和蔼、众人悦可的话。舍弃废话之后,他戒除绮语。他在适当的时机才说话,说真实与有利益的话,说关于法与律的话。他的话可贵、适时、合理、慎重、与善法相关。这也是他的戒行。”

“比丘断除伤害种子与植物的生命,他只在一天里的一段时间内取用食物,戒除在夜间及不适当的时间取用食物。他戒除跳舞、唱歌、演奏音乐及观看不适当的表演。他戒除戴花环、以香水打扮及以油膏美化自身。他戒除使用高及奢侈的床和椅。他戒除接受金银。他戒除接受未煮之谷物、生肉、妇女与少女、男奴与女奴、山羊与绵羊、鸡与猪、象与牛、马与驴。他戒除接受田地与土地。他戒除为人传递讯息与办理差事。他戒除从事买卖,他戒除涉及不实之秤重、假金属及不实之度量器具。他戒除贿赂、欺诈与诡计等不正当方法。他戒除断人手足、监禁他人、抢劫、掠夺与暴力。这也是他的戒行。”

“鉴于有些沙门及婆罗门依靠信众供养的食物过活,却享用积存的物品,如:积存的食品、饮料、衣服、车乘、寝具、香水、可食之物──他戒除享用积存的物品。鉴于有些沙门及婆罗门依靠信众供养的食物过活,却观看不适宜的表演,如:呈献舞蹈、歌唱、音乐演奏的表演;戏剧表演;民谣吟诵;以鼓掌、铙钹、鼓演奏的音乐;艺术展览;特技表演;象、马、水牛、公牛、山羊、公羊、公鸡、鹌鹑的抟斗;棍战、拳击、摔角;演习、点名、列阵、阅兵──他戒除观看这些不适宜的表演。这也是他的戒行。

鉴于有些沙门及婆罗门依靠信众供养的食物过活,却沉迷于下列这些游戏与娱乐:八列板戏;想象板戏;踢石跳格子;挑片游戏;骰子游戏;手指绘画;球戏;吹管游戏;耍玩具犁;翻觔斗;耍玩具风车;耍玩具度量器具;耍玩具马车;耍玩具弓;猜字游戏;猜意念游戏;模仿残障者──他戒除这些游戏与娱乐。

鉴于有些沙门及婆罗门依靠信众供养的食物过活,却享用高且奢侈的床和椅,如:广大睡床;长毛床单;以棉花充填的被子;有动物图样刺绣的羊毛床单;镶有珠宝的床罩;丝绸床单;舞厅地毯;象或马车的小地毯;羚羊皮小地毯;芭蕉鹿皮制的精选床罩;上有红色布篷的床罩;头脚有红色床垫的睡床──他戒除使用这些高且奢侈的床和椅,这也是他的戒行。

鉴于有些沙门及婆罗门依靠信众供养的食物过活,却享用下列这些装饰及美化他们身体的设备:在身上擦香粉;以油按摩;在香水中沐浴;镜子;油膏;花环;香水;软膏;面粉;化妆品;手镯;头巾;有装饰的拐杖、药管;长剑;阳伞;镶边的拖鞋;头巾式帽子;带状头饰;牦牛尾制成的拂尘;长穗白袍──他戒除使用这些装饰及美化身体的设备。

鉴于有些沙门及婆罗门依靠信众供养的食物过活,却喜欢谈论无关紧要的闲话,如:谈论国王、盗贼与国家大臣;谈论军队、灾难与战争;谈论食物、饮料、衣服与住所;谈论花环与香水;谈论亲戚、车乘、村庄、乡镇、城市与国家;谈论女人与谈论英雄;街道言论与井边言论;谈论过去死亡的人;漫步扯谈;关于世界与大海的推论;谈论收入与损失──他戒除这些无关紧要的闲话。这也是他的戒行。

鉴于有些沙门及婆罗门依靠信众供养的食物过活,却从事争吵辩论,互相说道:‘你不了解法与律;我才了解法与律。’‘你怎么可能了解法与律?’‘你的作法错误;我的作法才正确。’‘应该先说的你却放在后面才说;应该放在后面说的你却先说了。’‘你花费这么长时间才想出来的理论,已经被我驳倒了。’‘你的理论已经被驳倒了,你败了。去!想办法解救你的理论,或者若你办得到的话,现在就使你自己脱离困境。’他戒除这些争吵辩论。

鉴于有些沙门及婆罗门依靠信众供养的食物过活,却为国王、大臣、王族、婆罗门、平民或青年传递讯息与办理差事。他们命令他:‘来这里;去那里;拿这个去;带那个来’──他戒除如此传递讯息与办理差事。这也是他的戒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7 17:14 , Processed in 0.235988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