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68|回复: 1

[事迹传记] 佛陀及阿难的入灭(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4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06 编辑

当佛陀见不到阿难时,便询问他在哪里,并召唤阿难前来,佛陀对他说:阿难!不要悲伤,难道我不曾多次告诉你,一切都会变化消失吗?诸法怎么可能有生而不灭呢?阿难!长久以来,你一直以慈悲的身、语、意,愉快、敏锐、认真而毫无保留地照顾如来,你已积聚了大福德。阿难!继续努力,你很快就能解脱一切烦恼! 阿难认为葬礼在大城里举行,可以由住在该城的在家信众办好一点,但佛陀躺在临终的病床上,详细解释为何古西那拉并非泛泛之地。佛陀很久以前曾在此地作过转轮圣王大善见,且曾在此以转轮圣王的身份留下遗骨不下六次,这次是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那个王国的显赫与庄严都已遭到破坏,消失而不复存在。这确实足以让人对世间的有为法,生起厌离之心。佛陀关于大善见的开示,是他所给最后的伟大教法。随后,他就吩咐阿难召集古西那拉的马喇族人,好让他们可以向他道别。那时,游方行者须跋陀正好在古西那拉,听到佛陀即将般涅槃的消息。他想到佛陀出现于世是多么难得,便想把握最后机会请他释疑。 他恳请阿难让他接近佛陀,但遭到阿难的拒绝,他说临终病床上的大师不应受到打扰。出于对佛陀的关爱,阿难三次拒绝他。但佛陀无意中听到他们的谈话,便告诉阿难让他进来:「他前来问法是为了求知,而非制造麻烦。」于是须跋陀提出一个问题:「现在所有老师都声称已觉悟,但他们的教法却相互矛盾。到底哪些人是真的觉悟呢?」佛陀不回答这个问题,并说:“哪里能找得到八圣道,那里就有真正的清净梵行,并能得到沙门四果。如果比库们活在正道中,这世间就不会缺少阿拉汉或真正的圣者。我出家与说法已超过五十年,只有亲近正法,才有清净梵行。” 这个简短的开示,就足以让须跋陀了解佛法的各种观点,并皈依佛陀。当须跋陀请求准许加入僧团时,佛陀告诉他,根据规定,其他教派的沙门必须先通过四个月的见习期。须跋陀随即表示,即使得等上四年的见习,他也愿意。于是佛陀立即接受他,做了最后一次破例,在几分钟内,这位佛陀最后的比库弟子,便证得了阿拉汉果。 佛陀般涅槃:首先,佛陀建议比库们永远不要认为他死后就不再有老师,「因为我去世之后,法与律就是你们的老师。」即使到今天,对他的信徒来说,佛陀在经中的这番话仍具有关键性。其次,在他死后,比库们不应再无区分地称呼彼此为「朋友」,瓦萨(戒腊)较长的比库,可称呼短戒龄者为「朋友」或直呼其名,而短戒龄者则应使用「尊者」。这规定确认德望是根据僧团中的瓦萨,而非比库或比库尼个人的身分。 第三,同意比库们根据自己的判断,舍弃微细戒与相关规定。第四,同时也是最后的教导,对阐那比库实施默摈(梵罚)。阿难问这应如何理解,佛陀解释,不应对阐那说话、劝告或教戒,除非他忏悔。在交代完这些有待阿难去完成的根本外在指示之后,佛陀再次转向与会僧众,问他们对佛、法、僧与修行之道是否有任何疑问。他们应趁佛陀尚未寂灭之前,赶紧提出问题。但连问三次,都没有人回应。于是阿难说这真是令人惊讶,竟然无人有任何疑问。 佛陀再度更正他,因为阿难并不确知所有的人真的毫无疑问,该比库可能只是不希望将它说出来,或在这最后的时刻并未察觉到它,只有拥有一切知者才能以这种方式说话。但其实当时的情况正如阿难达所说,而佛陀会如此说,只是为了显示阿难的信心与正觉者的真实洞见不同。在场的五百名比库至少都是入流者,因为这个成就的表征之一,正是断除疑结。 世尊再度转向与会僧众,给他们临终的遗言:“现在,比库们!我对你们宣说此事:一切有为法的本质终归于灭,应朝解脱目标精进不放逸!”在世尊说完这些遗言之后,他便进入四种禅与无色定,最后进入灭尽定。当阿难见到佛陀入灭尽定时,便对阿奴卢塔说:「尊者!世尊已般涅槃。」他不再称呼他为「朋友」,而是视之为瓦萨长的比库,虽然两人是在同一天出家。然而,阿奴卢塔具有天眼通,于是纠正他:「佛陀是在灭尽定中,他尚未般涅槃。」只有像阿奴卢塔这样的阿拉汉,才能认出这最后微细心境的差别。随后佛陀便反向进入九次第定,回到初禅。然后再从初禅逐步进入第四禅,最后就在第四禅中般涅槃。 在他生命结束的时刻,大地震动,雷声隆隆,如他所曾预言的一样。曾请佛陀转法-轮,本身也是个不来圣者的梵天娑婆主,说了一首偈,指出即使连佛陀的金刚身也是无常的。身为入流者的沙咖天帝也说了一首偈,重复佛陀自己说过的名言;「诸行实无常」。阿奴卢塔平静地说了两首偈。但阿难则悲叹:“其时甚恐怖,身毛皆竖立;具一切慈悲,此等正觉者。” 尚未达到究竟解脱的五百位比库,也和阿难一样悲泣。阿奴卢塔尊者则安慰全体大众,为他们指出永远不变的无常法则,并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在场的无形诸天上,他们之中也有悲戚者与解脱烦恼者。阿奴卢塔彻夜都和阿难谈论佛法,在他们四十三年的出家生活中,这两位个性截然不同的兄弟之间,似乎未曾有过一次佛法对谈。但如今,阿奴卢塔全心全意地投入照顾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因为他是如此地需要安慰。 到了早上,自然被视为亲近弟子间指导者的阿奴卢塔,请阿难通知马喇族人佛陀般涅槃的消息。阿难传达讯息之后,马喇族人筹集盛大葬礼所需的一切用品,如花、香等,然后便前往娑罗树林。他们持续七日,以庆祝的舞蹈、歌唱与音乐,以及旗、帜与花、香,礼敬佛陀的遗体。人们可能会质疑,他们应该哀悼,怎么会在此时想到庆祝呢?因为那并无法改变什么。他们以歌声与舞蹈表达对佛陀的尊敬:庆祝佛陀已出现于世,庆祝自己已听闻佛陀的法,庆祝佛陀长久以来已走遍印度教导了许多人,以及庆祝他已建立守护佛法的僧团。 第七天,他们搭起荼毗的柴堆。当马喇人想要点燃柴堆时,却总是点不着。阿奴卢塔解释那是天神在阻止,因为他们想等到马哈咖沙巴尊者抵达,他在佛陀最后的日子里并不在场,如今和一群比库正在赶来古西那拉的途中。当马哈咖沙巴抵达时,他和同伙比库一起绕佛三匝,表达对世尊最后的敬意。然后,柴堆自行点燃,遗体烧到只剩骨头,没有任何灰烬。 当邻族听到佛陀逝世的消息时,纷纷派遣使者来迎请舍利,以便为它们建塔。但马喇族人欲说舍利是他们的,因为佛陀是在他们的土地上入灭。最后,一个聪明的婆罗门劝他们,别为这最伟大和平缔造者的遗骨而争吵,并建议他们将所有舍利等分成八份,这才平息了纷争。这位婆罗门要求拥有装舍利的容器,最后赶到的另一族人则得到煤灰,如此就建立起十个纪念塔。 马哈咖沙巴尊者决定召开僧团会议以强化法与律。由于高沙喇国的情势并不安全,会议将在阿闍世王的保护下,于王舍城举行。有五百位比库出参加,其中只有阿难不是阿拉汉果。由于阿难通晓佛陀绝大多数的开示,因此会议少不了他。在经过一整夜的禅修努力后,阿难正准备躺下来,就在抬起脚,头尚未接触枕头之际,心彻底解脱了一切烦恼。会议开始那天,阿难透过神通力凌空而至,坐在位子上。当阿奴卢塔与马哈咖沙巴看见这情景时,知道他已达成目标,于是对他表达由衷的欢喜,然后宣布会议开始。 会议期间,马哈咖沙巴问持律者伍巴离关于每一条戒与它的缘起,由此率先诵出律藏。下一个议程是教法,马哈咖沙巴先问阿难达关于最长的开示,而集成《长部》,其次是中等长度者,集成《中部》,然后是其他各部。在诵出法与律之后,阿难提到佛陀最后遗留要他去处理的那些事。他告诉大众,世尊已允许舍弃微细戒。长老比库们无法同意所谓「微细戒」的意思,因此马哈咖沙巴高声说:「如果现在僧团开始舍弃戒律,在家人会说世尊才刚入灭,我们就变得松弛了。由于并不知道佛陀所指的是那几条戒,因此最好不要舍弃任何一条,如此我们才能确定并未违背佛陀的意愿。」于是就这么做成决定。 首先,长老比库们举发阿难的过失,因为他并未问明微细戒的意思,他应忏悔这个恶作。第二,他被举发,脚先踏在佛陀的衣上,才为佛陀缝衣。他回答自己对佛陀绝无丝毫不敬之意,但如果尊者们认为这是恶作,他愿意承认。第三,他被批评允许女人先礼敬佛陀的遗体。他回答在葬礼时,他考虑到要让女众在天黑前回家,因此才会让她们先行礼敬。但对此他也会接受长老们的裁定。比库们举发阿难的第四项过失是,他并未请佛住世一命劫。阿难辩称当时自己是受到魔罗的迷惑,因此无法为其行负责,否则怎么可能不作这样的请求呢?阿难面对这些举发时的表现足为模范,虽然他自己看不到任何恶作,该说的事实他也都有说明,但仍然服从其他长老们的裁定。 随后,阿难报告佛陀入灭前交代他的第二件事,加重惩罚阐那比库。长老们请阿难自己去对阐那说明这个决定,阿难说阐那是个凶恶之徒,长老们建议他带一些人同去。于是,他带领一群人到阐那居住的高赏比,通知他佛陀最后的遗训,他被宣布为「僧团中的死人」。佛陀曾对驯马师只尸解释过这个惩罚。他会使用它来对付桀骜不驯的比库,因为他们的行为无法透过规劝与惩戒而改正。凡是无法以此方式调服的比库,都会被认为是僧团中的死人:无论他做什么,都没有人会和他说话。当阐那听到这个说法时,他因过度惊骇而昏倒,恢复意识之后,他感到非常羞愧,世尊竟将对他的惩罚,当作对僧团的最后教导。这激励他尽最大努力精进修行,结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证得阿拉汉果。 由此可以看出,这惩罚是佛陀为了阐那比库的利乐所作的最后慈悲之举,即使在佛陀入灭后依然有效。阐那成为阿拉汉圣者之后去找阿难,恳求他撤销惩罚,阿难回答,一旦他达到漏尽解脱,惩罚就已自动失效了。在佛陀般涅槃之后,最受尊敬的弟子——马哈咖沙巴尊者便接手僧团的指导工作。然而,他的地位即不像佛陀般是皈依对象,也不是教主,而只是比库当中最权威与最受尊敬者。他的作用,简单来说,就是遵守法与律的表率。 对于僧团的一切问题,所有人都请马哈咖沙巴裁决,他就这样成为僧团的上首长老。阿难在他之后,成为第二领导长老、第二受尊敬的圣者,负责照顾僧团。在他已成为比库四十多年后,又比佛陀多活了四十年。在他担任佛陀个人侍者二十五年之后,他成为第一阿拉汉的时间也差不多一样长。在佛陀般涅槃后一百年的第二次结集时,阿难的个人弟子还活着,是位非常老的比库,名为萨婆迦眉,据说他在僧团的时间长达一百二十年。 当阿难一百二十岁时,他自知时日无多,便从王舍城游行前往吠舍离,就像佛陀所做的一样。当马嘎塔与吠舍离的国王听到阿难即将入灭的消息时,就分别从两地赶来向他道别。为了对双方都公平起见,阿难所选择的死法维持他一贯和善的本质:他以神通力升到空中,以三摩地(定)火烧尽身体。然后,舍利被平分与建塔纪念。 在他去世后,负责藏经后续编修的长老们,增加了三个偈到《长老偈》里他的选集中:“具多闻之持法者,大觉宝藏守护者,世间之眼阿难达,已达究竟涅槃果。具多闻之持法者,大觉宝藏守护者,世间之眼阿难达,驱除漆黑暗夜者。多闻强记之觉者,记忆敏锐且坚定,传承正法之长老,阿难达是大宝库。” 摘自《佛陀的圣弟子传》
发表于 2011-4-25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06 编辑

愿我及法界一切众生,皆生生世世不失感恩报恩的心,生生世世不失菩提心。 愿我及法界一切众生,身口意业、一念一行,皆为幻法影响幻众入无余涅槃。 愿法界一切众生皆修了义出世间法布施,皆得了义出世间法供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7 20:13 , Processed in 0.169201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