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58|回复: 2

[大德开示] 为何要先修定再修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2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15 编辑

问:有一种说法,巴拉蜜很深厚的人只需修四大,以近行定的定力观色聚、观名法就可以,而现在的人需要有安止定的定力才能修观,这种说法对吗? 尊者:这种说法不完全对。这只是个人选择的问题,往往一个人如果他的巴拉密很深厚,他可以先培育安止定,然后再修观。如果一个人的巴拉密很薄弱、巴拉密很欠缺,他没办法,他就先修四大,当他以四大的近行定,以这样的定力来继续修色业处、修名业处。 但是一般现在的人,如果他的巴拉密很强的话,他先修定,因为有了禅那和没有禅那,修观是很不一样的。根据修行的实践,有些禅修者由于他没办法入定,他观呼吸也见到很明亮的光,是他一专注光,那光就变成粉碎、碎掉了,他没办法专注,这种人你无论如何去教他,他都会看到很多密密麻麻的东西在那边一闪一闪的生灭,对这种人确实没有办法修定,就教他先修四大。 在修了四大之后,再进一步修色业处、再修名业处。在刚开始的阶段,这种人会修行得很快,上得很快,进步也很快,但是一旦他修了缘起,他就会觉得力不从心。别说缘起,当他在修名业处的时候,他要观照六门的心,他会觉得很吃力,为什么呢?因为定力不够。如果一个人培育到第四禅,他用第四禅所培育起来的定力,再去观照色法、再去观照名法、再去观照缘起,他就会觉得很轻松。虽然也要很吃力的观,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东西太微细了,心念的生灭太快,如果没有足够的定力,他没办法看清楚。 即使是一个有第四禅禅那定力的人,去观照极微细的名色法都很吃力,更何况一个人只是培育了近行定。但并不是说完全不能观,也可以修观,只不过他会觉得很吃力。越到高级的观智,他会觉得越吃力、越困难,因为很多西他不敢确定。他没办法确定这个是色法,这个不是色法等,为什么?因为定力没有那么强,不够强。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佛陀经常苦口婆心的强调,我们一定要培育定力、要培育深厚的定力。 假如定力是可有可无的话,佛陀何苦经常教导要培育定力呢?对于那些确实没有办法修定的人,只能勉强让他走纯观行者的路。对于那种过去生已经积累了很强巴拉密的人,他当然也可以走纯观行者的路,但是普通的人、一般巴拉密的人,应该先通过培育定力,然后再去修观。就好像有些人他们通过自学成才,后来就被有些大学封为名誉博士,你就经常羡慕他,因为有人给封了名誉博士,所以我也不用去读书了、不用去上学了,这是错误的方法。 问:请略讲一下出世间定可以吗? 尊者:出世间定包括八种,就是入流道、入流果、一来道、一来果、不来道、不来果、阿拉汉道、阿拉汉果,其中我们说到的出世间定,一般是指果等至或称为果定。所有这八种定都是取涅槃为所缘,它的目标只有一种,即是涅槃。它已经不再像世间定,世间定譬如色界定,它取的是概念法,好像似相等,但是一切的出世间定,都是取涅槃为目标。我们说到的证悟涅槃或证入涅槃,就是指那个时候的他能进入果定,能够取涅槃为目标,那个时候所生起的心,就是跟他证悟的道果相应的定力。 如果一个初果圣者,他进入入流果定,他就能够取涅槃为目标,他生起的是入流果心,就是初果的果心;如果他是二果圣者,他进入的是属于一来果定,他也是取涅槃为目标,那个时候生起的心是属于一来果心;如果是三果圣者,他进入的是不来果定,他也是取涅槃为目标,他生起的心是不来果心;如果是一个阿拉汉圣者,他进入的定是属于阿拉汉果定,他也是取涅槃为目标,生起的是属于阿拉汉果的果心。 这里讲到的空、无相、无愿,是指证入涅槃的三个门、三个方式,当一个人经常观无常相,他是以无相门而证入涅槃的;一个人经常观苦,他是以无愿门而进入涅槃;当一个人经常观无我,当他在观无我的时候证悟涅槃,他是以空门进入涅槃。所以无相、无愿、空是指三个证入涅槃的门或者证入涅槃的方式,这跟他观照所缘的方式有关。 问:证入三果和四果的圣人可以入于果定,入于果定是不是相当于暂时进入涅槃界呢?还有就是如果入于果定,时间是可以特别自在的吗?就是说一天也行,一年也行,十年也行? 尊者:任何的圣者,都有能力入果定,果定巴利叫做(phalasamapatti),phala是果,这里是指圣果samapatti,古代翻译成等至、果等至,就是指果定。任何的圣者,都可以随着自己的意愿,取涅槃为目标,而入于果定;换而言之,我们说到九种出世间法,除了涅槃之外,还有就是四种圣道及四种圣果,这四种圣道心、四种圣果是初果、初道,二果、三果、四果,或者说是入流道,入流果,一来道,一来果,不来道,来果,以及阿拉汉道,阿拉汉果。 所有这四种道心和果心,都称为出世间心,而所有这些出世间心,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涅槃。我们说到的证入涅槃,就是指一个圣者,当他想要取涅槃为目标的时候,那个时候他生起的心,就称为果心,由于果心就好像禅那一样,完全的取涅槃为目标,不会有其它的,他的心不会落入有分,也不会有妄想,这个我们也把它称为禅那。不过,这个是属于出世间的禅那。 问:每次见到禅相,一下子就掉下来;或者不能维持长久;或者禅相破碎;这是哪里出问题了?如何补足或改进?或者做什么可以改变这种现象? 尊者:专注禅相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一个人在见到光的时候,他不应当去注意光,我们要确定禅相必须得出现在这边(鼻头附近),而且呼吸和光合而为一,那才叫禅相。如果这个时候我们专注在这里,不会一下子就掉,刚开始的时候是很难维持久的,因为我们的心刚刚转换所缘,从呼吸转换到禅相上。就好像我们从一条船跳到另外一条船,刚跳过去的时候,船会晃动。 当我们的心从呼吸刚刚跳到禅相的时候,也是偶尔会晃动,但是应该立刻让心平稳起来,持续地专注于禅相。慢慢就可以维持,再可以持久,这个是技巧的问题。所以在技巧方面出了问题,但假如一个人在没有禅相或不是禅相,他注意光,这个就不应该,而且很危险。不要去注意面前的光,鼻子前面的光,或者头部这边的光,或者鼻梁上的光,这都不应该去注意。 问:观呼吸的时候,当心暂住的时候,就是嘴巴和眼皮有可能会微微的睁开,那时候是不是要强行的闭起来? 尊者:不要,只要不影响,就不用;如果你知道的话,你就稍微把它闭起来,一切都是在不造作的情况下。问:但是不闭的话,光会很亮的进来。尊者:那你就慢慢的,轻轻的闭上也可以。 学员:那还是要闭起是吧。尊者:是。 问:观呼吸时,对那些不能确认或呼、或吸、或停止的微息怎么处理?是放置一边不理,还是融入安住好?另外这种融入安住是怎么样的融在一起,不去观察放在一起就行了,是这样吗? 尊者:注意呼吸不是观,是专注呼吸或者觉知呼吸。如果不能够确定是呼、是吸,或是停止,最好是不用去管他,不用去管它进,不用去管它出,直接安住在这边,这样是最好的。不要去让它明显,不要去改变它,只是心去融在这边,这个时候还是有很微细的息的,息在这边,如果我们把手放在这边,我们会感觉到暖暖的,这个就是属于息。即使一个人在修行、在专注入出息念到他的息很微细的阶段的时候,他放在这边还是会暖暖的,这个就是息,那时候已经不再进出了,这是属于息,那时他就把心安住在这边。 问:我观察时觉知呼是一个概念,吸又是一个概念,呼吸变为息时我觉知息是两个概念的融合,它安住融入后觉知成为一个概念,有时候感知是一个小圆点,脑海里面长时间守知那个白点,这时至多有些杂念,但情绪则不会有。 尊者:可以,没有问题。呼吸的呼是一个概念,进是一个概念,这个没有错。当呼吸变成息的时候,两个概念融合也没有错,就是这样。 问:近两次禅坐时,业处中间会有稍麻麻的感觉,因比较舒适,故不影响,但这种感觉会维持较长时间,直到酥麻感消失,心才完全安住回呼吸上。如果以后再出现类似的情况,将如何如理作意,才能提高禅坐效果? 尊者:在这里如果有麻麻的感觉,你应当要把你专注的呼吸再拉出一点,不要碰到这里一带任何皮肤,再拉出一点,就比如:现在这个指甲是我们专注的呼吸,如果你是贴得很近的话,或者你的心放在皮肤的感觉的话,就会有酥麻的感觉。假如你把它再稍微拉出一点点,但不要拉那么远或那么远啊,再拉出一点点,不要碰到,那这种情况就会减少乃至最后消失。 问:与家人共处一室,家人要用蚊香,我不忍杀生,有没有办法?家人不喜欢蚊帐,我怎么办? 尊者:蚊香用来驱蚊也是可以的,我们都会用蚊香。当我们用蚊香的时候,如果蚊香是用来驱蚊的是可以的。 问:蚊香不是杀蚊子的吗? 尊者:蚊香是赶蚊子的吧?如果你把蚊子密封起来,然后用很强的蚊香,把那些蚊子熏死,那就是杀生。如果是一般的那种蚊香,熏了之后蚊子会跑开,那就不算杀生。我们也会经常烧蚊香,但是我们烧香是用来驱蚊子的。 问:一个人以自杀方式自我消除生命,是永远不得超生,且每七天一次自杀影像出现,如此循环,反而痛苦万分。用其它方式也无法超生吗? 尊者:什么叫超生?自杀是不善业,自杀的人99%是堕入到地狱或者饿鬼的,因为一个人自杀,往往是通过不善心来执行的,他可能会感到绝望、感到仇恨、感到憎恨、感到要遗忘或者要逃避一些东西,他才采取自杀,自杀的时候他必须有嗔恨心去了断自己的生命。因此在临终的时候,他生起的是不善心。 正是因为这种不善心,有很多自杀的人,就是叫冤死的人,就是冤枉而死的人,他死了往往会投生为很丑陋的恶鬼或厉鬼,为什么呢?因为他是嗔恨心,他怀着很仇恨的心去死。所以他在临终的时候,他会很恐惧或很恐怖,他死了之后,也是投生为很难看的鬼。后面这些我就不清楚了,我只知道一个人自杀往往绝大部分投生到不善趣。 问:在电子游戏里杀人、杀动物会犯戒吗? 尊者:这个不是犯戒,但是属于不善心,因为电子游戏里面不是真的人,不是真的动物,所以不会犯杀戒。但是你的心是杀的心,只是有杀心,但没有实在的动物或人给你杀,当你经常玩游戏,玩那些打斗的游戏的话,其实你是在培育杀心,你是在培育嗔恨心。 问:玩游戏有没有犯八戒? 尊者:玩游戏是犯戒,因为游戏是属于八戒当中的娱乐。 摘自《玛欣德尊者答疑集》
发表于 2011-4-22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15 编辑

巴拉蜜=波罗密?
发表于 2011-4-22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15 编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8 06:53 , Processed in 0.229418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