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616|回复: 3

[原创] 【建设线下的“直心道场”】“杭州佛学传习会”成立通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23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55 编辑

建设线下的“直心道场”——“杭州佛学传习会”成立通启 一、网上学佛之流弊 近十数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应用的广泛普及以及佛教的深度传播,互联网上的弘法和学佛活动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在已经到来的网络时代,拥有强大话语权和影响力的佛教网站、论坛相继涌现,所覆盖的受众规模数以百、千万计。然而时值末世,法门秋晚,世道日非,人心浇漓。遍览网络言论,更是泥沙俱下,真伪莫辨。网络媒体所固有的弊病,也感染到一些较大的佛教网站和论坛,网上的弘法活动和学佛行为都表现出愈来愈强的功利取向,以网络传播之迅捷,而助陋劣凡心之张目。正法式微,邪说竞兴;魔、外、俗流,乘机煽惑……种种末法衰相,不一而足。 在网络学佛人中间,常有初机浅识者,虽抱学佛之心,却苦无入门指引,难生信愿。或有信愿而不真切,心常怯弱,畏惧承当笃行,竟日流连网络,悠悠泛泛,敷衍故事(所谓“网上学佛”,似乎就只剩下每日机械地读贴、发贴及海量转帖一事)。或者寄望在网上偶得一字半句,能于言下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实际他们线下的生活,却一丝一毫也不能与佛法相应。 网上学佛的流弊,究其根源,都是由于学人既不曾得善知识教授,又不具佛学修养,缺乏正信、正见,不明了正确的修学次第,也不能力行、实修、亲证。这类人更容易受到网上一些宣扬狭隘功德观及炫示各种神异事迹的帖子误导,而热衷于追求这样那样的功德、福德,崇拜各种神人异事,随逐恶友,起诸邪见,以致错认路头,南辕北辙,学佛虽久,而不得实益。 所谓“学佛”,即应当以佛为我辈佛子的根本老师,深入学习本师世尊释迦牟尼佛金口宣说的大、小、显、密十二分圣教。若在网上跟风追捧一些“法师”、“上师”、“老师”,把他们的开示、著作、录音、视频统通奉为金科玉律,不加分辨地照单全收,乃至偏赞毁他,攻讦不休,于“学佛”而言实在是舍近求远,舍本求末! 二、佛学的传统及问题 不过,学佛伊始即欲直接学习、读诵、受持佛经,难度也确实不小。这是由于:一者,今日之世,去圣日遥,距佛经成译年代相隔悬远,佛经语言及其中所蕴义趣玄深难解;二者,如来一代圣教——五时、八教、十二部经,卷帙浩大,历史上依诸部尊经所成立的佛教各宗,也义理纷繁,法门无量,常常使人有广无涯涘、无处入手之感。进入近世以来,为便于佛教的传播和研究,世间学者与佛教界的高僧大德几乎同时开始引入西方的学术方法开展研究,总结佛教历史,梳理佛经文本,揭示佛法大义,阐释宗派思想,揭示修行方法,从而形成了现代佛学。 佛学究其实质,就是在现代社会重视知识和教育的时代语境中,采用通用学术话语对佛教和佛法进行的再度诠释,它与历史上的天台、华严诸祖对当时佛教所进行的判释,实有异曲同工之意。应当说,佛教自身就具有传承久远且自成体系的佛学传统。在当代,佛学及与其相关的研究、传播事业的繁荣,为社会大众了解佛法基本原理、认识佛教社会功能、接受慈悲、智慧教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和渠道。 但是,与现、当代佛教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重“事”轻“理”、偏“教”废“宗”等严重的功利主义取向一致(或者不如说是直接受其影响),现代佛学也表现出重学术而轻信仰、重理论而轻修证的倾向。这一偏误,使得现代佛学饱受佛教界一些“老参上座”的诟病。笔者在佛学院读书时,就经常听到寺院的一些常住法师(甚至有个别佛学院的学生)这样议论:“‘学佛’,不要‘佛学’!” 其实,大可不必将佛学视为可能消解信仰的洪水猛兽。就如笔者所见,当年佛学院外聘的某知名社科院所的一位资深教授,就在佛学院任教期间皈依了三宝。佛学的传习,非但无害于佛教信仰,而且更能引导当机者发深信解,修真实行。有一些净土行人主张专持一句弥陀圣号,而不须学习教理。弘一法师所著《净宗问辨》一文,就批评这些偏赞持名者说:“上根之人虽有终身专持一句圣号者,而决不应排斥教理。若在常人,持名之外,须于经、律、论等随力兼学,岂可废弃? 三、本会宗旨 杭州佛学传习会成立之目的,即在于力戒网上学佛的流弊,力排当下寺院商业化风气的干扰,立足在家佛子的现实生活,秉承“直心即道场”的理念,通过解、行并重,宗、教兼弘,闻、思、修次第具足,戒、定、慧三学增上的佛学传习活动,使同修佛子安住于质直心、惭愧心、柔软心精进心中,以坦坦荡荡的胸怀待人,以老老实实的面目处世,以笃笃定定的信愿修学。将佛学落实为信、愿,就是真实学佛;将生活与佛法打成一片,就是“心灵道场”! 四、本会章程 1本会不设常设机构,不设管理职务。依据自立、自觉、自由的原则,实行居士自我管理加入、退出自由。 2本会不印经,不放生,不化缘,不募捐,不筹款,不集资,不进行任何形式的资金运作,亦拒绝一切权力及利欲染指。唯以正见及正意乐,为诸同修的资生道粮。 3同修佛子平时各安本业,业余时间参加本会的佛学传习活动,活动形式包括:不定期讲习经典大义、行门法要、在家毗尼及日常作持轨范;经常性组织生活聚会、念佛、禅修、户外经行、游学远足等共修活动,选择性进行安般、般舟等实修体验。各项佛学传习活动以先进带领后进的方式开展,每位参与者都可在活动中作自由表达,将自己的学、修心得供养给同修道友。 4本会不谋求常住场所,主张佛子心地即为无边刹土、真实道场。各项佛学传习活动所需的场地,届时视情形随机选定,或由召集人及同修佛子发心提供。佛子家中、城市公园、旅游景区、山野丛林皆可选作活动场地。 5因召集人归云居士现居杭州,为便于开展经常性佛学传习活动考虑,本会目前主要招收在杭居住的佛子加入。 五、召集人 本会召集人归云居士,男,年近不惑,佛学研究生(预科)学历,目前主要从事佛学研究工作,著有佛学论著数种,经常讲习经典有《金刚经》、《法华经》、《地藏经》、《梵网经》、《心地观经》等。以持名念佛,求生净土为行门,兼持安般、禅观。 欲加入本会的佛子,请联系归云居士QQ776070593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55 编辑

发帖后,已有一些道友与归云居士加QQ联系。伏望越来越多的佛子支持本帖,认可本会创会理念。愿与有缘佛子一时同入弥陀大誓愿海!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灵道场”(“直心道场”)义趣(之一)】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55 编辑

“直心道场”,就是在心灵中建设的道场,将心灵建设成道场,所以也可称为“心灵道场”。 心灵道场其实是最接近佛陀本怀的道场形式,在释尊时代,佛所成立的道场就是心灵道场的最佳范型。南山律学的重要著作《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对于心灵道场(真实道场)与后世产生的实体道场两者的意义,作了如下分判、比较: “俗人以金、石、土、木、牙、角、布、帛而作佛像,道人修五分法身,学三佛行,名为造像;……俗以纸、素、竹、帛、笔、墨钞写以为经卷,道以闻、思、修、慧为造法也;俗以草、木、墙、宇而用造寺,道以菩提、涅槃、智慧宫殿、万行所住大乘之宅为寺。虽形事相交,而道意悬隔,……能护之者,则知要矣。”
 楼主| 发表于 2011-2-27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心灵道场”(“直心道场”)义趣(之二)】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55 编辑

“心灵道场”的义趣源头,还可追溯到“罽宾精舍”的故事: 据佛典载,“又罽宾国王在佛会听法,出众言曰:‘大圣出世千劫难逢!今欲发心造立精舍,愿佛开许。’佛云:‘随尔所作。’罽宾持一枝竹,插于佛前曰:‘建立精蓝竟。’佛云:‘如是,如是!以是精蓝,含容法界;以是供养,福越河沙!”(《缁门警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8 19:23 , Processed in 0.234000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