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838|回复: 6

[般若正见] 亲身体验的智慧 — 般若(Paññ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8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亲身体验的智慧 — 般若(Paññā)葛印卡老师

--------------------------------------------------------------------------------

什么是般若(Paññā)?般若是直接的智慧,它是能带领我们迈向解脱的无上智慧。般若并非靠阅读或听闻开示所获得的知识,而是透过切身体验所得的真实智慧。经由持续修习,许多未知的真相开始显现。
一个将显现的真相是:那些导致人投生低层恶道的业习(sa?khāras)的根全部蛰伏于潜意识深处。依过去波罗蜜(pāramis)的多寡,一个人或早或迟会领悟到这个事实。这些会导引人们至痛苦境地、伤害人们的业习,潜伏着并随生命之流轮转,因而它们被称为随眠烦恼(anusaya kilesa)。
即便一个人经由修习某种禅修方法,得以在心的表层消除了这些恶业,他仍然无法自低层恶道得到彻底的解脱。
但是,当禅修者持续地练习客观地观察身体上所有的感受时,他会发展出越来越强的离欲能力。因为,实修的智慧使他亲身经历到:所有的感受都是无常的,不断变化的。他不再对这些感受生起贪爱或嗔恨。因此,觉知力和平等心因而变得越来越强而有力。
如此一来,蛰伏在潜意识深层的业习会一一浮现到意识的表层。而当禅修者对它们保持平等心,业习便被连根拔起、灭除,进而渐渐减少,禅修者便开始逐步远离低层的恶道。
当所有(会导致投身低层恶道)的随眠烦恼悉数浮现到心的表层并被清除殆尽之后,人便完全从低层恶道中解脱出来。
Uppajjitvā nirujjhanti, tesa? vūpasamo sukho.
当业行生起而被根除时,人们会体验到它们止息后的快乐。
透过内观练习,禅修者得以从低层恶道的业行中完全解脱。当他继续观察这些无常变化的感受,他将初次经验到涅盘(nibbāna),这是一种不变、永恒、安稳与超越生灭的境界。这是完全解脱生死轮回的第一阶段,称为预流果(sotāpatti)。这样的一位禅修者即已进入彻底脱离轮回的圣道之流,如今再也没有任何人能阻止他迈向最终的解脱。他将投生到更高层的善道不超过七次,所有会导致新生命的业行累积亦将悉数尽除。
Visa?khāragata? citta? ta?hāna? khayamajjhagā.
心已没有丝毫业习,得到了全然的净化。
当一个人的贪欲(ta?hā)被根除,不再产生新的业习,他便到达了这样一个阶段:
所有旧的业习已被根除,并不再产生新的业习。这样的人即所谓的阿罗汉,亦即获得究竟解脱的人。
Ayamantimā jāti—
他宣告以下事实:
Natthidāni punabbhavoti—
这是我的最后一世生命(我生已尽,梵行已立)。

(Dīghanikāyo 1.31, Bodhisattadhammatā)
从今以后将不再受生新的生命(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他已然从生死轮回中究竟解脱。
禅修者必须精勤努力以到达所有的这些阶段。
解脱无法由任何神、女神、梵天(brahmā)或全能的上帝惠赐。一个真正的精神导师只会说:
我指出道路,但无法给予解脱。
正如佛陀所说 –
Tumhehi kicca? ātappa?, akkhātāro tathāgatā.
你必须自己奋力去获得解脱;
诸佛只能为你指明方向。
一个走上这条正道的人不可陷入对上师盲目信仰的泥淖。他了解:
Attā hi attano nātho—
人只能依止自己。
attā hi attano gati—
人的命运唯己造。
当一个人持续地修习着内观,某些关于自身的实相,即会对那些用功的禅修者变得越来越清晰。
首先,一个事实对他变得清晰起来:从前以为自己是对麻醉品、赌博或不正当的性行为上瘾,事实上他所执着的并非这些事物本身,而是它们所带来的感受。如今,藉由此禅修,他客观地观察这些瘾头所带起的感受并从中出离,因而不再产生烦恼的业行。
—Pubbe hanati attāna?, pacchā hanati so pare.
(Theragāthāpā?i 139, Vasabhattheragāthā)
另一个事实也变得显而易见
一个用功的实修者,尽管并非狱中囚徒,他也会发现,一旦心中生起报复的念头,他的身体当下就升起炽热的感受,心跳加速,变得紧张与难受。他开始清晰地体会到,在破坏别人的平静祥和之前,他已先行毁掉了自已的平静祥和,令自己变得痛苦。
当禅修者亲身体验到这些实相之后,他的性情开始转变,滋生出爱和善意取代嗔恨和恶念。他的内心慈悲满溢,他的生活充满平静与喜乐,收获丰硕。
这就是内观法,它根据亲自体证的真理,在每一方面都为我们带来助益。
这是佛陀给予这个苦难世间的无价之宝。
Bhavatu sabba ma?gala?-愿一切众生快乐。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至善佛缘 + 1 愿一切众生快乐!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2-18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世诸佛以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般若”是一切成佛的必经的一扇门。】


——摘录自:回家人老师《心经》之“正信”及“一门深入”


http://bbs.bushinet.com/viewthread.php?tid=79119&extra=page%3D2
发表于 2011-2-18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12-8 08:09 本文发布:官方活动组委会



布施网是佛子布施、学习、交流的平台,也是蕴藏“甚深般若”的大宝库。

常言:

来布施网,不学甚深般若,不算懂布施;
在布施网,不学甚深般若,不会真扎根;
住布施网,不学甚深般若,不是真佛子。


因为,

懂得甚深般若,才能迅速开启自性法藏,引耀自性光明,才能真正大步走在“回家”路上。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曰:“若善男子、善女人,不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即是不修佛乘。”


又因,

忙碌的佛子,越来越忽视、淡忘“甚深般若”;
初来的佛子,还不懂得、不熟悉“甚深般若”。

故而,

布施网开展“学般若”主题活动,以期布施网诸佛子得大法益。

本期主题:


“精读回师文集,探寻甚深般若”





让我们带着感恩、恭敬的心,轻轻走进回师的文集,一起找寻我们内心所疑惑、所渴求的东西,一起感悟文章中流露出的一切。

愿布施网诸佛子,积极加入到活动行列中来,愿甚深般若之光照破法界一切黑暗!

活动参与说明:


1
、参与者在布施网“综合实修交流“版块开设个人学习专帖,帖样:“学般若”活动心得录——***(布施网注册名);

2、文章由布施网精选出来(参照后面列表),参与者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尤其是内心感到烦闷、空虚的时候,更是学习回师文章的良机),学习过程中遇到“心动”的地方或时候,请把当时的“心动”或“感悟”记录到你的个人专帖里,布施出来。(布施时,方便的话,最好能指明是哪篇文章,哪个段落)

3、“心动”可以是原文话语摘录,也可以是豁然开朗后的喜悦,还可以是若有所思的感想。

4、愿参与者,带着感恩和恭敬之心,多读文章,细心学习,这样的话,你会在静静漫步中,不断的发现一个个的“洞天福地”。

5、佛子们在此次活动的学习过程中如遇任何疑问,都可在此帖提出,进行讨论。希望大家能集思广益,深入探讨。

第一期学习文章列表


1也谈布施点击打开


2《地藏经》答疑之一:如何智慧地孝顺父母点击打开


3、《地藏经》答疑之二:在末法时期,我们如何能不再落网点击打开


4、当代学佛者世间修身之本点击打开


5、《心经》之“正信”及“一门深入”点击打开


6、【散文】安抚心灵 点击打开


7、我们平时布施应该如何回向?点击打开
发表于 2011-2-19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愿我自当下这一念起,身口意业,皆不离菩提心,不离幻法度幻众;如有须臾失菩提心,当即忏悔,回归清净菩提心位。
 
  愿一切因缘众生,自当下这一念起,身口意业,皆不离菩提心,不离幻法度幻众;如有须臾失菩提心,当即忏悔,回归清净菩提心位。
 
  愿法界一切众生,自当下这一念起,身口意业,皆不离菩提心,不离幻法度幻众;如有须臾失菩提心,当即忏悔,回归清净菩提心位。
 
  愿常劝一切众生皆发菩提心。
 
  一切功德皆回向如来法身圆觉大寂灭海。
发表于 2011-2-20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感恩师兄分享。听过葛印卡老师的课程,内观禅。
感恩。
发表于 2011-3-4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愿一切众生快乐。

 楼主| 发表于 2011-4-11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七佛如來傳法偈頌】

莊嚴劫毗婆尸佛傳法偈曰:
身從無相中受生,猶如幻出諸形像;
幻人心識本來無,罪福皆空無所住。

莊嚴劫尸棄如來傳法偈曰:
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亦是幻;
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莊嚴劫毗舍浮佛傳法偈曰:
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賢劫拘留孫佛傳法偈曰:
見身無實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
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

賢劫拘那含牟尼佛傳法偈曰:
佛不見身知是佛,若實有知別無佛;
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於生死。

賢劫迦葉佛傳法偈曰:
一切眾生性清淨,從本無生無可滅;
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

賢劫釋迦牟尼佛傳法偈曰: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
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9 23:05 , Processed in 0.254709 second(s), 18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