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开门

[事迹传记] 中峰明本禅师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9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日清晨,绝际上人领着普福、普元、普通三位云南法师,前来叩见。



明本问:“玄鉴法师如今安乐否?前些年还有书来,这两年怎么不闻音讯了?”普福法师说:“弟子等正想向和尚禀报,玄鉴和尚已于去年圆寂。”明本诧异说:“怎么,去年玄鉴法师才三十七岁,正当得力,如何就走了?”说罢扼腕叹息。



    普福法师说:“玄鉴和尚自回云南演示大法,六诏景仰,僧俗礼敬,奉和尚为云南禅宗始祖,大开法门。也是世缘了毕,证得正果。临行前嘱我等务必早入中原,到和尚这里求法。”



    明本感触地说:“禅宗之法,今已东被日本,西传吐蕃,南尽安南,北流大漠。唯云南一方,方想藉玄鉴开张,谁知竟然早去。好,你们且在这里留下,如有所问,幻住当一一为诸位剖析。”普福、普元、普通法师三人听了,心中非常欢喜。



    明本据坐,良久方说:“《楞严经》云:‘狂性未歇,歇即菩提。’《华严经》云:‘了知卢舍那,自性无所有。’此是如来禅,虽达摩直指,未必如此深切著明。但学佛法之人,往往只是读了便休。古今祖师,都要求学人能这样直下领会,还怕不能悟入么!过去有僧问玄沙(师备)禅师:‘学人刚入丛林,请师指个入处。’玄沙禅师说:‘还听到这溪水声么?’那僧说:‘听到了。’玄沙禅师说:‘就从这里入!’那僧当下领悟。此不是痛快的领略又是什么?如果狂心不能自歇,纵是我佛如来具百千万亿种莫测的神变,以至旋乾转坤,碎山竭海,都不能使众生的狂心有须臾的休歇。此事如果不是当人自肯休,自肯歇,自肯超越,自肯照了,虽有那佛性,却是历经万劫也不得归家稳坐。”说到这里,明本禅师闭目不语。



    普福等法师听闻,悲泣伏地,说:“弟子等研习经论多年,从未如此用心。现在听了和尚开示,如睹青天,日后一定照和尚所说用功,方不负今日因缘。”从此,这云南三比丘朝夕参请,俱有悟入,把明本看作如活佛一般。



    却说明本回到雁荡幻住庵的消息,早由陆学究带到杭州,赵孟頫与冯子振得闻,立即相约而来。见面之后,冯子振说:“弟子已将和尚那梅花诗一一恭书在此,和尚若能认可,弟子便可勒石刻碑。”说罢,便把所书的诗册呈上。



    明本打开一看,说:“海粟居士豪侠,历来好用行草,今日怎么用楷书来抄写?”子振说:“子振生性疏野,血脉散乱,听了和尚的开示,已觉悟其非。为和尚操笔,自当凝心滤志,恭敬写出,所以用楷书,不敢用行草。”说罢,望了赵孟頫一眼,却笑出声来。



    赵孟頫对明本说:“海粟兄自聆教以后,心悦诚服,礼佛更勤。他是福禄中人,生性天真直率,哪像孟頫心志委屈,我真羡慕他哩。”明本说:“这六十首梅花诗暂且不要勒石,待幻住他日圆满百首之后再烦手笔不迟。”于是彼此说些闲话。

    赵孟頫想起一事,对明本说:“脱欢丞相对和尚极是礼敬,说要在杭州办万僧斋,一定要和尚前来主席。”明本说:”这脱欢丞相在我江浙,倒知礼敬贤能,宽徭减税,民始得安。若说江北诸省,情形便不敢恭维了。冲他这分功德,幻住倒是允他,不过应在明年,今年幻住当回天目山一住,好为先师扫塔。”



    赵孟頫说:“和尚离开天目山,如今已八个春秋,自然应当回去为高峰和尚扫塔。不过如果回到天目,鸿沙又要恳留和尚,那时又该怎么办?”陆学究说:“这倒不会,上次鸿沙已与布衲和尚和好,并立誓不问大觉寺寺务。如今了义和尚权摄大觉已快一年,东西二天目山倒也平静得很。”



    明本倒是不放心赵孟頫,问道:“松雪公近候如何?”赵孟頫正想讨教,见明本反先问他,心中感动,说:“孟頫幼习儒业,中好佛道,只是如今还不能明白圣人之学与佛法能否会通。历朝大儒崇敬佛法者多,但程朱为什么斥佛法为异端?”



明本说:“松雪公此问,也是儒佛两家未解的公案,幻住将竭其所能,为松雪公说个一二。他日定当手书奉上,以不负今日之问。”



说到这里,冯子振说:“对于二程朱熹道学诸公,子振虽然礼敬,却不敢恭维。我平生最重二人,一为东坡翁,一为稼轩翁,一者胸能包容,飘逸不群;一者勃郁英发,仗剑横秋。大丈夫在世,虽不敢如和尚那样为人天之师,也当如此二翁,快吐胸中之气。”明本笑着说:”海粟兄倒是快人快语,松雪公有友如此,又有何忧。不过须知为道日损,我有一偈,今赠与海栗。”说毕,便与子振: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9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功夫未到方圆处,几度凭栏特地愁。

今日是三明日四,雪霜容易上人头。



    子振称谢礼拜,赵孟頫见天色不早,还要赶回杭州,于是与明本禅师拜别。到庵中,明本心想:“这松雪公乃前朝贵胄,今日屈身外族,虽生性淡和,却有暗伤之绪。若不为他化解,郁郁成疾,岂不唐少李杜,宋少苏黄了么。且他幼习孔孟,惯于程朱之说,还是效法黄龙和尚对濂溪(周敦颐),灵源和尚对伊川(程颐)吧。”于是提起笔来,写了一篇《防情復性》书,以答赵孟頫。书中以南宋初年大慧宗杲禅师答张九成性命《中庸》之问为题纲,配合佛教禅宗相应的见地,详为阐说。



赵孟頫收书阅后,感慨地说:“我虽自幼喜好《中庸》,却从来没有这样深思过,也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宏论。中峰和尚真是菩萨应世。”



    眼看坐夏已毕,西风渐起,临近中秋,布衲祖雍终于翩翩而至。明本高兴地问道:“师兄此去一年,此时如何?”祖雍说:“谢师兄成全,得往五台朝圣。不过北方山水,哪有天目山秀丽。五台虽好,如今却是番僧居多,加之蒙古色目皆小视我汉人,一般人很难忍受。不过,我在那倒是心平气和,颐养不少。”



    明本闻后,也为他感到欢喜,说:“佛法平等,众生平等,原无高下。汉人呼他们为鞑子,他们视汉人为南蛮,相视如同吴越。你我出家之人,岂能有这等心胸?当用菩萨大慈大悲之心化解。师兄能屈尊忍辱,仅此一条,也就是亲见文殊菩萨了。”



    绝际、灵叟、明叟禅师及陆学究见祖雍归来,都很欢喜,说:“祖雍禅师远道辛苦,且歇上几日,再回天目山不迟。”那祖雍却瞪着眼睛说:“我并未说要回天目山,你们要赶我走么?”绝际等人自知失言,忙说:“我等哪里敢赶雍师兄走,这庵是你师兄作主,你们是同胞手足,哪有我们说话的分。”明本笑着说:“无妨,我这师兄却从不撒野,今就在我庵内一宿,明早我陪师兄回天目。”



    祖雍见明本禅师愿与他同回天目,心中大喜,说:”你若不回去,狮子院与大觉院两处反不如幻住庵风光,小心师父不饶你。”此话虽出自无心,但明本禅师心里却暗地一惊,想道:“若天目山道场不能宏大,将来我有何面去见师父!”于是一宿之后,便带着惟则,与祖雍向天目山而去。



回到大觉禅寺,却见气象一新。了义等僧见明本与祖雍归来,都大感欢喜,

说“二位师兄恰好归来,甚好甚好,这昭明太子殿刚好修复完毕,正等二位师兄回来开光哩。”

    原来,这大觉寺之址,是梁昭明太子分疏《金刚经》之处,历代都在此建有太子殿。了义权摄大觉寺务,见太子殿颓朽,遂去信与瞿鸿沙商议重建。瞿鸿沙说:“老夫已明言不干预寺务,禅师自己办理好了,如果需用银两,可派人来取。”于是先送白银百两,让来人带回大觉。大觉寺原有积蓄,加上这百两银子,只一年,便把太子殿建得金碧辉煌。



    明本说:“梁武帝父子实大有功于我佛教。昭明太子仁厚灵秀,又首弘《金刚经》,这段功德足享千秋。何况由他所编的《昭明太子文选》,把汉魏晋宋诸多贤达的文章收录在里面,后人方得睹其风采。可惜天不假寿,英年而逝。虽然这样,能有庙享祀如昭明太子者又有几人?”众人听了这话,无不赞同。次日太子殿开光,明本为之手书四轴,赞曰:



院立昭明额,令人忆有梁。与其行过越,何似守平常。

心华开佛屋,道韵启禅房。不上东天目,难教物我忘。

昭即明之体,明时不昧昭。理于言外得,悟向坐中消。

远忆麻充腹,翻思石坠腰。流光毋把玩,生死不相饶。

西峰高崒嵂,东殿更巍峨。乳鹿趴岩穴,花禽啄薜萝。

绕栏霜竹老,缘砌雨苔多。未肯忘心境,区区拟若何?

道心昭且明,安用苦论评。枯坐无闲日,冻居绝异情。

云粘断石疏,树倚危屏晴。到东天目顶,前尘分外清。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9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祖雍、了义见明本不仅归来,而且还为大觉寺写轴增辉,心中更是欢喜。那山上的僧众也久盼明本归来,因此个个上前请安问法,明本说:“布衲师兄既已归来,丈室有主,我却不须唠叨了。现在我与了义师兄回西天目为师父扫塔,日后如果有事,布衲师兄尽管吩咐便是。”



祖雍见明本归来,心中快然,说:“与师父扫塔乃是大事,师兄尽管前去,不要为这里操心。如果有难以决断之事,我再向师兄请教不迟。”明本见祖雍仪态一新,心中宽慰,当下告别,带着惟则禅师,与了义一起回到西天目山。



    回到狮子禅院,明初早已带着全寺僧众在三门外迎候,见明本归来,明初笑着说:“当年药山老和尚说:‘云在青天水在瓶。’师兄遨游青天多年,如今也该回到瓶里来歇歇了。”明本说:”功夫无一日可废,念头无一日可懈。师父

当年之训,如今犹在耳边,我哪里敢逍遥。虽是这样,还是师兄操持祖庭辛苦。”

明初说:“你我师兄不必客气,你是大鹏,自当有九万里之举;我乃燕雀,宜于这蓬蒿之间。”明本说:“你说不必客气,怎么却是如此的客气。”



    既已归来,明本顾不得歇息,备好香烛,带着惟则便上了狮子岩。在高峰和尚塔前,明本默默祝祷:“师父,弟子明本今天回来看您老人家了。您的徒孙惟则,也来看您老人家了。”惟则久闻高峰和尚与死关之名,响往已久,刚上了狮子岩,早已点燃香烛,在塔前礼拜起来。



祝祷之后,明本与惟则用扫习帚将塔上的浮尘扫去,便在塔边坐了下来。明初说:“师兄,回院去吧,这岩上风大,且中秋已过,不要着凉了。”明本说:“我已离开师父八年,虽念念不忘,但今天须伴师父一夜。”明初知他心情,也不强他,就任他二人坐在塔边,下去带了两件袍子让他俩披上。



    哪知明本在塔边守了一夜,第二日却不见下去,明初只好上来,说:“师兄已辛劳一夜,怎么还不回院歇息。你我都是四十的人了,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哩。”明本说:“我这次回来不容易,怎么能离开师父。我就在上面筑一便庵,今冬就与惟则住在这里吧。”



    明初不敢拂他,只好下去,叫了几个僧人,带上建庵的工具,为明本在塔前建了一座小庵,明本与惟则便在庵里住下。狮子院僧众见明本归来,纷纷上狮子岩问法,想效高峰和尚当年故事。明本说:“先师在此,明本何须多言。直翁早已将师父语录印出,你们都有,何不自己去好好参究。”僧众见明本如此说,都纷纷退下,不敢再来扰他。



    几天之后,直翁也回到狮子院,见明本已经归来,便上狮子岩与明本禅师见面。明本见直翁虽然仙健,毕竟是快八十的人了,龙钟之态已是难掩。



相见后,两人相互问候,在天目山,明本与直翁交谊最厚。直翁说:“禅师回来,估计尚不得长住,明年有何打算?”



明本说:“不瞒直翁,明年须得到钱塘一趟。那脱欢丞相想办万僧斋,定要请我主持。我想脱欢丞相善根深厚,坐镇江浙,百姓不敢说丰裕,却比北方少了不少磨难。我当玉成此事,也好为他省作个榜样。”



    直翁说:“你此行当还有大收益。”明本说:“因缘的事很难说。不过明年还得应松雪公之邀,到他府上一访。听说松雪公的夫人也非常贤明,且诗书字画才艺与其夫正堪匹配,公子也是好手。加之赵府藏书极丰,为江南第一,若得主人之允,也该去观瞻观瞻。”



    直翁说:“这倒是一桩美事,不过老夫此来,尚有一事求你。”



明本禅师见直翁面色庄重,说:“直翁何出此语,有什么要明本办的,尽管吩咐就是,这‘请’字明本可担当不起。”直翁说:“老夫想在你这庵侧建一山舟,当老夫故化之后,即当盛入舟内,好在这里陪伴老和尚。”



    明本听他说得稀奇,不由感慨说:“师父这死关乃天下之奇事。在下幻住于江湖之上,以舟为居,尚算不得什么。直翁想造山舟于这天目山狮子岩上,可真的是天下第一奇闻了。”直翁说:“我这算什么奇,这山中还有一秘密之事,我今说给你听。高峰和尚平生唯有一友,平生不报姓名,不见形骸,也住在这西天目中。”



    明本禅师听后心中诧异,说:“这西天目中还有高隐,我为何不知?”直翁说:“岂止你不知,我也只见过一面,还是老和尚刚到之时,是那人将死关送与老和尚的。他自称活埋庵主,老和尚称他为和庵主。以后他就在西天目绝顶之上安居,除老和尚外,无人知他落脚之处。”



    明本说:“直翁说的和庵主,我倒记起来了,师父当年曾为我吟过他的诗,‘竹笕二三升野水,松窗五七片闲云。道人活计只如此,留与人间作见闻。’师父常夸他的胸怀志趣,当年我也极其感慕,不知和庵主竟在这天目山之中,枉自我在这山中十年,竟毫无知觉。”



    明本又想了想,说:“直翁为师父写的行状,不是有‘甲戌(公元一二七四年)迁武康双髻峰,盖和庵主攀缘,又上一稜层之意也’。我怎么忘了。”说到这里,想起这两位遁世高人,不觉长叹说:“师父与和庵主的风范,明本是万不能及的。”惟则在侧听了,心中也是仰慕不已。



    直翁和明本又谈了一阵,方回到狮子院去构思那“山舟”之事。明本与惟则就守在塔边,虽是思绪如潮,却又定如死水。



这年冬天,明本与惟则二人便守在这里,只有明初与了义二人常来问候。第二年刚到,入山礼佛的人便越发的多了起来,到了正月十五那天。竟有千余人上狮子岩,在高峰和尚塔前上香。明本给明初留下一书,便带着惟则悄然离去。到了下午,明初与了义上狮子岩,想在这里与明本同聚元宵,哪知明本已经走了。明初在庵内见有一书,遂拆开来看,只见里面有一首诗,题为《冬倚师岩》:



师子岩前路,崩腾压半山。老禅和雪立,孤衲带云还。

冰磴悬千仞,霜钟撼两间。拥炉思佛日,曾与死为关。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9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第十章  

狮子院内禅意浓



    却说明本下得天目山来,仍先回雁荡幻住庵小住。到了清明,脱欢丞相已将万僧斋筹办就绪,明本方带着幻住庵僧数人来到杭州。



    脱欢身为相,办事有方。他并非将这一万僧众邀集于相府,而是用银子与净慈、灵隐、天竺等百余座寺庙的僧众打了一个“满堂斋”,同时却把一些著名高僧,请了百位到相府聚会,并请明本禅师主持。



    午时板声敲响,明本禅师登上法座,拈香说:“这瓣香,首祝当今皇上圣躬万岁;第二瓣香,祝江浙丞相及各位长官政通人和;第三瓣香,祝今天法会功德圆满。”拈香毕,为众人说法;“无上佛法,乃圆湛虚寂之道,如同熊熊烈火一样,谁能居于其中?又如太阿宝剑一样,谁敢犯其锋刃?若不能全身承担,通体混融、洞彻人生宇宙一体之道,哪怕你耗神竭智,也难以窥其奥妙。所以唐代陈尊宿说:‘这一切无非是现成公案,无你用知解之处。’又如古德说:‘哪怕是你直下无事,一念不生,也是与大道毫不相干。’且说说:‘父母未生之前,哪一个是我的本来面目?’若能如此,提起便参,正当参时,千万不要别起一念。但能如此用功,方不负丞相今日所供万僧之斋,方不负今日法会之缘。”



    明本略说法要之后,脱欢丞相便命开斋。此时江浙各路官员都纷纷上前向明本致礼。赵孟頫走上前来,合掌对明本说:“和尚,弟子已与内子商议,明日请师莅临寒舍,万莫推辞。”明本禅师微笑应允。



    江浙官员依次向明本礼问后,便是各大寺庙僧并依次向明本致礼,明本也一一还礼。这时一青年僧人也过来向明本礼敬,明本见他年不过二十,头骨峻峭,眉目清古,一身气象与众不同,便问他:“敢问法师上下,今住何方宝刹?”那僧回答说:“回和尚,弟子元长,号千岩,现在暂住灵隐。”



    明本见他言辞沉稳,有钟鼎之声,暗想:“此人日后必为法器,我当俟机接引。”于是又问:“你如今是怎么用功?”元长法师说:“弟子原无功行,如今只知念佛。”明本将眼光直视着他,著声问道:“你既念佛,可知佛如今何在?”元长法师听了,心中愣了一下,说:“佛在西方。”



    明本厉声喝道:“你怎能胡说!”元长法师原不知所云,见明本喝斥,立即跪下说:“弟子实不知佛在何处,望和尚垂慈指示。”



明本说:“佛在何处?我也不知。你若要我指示,那就去参赵州老和尚的无字公案,若参得透,再来寻我。”元长法师作礼退下。



    惟则说:“师父对这位师兄倒是另眼相看哩。”明本说:“垂万丈丝纶,为约巨鳖。万万人中,能有二三子如你这般,还怕大法沉沦么!”



    当时有一位叫清珙的禅师在座,这时也走上前与明本叙话。清珙禅师较明本禅师小八岁,是苏州常熟人,早年也曾上死关参高峰和尚,与明本相识,但因缘不契,后来参及庵信禅师开悟。及庵信禅师也是雪岩和尚的弟子,与高峰和尚为同门师兄,所以清珙、明本也有同门之谊。清珙与明本秉性相近,也是性好山水,不入寺庙,淡薄名利,所以彼此景仰已久。这次脱欢办万僧斋,清珙原想不来,但听到由明本主席,想与明本见上一面,就应邀前来。



两人一见,分外清热,明本说:“珙师兄最近住在什么地方?”



清珙说:“小弟也没什么固定的居处,但见哪处湖山可人,便去小歇几日。得知法兄萍踪,方到此以求一晤。”



    明本说:“珙兄高致,犹较幻住清雅,明本如今已不如珙师兄清闲,像今天的事,岂合明本初心!” 清珙说:“法兄心迹,小弟深知。随机垂化,乃大人所为,吾兄不必因此萦怀。”明本见清珙理解,心中宽慰,说:“能有珙兄理解,还需说什么。”



    斋罢,脱欢便邀明本禅师、清珙禅师及诸山长老到云海亭用茶。云海亭是相府在花园后山上所建的亭子,高约五丈,登临可俯瞰杭州及西湖全景。脱欢请明本禅师登亭,明本知亭上容人不多,怕怠慢了诸山长老,便说:“高处不胜寒,大家都去,方暖和些。”脱欢明白明本禅师的心意,便嘱在亭上加添座位,送上茶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9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众人聊了一阵,脱欢说:“老夫是漠北之人,早年与风沙打交道,幸能追随世祖皇帝一统天下,今又坐镇江浙,领略江南春色,何其荣幸。所以筑了这云海亭,不敢居其高,但用望其远。今蒙诸山赏脸,更得中峰和尚主法,老夫得寸进尺,还望诸位长老为这云海亭留点墨宝。”



脱欢既已吩咐下来,诸山长老不好推辞,都把眼光看着明本禅师。明本禅师说:“丞相美意,岂可却之。不过我等都是方外之人,所题不过是方外野鹤闲云之事罢了。”说毕,见纸笔已经备好,便提起笔挥了起来:



云接天兮海接天,纵眸舒望若为边?

 规模更不容雕琢,气象从来出自然。

 梅萼冷含千古雪,柏根清吐半炉烟。

 客来借问春消息,门外幽禽话最圆。



    写毕,众人连声叫好,脱欢见“规模”、“气象”二句,心中极为欢悦,说:“还请和尚索兴多写几幅。”明本禅师于是又写出三首。脱欢看到第四首中有“苍岩野壑”句,更有“道人山衲自蒙头”句,说:“和尚高志如此,老夫自然不敢勉强师父。原想奏明圣上,请和尚赴径山主席哩。”



明本见脱欢体贴自己,心中也很欢悦,对清珙说:“珙兄何不题上一首。”清珙见明本禅师邀他,也喜脱欢雅量,遂提起笔来,饱蘸浓墨,写下一首:



岩房终日寂寥寥,世念何曾有一毫。

虽着衣裳吃粥饭,恰如死了未曾烧。



    明本禅师见清珙禅师如此写,心中欢喜道:“珙兄助我,这诗写得极是时候。”于是对脱欢说:“丞相,出家人心不附物,我珙兄可是算得了天地至净至洁之气。还是我惭愧,浪得虚名,有辱沙门之行。”
发表于 2010-10-29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3-10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0 07:40 , Processed in 0.356048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