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836|回复: 7

[事迹传记] 物来则应,物去不留,安住当下,无弃无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3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吃饭睡觉也是修行
慧能禅师之后的后继禅师,沿着慧能的“但行直心、不着法相”的禅修之路,日益将禅的意味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形成了一种随缘任运的态度。

      他们强调本心不是空洞的,日常的行住坐卧、见闻觉知都是本心的流露、表现、作用。随顺自然的平常行为,既是禅修的方法,也是禅修的境界

      有 个弟子问慧海禅师道:“师父,你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够活得如此潇洒自在呢?”

    慧海回答说:“也没什么啊。如果说一定要有,那我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困了睡觉,饿了吃饭。”

    弟子大吃一惊反问道:“这算什么与众不同?每个人都这样子的呀。”

    慧海听了呵呵一笑,说:“我吃饭的时候就是吃饭,什么其他的也不想,吃得安心舒坦。睡觉的时候就睡觉,所以也从来不做恶梦,睡得轻松自在。”

    老禅师顿了一下,接着说道:“而世间的芸芸众生,吃饭的时候盘算着如何防备别人掠夺自己的财产,食不甘味。睡觉的时候又寻思着如何去掠夺别人的东西,浮想联翩。这样子看来怎么会每个人都一样呢?”

      弟子听了大有感悟,说:“如此看来,我们平常做事,还是要多多保留一分平常心,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啊!”

      “嗯,有些意思,”老禅师高兴的说:“你能够拥有平常心,就说明你开始入门了。等你能做到不留平常心,无所住而生其心,那才是真正悟道了。”

      物来则应,物去不留,安住当下,无弃无求。禅宗的智慧,不在念经礼佛,而在于生活工作中的每时每刻的感悟。
发表于 2010-5-23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福报大总是比福报小好,但如何用福报?最好是念念为慈悲众生,为众生早日出离六道,早日入究竟涅槃而动,其心不着,也就是“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实在达不到,也应戒忌用力,不失静慧的生心。否则,就是有福报,反而得“福报穷”的果报。



                                                                                                            --------------选自回师《也谈布施》
发表于 2010-5-23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5-23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发表于 2010-5-23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愿一切众生皆修了义出世间法布施。
愿一切众生皆得了义出世间法供养。
愿一切众生皆入无余涅槃。
愿佛陀正法长住,楞严不灭。(这里的楞严指《楞严经》)
发表于 2010-5-23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5-25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物来则应,物去不留,安住当下,无弃无求。禅宗的智慧,不在念经礼佛,而在于生活工作中的每时每刻的感悟。
发表于 2010-5-25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物来则应,物去不留,安住当下,无弃无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6 01:58 , Processed in 0.421569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