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答夏莲居大士“会集本”之问 (精要摘录版) 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敬题《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书名
1、问:有人批驳夏老的会集本,扬言会集本是伪经,教同修改念康本。有些人认为会集本很好,且数年来已念成习惯,不愿改念。不少人对此不知如何是好?
2、净空法师答:佛总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喜欢康本,就念康本;喜欢夏老居士的会集本,就念会集本。《无量寿经》总共有九种本子,喜欢念哪个本子就念哪个本子,不喜欢也可以统统不念,一句阿弥陀佛也能往生。所以,不要限制别人一定跟我一样,否则就违背了佛陀的教诲。如果只有一个法门,释迦牟尼佛何必讲八万四千法门?众生根性不相同,所以佛慈悲说许多法门,应一切不同的根性。我们自己有没有成就,自己要有智慧选择法门。
3、几种本子摆在面前,《无量寿经》总共有九种本子,夏老居士的会集本文字浅,我们都能看得懂、看得很欢喜。康僧铠的本子有一部分文字比较深,不容易看懂。我们为什么不选择古本?我们程度不够。他们高程度的选那个本子,我们恭敬赞叹,这个不能勉强。喜欢念什么本子就念什么本子,最重要是这一生真正往生,搞到最后自己不能往生,那才是真正大错。
4、世尊当年在世,《无量寿经》肯定是多次的宣讲,每一次宣讲这个法门,听众不一样。经上所记载常随众,常随众是这么多人,除常随众之外,一般与会的听众不相同。所以佛对于净宗的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介绍,也有详略不一样,所以后来集结经典,经典内容悬殊就很大。像最明显的,我们现在看五种原译本里面四十八愿,有的经典里面二十四愿,有些经典里面四十八愿,还有经典里面三十六愿,这是最明显差别。如果是佛只讲了一次,翻译的人,不管什么人翻译,这个数字一定是相同,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差别,由这个地方证明佛是多次宣讲。我们要对于西方极乐世界认识明了圆圆满满,就必须要把佛多次介绍的统统要读过。
5、在古时候佛经都是手抄本,流通量很少,一个人在一生当中能将五种原译本都能看到,那是大福报、大因缘。宋朝王龙舒居士,这个人福报够大,当然也得佛力加持,他在五种本子里面只看到四种;唐朝翻译的《大宝积经》,王龙舒居士就没有看过。所以《大宝积经》里面无量寿会,这一部分里面有一些很重要的话,其它四种本子里头没有。王龙舒居士也实实在在了不起,知道一般人很难有机缘看到这么多的本子,所以他开始作会集本。会集本就是集原译之大成,将佛在各种本子里面所说,都能够会集在一起,看到这一个本子,就等于各种版本统统都看到,这好事情,大慈大悲!
6、他的本子收集在《大藏经》里面,入了藏等于说我们佛门古来这些大德都承认、都肯定这个做法是正确,没有错误。王龙舒这个本子流传到后世,莲池大师注《弥陀经疏钞》里面所引用《无量寿经》经文,大多数都采取王龙舒的会集本,这就是受到莲池大师的肯定。
7、以后有彭际清的节校本,魏默深的会集本。王本跟魏本确实是有瑕疵,这个瑕疵就是取舍不善,不太妥善,原译的文字,他们做了修正。印光大师不赞成,不赞成有他的道理,怕的是后来的人随随便便改动经文。他们这个开端,开了例子,引起后人随便改经文,这个经典传到后来那就面目全非,决定不能够开这个例子。印祖反对是这两点,一个是取舍不当,一个是改动原文,并不是说不能会集。
8、到民国初年,夏莲居这个本子出来,这个本子真正是完善的版本。可是有一些人执着成见,反对这个本子。反对这个本子,就要提倡读五种原译本。如果说反对这个本子,在五种原译本里提倡一种本子,你不就是其余四种本子里面,还有一些重要的经文,你依旧读不到。读诵大乘的目的是破疑生信,是建立信心。这个都是偏漏执,偏见、浅见,孤陋寡闻,这一些执着,这错误的。
9、又说夏老居士是居士,居士没有资格来会集经藏。王龙舒是居士,彭际清也是居士,魏源也是居士;莲池大师是出家人,是净土宗祖师。莲池大师能采取王龙舒的本子,莲池大师没有说王龙舒是在家居士没有资格会集,没有说这个话。
10、夏老居士不是普通人,他的会集本出来之后,很可惜印光大师已经往生,印祖没看到这个本子,我相信印祖看到这个本子一定赞叹、一定赞成。为什么?过去会集本这些毛病,他都改过来。它这个本子对原文一个字没有改动,而取舍之恰当,当时慧明老和尚肯定,在当代律宗的大德慈舟老和尚肯定,慈舟老和尚采取它的本子在济南讲过,在家的大德梅光羲老居士用他的本子在中央广播电台讲过。
11、这个本子今天流通全世界,符合老居士临终的预言,他告诉学生,他的会集本将来是从海外传到中国,这个话兑现了。当时大家怀疑,现在肯定了,果然如此。他又说这个经会传遍全世界,所以夏老这个会集本跟他所预言的完全相应。
12、经本不要执着,你要执着你就不会觉。《金刚经》上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就是指的经本。经本都不执着,这个世间法还有什么好执着的?经本要不要?要,不要怎么行?现在是我们根本的依靠,我们不能不要。要,而不执着,这就对了,这就善了。
13、这个本子(汇集本),是黄(念祖)老居士带到台湾去的,民国三十七八年的时候带到台湾去的,以后把这个本子就交给李(炳南)老师,李老师一看到这个本子就生欢喜心,就交给瑞成书局,印了一千本,这最初印的,就是这个本子。那么以后呢再用排字,铅字排字,字比这个小,这个本子我都有,那个本子印了两千本,所以在台湾总共有三千本,流通量少,见到的人不多。

净空法师与黄念祖大德 14、(净空法师说)我这是有师承的,李(炳南)老师的老师是印光大师、是梅光曦居士,李炳老的教是跟梅光曦学的,净土是跟印光大师学的,所以印祖我们是嫡传哪,梅大士跟我们有法脉的渊源,我们有师承的关系。夏莲居居十跟梅光曦是同一个时代的,而且是非常好的朋友,非常好的道友,我们现在了解都是菩萨化身,不是凡人。
15、我们心里很清楚,很明白,所以这师承,外面几句谣言我们就动了,那我跟李老十年那不就白跟了?不但是白跟了,人家反过来一句话,就把我踩到阿鼻地狱去了,净空法师,忘恩负义,背师叛道,我四十年弘法利生,这八个字就全部抹杀掉了。你要晓得忘恩负义,背师叛道是什么人哪?地狱种姓,这个哪能作呢?我们的老师是不是一个邪师呢?不是,这是社会大众公认的,这不是邪师,既然不是邪师,是真善知识,你背叛,你愚痴啊,你薄福,不但是薄福,你没有福,亲近善知识多么难哪。
16、会集本是李(炳南)老师亲手传给我的,我有使命,我有责任要在全世界弘扬,这是他付托给我的。我也要听信这些谣言,被他们的压力,不敢再讲这部经,我怎么能对得起老师?所以我说过,天下人都反对,我一个人还是弘扬,我们尊师重道,我们对老师深信不疑。老师有智慧,老师有修行,他一生讲经说法,给我们选择的本子怎么可能会有错误?我们连这点信心都没有,我跟他十年,不叫白跟了!所以,我们决定不与人争,坚定的信心,在这部经典里深受利益。
17、夏老居士往生的时候,告诉黄念祖,告诉大家同学们,他说他的本子,将来是从海外传到中国,会传遍全世界,当时黄老居士他们听的时候,都感觉到莫名其妙,不可思议。那个本子刚刚会集没有多少,在大陆上印的时候总共才印了三千本,怎么可能是,海外根本就没有,怎么会能从海外传到中国来?夏老对于这个世间种种变化了如指掌,那哪里是普通人啊?
18、末法时期只有这个能普度众生,你们不相信,我相信,一直到佛灭,佛说了,佛法灭尽了,《无量寿经》还留在这个世间一百年,《无量寿经》是什么本子呢?肯定是这个“会集本”。
19、我们这几年在外面弘扬,为什么刚刚弘扬没有人批评,现在来批评呢?弘扬了十几年,现在来批评呢?你们想想批评的用意何在?这我不说你们就晓得了,把我们弘法利生的根刨掉,我们的根在此,这是我们的根嘛。
20、现在有很多人反对会集本,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他不是反对会集本,他是反对净空法师。我提倡会集本,他就反对会集本,我要提倡别的本子,他也反对,反正我搞什么他们都反对。他是对人的,他不是对别的,要懂得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
21、他的目标是对我,不是对经。如果真正说是反对会集,是不可以采用的,你们大家想想,《朝暮课诵》是会集本,你们想想看里面经咒不都是很多经会集起来的吗?那这个不能用。《梁皇宝忏》是会集本,《慈悲三昧水忏》也是会集本,《水陆》也是会集本,那好了,这些法事,这个法会统统不要做,为什么?那都是假的,都不可以做,那才叫反对会集本。那些东西他都不反对,单单反对这个,你就晓得是对人来的,不是对事来的。他为什么反对我?树大招风,麻烦在此地。
22、实在讲夏莲居老居士这个会集本,会度无量无边众生。他们这种反对是造很重的罪业,这个罪业,报应会很快,也就是这个世间会有很严重的灾难,非常可怕。你们有福的人,没有关系,这是福地,这个福地不会有灾难。所以大家好好的学佛,好好用功,不要受外头境界动摇。
23、有很多人来跟我讲,说是台湾报纸、杂志上都登,指着我的名字骂的,反对的,悟道法师心里都不平,要联合一些人写文章去反驳,把这个讯息传真给我。我就告诉悟道,千万不要中计,随他怎么写,随他怎么说,我们一句话不反驳,他说累了,他就不说了;他写累了,他就不写了。就跟两个人相骂一样,一个人拼命在骂,一个人不吭气,他骂累了,他就算了,就没事了。不能对骂,对骂就是愈骂愈起劲,那就麻烦,这就没完没了,所以不予理会就好了。这个方法,章嘉大师教我的,我也没有这个修养,也没有这个智慧,大师教给我的:算了,息事宁人,他造他的业,我修我的功德。他要不骂,我还没有地方修。他这一骂,考验我,我心平气和,若无其事,成就自己的功德。如果骂的时候,忍不住,自己不行,功夫不到家。要修忍辱波罗蜜,什么都能忍。
24、(我们看)这些年来受持这部经(《无量寿经》汇集本),念佛往生瑞相,我亲眼看到的就有十几二十个。最近的一位,就是我们新加坡居士林的老林长陈光别居士的往生,三个月之前自己预知时至。他在生病的时候就听我讲《无量寿经》的录相带,我听说他从头到尾听过四遍,这才发心念佛。瑞相太多了,在佛法里面,这个叫做证转,这些人给我们做证明。我们再不相信,就没法子了,那就是经上讲的一阐提根性。
25、所以诸位一定要懂得,一定要有信心。会集本肯定如夏老所说,会流通全世界,利益末法九千年的众生。正法永远就是正法,善根福德深厚的人得度!
夏莲居大士简介(简约版)
笔者是北京人,笔者曾在北京广化寺(北京佛教协会)内,亲自拜见过夏莲居大士的灵骨舍利塔。
净空老法师说:美国有一个地方,特异功能、很怪怪的人很多,这些人都云集在那里,这其中有一位先生,有一次看到了夏莲居老居士的照片,就说道:“这个人真的很了不起,一定不是一般的人啊,身上都像琉璃一样透明,只是这个人已经不再世上了”。
夏莲居大士尊相
据载,四六年红白教大德贡噶活佛曰:此间堪任无上密法金刚阿阇黎位者,唯夏公一人而已。解放后宗门耆宿虚云老法师赞其曰:不意为北方能会晤如是之大善知识。
确实,夏老居士是一位不起的大居士,净空法师说:夏莲居老居士往生的时候,告诉他的高徒黄念祖,告诉大家同学们,他说他的本子,将来是从海外传到中国,会传遍全世界,当时黄老居士他们听的时候,都感觉到莫名其妙,不可思议。那个本子刚刚会集没有多少,在大陆上印的时候总共才印了三千本,怎么可能是,海外根本就没有,怎么会能从海外传到中国来?夏老对于这个世间种种变化了如指掌,所以,他哪里是普通人啊?
夏莲居大士,是民国时期人,号一翁,原名夏继泉,字溥斋,号渠园,祖籍山东郓城,一八八四年四月二十日(甲申二月二十三日)生于新疆于阗,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十四日(己已十一月二十二日)于北京西逝,享年八十二岁。
大士于清未,曾任直隶知州、江苏知府、山东团练副大臣等职。
夏莲居大士生平(节要) ——转载 夏莲居,号一翁,原名夏继泉,字溥斋,号渠园,山东郓城人,一八八四年四月二十日(甲申二月二十三日)生于新疆于阗,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十四日(己已十一月二十二日)于北京西逝,享年八十二岁。清未曾任直隶知州、江苏知府、山东团练副大臣等职。辛亥革命中被公推为山东省各界联合会会长,宣告山东独立。民国纪元被聘为山东督都府最高顾问,兼秘书长、参谋长等职,此后又历任多种军政职务。一九二一年辞职,以后主要倾心于人化、宗教事业。至于佛法方面则追踪古德,继佛光明,德风广被,大众同钦,号为南梅(梅光羲)北夏(夏莲居),正如衡泰,为众仰止。
盖由弱冠学懦,广研程朱陆王之学,甫壮学佛,受戒于宗说俱彻之慧明老法师,广参内典,深游佛法,从显入密,摄禅归净,圆解圆修,融通无碍。乙丑年因山东军阀张宗昌加害,避居日本,备受朝野尊重,各宗耆宿无不亲晤,倾谈心要,贤俊之士多来问学,甚至恭执弟子之礼,终身不论。归国后,掩关津门,会集《无量寿经》,誓为此经会成完善之本,以满先贤两千余年未偿之愿。乃谢绝宾客,冥心孤诣,三年不下楼,稿经数易,方庆告成,普海同欣,称为善本。九一八后,悲洗劫将临,乃来京宏法,应广济寺方丈现明老和尚之请,宣讲净土法门,现老与京中各寺之方丈均搭衣列座,为影响众。莲翁老人在京大宏净宗,广育英才,数十年如一日,沾法益者不可胜数。当代尊宿谛闲、慧明、省元诸大长老对其均甚推重。四六年红白教大德贡噶活佛曰:此间堪任无上密法金刚阿阇黎位者,唯夏公一人而已。解放后宗门耆宿虚云老法师赞其曰:不意为北方能会晤如是之大善知识。一九六五年冬稍感不适,夜间于念佛声中安详西逝。
夏莲居,少志学,博贯群籍,穷研理性,兼善众艺。中年潜修内典。由宗而教,由显而密,圆融无碍,会归净土。乙丑,军阀张宗昌督鲁时,以莫须有罪相加,籍没家产,下令通缉,乃避祸东瀛。逾年归来,掩关津门。丈室唯供弥陀像,一心虔持圣号,冥心绝虑,专精行道,历十载,感应道交,瑞征屡见,见佛见光,从不示人。有诗云:“一卷六字经,转破十年暗。人云我念佛,我云是佛念。迷云陈雾重重过,瞥见澄潭月影圆。”九一八事变爆发,国难方殷。北京缁素一再坚请,乃来京卜居鼓楼之侧。锐志潜修,尽心弘法,广赞大乘,宣扬净宗,诲人不倦,数十年如一日。求道问学者,日盈于庭。获沾法益者,不可胜已。或明心见性,或坐脱立亡,或往生现瑞,或舍俗出家。至于闻教起信,洗心向善者,更仆难数。乙巳仲冬,年八十有三。一日谓人曰:“余大事已办,决舍浊世矣!”于时精神奕奕,开示法要,及修持所现境界,多为平素未曾道及者。旬日后,示微疾。夜间家人侍侧,闻其念佛相继。忽闻历声一唱,惊视之,即于此一句万德洪名中,安详往生矣念分明,说行便行。入弥陀愿海,为学人楷模,信乎!有关中念佛诗若干首传世。
弘法京都
1945年,发起各界联合普遍祈祷息灾法会,作《联合祈祷法会缘起》,广列当世众生种种罪恶,及因果报应之理,呼吁同人各尽所能,联合祈祷,以挽回时运,又论及念佛法会之意义,为各方所传诵。此次联合普遍祈祷法会,于夏历四月初八(5月19日)释迦圣诞在北海团城启建,为大型昼夜佛七道场。法会前后凡七昼夜,佛声不断。道场四众,不但无一倦容,而且声情激越,感动远近。随喜陆续参加者,每日将近万人。肃穆庄严,盛况空前。有《昼夜念佛道场中率成三偈供养大众》云:“只此一句佛,俨然六字经,一佛圆万德,六字括三乘。善信齐力念,名号同口称,譬彼百川水,浩浩赴沧溟。”“声字皆实相,同呼同时应,心净佛土净,心平世界平。愿将功德海,普润诸有情,明济众厄难,消除三垢冥。誓乘般若船,同向彼岸登,三尊齐加被,十方为证明。”
又于祈祷法会第二日,鱼磬音节稍舛。莲公面斥之,态度严厉。道场圆满后,李中宏居士以柬相规。莲公作《迦陵音》长诗以报,于佛七道场中音节之妙用阐释详明。
莲公所辑《净修捷要》,自付印以来,已历四版。节时省力,受持获益,先后相望。联合普遍祈祷法会圆满后,应同修善信之请,作序以志缘起。并言将有《大经五念仪》,行将脱稿,请益诸方。
8月15日,日军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投降书上签字。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不久黄念祖居士由重庆调职返京,担任中央广播事业局平津地区接收专员、北平市电台台长。临行与舅父梅光羲居士辞别,因幕莲公之名,想返京后立即前去拜谒。梅公为谈莲公平日多以掩关自修为主,绝不轻易接受来访的情形。黄念祖居士返京后,晤岳父萧龙友老先生,知为莲公辛亥袍侣,承蒙引荐。但因闻莲公门风甚峻,欲谒而止者凡数月。及得叩见,深蒙奖诲,为入室弟子,乃益感舅父梅公相知相信之深。
刊定《大经》
1946年,莲公自1932年发愿会集《大经》,已历十五年,稿经十易。是年初冬,黄念祖居士为祝母梅太夫人六十寿辰,敬承母命,发心重印千部。舅父梅光羲居士为作长序,备陈会集缘起与始末经过。岳父萧龙友老先生作跋。
《大经》重印后一个月,净宗学会、儒佛同心学会、崇俭素食会、万国道德会、正谊学会等诸方善信,发心续印此经达三千部,是为本经第三次刊印。黄念祖居士为作跋文。时有黄正明女士,多年沉疴,百药罔效,因拜诵此经,宿疾顿瘳,判若两人,发愿尽未来际读诵弘扬此经。又有萧方骏(即萧龙友)、郭则澐、李广平等先生,发心手写此经,预备将来影印。至此,《大经》会集本初印二千部,重印一千部,三印三千部,共计印行已达六千部。此外,据萧龙友《大经重印跋》,青岛湛山寺印经处亦曾印行多部。
是年,黄胪初中将由西安奉调北平,得识莲公,每于周末前往黄府听闻莲公讲解《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乃知此法顿赅八教,圆摄五宗,广大精深,而欢叹愧奋于不能自已。并追随参加净宗学会历次佛七道场,法喜充满。黄念祖居士曾追忆:“他在北京时,每周末都到我家听夏老师讲《大乘无量寿经》。他多次参加夏老师主持的念佛七。在他初来我家参加道场时,对佛法还没有深入,并且还有身为中将的习气,甚至引起同修的反感。可是他进步很快,一次在闭关念佛关中,放声大哭哀切忏悔。从这以后焕若两人。发心诚恳,用功很勤。又一次打念佛七,这次大概一连五个‘七’。在圆满的那天,突然有重要电话要接。当回到关房时,他突见房屋陈设供品等等全部都是白色舍利。同修也同见拜垫上都是白色透明的舍利。大家收集起来供在一盘子里。下午我听到消息,立刻乘汽车赶到,亲眼看见一盘舍利。这样洁白、透明、有规则的舍利,我只看见过这一次。大家说这比上午已经少了许多。”(《心声录·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
是年,白教大德贡嘎呼图克图于京弘法,一见莲公即亲告黄念祖居士言:“此间堪任无上密宗之金刚阿阇黎,仅见此一人耳。”
[注]:文中几幅重要图片,因为暂无上传权限,如需要,请诸师兄暂移莲足到末学的新浪博客前来查阅。南无阿弥陀佛。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a05f870100idxn.html
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