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打痢头:百喻故事3
百喻故事--3、梨打痢头
从前有一个患了满头疥癣的人,他的家人为他买了一顶华丽的帽子遮盖了他的丑陋又脏的头部。有一天有一个卖梨的人对他说:你让我用梨子打你的帽子,不管掷多少梨子都给你好不好?疥头的人说:‘好呀!我站在远远的,你能打中我的帽子,这顶帽子就送给你,打不中你的梨子就送给我好了’。‘若是打中你的头呢?’‘也不要紧’‘好,一言为定’。
于是卖梨子的人,就描准疥头的帽子用梨子打出去,起初打了好几个,都没有打中,疥头的人就俯身去拾梨子,就在此时彼打中,疥头的人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只顾拾梨子,于是头也被打中了好几次,打的头破血流!他也不管!只顾检梨子,不但输去了华丽帽子,而且头部也被打得丑陋狼狈不堪,而只是得了几个梨子而已。 古人说:‘贪小便宜吃大亏’,一点也不错!一般人都有贪小便宜的毛病。比喻说,一般人过年过节都有送礼的习惯,若是只为彼此的交往感情而送礼,那又无妨!可是往往为了有求于他人,或是为了生意的交易,或是为了某些企图而送礼,那收礼的人就吃亏太大了。明明知道这是饵,可是偏偏要去上钩,这都是缺乏理智的抉择,有什么办法呢? 幽厉杰纣皆是古之帝王,因昧于女色而无道,不但失去了江山,而且使很多忠臣百姓都遭殃,自己本身也臭名于万世!不是因小失大之例吗?我人日常生活当中,往往为了小小名利,和人争夺计较,或出卖了人格和道德,或造很多的恶业。而所享无几,使生生世世苦报无穷值得吗?古人说:‘江山万里日食三餐’、‘大厦千间夜眠八尺’可是追求这江山万里大厦千间的时候,要付出多少心血,和造多少恶业。和多少人结冤结仇,我们知道吗?当然为了社会大众的人们幸福。虽付出再多的心血也值得。因为这是为我们生生世世的前途而积德呀! 每天的报纸所报导的,偷啦!抢啦!欺骗啦!贪污啦!情杀啦!仇杀啦!抢劫啦!都是逞一时之快。‘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些人那一个人,能逃过法律的制裁,为什么世间的人那么短视?因小失大? 人生在来此世间,本来也是很短暂的,可是‘食无百年寿、常怀千岁忧’。省食俭用原为预备急需之用,余的皆贡献社会于积德将来。可是偏偏积下来作自己及子孙之祸源?人为万物之灵,此灵用在何处才对呢? 有人说:‘今朝有酒、今朝醉,莫待来朝醉不成’。醉生梦死的人生,糊糊涂涂的走入阎王殿也不知道,自己有罪没有罪。待罗王判你去投牛胎、马胎、猪胎、狗胎都无反悔之心,是饮酒好呢?或饮铜汁、吞铁丸好?当然饮酒也不一定作恶。可是、财酒色、迷人于不知不觉之中,有几分把握能抗拒?若非修学佛法,知前后因果,若非修行用功,何人逃得了此迷魂阵? 人生如梦。如好好把握时光,虽是短暂,乃能修出世了生死,及造诸功德,使生生世世安乐,和往生净土解脱生死。短暂也就很有价值和意义了。若再‘醉生梦死’或是造未来苦报的因,一失人身万劫不覆!就没有机会再修行了。因小失大、或因少得大,只差一个字,(善恶一念间)果报即天渊之别了。
百喻故事--4、愚妇诈死
从前有一位青年,娶了一位很美貌的妻子。这位青年对妻子,非常的爱护与体贴,可是他的妻子,对丈夫并没有真情实爱,因为她外边另有一个情人,所以丈夫无论对她怎么好,她都不能满意。
最初还是偷偷摸摸的来往,但时间一久总觉得不能称心。有一次丈夫出外经商,她认为这是最好的机会,却与情夫远走高飞!可是怕他的丈夫回来,找不到她,追究起来怎么办?于是与邻居的阿婆商量说我去之后,请你找一位已死的妇尸代替我,骗我丈夫说,你妇已死。 过了不久,她的丈夫回来了,阿婆就依照该妇说,你的妻子已经死了,你还是节哀顺变,丈夫果然深信不疑,伤心的哭了很久,才料理她的葬事,把它火化了,把骨灰常常带在身边,表示他深情不移的。 出走的妻子和情夫,东跑西奔居无定处,受尽风霜之苦,且情夫也对她没有真情实爱,就感到后悔,又舍弃了情夫,悄悄的回到以前丈夫的家里来说:‘我是您心爱的妻子呀’!青年说:‘我的妻子已经死了’。妇说:‘那是我诈死,死尸是别人的呀!’‘我不相信,我的妻子明明已经死了,是我亲手办葬事的,怎么是他人的呢?不要骗我你走吧!’。无论怎样恳求他和解说,他都不肯相信,坚持自己的意思,最后闹得不欢而散。 人为万物之灵,有理智有情感,而且有道德有良心,也最奸诈、最残忍,为什么呢?因为无始以来轮回六道,习染理智与道德的善性虽不少,但奸诈、残忍、恶性的恶习也很多且深重。遇何种因缘,便显出何种种子来,所以有奸诈和善良之别。 世间的是与非、邪与正、公有公理、婆有婆理,法院之原告被告各执一理。必须依法律做为公理所依据才能判是非,是故事事皆有一个公理与真理。否则世界大乱,人天六道皆是虚论。成见乃是人类最大的毛病,不论聪明或是愚痴无能的人都有成见,且牢牢执著,至死不肯认错。反过来说,若无成见,即容易被人左右和利用,而无自己的主张,做事即目标犹豫不决,东风来即西边倒,西风来东边倒如何才好呢? 佛说四依法(1)依法不依人(2)依智不依识(3)依义不依语(4)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圣者所说的话,纯为天下人民的利益而说,所以没有欺骗没有说错的话,可以相信普通的人即很难说了。多多少少都会有自我吹嘘与名利的渗杂,而且所智所识也有限缘故,依法而不依人。佛即圣中之圣,故依佛所说的法即没有错。 依智不依识,识只是表面所见所闻故不究竟,不实在。智即深入其中之前因后果,而研究到彻底的认识,故要依智而不依识。依义不依语。语如手指、义如月亮,我们应依所持之方向见月非见指。所以要依当时所说的意义,不能依语言而断章取义。 佛说法因人因地而说种种法。许多经典亦有方便而说。是故是依了义之经,不要依不了义之经。譬如,读书有国小初中高中大学。若是死执于国小学识,即不能进步。是故依了义不依不了义。故事之愚妇骗夫,即指成见误人者大之意也。 温馨提示----喜欢的就转走,想复制的说一声:南无阿弥陀佛!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