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982|回复: 11

[事迹传记] 收拾乾坤归眼底,一肩担却古今愁——巨赞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8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非常的感恩慧剑无锋师兄,“收拾乾坤归眼底一肩担却古今愁”,好有胸襟和担当的诗,给了末学很大的鼓舞和激励。

因之知道了巨赞法师,找到了一篇关于法师的文章,与师兄们共享。

文章来源:《世间觉》,佛教内部刊物;作者:甸甸。

感恩甸甸的好文章!


在杭州的近现代史上,从文人与军人中出家为僧的人不少,如显珠、谛闲、弘一、应慈、曼殊、摩尘、惠宗、虚云、却非、太虚、巨赞、持松、慈舟、尘空、大悲、大觉、月涛、见镛、白圣、肇安等等,居士就更不用说了。


本文要说的是巨赞法师。


巨赞生于清同治三十四年(1908 年),江苏江阴人。俗姓潘,名楚相,字琴朴,笔名有周行、万钧等二十多个。巨赞一生颇富传奇色彩。青年时期,先读江阴师范学校,继入上海大夏大学求学。民国十八年(1929年)春回到老家,从事教育工作,担任金童桥小学校长之职,与此同时,他秘密参加共产党的地下活动,负责江阴东乡的组织宣传工作,不久,被土豪劣绅告发,处境非常危险。民国十九年(1930 年)秋,国民党省党部下令通缉,险些被捕。



早在民国十年(1921 年),年轻的却非来到杭州灵隐寺,依慧明法师剃度为僧。十年后,也就是民国二十年(1931 年),一位名叫潘楚相的青年,来到了灵隐寺,时奉化雪窦寺方丈太虚法师在灵隐寺里小住。潘楚相慕名拜访,并要求剃度为僧。出家是件大事,绝非一时兴起而为之。太虚让他撰文说明出家的原因及志向。他仿《庄子》之笔法而成的文字,深得太虚法师的欣赏,立即推荐给寺里的方丈却非,并为他剃度,取法名传戒,字定慧,巨赞是后来改的法名。披剃之后,他到了南京宝华山隆昌寺受具足戒。





[ 本帖最后由 当念心真念念真 于 2010-4-28 16:25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4-28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巨赞国学功底深厚,进入佛门之后,他力攻唯识法相、天台教观、华严义理、禅学、三论等。其后曾到四川重庆汉藏教理院任教并到南京
“支那内学院”深造,遍览群经,光读经笔记就有数百万字之多。民国二十五年(1936 年),巨赞在《论学》杂志上发表了《评熊十力所
著书》,反响很大。熊十力时为国立北京大学的著名教授,对佛学颇有造诣,很少有人能去评论他的著作。但熊十力看了巨赞的文章后,
非但不生气,反而抱着欣赏的口气说:“是用心人语,非浮士口气”。



巨赞掌握三门外语:英语、德语和俄语。本想到国外去进修与弘法的,因了抗战暴发,此举未能成行。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初,巨赞
到了厦门南普陀的“闽南佛学院”讲授佛学。抗日战争一暴发,厦门行将沦陷,他赶紧离开厦门,经香港入粤,在韶关南华寺曾投虚云长
老,作过一阵子记室。



翌年到了湖南宁乡,面对破碎的祖国河山,巨赞无限伤感,以诗抒怀,有《一九三七年冬题宁乡寒铁生余楼》诗,曰:



为压浮沉湖海梦来傍僧舍结蘧庐

岳云千絮凝檐碧泻水一泓映座舒

楼外诸山无捷径室中万卷间梵书

回看车马纷驰迹袖手高吟意豁如

九州沉陆滋蛇豕绝豆刳肠忆万夫
文物忍看沦敌手江山黩祝复康衢

挥戈反日思良将袒臂高呼待硕儒

寄语山林深密处倾危大厦要君扶


[ 本帖最后由 当念心真念念真 于 2010-4-28 16:27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4-28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眼看着寒铁生余楼里的万卷藏书就要毁于战火了!眼看着国家就要沦为敌手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即便是居住在深山密林处的僧人
们,也要起来,共扶将倾之大厦。巨赞四处奔走,结识了许多中共干部,如叶剑英、冯乃超、杜宣、徐特立、田汉等。


田汉是巨赞出家前的好朋友。民国二十八年(1939 年) 春,中共中央派叶剑英到南岳参加领导国共合办的“游击干部训练班”。当时一批
步文化人士如田汉、冯乃超、杜宣等人云集南岳。时巨赞正巧应邀在南岳上峰寺讲学,碰到了田汉,并经他的引荐,结识众多的文化人
士,并与叶剑英亲切交谈。


岳阳沦陷后,巨赞与上峰寺的知客僧演文密商,得叶剑英的支持,组成“佛教抗战协会”,同时成立“南岳佛道教救难协


会”。巨赞担任副主任兼宣传股长。民国二十九年(1940 年),巨赞与演文带领“佛教青年服务团”到长沙上林寺居住,参加抗日救亡活


动。因工作需要,巨赞常与八路军办事处的徐特立来往。后国民党特务问巨赞:“你同徐特立是什么关系?”巨赞幽默地说:“他讲唯物
义,我讲唯心主义,如此而已。”这之后,巨赞进入了一段相当艰苦的流浪日子,几经辗转,继续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民国二十九年(1940 年)到了桂林,在月牙山寺任住持,兼任广西佛教会秘书长。时有《一九四零年秋徙桂林月牙山寺》一诗,记载当时
心情:



疑人蓬瀛路浑忘岁月迁


襟江澄碧濑不用买山钱


[ 本帖最后由 当念心真念念真 于 2010-4-28 16:55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4-28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当时,巨赞以该寺为聚集地点,经常掩护进步人士与左翼文化人,如夏衍、田汉、欧阳予倩、聂绀弩、朱蕴山、柳亚子、端木蕻良、郭沫
若、关山月、寥沫沙、尹瘦石等著名人士。他的《一九四一年人日,与方孝宽、盛成、关山月、林半宽等为龙翁积之预祝期颐于月牙山纪
事,步方孝宽韵》一诗曰:


期颐预祝除腥腻活火添薪煮嫩菘

雅谑不嫌京海派清淡竞辩色心空

掀髯拟古情犹热走笔成诗句独雄

更卜花朝共一醉未知今是几番风


民国三十年(1941 年),巨赞担任《狮子吼》月刊的主编,宣传抗日救国和进步思想,影响颇大。太虚法师看了非常满意,亲自写诗称赞
道:


五夜阵风狮子吼四邻鞭爆海潮音

大声沸涌新年瑞交织人无祝瑞心


巨赞在桂林时,许多朋友包括田汉等人都劝他还俗,觉得他才华横溢,过早地遁入空门,未免可惜,不如趁这个抗日救国的机会还了俗。
谁知他婉言谢绝了朋友们的好意,觉得干革命工作的途径并非只有一条,从事佛教工作,照样可以干革命。他写了一首诗,以明志向,诗
题为《友朋中有以罢道为劝者诗以答之》,诗曰:


亡羊自昔多岐途脱俗方为中道行

夏绿春红何足惜要从冰雪验人生


民国三十年(1941 年),巨赞路过桂林开元寺时,见古刹原貌不复,已成废墟,伤感万分,赋诗道:


空王原不计行藏,种福无田实可伤

舍利函空秋露冷,金刚碑仆月华凉。

难凭胜侣穷生死,敦认残灰体断常。

极目神州无限泪,桂江日夜泻汪浪。


[ 本帖最后由 当念心真念念真 于 2010-4-28 16:59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4-28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初,巨赞回到了当初的出家之地灵隐寺。先后担任杭州市及浙江省佛教会秘书长。在此其间,他撰写了《灵隐小


志》,第二年出版,非常受欢迎。灵隐寺自古以来,有这么多的高僧与高士,如果不写点什么,那就太对不起前人了。按他的原话说就
是:“东晋开山迭经兴废,千六百载,名德如林。永明大慧之禅修,赞宁契嵩之著作,道标皎然之吟咏,道济守益之神奇,或传佛祖之心
灯,或示迷徒以正轨,功在圣教,矩*(*:上“萑”下“又”) 常存,不有所书,将同忘祖。” 《灵隐小志》到了1980 年再版。巨赞为
了弘扬佛法,培养佛法后继人才,与若瓢、会觉等人开办了“武林佛学院”。
初由会觉、枯木担任会长之职,后因物价飞涨,通货膨胀,学院经费十分困难,几近倒闭的边缘,巨赞临危受命,在杭州各大寺院来回奔
走,筹措经费。巨赞主张学员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学习文化知识上面。他说:“文化知识好比水,佛学知识好比船,唯有水涨才能船高,否
则,陆地行舟,寸步难行!”


1948 年底,武林佛学院因经费来源断绝,被迫停学,学员四散而去。巨赞此时于香港、台湾、澳门之间奔波,这期间,他先后会见了李济

深、沈钧儒、章伯钊、郭沫若、赵朴初等旧友。1949 年4 月份,巨赞到了北平,作了一个多月的调查,和周叔迦居士一起商讨,以北京市
佛教同仁名义上书毛泽东主席,提出改革佛教的方案。并得到毛主席的亲笔复信,让他与政务院的李维汉联系。


1949 年9 月21 日,巨赞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应邀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至此,他结束了飘飘泊泊的云水生涯,
北京定居下来,致力于佛教界的工作并担任领导职务。先后担任一、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现代佛学社》主编、中国佛教
协会常务理事、副会长兼秘书长等。但在反右斗争中,巨赞受尽屈辱,被打成右派。在“文革”期间,被关押七年。1975年出狱,写有
《出狱书感》:
不婚不宦情如洗独来独往无所求。

收拾乾坤归眼底一肩担却古今愁。
巨赞对自身的遭遇并不介意,但对好友田汉死于“文革”痛心疾首。他曾于1942年与田汉会见于桂林,还赠诗给田汉,诗曰:


崎岖山下路恻怛佛家情


对镜憎华发年来白几茎


田汉平反之后,巨赞颇为伤感,亲撰悼诗云:

靴声橐橐忆当年,慷慨陈词猛着鞭。



南国剧场聆夜话,祝融峰顶设斋筵。



北来常作书房客,迟到方知厄逆连。



往事萦思剩一恸,于今昭雪尚凄然。


[ 本帖最后由 当念心真念念真 于 2010-4-28 17:05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4-28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革”以后,巨赞继续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并领导出版《法音》刊物。巨赞不仅在佛学方面造诣深厚,而且还“明于经,优于史,妙
于文,工于诗”,并对古今中外的哲学著作有广泛的涉猎。弘一法师读了巨赞的《先自度论》与《为僧教育进一言》两篇文章后,所作的评语
是:“叹为希有,不胜忭跃。求诸当代,未有匹者。”
巨赞利用业余时间撰写了大量的论文,如《安世高所译经之研究》、《试论唐末以后的禅风———读〈碧岩录〉》、《读〈宗镜录〉》、《鉴
真大师律学传承》、《天台与嘉祥》、《华严宗的传承及其它》、《汤著〈佛教史〉关于〈太平经〉与佛教的商榷》、《龙树提婆与无著世
亲》、《禅宗思想与风范》、《东渡弘法的鉴真大师》、《关于空与有》、《般若思想在汉民族地区的发展》、《一行大师和他的大日经
疏》、《玄奘法师和他的〈会宗论〉》、《道安法师的著作和学说》等。专著有《新佛教概论》、《灵隐小志》等。
1984 年4 月9 日,巨赞法师于北京去世,享年七十六年。4 月27
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了追悼会,党和国家领导人邓颖超、李维汉、叶圣

陶、帕巴拉·格列朗杰等送了花圈;习仲勋、刘澜涛、杨静仁、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等参加了追悼会。
1981 年秋,巨赞法师在避暑山庄观时,写了一首《观白荷》诗,这首诗可以说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现把诗录之于下,作为本文之殿:
姑射仙人冰雪姿亭亭玉立耀秋池。

经尘怯染铮铮骨烦恼难抛袅袅丝。

历尽兴衰惟莞尔忘情荣辱不求知。

端严常使须眉愧磊落襟怀未易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8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网络不知是怎么了,总是编辑不好
发表于 2010-4-28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巨赞法师
发表于 2010-4-28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巨赞法师
发表于 2010-5-4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6 10:58 , Processed in 0.237840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