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209|回复: 24

《圆觉说金刚经》—— 实用可证的智慧(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1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下载 (25.74 KB)
《圆觉说金刚经》
2010-3-8 14:59

   


    虔诚恭敬,净心凝神,细细品读,有缘人即可感应到 《圆觉说金刚经》的著者灵应十方的应化智。   

    由证得了根本智慧的觉悟者来讲解《金刚经》,读起来亲切、感人、朴实无华。人身难得,更要惜缘;佛法难闻,只因未遇明师。

     《圆觉说金刚经》是站在智慧整体观的高度对《金刚经》这本古智慧经典的本质内涵进行的最根本、最通俗的阐释。

    圆觉先生结合自身修行实践,深入浅出地向现今每一位平凡读者展现、开示了《金刚经》的本质内涵,以通俗畅晓的口语风格、日常生活最平易的实例,生动再现了如来真实义。

    书中蕴涵了大量的关于如何进行身心实证的下手法,这是圆觉先生通过多年亲身生命实践所总结出的精华。不但释解了“什么是”、“为什么是”,而且还教授了“怎样做才是”。因此本书为社会各层面的修习者指明了践行见证根本智慧的方向,传授了活泼多样、平常易行的下手法。

         希望《圆觉说金刚经》能成为您了悟人生的指路明灯,菩提树下我们同行!
 楼主| 发表于 2010-3-21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圆觉说金刚经》代序

                            ——力拓智慧传承教育文化之路


                                            杨明


大任于肩:有志者当仁不让

  现今国人大多把中华传统文化——儒、释、道、医、易、史等等称之为国学,但是“国学”为何?怕是很少有人说出一二,于是便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代名词。

  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历传几千年而不绝?就是因为先圣对于宇宙自然与人自身生命的践证和总结——这些超越古今的生命与智慧内涵,经得起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实践验证。智慧传承教育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她绝不是知识、历史、哲学等范畴所能涵盖的,而是真真正正的树国魂、开万世的立命之学、智慧之学。


  可是,如今搞传统文化研究的人们始终跳不出经史、学术的圈子,这样就使得智慧教育文化离我们现实的生活越来越远了。孔子两千多年前就说过:道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只是没有人真正去践证道——践证无所不在的兼容遍透于日常生活中的智慧内涵,所以这个“日用”被千百年来的知识分子们给一笔抹煞了,而将其束之于学术、礼教、仕学的殿堂,对老百姓的身心和谐、行住坐卧的生活内容没有起到实质的作用。这样的“传统”谁愿意去接受呢?谁还愿意去践证而“知之”呢?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就是后人未见证其智慧真义,而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不了作用,最后来个“传统无用论”就把责任推给祖先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3-21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举个最形象的例子,现在广大学医者都认为西医是先进、是高端的,而中医过时了。可是有哪个从医者真正践证到扁鹊、华佗“望而知之”的境界?如张仲景直断二十年后发作之病的“上工治未病”之学,于时下西医诊断中可能找到?中医与其他中华传统文化一样,都强调人与宇宙自然共生共存的整体关系、人的身心整体生命运化的和谐性,这些古医家哪个不是生命科学的实修者呢?!而现在的中医者大都流于下下工了,没有把祖宗的瑰宝继承下来。老百姓就看实际疗效,你没这个本事,就使得人们越来越质疑中医,很多从医者自己也对传统医学越来越没信心。归根结底,无用的不是“传统”,而是阉割传统教育文化的后学们!

  人类一切文化、科技的发展,都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可是现代人却不断地在制造疾病、破坏自然、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亲手把自己和子孙后代往坟墓里送。面对这样的现实,圆觉先生的一席话,让笔者深有感触。

  先生说:人类文明的发展,必须能够为我们达成身心整体的健康服务,为开发人的根本智慧服务,为繁荣社会、和谐自然服务。如今西方式的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但是却给人类自身的生命活动和生存环境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危害;而人类发展真正需要的智慧传承教育文化在东方,五千年传承未绝的智慧之根在中国!
 楼主| 发表于 2010-3-21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东方的智慧经典《道德经》、《南华经》、《金刚经》、《薄伽梵歌》……都是永不熄灭的智慧明灯。并不是我们老祖宗几千年前的文明文化不管用了,而是后人缺乏实证不会用,这就等于是站在了巨人的身旁而无视其存在。“智慧传承教育文化”并不是崭新的内容,因为她是五千年世代相传的智慧命脉;同时她又要以全新的面貌出现,要立足于今天的社会现实而赋予其新的内涵,真正为现代人完善身心、和谐生活起到实际作用。我们就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用生命实证做基础,将智慧教育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开来,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更是智慧见证者、生命科学实践者、社会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

  平静又意味深长的话语,却有着振聋发聩的力量,让人感觉到的是先生“匹夫有责”的魄力与担当。

  诚然,从唐装汉服的流行,到成年加冠礼、民间国学热的兴起,国人对于振兴传统文化的呼声不能说不强烈,热情不能说不高涨。在躁动空虚的普遍社会心理的影响下,人们向传统文化寻根是有其必然性的,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厚古薄今或停留于虚浮表象的盲目性,使之仅仅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没有从根本上走向自我身心净化的实证之路、智慧教育传承之路。
 楼主| 发表于 2010-3-21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现今社会流行着“崇古”和“非古”两种对立的极端风气,其中的本质问题,正是人们缺乏对于传统经典智慧内涵的生命实证。崇古者高喊“取其精华”,却没有践证到其智慧性,没有展现出其社会实用性,如此肤浅的认知很容易被人推翻,相互对立地在理论圈中打笔头仗,这样能拿出什么“精华”来为现实生活服务?非古者则高喊“落后”、“糟粕”,可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这些传统经典的智慧之理学明白了没有?脚踏实地地实践了没有?绝大多数人对传统经典读都读不懂,更别说去认识其“智慧教育”涵义了。我们必须真正学有所知、行有所得才有资格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否则能够知道“取”什么、“去”什么吗?能够知道怎样“取”、怎样“用”吗?

  我们不得不面对今天人类正处在智慧教育断层时代的现实,智慧教育文化传承的开拓之路也必然充满艰辛,甚至要面对众多的不理解和非议。但是“知难而退”绝不是借口,“当仁不让”才是智者的风范。我们需要更多像圆觉先生一样能够以生命实证为依据、以智慧传承为己任并敢于奉献和担当的人,需要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这不正是《金刚经》中所言“荷担如来”的真实涵义吗?“如此乾坤需整顿,应有异人间起,君与我安之非是!”
 楼主| 发表于 2010-3-21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误区:对古智慧经典现代译本的反思

  一位老教育家曾经万分感慨地说:“我们小时候启蒙教育学的是‘人之初,性本善’,而现在小孩子们学的却是‘小猫叫,小狗跳’。”于是,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人立命修心的最根本的内容,也就是说要先学做人,然后才能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人于孩提时进行正性端身的启蒙培育,如同在新垦的土地种下智慧的种子,否则长大后就会像没有根基只能在水面蔓延的浮萍了。因此,现在间接或直接喝洋墨水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最大的困惑就是如何摆脱内心的空虚和浮躁,而少年一代则越来越沉迷于骄奢放纵的生活状态。这种表面无限风光的“浮萍现象”,最终不得不在自我困惑的疑问中回到对生命之根、教育之根、成长之根、做人之根、文明之根、科学之根的反思中,但反思的结果往往使自己更加迷茫。
 楼主| 发表于 2010-3-21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人们开始把目光重新投向经过千百年实践验证的中华传统文化中,以期寻找到人的自我本性之根、智慧之根、生命之根。但是,在如今物质利益高于社会责任与义务的利欲横行之风的影响下,“重译经典”可谓粗制滥造,泛滥成灾。我们要知道,《道德经》、《南华经》、《金刚经》,包括“四书五经”等经典,都是古圣贤智慧实证的结晶,是智慧传承教育文化的重要内容,其言外之意必须以生命实证来契合,绝不是文字工作者的案头文学,更不是懂一点文言文就能够翻译的,否则那些皓首穷经仍感叹力不从心的古人们就未免太过冤枉了。

  在圆觉先生的指导下,笔者翻阅了众多智慧经典的古今译解版本,其中不乏为后人推崇的名师大家。我们最先关注的是受众最多、对青少年影响最广的现代普及本,面对这些快餐文化生产出来的速成品,别说智慧内涵的阐释,就是连“治学严谨”四个字也已荡然无存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3-21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比方说,在《道德经》的诸多普及译本中,对于“虚其心。实其腹……常使民无知无欲”是这样来翻译的:“减少百姓的思虑而填饱他们的肚皮……永远使百姓没有知识、没有欲望。”对于《金刚经》中“随说是经”是这样翻译的:“所到的地方随便讲讲这本经。”想想看,现代的青年人读到这样被歪曲真义的译本,还会愿意进入传统智慧文化的修习中吗?那些早就把古智慧经典当成落后思想的知识分子们,更会将其视为宣扬愚昧的证明而厌弃嘲笑。

  商家打着“经典”的幌子来谋利,而众多读者没有分辨的能力,也就只能跟着这样的商业文化导向转,像这样妄想以浮躁的心性来摆脱浮躁,怎么可能不失望而返呢?

  对于智慧经典的译解,如若失去其智慧性的根本内涵,就不可能展现其对后人生命实践、启智明慧的教育性、传承性和实用性。其实早在千年前文人墨客的手上,就已将其桎梏于门派纷争和学术理论中了,以致流弊于今,并且愈演愈烈。从春秋战国时期皆以人为本、以自然天道为根、以社会现实为基的百家争鸣,到秦汉以后分门别教、互相批驳,再到后世重理轻行的舍本逐末,于是就出现了时人对明末儒家“圣人满街走,贤人多如狗”的讽言。印度的释迦牟尼也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留下了“正法时期、象法时期、末法时期”的预言。
 楼主| 发表于 2010-3-21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10-3-22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智慧教育文化不能像知识和科技一样越来越向前发展,反而渐趋没落稀罕呢?因为智慧的见证是内向性运用意识的身心整体的生命实证,而人们却越来越依赖外求的现象证明和逻辑推理。直到今天,专门做古经典研究的哲学、文学、宗教界人士也仍然盲目地钻进理论学术中,进行艰深繁难的推论。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对《道德经》自古以来就颇多争议,有主张其为消极倒退论的,有主张其为权谋论的……针锋相对,众说纷纭;为什么像《金刚经》这样的超越宗教性的智慧经典,被拘禁在宗教领域,甚至成为玄学、神学的代名词。即便是古代名家也往往因缺少实证功夫、见地不透而妄自穿凿,失其智慧整体性之根本;食古不化而死在前人笔下者也甚多。

  比方说对于《道德经》的解读,如王弼、董思靖、憨山等名家也不免将“王公”、“侯王”——人所呈现自觉自由的圣人之智慧境界,曲解为对封建统治者的教导。这样就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智慧教育意义,与我们每个平常人本所具有的质朴真性、所需践证的觉悟智慧无关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8 10:18 , Processed in 0.143676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