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103|回复: 4

[大德开示] 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7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

作者:净空法师答疑    文章来源:地藏孝亲网 


  问:“师父教导我们心量要大,要有包容心、慈悲心,要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弟子不敢有违师父教诲,时时提醒自己。但是遇到有人做事不如法,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是否也要恒顺?不恒顺就被指没有慈悲心。何谓慈悲心?有感慈悲心在此道场有滥用的现象。请老法师开示。”

  答:对,佛法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但是你要晓得,佛法自始至终所学的是智慧,如果没有智慧,慈悲心就成问题了。所以佛门也有两句话,“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那是什么?没有智慧,感情用事就不行。所以佛家讲慈悲,不讲爱。实际上,慈悲跟爱是一个,在相上讲完全相同,里面不相同。爱里头有感情,感情是迷惑;慈悲,这是爱,它是理智。我们今天讲理性的爱就叫做慈悲。慈悲里头要有感情,那就是世间人讲的爱,这个一定要有分别。

  看到有不符合规矩做事情的,可以提出来。如果这个人能够接受,要劝导他,这是你的慈悲。因为他有时候误犯了过失,我们要能原谅、提醒他,希望他改正。他要不能接受,就不要再提,再提你跟他结冤仇,那就没有意思了。

  如果觉得这个道场犯规的事情太多,以后不要到这儿来,为什么?这个地方是造罪业的地方,到这个地方来会造罪业,我不到这个地方去。道场很多,可以自由选择,何必一定到这儿来?你自己的心善,心地善良,诚心向佛,如理如法的修行,佛菩萨一定会有好地方让你去,这是一定道理的。你要是感觉得找不到地方,在家里念佛也一样。你在家里头把你一家治好,帮你家人服务,帮你的邻居乡党服务,都是做义工,跟在道场修学的功德没有两样。

  所以你发心做义工、修功德,不一定到道场来,哪里都能做。你看在新加坡,许哲修女一生做义工,现在还做义工。她帮助有二十多家很穷苦的病人,为他们服务。她不到道场,她今年一百零四岁。我听说(有人告诉我),有人给她看,她可以活到至少一百二十六岁。心地善良,一点毛病都没有,我看她就掉一颗牙齿,其他什么都看不出来。想一生为人服务,这样就好,自己没有烦恼,这个很重要。如果到这个道场来生烦恼,我就劝你不要来,成就自己德行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道场要如法。这个道场里面一些执事、董事不如法的话,他们自己不肯修行,我到这来干什么?我也不会来。你不要以为这个道场是我,我没有道场的观念,我是哪里有缘哪里去。这个地方要没有缘的话,我绝对不会来。(净空法师·于香港中华万姓先组纪念堂对义工开示 2002/12/23)

  问:他说请问要如何把握随顺众生的尺度?比如某事不随顺他人(集体),可能误了他人事情;若随顺,会令自己犯戒,如借用我的名义办理一些事情。

  答:这要有智慧,如果没有智慧,那就是佛门里面所说的,“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你就落到下流、祸害去了,所以要有智慧。跟众生随顺的时候,你从十大愿王里面你就能够体会得到。你看礼敬诸佛决定随顺,对人恭敬一定要随顺,对恶人也要恭敬。赞叹如来就有条件,你看赞叹换成如来,他不叫诸佛。赞叹,一定他是好事、善事,他做得不如法,不能赞叹。所以如来是从性德上讲的,诸佛是从形相上讲的,这就不一样了。由此可知,普贤菩萨教导我们“恒顺众生”,你就晓得恒顺众生是有分寸的,不是无条件的,里面是有条件的,这个东西应当要好好的去学习。最基础的当然还是《弟子规》,如果你能够从弟子规学起,从十善业学起,从《太上感应篇》学起,那个分寸就非常明显。你就知道在不同状况之下,如何灵活的运用,运用到恰到好处。所以这是智慧。

  借用名义办一些事情,这个事情如果是不如法的,有时候自己还要负法律责任。纵然你自己觉得无所谓,你的家人会间接受到伤害,这都是不能不留意的。(之四十二 2006/7/28)

  问:请问“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是什么意思?

  答:佛法,诸位都知道,古大德告诉我们,什么是佛法?有这样答覆的,“慈悲为本,方便为门”,确实大乘法如是;但是又有祖师大德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两句话是对立的,意思是什么?慈悲一定要有智慧,你看看菩提心,我写的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慈悲里面一定有真诚、清净、平等、正觉。如果没有上面这个,那个慈悲是感情的,慈悲里面是从烦恼生的慈悲,就有祸害。方便,《华严经》上说得太多,善巧方便,我们现在学习的这一大段经文,“无方大用”,里面有十个中段,中段里头有小段。无方大用就是善巧方便的举例,举这么多例子让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去学习。所以方便,你没有智慧,没有戒定慧的基础,那你方便就成了问题。方便变成什么?方便变成随便,变成忽略了戒律,忽略了规矩。认为什么叫方便?不要持戒是方便,不守规矩是方便,那你怎么会有成就?

  譬如今天我们讲学讲经,我们这个道场是以教学为主。培养学生,佛门里面培养学生,自古以来都是讲小座,讲小座要讲多久?至少五年。五年当中用小座的方法,这是方便,用这个方法训练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训练六波罗蜜一次完成,这个用意多好!如果你要不守规矩,你自己蒐集材料,任意去讲,将来就变成下流,肯定;自古至今我们看得很多,守规矩都成就了。佛门里面讲小座的规矩从哪来的?从阿难尊者来的,阿难尊者结集经藏就是复讲。复讲只准讲老师的,绝对不能加自己一丝毫意思,不可以加的。为什么这样做?这叫守戒。自己虽然有意思,不可以发表,这叫忍辱、这叫禅定,在学这个东西。所以不可以。它里头有很深的用意在里面,奠定你戒定慧三学的根基,奠定你尊师重道,品德的根本。尊师重道从哪来的?就从这里。一丝毫不违背,老师怎么说我怎么说,忘掉的没有关系,能讲几句就讲几句;决不能讲老师没有讲的,你的东西拿去讲,不可以的,叫持戒。

  升座复讲,这也是布施,内财布施,法布施。自古以来传的方式,我们一丝毫不改变,这是持戒、这是忍辱。从持戒、忍辱,底下就是把定慧的基础你就奠定了,你心不散乱,你没有妄想,这是定。讲久了之后会开智慧,为什么?烦恼轻智慧就长了,那个方法好得不得了。现在年轻人不懂,他要创造、他要创新、他要有发明,他有的意见统统都搬出来。不遵守老师的规矩,不遵守祖师大德代代传下来的成法,结果怎么样?没有一个出来的,所以这是不能不懂得。慈悲是个爱心,爱心里面没有智慧,只是感情在那里用事,感情是妄心,妄心里面哪有真正的爱心?虚情假意那不是真正的爱心。那是什么?现在人讲爱欲,不是爱心。爱心是清净的,爱欲是染污的;爱欲是千变万化,爱心永恒不变,这个要搞清楚。所以它祸害就多了,意思就在此地。

  学佛没有别的,尤其是在今天这个社会,自己修学困难,障碍太多了。内有烦恼习气,外面有很大的诱惑力量,再加上冤亲债主,这都是来障道的。冤亲债主里头有两大类,一类是善缘,让你生贪恋;一类是恶缘,让你生瞋恚。顺境里面你生了贪爱,你堕落了,你烦恼起现行,你要晓得七情五欲是烦恼。七情里面头一个就是喜,欢喜;怒,发怒;哀、乐,哀是悲哀,乐是快乐;下面是爱、恶,恶是厌恶、讨厌;最后一个是欲望,统统是烦恼,统统是习气。所以一切境缘都是引发你的烦恼习气,你怎么会成就?

  古人对于初学用心良苦,把道场建立在深山里面,人迹罕至,把外缘杜绝掉,深山里面修行,用这个方式。现在的诱惑多大,诱惑最大的、最普遍的是电视、网路,在这样强大诱惑的力量之下,你怎么能得清净心?心不清净,平等心就没有,智慧心就没有,真诚心没有,哪来的爱心?所以那种慈悲有名无实。真正具足,真正发菩提心,你还要晓得现在这个世间帮助人不容易,为什么?现在人不相信世间有好人。跟从前不一样,从前人相信人人都是好人,你要说他是坏人,要把他坏的证据拿出来。现在人不是的,现在人相信你都是坏人,没有一个是好人,你要说是好人,你把好人的证据拿来,不一样。所以你真的帮助别人,不但别人不感激你,别人还怀疑你,你到底是什么用意?你到底存的什么心?你对我这么好为什么?这个事情难办了。

  我学佛的时候李老师就告诉我,他说你们这一代学佛,难得你们能到老师面前来,恭恭敬敬是顶礼三拜来求法。他说到你们这一代将来要传法给别人,不是这样子,你们要顶礼三拜拿着佛法送给别人,别人未必能接受,再恭敬对他,可能被人家一顿喝斥,一脚把你踢走。老师讲得没错。所以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做弘法利生的工作,受了许多的屈辱、羞辱、毁谤、伤害,我们能够平安度过,那是什么?老师把这个话讲在先了。我们遇到了,老师很了不起,先见之明,为什么?他早就说明了,你肯定要遇到这些事情。现在遇到,老师的话不就兑现了吗?如果老师在当初没有讲这句话,我们恐怕早就退心了,菩萨道难行,算了,还是独善其身!

  我每当遭受重大打击,虽然有这些底子,心里还是有点难过,想怎么样?算了,不做了。我这个不做不是说永远断了不做,这个地方没缘,世界大得很,我到别的地方去做,动这个念头。可是每有这个念头才动就会有鼓励的来了,像这个两份东西就是最近,我也不知道什么人寄给我的,是南洋寄过来的。我这一看,对我是很大的鼓励,让我信心又恢复了,再苦、再难、再受屈辱,为什么?众生可怜,太可怜了。他愚痴,他无知,他在那里造作罪业,果报很恐怖。现在不知道,果报现前他后悔莫及,所以还是要做下去。这两份东西我们用文字放在解答的后面,跟着解答的光碟一起流通。(净空法师·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七十 2007/6/22)
发表于 2010-3-17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3-20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布施好文
受教
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0-3-20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发表于 2010-3-20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南无地藏菩萨
南无地藏菩萨
南无地藏菩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8 19:20 , Processed in 0.192768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