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经卷第三】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綈
【长寿品第四】
这一品内容是,说佛的寿命不可称量。
佛接着对诸比丘说,你们对戒律有何疑问,今日都可以问,我当予解说。
诸比丘说,我等无有智慧,于诸戒律不知问什么。我们如同一位一百二十岁的老人,体弱多病。有一位富人要远行他方,将宝物存放在老人这里,老人无有子女,命终后所寄存宝物尽皆散失。佛要把佛法之宝物存于我们这些声闻这里,就如同富人把宝物存于体弱老人那里一样。
佛又对诸比丘说,你们今日若请法能利益一切众生。
诸比丘说,佛您应该将佛法之宝藏寄存于菩萨那里;如年轻人有妻子儿女,家宅兴旺,会保证富人寄存财宝不散失。佛若将佛法付嘱于摩诃迦叶、阿难及诸比丘,这些人也如同老人,悉皆无常,使佛法不得久住。反之,佛法久住于世,利益众生。诸比丘说到这里,都沉默不语了。
这时,佛对大众说,我之寿命不可称量,我说妙法不可穷尽,你们随意咨问。
佛这么说以后,有一童子菩萨(在古印度时,未结婚的青少年称童子,下边统称为迦叶菩萨。)姓迦叶,从座起对佛说,我不多问,但佛您能听,我才敢问。
这里诸位要注意童子菩萨四字。迦叶有姓是人,又不同于四众弟子。什么人是菩萨,唯有佛知,而我们四众弟子,以声闻或凡夫境界,用颠倒知见衡量不了他人。童言无忌,表示菩萨纯贞境界和佛法真常。
佛赞许后,迦叶菩萨向佛请法。共问了三十二个为什么,并表示我们请法是为了顶戴恭敬守护佛法;如大臣守护国王的宝珠一样。同时,为增长广深智慧。
从第四卷开始至十六卷,佛广说迦叶菩萨所请。佛教化众生如何发菩提心,菩萨以身示范众生具体发菩提心。菩提之心,成佛之心是也。我们学佛、念佛,修行六度万行,是为证得佛果;又不为证得佛果而证佛果,而为承传佛的家业,广度众生。在世间法空的境界上,又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于出世间法定的境界中,又有愿力牵引,因缘汇合,妙有法喜。
这时,佛对迦叶菩萨说,我为你说佛如何得长寿之业。佛的长寿之业是以因地菩萨因缘修行而得,菩萨以此业因缘修行必定成佛;如王子犯罪坐牢,国王怜爱自己犯罪之王子,亲自去牢房探视。菩萨如国王,欲得长寿,应怜爱一切众生,对众生应如对犯罪的王子想。有二种法义;一是生慈悲心;自己不杀害也让众生互相不杀害,教其众生守持五戒十善。二是再来三界;菩萨化现到三恶道等六趣众生中去,安慰众生远离恐怖,教其离苦解脱之法。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佛您说菩萨修行平等心,对众生如一子想;为什么有一童子僧盗听说戒,金刚密迹,承佛神力,杵碎其身;是金刚暴恶还是把众生同一子想只是这么一说呢?
佛说,菩萨为教化破戒之人,而示现破戒童子僧。毁灭佛法、诽谤佛法和不信因果等人,他们杀生、邪见、违犯国法等,佛菩萨同生悲心,同于子想。佛法不同于国法或世俗法,对破戒之人,启单、呵责、说明因果等,让其自我放弃,远离诸恶。佛入涅槃后,有持戒比丘守护正法,纠治破戒;今行善法,得福无量;如伐除宅舍毒树,少年剪掉白发一样。否则,姑息养奸,非我佛子。
这里的启单,还要理解为佛法不度破戒之人,连往生的资格都被取消。有人会想,能这么严重吗?有一破戒弟子在佛前忏悔,我问她,佛听你的忏悔吗?佛观知是你行动上的心忏悔而不是言语上的嘴忏悔;如一死亡的三岁儿童能入祖坟地安葬吗?一定不会,族亲也不会让人破坏俗定之规。
这时,迦叶菩萨对佛请法说,一人持刀害佛,一人用香供养佛。佛对这二人生平等心,就不应惩治刀害之人。
佛说,如国王有四子,请严师授学,都让成就。而经苦治,因仗罚而死三子,仅一子成就,国王与严师对四子是平等心。有一子成就而使全国人受益,国王与严师得福无量。国王与严师,如苦治不修戒、定、慧法和懈怠、破戒、毁正法之人,同得福无量。菩萨修行此业,便得长寿,并善知宿命;既知自身宿命,又知有缘人宿命,为自度度人。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佛您如对众生生平等心,您应得长寿,善知宿命,常住于世。那今日您寿同人间,不足百岁,是怨恨众生还是往昔造恶业了呢?
佛说,迦叶菩萨这么说是粗言,你只知佛化身示现的肉身涅槃,而不知佛的真正化身、报身、法身寿命无量,如同天地虚空一样。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按此义佛您应住一劫,减掉一劫的生死,为众生常说妙法。
佛说,为度众生故,佛示现如毒树一样的无常肉身。肉身示现入般涅槃,同样是让众生知见,佛的真正三身是常住的。目的是让四众精进修行,广传佛法。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出世间法与世间法有何区别呢?
佛说,世间法如贼盗牛,被妄心所迷,众生执著肉身生灭,不知佛法,不信佛法,不修佛法,将自身具足的常住佛性散失于六趣中。虽有些人修戒、定、慧,由于没有证得出世间的智慧解脱,而不得常戒、常定、常慧的解脱。出世间法如王退群贼,即闭住自心六贼。清净之业,证知出世间的真常,得常戒、常定、常慧的解脱;证知真正的佛法僧三宝常住;证知世间法的诸法实相,诸法空性;证知出世间法的诸法空性,诸法实相。最后具足佛的常乐我净,也是诸佛法性入常乐我净。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是法性或如何知身生法性呢?
佛说,色界天以下法性有身,无色界法性有意无身。诸佛的法性三身是声闻、缘觉所不能知;如不相信出世间佛法僧三宝法性,此众生不是清净三皈依,不能持清净戒律,不能证声闻、缘觉和菩提圣果。反之,则能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