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为何有些人吃素后,反和别人关系更紧张而变为一个“怪人”?如何看待家庭婚姻中的生克关系?何谓修行?修什么?行什么?修心养性过程会出现什么常见病症?根源在哪里?中国传统文化经书智慧如何给我们指导?我们如何在生活言行中落实?请看罗老师在UC阳光心里访谈室和同学们做了一次交流。
今晚讲两个问题:
(一)什么是修行?修行的着力点在哪里?
(二)修行应该朝什么方向修?修行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原因在哪?
之所以修行,无非是因为在现实中发现了人生有烦恼,比如身体的病痛、人际关系的不顺、对前途的迷茫等等。所以我们有缘生在东土,接触儒释道圣贤的大智慧,是一种福气。我们希望跟随他们的足迹,提高悟性,走出烦恼,有病能够治疗好,心结可以打开,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可以化解,这是修行首先希望达到的效果。
修行人更大的愿望就是:修成正果,超脱生死轮回。这只是口号,是佛家关注的发愿。相比之下,道家和儒家就不是这么讲。儒家的《论语》里讲孔子怎么去开解、辅导不同的学生。学生问他什么是人,孔子有天就想听听各位同学的志向,子贡,曾子等谈了不同的志向。(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里是子路和颜渊的回答)从孔子对不同学生的回答的点评可以看出他是真正大智慧的老师,他会根据不同学生的根器给出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和步骤。
现在很多学佛的人喜欢盲目地喊大而空的口号,发一堆空愿,其实并不了解发愿和修佛的着力点在哪。现在人贪心比较多,喜欢跟佛做生意,主要有有两种倾向:一是速成——佛教密宗的“即身修成”吸引了很多人学佛,期望求得一个密咒秘法一步登天修成佛法;另外一种就是简单,这以佛教净土宗为代表,只念一句阿弥陀佛,其他的都可以不管了。如果你劝他深入研究般若智慧的,这些人会说这是瞎忙。其实这两类人修佛的心态都有问题的。佛教密宗和净土宗的真实思想不是那么简单的。净空法师曾指出过这种错误。
净空法师的讲坛谈到,七八十岁的老太太修佛,一心念阿弥陀佛就行。这句话对还是错?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我们前面的讲座提到,对错是对于具体评价维度而言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讨论三态身(光态身、气态身、固态身)这三个层次谈过此问题,不同维度,对错就会不一样。老太太年纪大,无论智力精力都比不上年轻人,如果对她说佛的智慧博大精深,她就会失去学佛的信心。
“都摄六根,净念相续”,这是净土法门。修了半天,六根都在放逸,普通人的心定不下来,眼耳鼻舌身意,都被外在信息吸引,心就动念,潜在潜意识里的杂念就全部出笼,慢慢乱花渐Yu迷人眼。所以,老太太文化不太高,教她这些来学佛,不现实;念一句“阿弥陀佛”,这是简单的法门,因为她很信,会老实去做,慢慢就会把六根收回来了,直达本心。用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用这句佛号取代各种杂念,然后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持,自己信念跟阿弥陀佛的愿力相融合,这就是人佛共通。这种融合很容易让人走出小我,体验无我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一个方便的法门,也是一条捷径。这种捷径一下子让我们明白什么是轮回——心的轮回,心的生灭。这个老太太未必最后可以悟到这个层面,可是让她老实去做,教她这样的方法没错。老人年纪大了,比较闲,但是年轻人不能一句阿弥陀佛就拉倒,需要多读金刚经等大乘经典,才能搞懂佛的真正智慧。
年轻人会遇到很多事情,要工作,跟人打交道,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事情,不能什么事情一句阿弥陀佛拉倒。阿弥陀佛的最终智慧,要超越阿弥陀佛这四个字的文字相。阿就是无量;弥,无量寿,无量光;陀,圆满圆融;佛就是觉悟者。大家看这四个字,无量光无量寿,圆满圆融,觉悟者。如果对于现实的各种人和事都一句阿弥陀佛应付,而不是像觉悟的佛陀那样——以无量光无量寿无量智圆融地处理各种人和事,那么就会导致更多的矛盾问题烦恼也会越来越多。所以现实工作生活的各种难题,恰恰是考验我们修行感悟到哪个层次的,我们应该在平时的为人处事实践中去参悟经书的智慧。这是修行的一个重要的着力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