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806|回复: 58

[大德开示]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21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46 编辑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
海涛法师著
  序 言   观世音菩萨的广大灵感,历代以来,在市井之间一直有许多不可思议的事迹流传着,因而被收录于典籍中不可胜计。这些著作中,近代高僧煮云法师所写的《普陀山传奇异闻录》可说是最为脍炙人口。法师的写作风格与他在各地弘法演讲一样,向来有趣、生动,完全将这座名山所流传的故事,活活泼泼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就算没去过普陀山,读过本书之后也能如神游太虚一般,如数家珍地知道普陀山上怪人怪事多;能知道千步沙的海潮音,吼声如雷,有如大海朝拜观音一般壮阔;能知道有个梵音洞,用心虔诚者,可以从洞中看见自己的前生,或看见瑞相;还有一座佛顶山上的大丛林,是由一位小沙弥所开创??。山上的神异传奇有如华严境界一般,美不胜收。   这本书以浅显的文字,简单的道理,生动的故事向社会大众介绍发生在普陀山上的传奇异闻,道出每一地的特色、传说,以及在各地所发生过的,扣人心弦,感化人心的故事,自然是希望读者能从中体会出人生无常,因果不虚的基本道理。自从本书问世以来相信已流传各地,深入人心,这不能不说是观世音菩萨的普门示现以及法师的慈心悲愿所使然。从佛教界的出版社、印经会,多年来争相发行,可以想见,本书确实已经发挥了教化人心的效果。   现今社会道德观念每况愈下,天灾人祸,层出不穷,教界大德莫不普劝佛弟子竭诚礼拜称念阿弥陀佛及观世音菩萨圣号,以消恶业。无论男女老幼,贫富贵贱,果能至诚,定有感应,转危为安。近年来,海涛法师极力提倡戒杀、放生、念佛、吃素,发愿作观世音菩萨的千手千眼,心在极乐,爱洒人间。本会同仁大众一致感念于菩萨普济世间的悲愿,至诚希望借着本书的再次印行,祝祷世间斗争平息,干戈不起,世人共享安乐和平,同增福寿!
 楼主| 发表于 2010-2-21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47 编辑

不肯去观音与慧谔开山   话说五代后梁明贞二年的时候,因中国佛教在唐时传去日本,当时有很多为了求法留学的日本出家人,都到中国来访道寻师,其中有慧谔和尚,远渡重洋,航海来到我们中华大国,一方面寻师访道,一方面参礼各处的佛教圣地。有一天来到山西五台山,朝拜大智文殊师利菩萨,遍游五台山,参观名胜,看见一尊观音大士的圣像,清净庄严,心羡不已。本想向该寺当家师父商讨请回日本供养,恐怕人家不允所求,所以他最后的办法,只有不与而取。他以为这是出于善心,能使日本人民睹圣像而生信敬,「皈依者福增无量,礼念者罪灭河沙」,这种做法决不会是犯佛戒中的「不与而取的盗戒」吧?所以他打定了主意,就偷偷的把这尊圣像拿走了。   慧谔和尚既然获得这尊无上至宝的圣像,当然不敢在五台山逗留下去,马上束装就道,买舟东渡,预备回归本国去了。当这条船开到现在浙江定海县所属的舟山群岛,有一名叫新罗礁的地方,忽然海洋中现出无数的铁莲花(今称莲花洋),挡舟不能前进,如是者三日三夜,这只船始终无法开出,只有远远在普陀山西边打转。如果向东开,即有铁莲花从海中涌现出来,阻道不前。慧谔和尚此时已经吓得惊惶万状,心中忐忑不安,俗语说:「为人不作亏心事,空中打雷我不惊」,他这时自已开始静坐思过了。他扪心自问,生平无大过,从来没有做过甚么不可告人的坏事,为甚么今天在海洋遭阻,进退不能呢?佛教徒遇着无法解决的困难事,唯一的法宝,就是跪在佛前,求哀忏悔。当他跪到菩萨像前,忽然想起这尊菩萨是不与而取偷来的,这时他恍然大悟,引咎自惭,很快的跪下去祷告着说:「大士!弟子因见菩萨圣像庄严,我国佛法未遍,圣像少见,我想将菩萨圣像请回日本供奉,假使我国众生此时无缘见您,当从所向,弟子即就该处,建立精舍,供奉圣像。」祷罢舟行,竟至潮音洞边,安然停下。   那时普陀山还是一片荒岛,野无人烟,虽然在汉时就有汉光武皇帝的好友严子陵先生的岳丈梅子真先生,隐居在这个山上,修真养性(即今梅福庵,内有梅福仙人炼丹井,普陀山又名梅岑山,即指此也)。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海中有此山,一直到五代后梁明贞年间,仍然还是一座荒山孤岛,只有几个捉鱼为业的渔翁,在山上搭几间茅草篷子,住在海边山凹里。当时慧谔祖师靠舟上山,寻了大半天,好不容易才在靠潮音洞不远的山旁边,找到一间渔人茅舍,该舍主人就是打鱼为业的张渔翁,经过慧谔和尚说明来意,他大为感动,同时也欢喜得不得了,菩萨连日本一个国家都不愿意去,而要住在我们这个孤岛荒山之中,这一座荒山真是与菩萨有大因缘了。我们住在这里附近的人民,也真是有很大的福德和善根哩,所以才能得到观世音菩萨显化此山。他思想至此即很慷慨的向慧谔和尚说:「师父!你们贵国的人,既无缘见佛,那么你就与菩萨一并住在我们山中,我把住的房子和地方让出来,你可以筑庵供奉菩萨,我过海去,叫各地民众,大家来山拜佛供养你,你不要再回日本去了。」慧谔禅师因此不再回日本而就在山上筑庵安住,呼名曰「不肯去观音院」。他就成了普陀山第一代的开山祖师了。这就是我国普陀山开山之由来。
发表于 2010-2-21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47 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10-2-21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47 编辑

唐文宗嗜蛤菩萨无言说法   唐朝文宗皇帝嗜吃蛤蜊,下旨要东南沿海的渔民,频年入贡蛤蜊,一班贪官污吏们乘此机会,鱼肉乡民,捐献诈取,害得他们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忽然一日,皇帝的御馔获一巨蛤,刀劈不开,甚为奇怪,御馔把这只巨蛤,送到皇帝面前,奏明其意,万岁接过以手指弹扣了一下,说也奇怪,那个巨蛤,自动张开,其中有一尊观世音菩萨梵相在内,文宗皇帝看见了惊异不已,急令宫监,以金饰檀香盒,贮起来供奉。即召当时德高道隆的惟政禅师入朝请问,禅师对曰:「物无虚应,乃启陛下信心,以节用爱人耳。经云:应以菩萨身得度者,即现菩萨身而为说法。」帝曰:「朕见菩萨矣,未闻说法!」师曰:「陛下信否?」帝曰:「焉敢不信?」师曰:「如此陛下闻其说法竟!」文宗大悦感悟,誓戒永不食蛤蜊,因诏天下寺院,各立观音像敬奉,这是菩萨显化,各地崇奉,盖亦普陀山香火之所由来也。   笔者没有看到蛤蜊中现观音像,可是亲眼看到在蛤蜊中的罗汉像,此像现存半片在盘石庵珍藏,非有特殊重要香客慕名请看,普通人是不容易见到的,据说已有五百余年了,那是一个红漆盒子装在里边,半个蛤蜊内天然长成的十八尊罗汉像,真是一件无价的宝物,菩萨显化不可思议的神异奇迹,不是科学所能说明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2-21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47 编辑

 短姑朝圣大士亲送饭来   相传有一位老翁和媳妇女儿虔持数年的愿心,远道航海来山进香,舟抵普陀的时候,翁嫂们正预备舍舟登岸,上岸进香的当儿,忽然小姑天癸适值身体不清净,所以不能跟随父亲和嫂嫂一同上山拜佛,请她嫂嫂在菩萨面前,代为进香以了心愿,其嫂短而笑之,小姑更觉惭恨,自己无福亲见菩萨,只得独坐舟中,静待父嫂上山进香回来。那知正值海水涨潮,潮水不断上涨,把刚才上岸的一条路全淹没了。道路断绝,无法上岸,而腹中又饥不得食,忽然看见一个老妪,手持饭箪而来,屡搬小石投水中,搴裳濡足登舟说:「特为姑娘送饭来!」说罢置饭箪而去,小姑甚为奇怪,以为是父亲使令此老婆婆送饭来吃的,直至下午天晚,父嫂在山上各处礼佛而归,那时已经潮退路现,他们实在忘记了预备小姑的午饭,迄至回船见面的时候,方才想起来小姑还没有吃午饭,因此忙问:「姑娘受饥饿了吗?」小姑说:「午后已经有一个老太婆,送饭来给我吃过了。我以为她是你们遣来送饭的,难道不是你们叫她送饭来的么?」他们翁媳两个很惊奇的说:「并没有叫人送饭呀!」小姑娘即将老太婆送来未吃完的饭,拿出来给他们看,表示所言不谬,嫂嫂这时已经悟知一定是观世音菩萨显圣,变现一个老婆婆送饭来,以济这个虔诚远道来山拜佛的少女,因身体不净,惭恨自己无缘得睹佛面为憾,所以菩萨现身变化给她看,以增其信念,她与她的公公赶快返殿祷谢,瞻仰莲坐,见大士之衣犹湿,因此后来就称靠船上岸的那个地方,名曰「短姑道头」。就是嫂嫂短笑小姑于此,菩萨显圣送饭的感应,说明小姑诚心的故事,后人名其地以志纪念也。那个地方也就是现在香客船来山靠岸边停船的码头,菩萨显圣的那个大殿,就是现在的慈云庵,紧靠在码头旁边上岸,不几步就到,笔者曾在该庵大殿后面,见有后人塑供纪念的短姑像,也不断有人来向她进香礼拜。   短姑道头上有一座「道头牌坊」,是民国八年无锡陈锡周居士捐资建造,钢筋水泥,工程坚固,形势雄壮,较之本省竹南佛教名胜狮头山紫阳门,高下悬殊,真是不可以道里计了。上面匾额有不少名人题字,例如滇南王人文题曰「南海圣境」,东海徐世昌题曰「同登彼岸」,河南冯国璋曰「宝筏迷津」,黄陂黎元洪题曰「金绳觉路」,江朝宗题曰「回头是岸」,又有大兴冯恕联云:「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无机不被,万里无云万里天」,四明王禹襄联云:「一日两度潮,可听其自来自去;千山万重石,莫笑他无觉无知」,简照南联云:「到这山来未谒普门,当先净志;渡那海去欲登彼岸,须早回头」。像这类文情并茂的题词,真是美不胜举。
 楼主| 发表于 2010-2-21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47 编辑

千僧斋罗汉应供   山中自古就有如此的传说:「凡是有斋主檀越来山,供众千僧大斋,必定有一位罗汉降临应供的。」不过罗汉来应供,大多是现比丘相,混杂在大众僧人之中,凡眼不能识得罢了。民国十七年春天,有一位大心居士是江西彭大融先生,来山进香,他知道未成佛道要先结人缘;更知道在三宝门中要广种福田。所以他诚恳的发出无上菩提道心,打一堂千僧大斋,广结众僧缘。真是人有诚心,佛有感应,居然亲遇罗汉,授他一尊古铜佛像,事后遍寻不见,所以他为感佛恩,撰一长文联语,悬于大圆通殿以志感念。今将联语及跋文抄录于后:「航海朝普陀,遍值斋供千僧,蒙老比丘,施我古铜圣像,想是应真阿罗汉;梯山礼大士,喜游驰两名剎,趋梵音洞,看他妙相分形,灵出趺坐紫金身。民国戊辰仲春月,奉皖省迎江寺竺老师尊之约,来斯进香,兼酬斋僧之愿,饭僧后,念佛到大圆通殿,大融在门首,迎接诸僧,忽一老比丘交我古铜圣像一尊,仰目视人,弗见踪影,想系阿罗汉现身示法也。特撰联语悬于殿首,以志纪念,且供诸来客,发信愿心,一诚有感云。江西吉安县皈依三宝弟子彭大融虔诚敬撰。」   写到这里,有人提议,要笔者将千僧斋的仪式说一说,使没有到过内地的台省佛门中四众弟子,多增一点见闻。可惜我的言钝笔拙,也只有稍为说几句以应某大德的心愿。谈到设斋供僧的由来,是始于佛世时目连尊者,为欲救拔他的母亲脱离饿鬼饥渴火烧之苦,于七月十五日设斋供养诸大菩萨贤圣僧,以此功德,回向其母脱苦生天。后来各方的檀信居士们为了要超度先亡,或者植福延生,就到名山古剎的大丛林里,打斋供养清净福田僧。不过斋供的名称也有各种不同,在本省有什么「红斋」和「香斋」的分别,在内地也有什么腐斋(即豆腐斋)、平斋、上堂斋、千僧斋等种种不同,不过在普通腐斋、平斋和如意斋,没有什么重要,如果打到上堂大斋的话,就得要请本寺和尚(住持)上堂说法。在普陀山大香会期间(从正月初一到二月十九日)差不多每天都有几堂上堂大斋。这是极普通的事。上堂斋的仪式简单的如这次大仙寺传戒期中所见的差不多。现在所要谈的是千僧斋。   一个大香会期中,都有几次千僧斋的。打千僧斋,小庵是不举行的,就是三大丛林之一的佛顶山也还不方便,唯有前后寺才能举行。因为前后寺的地方大,执事全,如果有一千个和尚来应供(有时多至六千人),必定要有煮饭的千僧大锅。不然粥少僧多很是麻烦。打千僧斋通告的牌子,在三天之前,就要挂在前寺大门外,昭示全山僧众,届时来寺应供。千僧斋的仪式相当隆重,和尚上堂说法和斋主请法的那一幕,如皇帝上朝一样的隆重庄严。请僧说法的这种敬师尊道的礼节,人见之莫不叹为稀有。先由客堂纠察师集合大众师至法堂,知客僧引导打斋的施主随至说法堂站立,由维那师鸣盘说:「钟鼓齐鸣往方丈迎请和尚!」到了方丈室斋主执香由知客师引至和尚前礼毕,和尚登座,斋主上香顶礼后,由知客师拈香礼拜,长跪合掌,代表斋主白词,迎请和尚。大意是:「仰白和尚!大慈忍听,今有某省某县某某信士,来山进香,为植福延生事,敬设千僧大斋一堂,供养两序诸师,恭请和尚,上堂说法,普利人天。惟愿和尚慈悲默然允许,下情无任,恳祷之至!」维那师呼:「末后先行!」,丈室里大钟大鼓一齐敲,这时全班执事随行,最前边有两面长幡大旗导路,跟着两序大众,和尚前面有两只提炉,有传炉的侍者,和尚身边有四个侍者,一人执说法的柱杖,一人执拂尘,一人捧钵,一人捧具,和尚身穿黄海青(大袍),披大红祖衣,挂大念佛珠,严肃威仪,步至法堂,维那师鸣盘一下,停止钟鼓,和尚礼佛升座,大众唱香赞毕,这时有香灯师拈香展大具顶礼三拜,上去接侍者手中柱杖,四个侍者一齐下来,展具拜三拜,维那师呼:「梵音龙象众,当观第一义」,和尚接过柱杖震地一下,开始说法,斋主跪听。说法毕,维那师又呼:「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呼毕,和尚下坐,斋主谢法,维那师说:「钟鼓齐鸣,送和尚回丈室。」然后佛前上供,和尚过斋堂应供,斋主拜斋,饭毕结斋后念佛,由和尚领班,斋主随和尚后,千僧齐集,在大殿前丹墀里绕佛。这时前后寺的知众师、知客师、纠察师,全部出马,各执各人应执的警策僧值的香板,四边站定;又有好些巡照师各人手执藤条,往来巡查照看,看大众师有无举动轻乖,交头接耳,有犯威仪。知众师知客师纠察师等,如大队长一样的指挥部下,巡照师执藤条维持秩序如警察一样的负责,看样子真是如临大敌,莫不为之心惊胆惧,千余人整整齐齐的在那里一心不乱的念佛。绕佛毕,和尚进大殿向外站立,斋主跪在和尚前面合掌迎接众师进来。大殿门口有人结缘散衬,简单仪式如此。这虽不是正题,可是也不无有一点小补。老参上座们,固然不屑看这些家常便饭的话,可是一般初发心的菩萨,还是未见未闻,见此也可以做一参考。
 楼主| 发表于 2010-2-21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47 编辑

来意不诚退回原处   到了大香会期间,前寺香客进香献烛者之多,真可以开设一间香烛店。虽然佛前烛台不少,可是大批香客涌进来的时候,还是无法应付,这枝烛刚插上去,那枝烛又送了来,只有把未点完的烛拿下来,换上新来的烛,如此不断的掉换下来的剩烛,每天都有好几百斤之多。尤其是杭州的香客,和上海的香客,佛前供烛,都是一百斤一对,或五十斤一对的送进来,如果香客船一到都有好几抬是大蜡烛。放得下的人,看见香灯师把他的贡烛熄了,倒也无所谓,知道这是不得已的事,同时有一句俗语,所谓「心到佛知」,「钱进山门,福归施主」,只要出了钱,发了心,我的香烛交与殿主师,随他烧香不烧香,点烛不点烛,总之我的心愿已了。有一种不知进香意义的人,他的心就放不下了,看见人家把他没烧完的香烛拿开,就有点不开心。   现在说一段香客进香,菩萨显圣的故事:   有一个远道来朝山的香客,因为他很有钱,所以买来的贡烛相当大,差不多有五六十斤一对烛,他到前寺进香时,正是进香的人最多的时候,香灯师忙着为香客点蜡烛,真是忙得不亦乐乎,这位香客把他一对大蜡烛,请香灯师点起来,刚插上烛台不久,又有其它的香客将蜡烛送来要点,所以香灯师把这位香客的一对大蜡烛熄下来,搁放着没点,再点其它香客的蜡烛,因此这位施主就大大不满意寺中的和尚,说和尚贪心,有意把他一对大香烛不点,存下来卖钱。一怒之下就带了一同来的小儿子回去,那知这个爱子,不幸在半途得病死了,这位先生也就无可奈何的买了一口棺材,把他的爱子装了带回家中埋葬。那知一到家中,看见这个已死的小孩子出来迎接他,这一来可把他楞住了!明明这个孩子同我去进香,在半途死去的,为什么又活在人世仍然未死呢?这真可说是千古的奇闻。因此大着胆子问道:「你不是随我去普陀山进香的吗?为什么现在又在家里呢?」儿子回答说:﹁那天随爸爸回来,一走出山门外,就不知爸爸到那里去了,我寻了好久,还是找不到您,正好遇见一个老人,承他把我送回来,我回来已经好几天了。」他的爸爸这一来如堕进五里雾中,摸不着头脑:明明这个孩子已经死了,是我亲手将他放进棺中,不知他什么时候活转过来的,还在我前面到家,我倒有点不相信哩,恐怕这是小孩变成小鬼来作祟我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带回来的棺材打开看看,不就马上见分晓了吗?于是当面教人把棺材打开来一看,那知棺材里已经不是放着孩子的死尸,竟变成一对大蜡烛,这好象变戏法一样的有趣,在那对蜡烛上还出现八个大字:﹁来意不诚,退回原处﹂!这一来可把这位先生弄得既惭且愧,跪下来就拜祷不止。原来这是观音大士显圣,从此以后,他每年都买很大的蜡烛到普陀山进香,再也不和香灯师们争论要点蜡烛不点蜡烛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2-21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47 编辑

 向蛇王借山菩萨显神通   故事是这样的:相传普陀山,山上有一个蛇王,率领它的子孙,盘据在这个山上,大有「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之势,甚么人也不敢来侵犯它的地盘。有一次观世音菩萨变成一个老比丘,来向蛇王借山开道场,以广度娑婆世界的迷昧众生,蛇王为了要保持自己的权益起见,执意不肯。它说:「这是我子孙万代帝王之业的根据地,怎么可以随便借给你和尚开道场,度化众生呢?」菩萨见蛇王蛮不讲理,也就不客气的说道:「你有甚么能力可以大胆的拒绝我不借呢?」蛇王见菩萨问他有何本领占据不借,它说:「我能现出原形来,围绕此山三匝。」菩萨笑而不信的说:「你真能现原形绕三转的话,我就不向你借山;如果没有本领,不能绕山三匝,那时又怎么说呢?」蛇王慨然的说:「这是我平常绕惯了的,那里有不能的道理?假使我围不到时,我一定把山借给你开道场!」菩萨说:「一言为定,不可失信。」蛇王挺起胸脯来说:「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罢摇身一变,现出原形来是一条千年怪蟒,又粗又长,慢慢的开始围山,菩萨这时也运用神通妙法,把这座山慢慢的放大;蛇王围围围,菩萨的山也放放放,结果一匝还没有到,蛇头和蛇尾都连接不到。菩萨见蛇王无能为力了,笑着对它说道:「现在你不能围绕三匝,还有甚么话说?山该借与我开道场了!」蛇王无可奈何的说:「今天不知倒了甚么运,每次我都能围三匝,今天怎么一转都围不上?借是可以借给你,不过你也显一点神通给我看看,才能使我甘心认输!」菩萨说:「那很容易!我手一指,这个地上的一块石头上马上能够现出紫竹来!」说罢用手一指,忽然那块白石上就现出无数的紫竹林,据说就是那块紫竹石。后来有许多朝山进香的男女们,都携带小紫竹石子,带回去做纪念品,这就是普陀山紫竹林的由来和出典。
 楼主| 发表于 2010-2-21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47 编辑

千步沙海潮音声吼如雷   当笔者初到普陀山的时候,睡在后寺上客堂里,当夜深人静的当儿,听到千步沙那里的海潮音,声若雷轰,震耳欲聋,像万马奔腾似的,比欧阳修秋声赋中所说的声音还要大上百千万倍。我最初以为是开足马力的特快车响声,继而思之,不对,这里是海洋中心,那里有甚么火车呢?简直闹得我大半夜睡不着觉,第二天问他们老住山的人,才知道是「海潮的声音」。这种雄壮宏大的海潮声,我还是出生以来第一次听到,法华经普门品的偈语说:「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到今天我才证实不谬。   传说这个海潮的音声之所以异常响亮,也有着一个小故事:就是蛇王虽然无条件把山借给菩萨开道场,但他要菩萨说出一个归还的日期来,到时候可以物归原主。菩萨对蛇王说:「那一天全山听不到我的弟子敲木鱼的声音;或者千步沙前的海潮音声不响了,那时我就把山让还给你。」普陀山现在发展到三大丛林,八十余家院庵,一百六十多个茅蓬,所以每天木鱼音声是不会断的。或者现在时局变动之际,普陀山听不到青磬红鱼的音声,恐怕就是这蛇王来讨山了,不过海潮的音声是永久不会断绝的呀!最奇观的是海潮拜浪,不管吹起甚么东南西北风,千步沙的海潮是始终不会随风转浪的,仍然是一波一波的扑向这一边来。有人说:「这是海潮拜浪」,无情的潮水也知道朝拜观世音菩萨。如果遇见大风激荡,那千步沙的波浪,若雷轰云涌,眩目震耳,来若飞瀑,止若曳练,倏然万变,不可名状,笔者往往遇着大风击浪的时候,一个人溜奔到海边,站在千步沙石上欣赏这俗人难得一见的大海之奇观,那一种身心荡然的境界,不是笔墨所能形容于万一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2-21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47 编辑

观音大士游天台   话说南海普陀山的观音大士,有一天在山上忽然静极思动起来,想另找一个地方游玩一番,换一换新鲜的空气,想罢就登上山顶的最高峰——佛顶山,睁开慧眼,瞩目远眺,遥望天台山国清寺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有很多的头陀和尚在那里来往不息。一定是我们一家人:「好吧,我就去天台山上走一遭!」想罢一个飞步,跨过「观音跳」(观音跳在紫竹林那一边,现有观音菩萨足迹,印于石上,传说观音菩萨是由此跳过海去的),来到天台山国清寺山门外,只见山明水秀,老树成荫;茂林修竹,绿草如茵,真是「别有天地在人间」。国清寺里的五百个阿罗汉,他们每天三三两两的站在门外,东张西望,希望有甚么善男信女的大心檀越,来山进香,可以广结善缘,随手布施金钱。他们一眼看见观世音菩萨,衣履整齐,威仪庄严,以为这一个有钱的大护法,一定有很多的金银与我们结缘,因此他们都拿起看家的法宝来了,把衣服兜起来一齐说道:「阿弥陀佛,结结缘!」观世音菩萨以慧眼看出他们皆是活罗汉,应化人间,逢场作戏。一个个的活像真的,把观音围着化缘,他们也不知道彼此皆是一家人,更不知道是南海普陀山的大菩萨,简直被他们围得没有办法,菩萨只有笑而不言。最后还是国清寺的方丈大和尚,道德高尚,另具慧眼,他看这位不速之客,一定是那一座名山的大菩萨,下降人间游方度化的,因此赶紧上前,推开众人,打起招呼,合掌问讯:「请问大德,是从那座名山而来?」观音大士也就答礼道:「我是南海普陀山慈航普渡的观世音,今天特来贵山一赏名山胜境。」那一班傻罗汉,一听说是观世音更加高兴起来:「难得大菩萨光临敝山,使我们增光不少,一定在我们这个小地力,多盘桓几天,让我们这些小罗汉们供养供养大菩萨,我们大家做罗汉菜,请你吃我们的罗汉斋。」这就是俗人所说的:「罗汉请观音,客少主人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4 02:57 , Processed in 4.112968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