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447|回复: 38

[说说布施网] 动物的故事---献给儿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18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55 编辑

动物的故事
序言 阅读好书的儿童 提早学习慈悲与智慧
  据专家学者研究,十三岁以前的儿童如果大量阅读优良书籍,会使他们的身心发展、气质变化更为美好,所以这个时期可以说是直接影响儿童一生教育的关键时刻。然而现今的书报、杂志或影视媒体,到处充满着暴力、色情等不健康的信息,一旦小朋友接触到这些负面讯息,会直接影响他们天真浪漫的心灵,使他们的人格受到污染。这是目前儿童教育最大的伤害,也是为人父母最大的隐忧。   有鉴于此,中华印经协会特别针对学龄儿童企划了儿童故事系列——一套结合佛经教育以及启发儿童爱心与智慧的图画书——希望藉由这一系列的推广,让孩子们在阅读时,除了可以从文字里领会到这些故事本身的乐趣之外,也一定能够从故事背后的寓意里,得到品格的陶冶以及心灵的美化。从小阅读好书,使他们变得更聪明、更善良,等于是让他们提早拥有丰富生命的慈悲与智慧。不管是现在或者将来,当小朋友遇到不良的影响时,较有免疫能力,避免受到心灵伤害。所以这套儿童故事系列是送给小孩子一辈子最宝贵的礼物。   儿童故事系列以浅白易懂的文字、精采多元的内容以及色彩丰富的图画,来引起小朋友的兴趣。目的是藉由故事来培养德性,鼓励孩子尊重生命、认识因果。本系列是以佛教故事为主,另外还包含其它童话、寓言以及励志等相关故事。尤其是《佛经寓言故事选集》,寓言故事题材多出自《譬喻经》、《百喻经》。每个寓言故事都寓意深远,所以在编辑上以俚俗浅明的要理作为书写的主轴,力求故事的生动性与启发价值。   中华印经协会长期以来一直不断耕耘儿童读物这块园地,相信在编辑群的努力之下,儿童故事系列绝对是最适合小朋友的优良课外读物。敬请关心教育的家长和老师们,与我们一起为打造儿童美好的将来而努力。
生命电视台 台 长 中华印经协会 理事长 海 涛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55 编辑

1.谁比较笨?   有个人在河边有一座花园,他的工作是将花园里所种的花拿来编结成花环,所以人们都叫他花鬘师。   这几天,花鬘师发现花园里的花经常被破坏,许多花不是折断了,就是被踏得乱七八糟。花鬘师很生气,心想:「到底是谁破坏我的花园?我就不相信抓不到他!」于是花鬘师悄悄躲在花园的角落,静静等候,等着抓破坏花园的罪魁祸首。   到了中午,有只乌龟从河里爬出来,爬进花园找东西吃。乌龟在花园里晃了一圈,它慢慢地爬啊爬,只要它经过的地方,花都被压烂了。   花鬘师看了非常生气,从角落跳出来把乌龟捉住,关进装花环的竹筐中。   「好啊!原来是你这只乌龟弄坏我辛苦种的花,你等着当我的晚餐吧!」花鬘师边说边把竹筐封好,以免乌龟跑出来。   乌龟吓了一跳,随后马上冷静地想:「不能就这样让人把我吃掉,我得想办法逃走。」它想了想,对花鬘师说:「我刚刚从水里爬出来,一身都是泥巴。你把我和花一起放在竹筐里,难道不怕花被弄脏?」   花鬘师心想:「对喔!有谁会买脏了的花环呢?不行!我得把乌龟拿到河边洗一洗。」边想边来到河边,把乌龟放在石头上,刚捧起水要冲洗它,没想到乌龟用力一挣,跳进水里去了。   花鬘师这下才发现自己被骗,他想:「可恶的乌龟!竟敢骗我,那我也骗骗你,让你从水里出来。」   花鬘师对乌龟说:「乌龟啊!你今天来我家一趟,没带点礼物就走了,不如我编个花环送给你,让你戴在脖子上,你戴起来一定很好看。」   乌龟心里想:「这花鬘师刚刚还想杀我,这一定是要骗我的借口。」于是乌龟便对花鬘师说:「我才不像你那么笨,这么容易被骗。」说完就转身游走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55 编辑

2.小狮子出家去   有两个比丘住在山上,每天精勤修道,已修成各种神通。他们和一只母狮是好朋友,每当母狮要外出觅食,就会将两只小狮子交给比丘照顾。   有一天,母狮出去觅食,两个比丘也出去办事,只剩下两只小狮。   有个猎人看到这两只小狮,心想:「这两只狮子常与比丘在一起,如果我穿上法衣,假装成比丘的样子,应该可以轻轻松松抓到它们!」   于是猎人穿上比丘的袈裟来找小狮子,小狮子以为是真的比丘回来了,马上跑向前去欢迎,结果毫无防备地被猎人抓住。猎人把它们杀了,剥下狮皮,准备拿去市场卖掉。   两个比丘回来后,到处找不到小狮子,便入禅定寻找小狮子的踪影,看到这两只小狮子已经被猎人所杀。比丘吓了一跳,立刻运用神足通追上那个猎人,将两只小狮子的皮抢回来。   比丘们很难过,觉得自己没有照顾好小狮子,害它们失去性命。他们很想念这两只小狮子,便入禅定,运用神通看看它们的下落,原来它们投生到一个长者家,成为双胞胎。   两位比丘赶快来到长者家,询问长者:「不知道您现在最想得到什么?」   长者无奈地回答:「我家很富有,什么都不缺,唯一遗憾的是膝下无子啊!」   两位比丘微微一笑,对他说:「不用着急,我们可以让您有儿子。」   「真的吗?真是太感谢你们了!」长者非常高兴,不停向比丘道谢。   比丘又问:「您如果得了儿子,该怎样报答我们呢?」   长者实在太高兴了,就随口说:「如果我有儿子,长大后就给您二位当弟子。」   这两个比丘听了便很高兴地回去了。   过了几天,长者的妻子发觉自已怀孕了,后来果真生下一对非常可爱的双胞胎。   当两个儿子长到八岁时,两位比丘又来到长者家。因为前世的因缘,两个孩子一见到比丘就感到十分亲切,而且非常尊敬他们。   比丘问长者:「您还记得过去对我们的承诺吗?」   「记得!」长者虽然很舍不得,但为了守信,还是将两个儿子交给比丘当弟子。   这两个孩子便随比丘出家,他们精进修行,很快就得道。有天他们在狮皮上坐禅,才知道自己前世是狮子,并且得知前一世及这一世的种种因缘。   他们一起向师父顶礼,感恩地说:「我们能修行得道,实在是您二位的大恩大德啊!」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55 编辑

3.水坑里的大虫   在王舍城东南方有个水坑,臭气熏天,路过的人总是摀着鼻子快速走过。水坑中有一条非常大的虫,经常在臭水里游来游去,有时还翻腾跳跃,把坑中的臭水溅得到处都是,十分惹人讨厌。   有一天,佛陀和弟子们路过水坑,阿难好奇地询问佛陀:「世尊!这条大虫因为什么样的因缘,现在身在臭水坑中,令人厌恶呢?」   佛陀便对众比丘僧讲述以下这段因缘。   很久以前,有五百个比丘经过一座塔寺,寺主热情地将他们留在寺中住三个月,接受他的供养。寺主每天竭尽所能地为比丘准备饭食,还为他们准备将来上路所需要的东西。   过了两个多月,有天寺里来了五百个过路的商人。这些商人在寺里看到比丘们个个精进修持,非常高兴,于是告诉寺主说他们也想供养这些比丘。   寺主听后说:「我当初和他们说好,要供养他们三个月,现在差五天就期满了。你们要是想供养,五天后再轮你们陈设供养吧!」   商人们回答:「我们要赶去做买卖,没有时间等了。这样好了,我们每人拿出一颗摩尼珠,麻烦您用这些珠子替我们供养众比丘。」   寺主答应了他们的请求,收下五百颗摩尼珠,但是寺主见到这么多昂贵的珠子,内心起了贪念,他想:「要是这些珠子都是我的,该有多好啊!」   于是等商人一走,他便把珠子藏起来,占为己有,不愿用来供养比丘。   三个月的时间到了,众比丘要上路了。离开前比丘们问寺主:   「前些日子那些商人走时,不是留下许多珠宝,请你供养大家吗?」   寺主怕珠宝被他们拿走,便对比丘说:「那些珠宝是商人们布施给我的,不是要供养你们的。」   比丘们迟疑了一会儿,仍旧站在原地。寺主见这些比丘还不走,便又说:「我供养你们已经三个月了,你们该走了。如果你们再留下来,除了污水,没有别的东西可以供养你们了。」   比丘们看他贪心成这个样子,就默默地走了。   佛陀说完后指着水坑中的大虫,对大家说:「众生的贪、瞋、痴引动身、语、意所造的恶业果报,如今真实呈现在你们眼前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55 编辑

 4.爱胡思乱想的驴   有一头驴子每天到处闲逛,什么也不做,只是胡思乱想。   它看见马在拉车,心想:「做马太累了,每天拉沉重的车子,还会被人鞭打,我才不学它呢!」   它看见狗在牧羊,心想:「做狗真危险,狼来了怎么办?」   它看见母鸡在下蛋,心想:「做鸡太辛苦了,每天才吃一点点东西,却要生一大堆蛋,我可不学鸡!」   它看见猪在睡觉,心想:「做猪还不错,整天吃饱了就睡,多舒服呀!」才刚想到这里,驴子就看见两个人走进猪圈,拿着绳子朝正在睡觉的肥猪走去,把猪捆起来放到车上。猪在车上死命地嚎叫,想逃却逃不掉。   驴子好奇地凑过去,听到人说:「这只猪可真肥,宰了能卖不少钱呢!」   驴子一听吓了一大跳,急忙朝村外跑去,边跑边想:「好可怕啊!还好我不是猪,太可怕了!」   驴子跑到村外的打麦场旁边,看到两头小驴子正拉着石滚子磨麦,它心想:「这两头蠢驴,放着悠闲自在的日子不过,却在帮人干活,真是蠢透了!」于是驴子又漫无目标地向前走去。   走着走着,驴子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青草散发阵阵诱人的清香,当中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溪穿过,抬头一看,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驴子顿时觉得心旷神怡,便往草地走去。   在那里,驴子看见一群牛,它们三三两两的在草地上散步,一会儿低头吃嫩草,一会儿抬头「哞哞」地叫着,一会儿到溪边喝清凉的溪水,一会儿又躺在青草中休息,一副优闲自在的样子。   驴子心想:「看这些牛舒服又自在,我何不学它们的样子,跟它们一起吃草、喝水?」说完便决定要做牛。   它一会儿和牛抢嫩草吃,一会儿又挤到溪边去抢水喝,一会儿又去干扰正在休息的牛……,然后学着牛的声音大喊大叫:「我是牛!我是牛!」可是叫来叫去仍旧是驴子的大嗓门,一点也不像牛。   牛被驴子烦得不得安宁,它们远远的躲开了驴子。   有头老牛好心劝驴子:「你要吃草、喝水都可以,但是请不要打扰到别人。」   驴子不听劝告,反而更加胡闹。这下子激怒了牛群,所有的牛都围了过来,一起用犄角去顶这头驴子,过没多久,驴子就这样被顶死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55 编辑

5.猫女王的拜访   很久以前,在印度北方有一座大雪山,山上整年都被白雪覆盖,山下四季如春,绿草如茵,茂密的树林里盛开各种花果,还有清清的山泉绕林而过,是个美丽且富饶的地方。   有一年,一大群山鸡飞到这里来居住,山鸡王既仁慈又有智慧,它在大树上建造屋子供山鸡们居住,还挑选精壮的山鸡负责在林中巡逻,保卫同伴。在山鸡王的治理之下,这群山鸡很快地繁衍起来,建立了山鸡王国。   雪山下的密林附近住着一只坏猫,它听说林子里来了很多山鸡,想抓几只山鸡来吃,但是树林里常有一队队山鸡在巡逻,使它不敢轻易下手。   有一天,坏猫想到一个诡计,特地打扮了一番,大摇大摆地向树林走来。它对守在林边的山鸡卫士们说:   「快去告诉你们大王,说猫女王来拜访它。」   卫士们派了一名山鸡去禀报山鸡王,山鸡王听后,心想:「坏猫一定不安好意,我要小心提防。」于是命令卫士们说:   「快通知大家小心戒备,看好孩子,关好门户,不要让那坏猫有机可乘。」   准备就续后,山鸡王派卫士把坏猫带进来。一路上坏猫到处窥探,见家家门户紧闭,无从下手,只能恨得牙痒痒的,却又无可奈何。   来到山鸡王宝座前,坏猫假惺惺地说:「我这次来是想与大王交个朋友,希望大王不要嫌弃。」   山鸡王说:「您太客气了!我山鸡王对朋友一向恭敬如宾,怎么会嫌弃呢?不过……我的朋友都是吃素的,不知道您改变饮食习惯了吗?」   坏猫听了,支支吾吾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山鸡王笑着说:「既然这样,您还是请回吧!」   坏猫生气地说:「你这只自以为是的山鸡!你以为我真的要和你交朋友吗?看我怎么吃掉你!」说着一下子就往山鸡王身上扑过去。   山鸡王一声令下:「来人啊!给我拿下!」   四边立刻拥上许多持枪拿剑的武士,一下子就把坏猫抓起来,把它痛打了一顿。   「饶了我吧!我再也不敢了!」坏猫被打得哇哇大叫,不停求饶,众山鸡卫士这才放了它。   后来坏猫一瘸一拐地走回家,从此以后再也不敢到树林中去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55 编辑

 6.谁该生气?   从前在雪山下有一只两头鸟,它只有一个身子,却有两个头,一个名叫迦喽茶,另一个名叫优波迦喽茶。这只鸟一个头睡觉时,另一个头就醒着。   有一天优波迦喽茶睡了,迦喽茶醒着。这时迦喽茶的旁边有一棵摩头迦树,一阵风吹过,树上掉下一朵花,正好掉在迦喽茶的面前。   迦喽茶心想:「我自己吃了这朵花,但是进到肚子里,我们会同时得到力气,解除饥渴。」于是迦喽茶没有叫醒优波迦喽茶,自己把花吃了。   优波迦喽茶睡醒后,觉得肚子很饱,便问迦喽茶说:「在我睡觉时你吃了什么美味的食物吗?现在我觉得全身很舒服,声音也美妙动听。」   迦喽茶便告诉它先前发生的事及自己的想法。   优波迦喽茶听了这些话,心里很不高兴,它心想:「这个自私鬼!不叫醒我就自己把好东西吃了,我以后得到饮食也不叫醒它,不让它知道。」   过了几天,两头鸟出去游玩,忽然优波迦喽茶看见地上有一朵毒花,心想:「哼!上次你不叫醒我,把好东西自己独吞,不如我吃了这朵花,我们俩一起死!」   想到这里,它对迦喽茶说:「你先睡觉吧!我醒着。」迦喽茶便睡了。   优波迦喽茶等迦喽茶睡着了,便一口把那朵毒花吃掉。   迦喽茶感到很不舒服,才睡一下就醒了,醒来后打了一个嗝,觉得有一股毒气从喉咙里冲出来。它问优波迦喽茶说:   「我睡着的时候,你吃了什么不好的东西?我现在感觉很不舒服,像快死了一样,嗓子也很难受,叫不出声音来。」   优波迦喽茶说:「刚才你睡觉的时候,我吃了一朵毒花。上次你独自吃东西不告诉我,这次我也不告诉你。我情愿我们一起死掉!」   迦喽茶听了,生气地说:「真是太过份了!你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来!上次我吃的是美味的食物,吃了我们会同时长力气,你却因此生出怨恨。真是不能与蠢人共同生活!」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55 编辑

7.沙门救狗   有一个国家发生饥荒,许多百姓都没饭吃,即使有钱也很难买到食物,所以沙门乞食变得更加困难。   有个沙门到处讨不到食物,最后来到一户有钱人家乞食,这家主人拿了一些吃剩的饭菜就把他打发走了。沙门没有说甚么,准备回去吃了这饭再用功修行。   正走着,迎面看见一个屠夫准备把一只小狗宰来吃,屠夫看见沙门,就把刀放了下来,赶忙上前施礼。沙门看到那待宰的小狗,慈悲怜悯之心涌上心头,对屠夫说:   「既然你也信奉佛法、尊敬沙门,不如把这小狗送给我,放它一条生路吧!」   屠夫虽然感到羞愧,却不肯答应沙门的请求,他说:   「现在日子不好过,我的家人都快饿死了,我只好狠下心把狗杀了。」   沙门一而再,再而三的向屠夫请求,跟他说道理,但屠夫始终不肯答应。   沙门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说:「那么你把小狗借我看看总可以吧?」   屠夫只得把小狗递过来。   沙门把自己刚乞来的饭给这小狗吃,一面抚摸着它的毛,口中祝愿道:「不知你前世造了什么恶业,今生变成狗身受苦,一切由人主宰。但愿你及早灭罪积福,此生命终转成人身,并且得遇佛、法、僧三宝,依法修行,早证解脱。」   小狗一面听,一面流下泪来,由衷地发起了善心。   屠夫还是把这只狗抱回家杀了。小狗死了以后,果然转成人身,而且就出生在那有钱人家中,一生下来就有大慈悲心。   很快的,小狗所转生的小孩已经七岁了。   这天,沙门进城乞食,刚好又经过这有钱人家门前。这家人布施食物给沙门时,那小孩正好在旁边。   小孩一见到沙门,就想起自己前世是狗的记忆,于是小儿子忙跑上前,倒身顶礼沙门的脚,请求供养沙门。   沙门吃过他供养的饭,正准备离去,却被小孩拦住。只见他转身对父母说:   「我要跟随这位沙门出家受持戒律,依法修行,如果父母不准我出家,我就绝食!」   父母无奈,只好送他出家。沙门便给他剃发、披僧衣,他很努力地修持,很快证得不退转的境地,置身在佛法经藏的智慧海中,寻找解脱的自由之路去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55 编辑

8.吉利鸟   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名叫波罗奈,国中许多人以捕猎为生,每天捕杀飞禽走兽,禽兽们害怕极了,纷纷逃进深山或躲进洞穴中不敢出来。   一位有慈悲心的仙人对国王说:「大王!百姓这样残杀生灵,动物都快死光了!现在连鸟都不敢从贵国的上空飞过。您应该教化民众,放弃这样残酷的举动,让他们有仁慈之心。」   波罗奈国的国王是个很善良的人,听了仙人的话,他立即诏令全国,禁止任何人捕杀动物。   国王的命令很快就传遍全国,连动物们也知道了这个消息,它们纷纷走出藏匿的洞穴,奔走相告,感谢那位仙人和仁慈的国王。   可是有一个残忍的人违抗国王的命令,偷偷捕猎动物。这个人阴险又狡猾,常穿上仙人的衣服诱骗动物,再趁机杀害他们,而且他每次捕猎动物都很小心,又十分善于伪装,所以都没有被发现。   有一天,这个人又穿上仙人的衣服来到林中。一只小鹿远远看到他,以为是仙人来了,高兴地朝他跑去。猎人等小鹿靠近,马上拉弓放箭,小鹿虽然发现他不是仙人,但已经来不及了,那一箭射中小鹿的胸口,小鹿应声倒地,鲜血从胸膛汩汩流出。   这一切都被一只小鸟看到,它又惊讶又伤心,决心要揭穿猎人,不让同伴受害,于是它牢牢记住猎人的模样,并把这件事告诉动物们。每当猎人再假装仙人走进林里时,小鸟便冒着被射杀的危险,赶去提醒大家:   「那个假装仙人的猎人又来了,大家要提高警觉,千万不要上当!」   后来猎人再也不捕不到动物了,虽然如此,但动物们仍然生活在恐惧之中。大家经过商量,决定把这件事告诉人们。人们知道了这件事,都非常气愤,纷纷指责那个人,并把这件事报告国王,要求国王严厉惩罚他。   从此以后,动物们真正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它们都十分感谢那只勇敢的小鸟,称它为「吉利鸟」。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55 编辑

9.蛇、蛤蟆和乌龟   一个池塘里住着一条蛇、一只蛤蟆和一只乌龟,它们相处得还算融洽。   有一天,池子里的水突然被抽干。在没水喝又没食物吃的情况下,它们就快活不下去了。   那条蛇首先起了恶念,它心想:「现在大家都快饿死了,还管什么亲朋好友,干脆先把蛤蟆吃了吧!」想到这儿蛇便对乌龟说:   「我们就快饿死了!再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不如你去把蛤蟆叫来,我们一起吃掉它。死一个总比死三个好。」   乌龟一边慢慢往蛤蟆住的地方爬,一边想:「平时大家都生活在一起,遇到危难就互相残杀,也太不讲道义了。」   乌龟这样想着,已经来到蛤蟆的住处。乌龟告诉蛤蟆,蛇叫它过去,然后说了一首偈言:   平安无事互为亲,仁义礼智挂嘴边;若遭危难失本心,不惟本义食为先。   蛤蟆明白了蛇叫牠去的意思,心想:「发生危难的时候,舍弃自己的生命去供养别人,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那蛇却不讲道义,只为了自己活下去而残害别人,实在是不应该供养它!」   蛤蟆想到这儿,便也说了一首偈言:   往日平安为友善,危急之时无仁义;汝持我言以语蛇,我终不到它身边。   乌龟了解蛤蟆的想法,知道它不会去蛇那里,就默默地回去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4 01:48 , Processed in 4.224371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