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893|回复: 21

[原创] 如何做一个佛教徒?---个人体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30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16 编辑

在十年前就开始接触佛教,在瑞士求学的时候总是和别人说我信佛,还参加了佛光山的很多集体活动,毕竟在国外言论信仰比较自由。那个时候业障还不是很多,读书吗没有想太多,比较enjoy,觉着学佛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是锦上添花的事情。那个时候比较喜欢净土,念阿弥陀佛;也非常注重形式理论的东西,认为佛教是最无上的,没有别的教法可以比拟,还经常和基督教徒们理论,结果他们很不开心,因为我总是把他们驳倒,很显然,佛法是究竟的学问。在佛光山参禅打坐念佛,做很多外在的事物,觉着很好。现在回想起来,都是心外求法吧。虽然也似乎懂一些禅宗的话头,但是都是似是而非。 后来,慢慢业障来了,越来越大,现在回想起来,也是因为自己造业太多,最主要的是邪淫恶业,这里我要劝戒大家一定要断邪淫!特别是网站上的色情资讯要远离!由此,慢慢开始学佛是必须的,为什么,业障来了,很多事情不顺,直到现在,到今年,才完全明白,佛陀说断邪淫不是妄语。 不过,说到这,还没有说到点子上,那么,如何做一个佛教徒?这里引用四十二章经里面的一段: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为什么佛陀这么推崇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的人?参!金刚经云,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可见只要心里有一个佛,一个佛教或者佛法可以分别,都是入了法执我执!所以一个真正学佛的人,从来不需要说自己是佛教徒!因为他内心从来不去分别哪个是佛法,哪个不是佛法。真正的大乘道一乘道,只在自己心地上用功,怎么用功: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这段话也是来自四十二章经。 以前总总学佛其实都是心外求法,从现在起听了回家人老师的讲解之后才有起色!感恩回师!还是回到如何做一个佛教徒,一句话说的好:但尽凡情,不求圣解!回家人在讲僧伽吒经的时候说:什么叫怪,就是心里把自己做圣人想,认为自己学佛了,高人一等,等等,都是怪!所以学佛人,要不求圣解,还有要尽凡情!为什么?一切都是自性众生,你不度他们,谁度?如何尽凡情: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说穿了,如何学佛,就是规规矩矩做人,要尽人情!尽世间缘!其实,一花一木都是自性的化现,都要善待它们,何况是动物呢? 还有如果你业障很大,最好不要和别人说你在学佛,为什么,这会障碍了别人,他们觉得学佛人这么差啊!所以要深深海底行!不做任何标新立异!老老实实做人!这才是第一的。等你真的上路了,世间的福报来了,这个时候你才可以开始影响别人,去告诉别人你的智慧都是学佛来的。 当然我们要发愿,做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或者发愿成就亿万富翁的幻象!这个就是回家人老师交给我们真正的方便!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 +2 收起 理由
菜园的虫子 + 1
流桢 + 1 学习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30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做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发表于 2010-1-30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16 编辑

发表于 2010-1-30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16 编辑

发表于 2010-1-30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16 编辑

很喜欢看师兄的文章 “规规矩矩做人,要尽人情,尽世间缘”,说的真好。这样的修行真正是行到实处了。 只是我没有师兄那种境界,到现在也不能体会到“自性化现”的含义。总是心外去求。不过这也是个必经的阶段吧,在还不知道心是什么的时候,也只能向外求。只是希望这个阶段能早点渡过。 谢谢师兄
发表于 2010-1-30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16 编辑

感恩丹心赤子师兄 没有学佛的时候,我执特别严重,由于在网络上犯的邪淫业特重,福报最低的时候几乎等同于地狱众生。那个时候,我执形成的一套标准总是试图去控制别人,哈哈,就是有道理,哪里有人会听你的,因为你内心的磁场都是紊乱的,福报能量是最低的。那些日子,哈哈,每天被妻子呵来骂去的,出去也被人瞧不起。这样的福报能量,何谈“幻法影响幻众”“尽人情”? 象师兄所说,我与因缘众生皆是幻化的子程序,哈哈,大家彼此互相加持,也许可以称为共业。大家看大家也是平等的,似乎都用当下时空程序的共同标准来要求。以前总是试图去改变别人,现在发现只能影响,除非他自己愿意改变,如同现在的自己也是当初从贪图利的出发点开始改变的。 其实,众生从来不缺乏改变的动力,只是这个改变的动力与方式走错了方向,而当出现了问题,出现了不顺,也很难找出症结所在。 在但尽凡心,莫做圣解的幻法影响幻众的过程中,恐怕能影响众生的终极动力,如果挑选一个角度的话,当然是从符合这个时代特征的共业的妄心目标入手。这也就是回师在《与时俱进,弘扬大乘》一文中指出的,从洋务运动的时候,西洋文化逐步传入我国,人们见面的问候语开始逐步被“恭喜发财”所代替。也就是说,现在的时代特征已被深深地烙上名利的特征。在当今的中国,利不必说了,已经是第一大因素。而名自然是官,不管是在那一阶层,都是人们追逐的妄心中挥之不去的。当今的时代特征就是发财当官。 回过头来,深深海底行,行在哪里?高高山顶立,立在何方?如何行,如何立,什么时候立是我们每一个佛子应该深深思考的事情。我想回师的券德愿力能给出完美的答案。 走进布施论坛最初的原因是2006年回师讲的《也谈布施》中的做个千万富翁,呵呵,贪心,贪心,现在看,贪了什么? 感恩回师 感恩布施论坛 感恩师兄布施原创好文 感恩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发表于 2010-2-3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16 编辑

发表于 2010-2-3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看师兄的文章
发表于 2010-2-4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16 编辑

发表于 2010-2-9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16 编辑

【无修无证】  (术语)离修证情念之无为真人也。台家称所谓无作性德之人。四十二章经曰:“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人。” FROM:【佛学大辞典】 【佛】  (术语)Buddha,佛陀之略,又作休屠、佛陀、浮陀、浮图、浮头、勃陀、勃驮、部陀、母陀、没驮。译言觉者,或智者。觉有觉察觉悟之二义,觉察烦恼,使不为害,如世人之觉知为贼者,故云觉察,是名一切智。觉知诸法之事理,而了了分明,如睡梦之寤,谓之觉悟,是名一切种智。自觉复能觉他,自他之觉行穷满,名为佛。自觉者,简于凡夫,觉他者简于二乘,觉行穷满,简异于菩萨。何则?以凡夫不能自觉,二乘虽自觉而无觉他之行,菩萨自觉觉他而觉行未为圆满故也。又以知者既具足二智而觉知一切诸法,了了分明故也。南山戒本疏一曰:“佛,梵云佛陀,或云浮陀、佛驮步他、浮图、浮头。盖传者之讹耳。此无其人,以义翻之为觉。”宗轮论述记曰:“佛陀梵音,此云觉者,随旧略语,但称曰佛。”佛地论一曰:“于一切法,一切种相,能自开觉,亦开觉一切有情。如睡梦觉醒,如莲华开,故名佛。”智度论二曰:“佛陀秦言知者,有常无常等一切诸法,菩提树下了了觉知,故名佛陀。”同七十曰:“佛名为觉,于一切无明睡眠中最初觉故,名为觉。”法华文句一曰:“西竺言佛陀,此言觉者、知者,对迷名知,对愚名觉。”大乘义章二十末曰:“佛者就德以立其名,佛是觉知,就斯立称。觉有两义:一觉察,名觉,如人觉贼。二觉悟,名觉,如人睡寤。觉察之觉对烦恼障,烦恼侵害事等如贼,唯圣觉知不为其害,故名为觉。涅槃云:如人觉贼,贼无能为,佛亦如是。觉悟之觉对其知障,无明昏寝事等如睡,圣慧一起,朗然大悟,如睡得寤,故名为觉。既能自觉,复能觉他。觉行穷满,故名为佛。言其自觉简异凡夫,云觉他者明异二乘,觉行穷满彰异菩萨。”善见律四曰:“佛者名自觉亦能觉他,又言知,何谓为知?知谛故,故名为佛。”仁王经上曰:“一切众生,断三界烦恼果报尽者名为佛。” FROM:【佛学大辞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3 20:31 , Processed in 2.496182 second(s), 18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