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769|回复: 9

[说说布施网] “运命”而不被“命运”——慧律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8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3:21 编辑

发表于 2010-1-18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3:21 编辑

发表于 2010-1-18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1-18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3:21 编辑

发表于 2010-1-18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3:21 编辑

“运命”而不被“命运”——慧律法师 当前命相、风水、地理之学大行其道,相信的人为数不少;遇到事情总要花钱去求卜问卦一番。   那么,算命为什么会准确呢?主要是因为人们大都随“业力”而转,并无法主宰自己。   一般人一出生,总是很难摆脱固定的生活模式,甚至过著不想过的生活,这就是所谓的“命运”。   命运在康熙字典的解释是:命也,不可改;运也,可以转。以佛法而言,没有修行的人,很容易随既有的业力运转而走完一生,这就是被“命”所“运”;但是,以大修行者来说刚好颠倒,他能够主宰及运用自己有限的生命,这就叫做“运命”。   我们为什么要修行?莫不是为了了解真理,掌握自己的生命。例如:一个前世杀人放火的人,造的恶业不计其数,今生却很幸运地转世为人,并有机会听闻佛法;但是他念佛、拜佛以后,反而常发生意外。然后,又是儿女不孝,又是家庭不和……等等。他内心因此非常痛苦,却又找不到答案,最后,还是决定放弃佛法。   像这样,就是因为不了解三世因果的关系。如果知道是过去所造的恶业太重,如今业因成熟,并非短时间的念佛或者拜佛,就能够转化自己与家人的业障,必须要更加的勇猛精进修行,并持之以恒,才能从生命的束缚之中解脱出来。   因果是通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算命能够准确,是过去所造的业有迹可寻,今世才受到牵引。但对修行人来说,命是算不太准的。以前我未出家前,算命的说我将来是个大企业家,太太很漂亮也很有能力,夫妻还会吵架,现在,我出家了,证明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所以,人是可以转变命运的,大部分的人总是庸庸碌碌,甘愿随世浮沉,无法改变他的人生,到头来,两腿一伸又再一次随业而转,继续轮回之旅。这是多么悲哀的“命运”啊!   “修行”一定要认清轮回的本质,“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从原因下手,才是斧底抽薪的解决之法,并不是取决于你相信命运与否。那么要被“命”所“运”或随因缘而“运”你的“命”,就端看你自己的抉择了!
发表于 2010-1-18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3:21 编辑

一人一境界,一心一菩提  文殊菩萨说:“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摘自《维摩诘所说经》   不读佛经,不知道自己有多傻。   记得昆德拉在他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上帝为什么发笑?因为人类的智慧非常有限,无论对任何事物,都只能看到某一面,并且只能看到这一面的表层,根本不能透视无遗。在有限认知的前提下进行思考,得出的结论无疑带有极大的偏见。无论研究出什么道理,想出什么办法,都是漏洞百出。既然如此,为什么有的人能大获成功呢?这个道理,好比业余十八级的棋手们下棋,虽然双方的棋艺都低劣到无以复加,但仍然会有输赢。某个人即使屡战屡胜,获得冠军,也不能说明他的棋艺有多高明。   佛祖早就看到了这个问题,他说“佛法无边”,从不谈论“顶峰”或“极限”;他说“非法非非法”,从不谈论什么“绝对真理”,更不说什么“天不变道亦不变”。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产生这样的想法:我是对的,错的是别人。如果读了佛经,就会意识到,我们从来没有真的正确过。我们都是把猜测当真知,按照想当然的办法做事。有时结果很好,有时结果不好,都不过是业余十八级棋手走了一连串随手、漏着、败招之后偶然得到的结果如已。   在《维摩诘所说经》中,记录了佛祖的弟子们探讨“入不二法门”的故事。这些弟子都是智者,他们追随佛祖多年,造诣不凡,每个人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的看法好像都是对的,却各不相同,让人不得不惊叹:原来对同一个问题竟有如此多的视角。假如凭一人之智,能够看到的绝对没有多;假如有更多的人,看到的一定会更多。既然如此,哪有“绝对真理”呢?当真是“佛法无边”啊!   当时,维摩诘对师兄弟们说:“各位,什么是菩萨入不二法门?请大家各陈己见吧!”所谓“不二法门”,意思是平等而无差异之至道。这里是指佛道。   法自在菩萨首先发言:“生和灭是二。佛法既无所谓生,也就无所谓灭。悟得无生法,就是入不二法门。”   法自在菩萨的说法好像很对,佛家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果没有生,就没有灭,不就是空吗?   这是,德守菩萨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说:“我、我所是二。因为有我,就有我所。如果没有我,就没有我所。所以,无我就是入不二法门。”是啊,如果没有我,就没有我拥有的、我向往的、我归依的一切,这不就是空吗?   不眴菩萨又说:“受、不受为二。如果不接受佛法,就得不到佛法。因为得不到,就无所谓取,也无所谓舍,无所谓学法,也无所谓行法。这就叫入不二法门。”“受”是领取接受的意思,有身受、心受两种。这里主要是讲心受。这段话的意思是,佛法也是空的,无所谓受与不受。反过来说,如果接受佛法,那就是承认有佛法了。既然承认有佛法,就会舍弃其他法门了。有了取舍,也会有学佛法和行佛法。这样,心里就有了执念,就不是空了。   德顶菩萨说:“垢、净为二。看见了垢,就没有净。只有除掉垢、净的念头,无垢无净,才是入不二法门。”垢是不干净的意思,也有“坏”的意思,既指物质的东西,也指思想。如果头脑中有干净的概念,必然看到不干净的东西;有好的概念,必然看到不好的事物。有人说:眼不见为净。不去看那些不喜欢的东西,自然心里清静。但这只是消极逃避的做法,境界并不是很高。只有在心中消除垢净的概念,达到无垢无净的境界,才不会受垢的困挠。比方说,现在的贪官污吏多,流氓盗匪多,心有垢净的人,听到这样的消息心里就难受,索性不看新闻、少出门。心无垢净的人,新闻照看,门照出,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仍能心如止水,平静如镜。   总共有32位菩萨对“入不二法门”这个论题发表了意见,限于篇幅,这里不一一介绍,有兴趣者可以自己去读《维摩诘所说经》。本文举这个例子,旨在说明,对任何一件事物,都有无数种意见存在;对任何一个人,都有无数种评价。而且每种说法可能都是对的,至少都有一定道理。   正因为大家都对、都有道理,就说明每个人并非全对,也不是完全有道理。事实上,无论古今中外,从来没有一个人在任何一件事情上完全正确过,就连佛祖也不例外。   所以,我们平时与人发生意见冲突,没有必要把自己当成正确答案的提供者,没有必要认为自己一定是对的,别人一定错了。我们可以坦陈自己的意见,但应该认识到,它仅仅是一种意见而已,未必是最正确的一种。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也许能使自己的想法变得更正确。   当发生意见冲突,大家争执不休时,应该怎么办呢?维摩诘菩萨的做法也许值得我们借鉴。当各位菩萨讲了自己对“入不二法门”的看法后,文殊师利菩萨就问首先提出问题的维摩诘:“我们都讲了自己的看法,请你说说,什么是入不二法门?”   维摩诘的回答是:默然无言。   文殊师利心有灵犀一点通,叹息道:“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沉默有时就是最好的表态。   当你意识到不管怎么想、怎么说都不完全正确时,与其喋喋不休地证明自己绝对正确,不如什么也不说。
发表于 2010-1-18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3:21 编辑

前世与今生 欢迎助印《父母恩重难报经》等重要感化世人的佛书-功德无量 有一个人来问我关于前世的问题,说他常常在梦里梦见自己的前世,他问我:“前世真的存在吗?”   前世真的存在吗?我不能回答。   我告诉他:“我可以确定的是,昨天的我是今天的我的前世,明天的我就是今天的我的来生。我们的前世已经来不及参加了,让它去吧!我们希望有什么样的来生,就掌握今天吧!”   前世或来生看起来遥远而深奥,但我总是相信,一个人只要有很好的领悟力,就能找到一些过去与未来的消息。   就好像,我们如果愿意承认自己的坏习惯与坏思想,就会发现自己在过去是走了多么偏斜的道路。我们如果愿意去测量,去描绘心灵的地图,也会发现心灵的力量推动我们的未来。   因此,一个人只要很努力,就可以预见未来的路,但再大的努力也无法回到过去。   所以,真正值得关心的是现在。   我对那时常做前世梦的朋友说:“与其把时间浪费在前世的梦,还不如活在真实的眼前。”   真的,世人很少对今生有恳切的了解,却妄图去了解前世;世人也多不肯依赖眼前的真我,却花许多时间寄托于来世,想来令人遗憾。
发表于 2010-1-18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3:21 编辑

与其祈求奇迹,不如创造奇迹——智缘 欢迎助印《父母恩重难报经》等重要感化世人的佛书-功德无量 以前有一个人,他觉得生活太平淡了,于是天天都期望能出现奇迹。为了让奇迹早些出现,他向佛祖祈求,佛祖问他:“你想要什么样的奇迹呢?”   这个人回答说:“奇迹就是做梦都想不到,完全超乎我想象的事情。”   佛祖说:“好,我答应你,奇迹明天就会出现。”   这个人开始焦急地等待。   但是很多天过去了,什么奇迹也没有出现,他对着天空向佛祖质问:“你为什么没有给我奇迹?”   “我早就给你奇迹了呀。”天空中飘来了佛祖的声音。   “我怎么没看见?”   “其实你天天都生活在奇迹中,你不是说奇迹就是你做梦也没想到,完全超乎你想象的事情吗?我给过你了,你以为佛祖能给你奇迹,可是佛祖也没有给你奇迹,这是你做梦也想不到的,这本身难道不也算是一个奇迹吗?其实你大可不必期待什么奇迹出现,因为除了你自己以外,世界上根本没有其他的什么可以称为‘奇迹’。与其求佛祖给你奇迹,不如自己给自己奇迹。”   求人不如求己,因为世上本没有什么奇迹,一切都要靠自己。在人生追求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保持知足的心态,自己努力创造奇迹,才是真的奇迹。
发表于 2010-1-18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3:21 编辑

佛经的前面为什么都有“如是我闻”四个字?  佛陀三十岁成道,人间弘化四十九年,到了八十年那一年,有一天,佛陀带着阿难行化到遮婆罗塔,许多比丘也都聚会在这里,佛陀于是向大家宣布即将进入涅槃的消息,并作最后的殷殷叮咛,阿难和大家听了都泪流不止。后来大家觉得光啼哭是没有用的,要赶快提出正法未来如何久住的问题,请佛陀明确指示。   经过商量以后,大众公推阿难请问佛陀:“佛陀!我们弟子禁不住伤感之情,有四个问题最后请教佛陀:   第一、佛陀住世的时候,我们依佛陀为师,佛陀涅槃以后,我们依谁为师呢?   第二、佛陀住世的时候,我们依佛陀安住,佛陀涅槃以后,我们依什么安住呢?   第三、佛陀住的时候,凶恶的人有佛陀调伏,佛陀涅槃以后,凶恶的人如何调伏呢?   第四、佛陀住世的时候,佛陀的言教,大家易生信解,佛陀涅槃以后,经典的结集,如何才能使人起信呢?”   佛陀慈祥地回答道:“阿难!你代表大家提出这四个问题来问我,确实非常重要。我现在答复你们的四个问题,你们要好好地记着:   第一、你问我涅槃以后,依谁为师?应依波罗提木叉(戒)为师。   第二、你问我涅槃以后,应依何安住?应依四念处(又名四念住,即: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身念处是观身不净;受念处是观受是苦;心念处是观心无常;法念处是观法无我)安住。   第三、你问我涅槃以后,恶人如何调伏?应默摈置之。   第四、你问我涅槃以后,经典如何使人信?应在一切经首加上‘如是我闻’一语。   阿难!你们应当常常思慕佛陀的生处、佛陀的悟处、佛陀的说法处、佛陀的涅槃处。重要的是身常行慈,口常行慈,意常行慈,别的不用挂心。现在不要悲伤,赶快去娑罗双树间为我敷座设床。”   这就是一切经首安立“如是我闻”的由来。
发表于 2010-1-18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3:21 编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2 12:34 , Processed in 5.337772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