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902|回复: 3

[大德开示] 随顺众生即是随顺供养诸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8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13 编辑

净空法师讲述 (摘自《晚晴集讲记》)   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这是我们今天必须要具备的观念。我们学佛的同修对佛菩萨都很尊重,都乐意供养;但是对于众生,疏忽掉了,不知道尊重、承事和供养。试问:我们供养泥塑木雕的菩萨有什么作用呢?这些泥塑木雕的菩萨须要我们去供养他吗?我们去供养他,他知道吗?诸位一定要晓得,佛像是一个象征,这种设施启发我们的心智——见到佛,我们知道要尊重佛。《华严经》、《圆觉经》上说得好,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无量寿经》上说,一切皆成佛。所以我们随顺、供养、承事众生,就是随顺、承事、供养诸佛。   现在问题又来了,假如这个众生无恶不作,思想行为都是违逆本性,我们要不要随顺?好在世尊在世的时候,弟子代我们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了。世尊告诉我们:“不可以随顺。”我们对于善行、善事要随顺,对于恶行、恶事不随顺。见到众生作恶,我们要以真诚的心、慈悲的心去劝导;劝导不听就随他去,不要再说话,这在佛法里面叫“默摈”——我不赞叹你,我也不说你的过失。佛的教导真正教我们实践隐恶扬善,见到任何人的恶事,我们绝口不提,也不要放在心里。我们的心清净、善良,心里只记好事,不记恶事。如果心里头记很多恶事,你的心就很恶,心就不清净了,这个一定要懂,要明白这个道理。“随顺”,《华严经》上讲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里头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无条件的。总而言之,字字句句都能够帮助我们恢复性德。   所以佛陀教育是世出世间最好的教育,我们在佛菩萨这个地方所学的,就是完全应用在处世接物日常生活之中,所以它是最好的教育。而这些教训要把它作到,一定要依智慧。普贤行是建立在六度的基础上,这个不能不知道;好像盖房子一样,一层一层盖,普贤行愿那是最高的一层,好像五层大楼,它是第五层。第五层建在哪里?建在第四层上。第四层是什么呢?是大乘菩萨。大乘菩萨是六度,六度里面最重要是般若波罗密——般若度。普贤行是般若度的发挥,般若度的发扬光大,也就是智慧之行。六度的基础是建立在三学上,三学是戒、定、慧。三学的基础是建立在十善,这是人天乘。十善的基础是建立在五德的基础上,所以最根本的是五德。五德,我们中国伦理上,是以孔老夫子作为典范的;当年学生们谈论到老师的德行,所有学生都公认我们夫子有五种美德——温、良、恭、俭、让。   我们以这个基础来修学十善,十善一定圆满;再以十善的基础修三学;用三学的基础修六度;以六度的基础修普贤行。净宗学会在行门上提倡的德目,就是这么来的。在我们提倡的德目中,又加了一个六和;六和是属于戒律,这里特别提出来。现在我们大家不和。这个不得了啊!六和的确是根本大戒,所谓“和气致祥”、“家和万事兴”。所以无论是家庭、团体,和合非常重要,不可以不和;不和,就没有前途,自己跟团体都会毁灭,都不可能有成就的,所以一定要修六和。如此,一定能够令一切众生欢喜,令一切诸佛欢喜。
发表于 2010-1-8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发表于 2010-1-8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13 编辑

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发表于 2010-1-8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13 编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1 19:45 , Processed in 0.990787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