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190|回复: 3

[说说布施网] 帕奥禅师就初果、戒律、菩萨道、福报等问题答疑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 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52 编辑

 问:何谓法眼净?什么是初果?   答:在《转法轮经》及其他某些经中,法眼净是指须陀洹道而言;在 另外一些经中,法眼净是指阿那含道而言。须陀洹是证悟涅槃的四类圣者当中的第一类。「须陀」意为「流」, 即指圣者之流;「阿洹那」意为「进入」。因此须陀洹的意思是入流 ,即进入圣者之流的人。 问:初果圣人只剩七次人天往返。如果这七世都不用功,能解脱吗?   答:由于初果圣者已经以须陀洹道智透彻地了知四圣谛,因此他们不 可能不精进修行。 问 :证悟初果须陀洹的圣者是否还会结婚生子?   答 :会,像:毗舍佉、给孤独长者等。在佛陀时代,憍萨罗国有七千万人口,其中有五百万人都是证果的圣者,而他们大部份是有家室之人。 问: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各断那些烦 恼?能否请禅师开示,或在那些经论有说明,可以有所依据?   答:须陀洹道断除身见、疑及戒禁取见。在某些经及《阿毗达摩论》 中提到,嫉妒和悭吝也是在须陀洹道时被断除。斯陀含道将感官欲望 及瞋恨减轻。阿那含道断除感官欲望及瞋恨。阿罗汉道断除剩余的五 种高层次的结(五上分结),即:色界欲、无色界欲、骄慢、掉举和 无明。   问:白衣居士是否只能证得阿那含果?若要证得阿罗汉果需要具备什 么条件来继续修学?证得了阿罗汉果的居士可否接受出家众顶礼?   答:在家人也能够证悟阿罗汉果。例如佛陀的父亲净饭王就是以在家 人的身份证悟阿罗汉果。然而证悟了阿罗汉果的在家人必须在证悟阿 罗汉道果当天就出家,不然他就肯定会在当天般涅槃。   问 :证悟须陀洹道果的比丘才是真实的比丘。此话确实否?   答 :比丘有两种:认定比丘与真实比丘。凡夫比丘是认定比丘。认定 比丘指的是经由佛陀所允许的方式,结界作羯磨法而成为的比丘。只 要还未证得圣位,他们就还是凡夫;只要还是凡夫,他们就称为认定 比丘,也就是名字上的比丘而已。但是,认定比丘也必须遵守别解脱 律仪戒(比丘的戒条与威仪)、根律仪戒(防护根门,不令烦恼在根 尘接触时生起)、活命遍净戒(以清净正当的言行来过活)及资具依 止戒(如理思惟使用四种资具之正确目的)。这四种戒称为增上戒。 增上戒非常重要,为什么呢?假设一位凡夫比丘遇见一位阿罗汉比丘 ,如果凡夫比丘的戒腊比阿罗汉比丘高,那么阿罗汉比丘就必须礼敬 凡夫比丘。这是戒律上的规定。因此增上戒非常重要。 问 :南传比丘是否能向菩萨像(如:弥勒菩萨像)顶礼、问讯或合掌 ?   答 :依据南传的戒律,比丘不应向在家人、女人、天神或梵天顶礼或 合掌。因此,如果弥勒菩萨现在是一位比丘,而且戒腊比我们高,那 么我们应当礼敬他;然而,如果他的戒腊比较低,则我们不应向他致 敬。如果他是在家人、天神或梵天,那么我们也不应该向他合掌致敬 。如果比丘那样做,就违犯了突吉罗罪。 问:禅修营期间,大家专心学习「解脱道」,何以禅师开示「菩萨道 」?请问是否有特殊用意?   答:因为有北传的法师建议我讲菩萨道,而且我也有心讲解南传教法 中所教导的菩萨道,以便对各位想修行菩萨道的人有所帮助。我们不 能说禅修只是在修行解脱道,因为菩萨不但必须禅修,而且他的止禅 与观禅都必须修行到非常高的境界。你应当还记得十波罗蜜当中的一 项是出离波罗蜜,出离波罗蜜的颠峰就是证得禅那。慈波罗蜜及舍波 罗蜜也是在以无边宇宙中一切众生为对象,而证得慈心禅及舍心禅时 达到颠峰。你也应记得十波罗蜜之一是智慧波罗蜜,而行舍智就是菩 萨所必须达到的最高智慧与平等舍。如果不禅修的话,菩萨如   何能达到行舍智呢?再者,当一个人精进地禅修之时,他正是在修行 精进波罗蜜。他必须在持戒清净的基础上,付出强大的耐心与决心来 禅修。因此,禅修之时他正是在积聚许多种波罗蜜。从《本生经》的 故事里我们可以了解,在我们的菩萨出生为人的许多生当中,他都精 进地禅修,尤其是修行慈、悲、喜、舍四梵住、十遍禅、八定及五神 通。因此,很清楚地可以知道,不仅想要证悟阿罗汉果的人需要禅修 ,菩萨也必须禅修。    问:行菩萨道需要修忍辱波罗蜜,那么修解脱道的行者是否也需要修 忍辱波罗蜜?   答:是的,修解脱道的行者需要修忍辱波罗蜜,而且也需要修其他的 九种波罗蜜。他必须修行十波罗蜜达到相当的程度,直到这些波罗蜜 强得足以令他证悟阿罗汉果。然而,他的波罗蜜不能和菩萨的波罗蜜 相比,菩萨的波罗蜜远远超过阿罗汉的波罗蜜。    问 :菩萨已经修行了多生多劫,而且观智比阿罗汉更强,因此应当是 圣者,怎么可能还是凡夫呢?   答 :菩萨的圣道智必须和一切知智同时生起。在证得一切知智之前, 他的波罗蜜还未成熟到足以证得圣道与圣果。而还未证得圣道的人都 还是凡夫,即使修行达到行舍智亦然。    问 :根据北传佛教,菩萨有五十二个阶位。根据南传佛教,菩萨是否 有不同阶位的分别?   答 :根据南传佛教,菩萨没有不同阶位的分别。尽管菩萨确实是智者 ,但是在他们之间并没有阶级的差别。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52 编辑

问 :要发至上愿的人必须先具备八项条件,其中第二项是必须生为男 人。佛陀也说女人不可能成佛。但是耶输陀罗曾经在二万亿尊佛面前发菩萨愿,她如何 能办到这一点?   答 :她并没有发愿要成为菩萨,她只是发愿帮助我们的菩萨圆满波罗 蜜而已,就好像在这次禅修期中帮忙护持的义工人员。女人不能成佛 指的是:她不能以女人身成佛。但是她可以先投生为男性。转生为男 身之后,如果具足八项条件,他就能从佛陀那里得到授记。得到授记 之后,他必须以至少四阿僧祇劫与十万大劫的时间来履行诸波罗蜜。 波罗蜜成熟时,他就能成佛。菩萨得到授记之后就不可能再投生为女 性,一直到成佛那一世都只会投生为男性。但是在他得到授记之前, 有时还是会投生为女性的。    问:禅师在开示中曾经提到我们的菩萨过去世投生为狮王时,有一只 兔子在睡梦中被掉落的果实所惊吓,以为世界末日到了,因而引起整 个森林里所有野兽恐怖。当时狮王则逐一地追查,最后得知乃是误传 所造成。弟子很好奇,人与人之间尚有语言隔阂,何以不同种类的动 物之间可以沟通?请禅师慈悲开示。   答:我想那是因为菩萨的波罗蜜之缘故,使得他能够与其他动物沟通 。例如,佛陀说法时只用一种语言,但是全印度各地讲不同种方言的 人都能够清楚地了解佛陀所说的法。    问:我曾经被人问倒了,请禅师帮我的忙,解答这个小问题——有人 问:每一尊佛像都是有头发的,为什么你们出家人却是光头的?   答:在我们菩萨的最后这一生中,当他在阿拏摩河边出家时,他切掉 自己的头发,直到只剩下两个指宽的长度。从那时候起,他的头发就 一直保持两个指宽的长度,不会变长,也不会变短。佛陀允许比丘、比丘尼头发留到最长两个指宽。如果头发留到比 两个指宽还长,那就犯了突吉罗罪(恶作罪)。因此,如果你办得到 的话,你也可以随自己的意愿而一直保持头发两个指宽长。    问:有人说:在修禅之前必须先累积福德,否则将会遭遇许多困难。 这句话是否是真实的?   答:如果这里的「福德」指的是过去生中所行的福德,那么这句话是 真实的。有两类种子:也就是智慧( 明)种子与善行( 行)种子。善 行种子指的是布施、持戒、修行禅定等等。过去生中所累积的善行种 子使你今生能得到好的父母、遇到好的朋友及导师、以及能够听闻到 佛陀的教法。智慧种子指的是修行四界分别观、色业处、名业处、缘 起及观禅。过去生中所累积的智慧种子使你今生能够明了佛法,尤其 是明了四圣谛。如果一个人具备善行种子,而却缺乏智慧种子,那么 他将有机会遇到佛陀的教法,但是却不能彻底地明了佛法,就像一个 有双脚而却瞎眼的人。例如:在佛陀的时代,有一个名叫真谛的辩论 家。虽然佛陀为他说了两部长篇的经,他仍然无法证得任何道果。他 心里认同佛陀所说五蕴是无常与无我的,但是口头上却不愿意承认。 虽然佛陀知道他不能证得任何道果,但是仍然为他讲了两部长经,因 为佛陀预见到在他获得智慧种子之后,将在佛陀般涅槃后大约四百年 的时候投生在斯里兰卡,成为一位大长老,名叫大黑护佛,并且将在 那时证悟阿罗汉果。如果一个人具备智慧种子,而却缺乏善行种子, 假使他遇到佛法,他能够明了佛法;但是他却很难遇到佛法,就像一 个有敏锐的视力而却没有脚的人。例如:阿闍世王原本具备了足够的 善根,能够在听闻佛陀开示《沙门果经》之时证得须陀洹道果;然而 他却没有证得道果,因为他不能在杀害自己的父亲之前就先遇到佛陀 。如此,由于缺乏善行种子,他不能在适当的时机遇到佛陀。同样在 佛陀的时代,有一次,佛陀看见一对年老的乞丐夫妇,并且露出微笑 。阿难尊者就请问佛陀为什么微笑。佛陀告诉他说:那对乞   丐夫妇当中,丈夫名叫大财长者子。如果他们在早年的时候修行佛法 的话,丈夫将会证悟阿罗汉果,妻子会证悟阿那含道果。如果他们在 中年的时候修行佛法的话,丈夫会证悟阿那含道果,妻子会证悟斯陀 含道果。如果他们在晚年的初期修行佛法的话,丈夫会证悟斯陀含道 果,妻子会证悟须陀洹道果。但是他们却一直蹉跎到沦落为乞丐,现 在已经太老也太虚弱而不能修行佛法。他们错过了修行佛法的时机, 也就无法证得任何道果。所以,同时具足善行与智慧这两类种子是很 重要的,如此才有机会遇到佛陀的教法,并且能够明了佛法。至于今 生所造的福德,正如我在之前的开示中谈过的,对于今生能证悟阿罗 汉果的人而言,今生所造的福德是不重要的。他们应当专注修行戒、 定、慧三学,努力证悟阿罗汉果。今生所造的福德不能带给他们来生 的利益,因为他们不会再继续生死轮回。然而,对于还必须生死轮回 的人而言,今生所造的福德还是很重要的。    问:南传比丘如何培育还需要在轮回中生死流转的福报?中国有一句 话说:「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是否有出家人会因为福报用尽 或不足,而来生沦为乞丐?又凡夫比丘如何肯定自己来生仍然能在人 间,而且出家修行呢?   答:根据佛陀的教导,比丘有两项责任:研究经典;修行止观,直到 证悟阿罗汉果。无论比丘选择履行其中的那一项责任,持戒清净都是 绝对必要的。他必须遵守别解脱律仪戒、根律仪戒、活命遍净戒和资 具依止戒。这意味着他必须有德行。当他从施主那里接受供养之后, 他可以将所得来的物品供养给同参比丘、僧团或佛陀。如此,以他这 样一位有德行的比丘,将如法得来的物品,布施给有德行的接受者, 他的布施是崇高而且能产生大果报的,就像因陀卡布施给阿那律阿罗 汉的那一汤匙饭一样。他也能以所接受到的花来供养佛陀。当他在奉 行寺院里的义务,如:扫地、清洁僧团的建筑物等的时候,他正是在 积聚上等的福报。当他礼敬上座比丘时,也是在积聚福报。如此,南 传比丘经常有机会积聚上等的福报,以作为他在生死轮回中的资粮。 事实上,他比任何在家人具有更殊胜的机会积聚福报。如果他选择履 行第二项责任,则他必须专注于修行止禅与观禅。如果他能够彻底地 修行缘起法(十二因缘),更好的是如果他能够修行达到行舍智,那 么,下一世他将不会投生于恶道。这表示来生他有很好的机会可以成 为比丘。如果他修行止禅达到禅那,而且能够将禅那维持到临死的那 一刻,他将投生于梵天界。如此,即使他没有证得任何道果,仍然能 依靠他的布施、持戒、禅那、观智等善业,而在未来世投生于人界、 天界或梵天界。这是依照业果法则而发生的现象。然而,如果他尚未 修行缘起法,临死的时刻万一有恶业成熟的话,他就仍然会投生于恶 道。    问:出家后如果父母生活有问题,是否应该回去照顾?   答:佛陀允许比丘照顾自己的父母。比丘可以将托钵所得到的食物及 自己所拥有的其他日常用品分给父母,以此方式来照顾父母,而不需 要舍戒还俗。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52 编辑

问:逃漏税和因帮助逃漏税而获得利益是否都违犯偷盗戒?违犯在家 五戒应如何忏悔,并再次受持?  答:根据《律藏》,逃漏税和帮助他人逃漏税是二十五种偷盗行为当 中的一种;无论是对出家人或在家人而言,那样做都是违犯偷盗戒。 若比丘偷盗的物品价值一个大钱(相当于五个小钱)或以上,则违犯 波罗夷罪,丧失了比丘的资格。   在家人若犯了五戒,就失去了五戒,因此不需要作法忏悔。然而,他 应当下定决心不再违犯五戒。他可以在沙弥、比丘或佛像前再度求受 五戒,并且谨慎地持守。    问:请问禅师对为亡者作功德的看法?若有作用,其作用有多大?   答:在《长部。教授尸伽罗经》里提到:作子女的人有义务要行善并 且将功德回向给过世的父母亲。   在《增支部》的《生闻婆罗门经》中提到,除了阿罗汉之外,每一个 众生死亡之后都会投生到五趣当中的某一趣。五趣就是天趣、人趣、 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阿修罗则是饿鬼趣里的一种。在这五趣当 中,只有饿鬼趣里的一种饿鬼能因为他人回向功德而获得利益,其他 的都不能。这种饿鬼称为「他施活命饿鬼」,意即他们依靠别人回向 功德而生活。   如果一个人死后投生于天趣或人趣,他会依照自己过去所造而已经成 熟的善业力而享受那一趣的乐报;如果一个人死后投生于畜生趣、地 狱趣或投生作「他施活命饿鬼」以外的其他种饿鬼,他会依照自己过 去所造而已经成熟的恶业力而遭受苦报。在这些情况下,他都无法由 于前世的亲朋好友回向功德给他而获得利益。该功德的利益只有行善 者自己能受用而已。   「他施活命饿鬼」获得别人回向的功德之后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在饿 鬼趣中享受快乐;另一种是脱离饿鬼趣。会得到那一种结果决定于他 自己的业及所受到功德的强弱。我将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在古时候,难提迦是频伽罗王的将军,他持有断见,死亡后投生为「 他施活命饿鬼」。他的女儿优陀罗是须陀洹,布施前来托钵的阿罗汉 比丘食物,并且将功德回向给父亲难提迦。已转世为「他施活命饿鬼 」的难提迦呼唤出「善哉!」来随喜优陀罗的功德。由于此善业的力 量,他在饿鬼趣中享受犹如天界一般的快乐达到六个月之久。六个月 之后他在饿鬼趣的生命结束,由于断见的缘故,接着他投生到地狱去 。   另一个例子是频毗娑罗王过去世的亲戚。他们在毗婆尸佛的时代是国 王御厨里的厨师,负责调理供养毗婆尸佛与十万位比丘的食物。然而 ,他们自己先享用了那些食物,然后才供养给佛陀与僧团。由于这项 恶业的缘故,死后他们投生于地狱。在地狱经过一段长久的时间之后 ,他们投生为「他施活命饿鬼」。   当拘楼孙佛出现于世间时,他们来请问佛陀何时他们才能脱离饿鬼趣 。拘楼孙佛要他们问下一尊佛──拘那含牟尼佛。他们等待了一段很 长久的时间,直到拘那含牟尼佛出现于世间,就去请问同样这个问题 。拘那含牟尼佛要他们请问下一尊佛──迦叶佛。他们又等待了一段 很长久的时间,直到迦叶佛出现于世间,他们就来请问同一个问题。 迦叶佛告诉他们说:他们将在乔达摩佛的时代脱离饿鬼趣。于是他们 等待乔达摩佛出世,又经过了一段很长久的时间。   到了我们的佛陀──乔达摩佛──的时代,这些饿鬼过去世的亲戚频 毗娑罗王供养竹林精舍给佛陀与僧团,但是他并没有将功德回向给他 的亲戚。这些饿鬼得不到他们长久以来期盼的功德,由于热切盼望早 日脱离饿鬼趣的痛苦,他们夜晚时就在频毗娑罗王的御花园里发出恐 怖的大声哀嚎。频毗娑罗王感到非常恐惧,第二天早晨就去请问佛陀 这件事情。佛陀告诉他这些饿鬼的故事以及帮助他们的方法。于是频 毗娑罗王供养佛陀与僧团食物与资具,并且将功德回向给那些饿鬼。 为什么他需要再做新的善业然后才回向呢?因为只有造完善业后立刻 做的回向才对「他施活命饿鬼」有帮助。当频毗娑罗王回向功德给他 们时,这些饿鬼非常欢喜,并且呼唤出「善哉」以表达随喜。由于他 们的恶业力已经即将穷尽,所以在随喜之后他们就脱离饿鬼趣而投生 到天趣去了。   了解回向功德能造成这两种结果之后,我们都应当布施、持戒、修行 止禅与观禅,并且将这些善业的功德回向给已经过世的亲友。
发表于 2010-1-2 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52 编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0 04:01 , Processed in 0.167671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