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399|回复: 1

[其它] 净公上人讲初心集第二七一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22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敬摘自《净公上人讲初心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良弟悌 夫义妇听 长惠幼顺 君仁臣忠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以上,也就是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掉了,他的活动范围是与法界虚空等。
  接著又说,「佛子,菩萨住三世诸佛家故」,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为什么?初住菩萨放下了起心动念,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给诸位说,时间、空间没有,所以三世诸佛都见到。过去佛见到,现在佛见到,未来佛也见到,时间没有了。我们讲空间没有了,则距离没有了,时间没有了,则先后没有了,这叫一真法界。他住在那里,跟三世诸佛住一起。你说这个境界是不是很羡慕,是不是自己很想得到?真的羡慕,真的想得到,很简单,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就是。这个世间永远没有灾难,永远没有祸患,得大自在,得大圆满,这是「十住品」里说的。
  下面「又如初发心功德品云」,也是在这一会,这是同会的,这一会有六品经,「初发心功德品」是第五品。经文里头有这么几句话,「应知此人,即与三世诸佛同等,即与三世诸佛如来境界平等,即与三世诸佛如来功德平等」,佛在此地讲的这些话句句真实。《无量寿经》经题上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果德,果报,真实美好的果报,叫果德,是什么?「大乘」,大乘是讲智慧,是自性本有的般若智慧,不是从外头来的,给诸位说,外面没有智慧。你一生所求的那点知识,那是什么?那是自性本有智慧透出一点模糊的光明,叫世智辩聪。像阴天浓云厚雾把太阳遮盖了,但是还有一点光明,这个光依旧是日光,透过重重的浓云那么一点光,叫世智辩聪,常常产生错觉。如果见性,这些云彩没有了,阳光普照。
  所以放下起心动念的人,「此人」就是放下起...(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八二卷)  2007/12/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82》)


...会的,这一会有六品经,「初发心功德品」是第五品。经文里头有这么几句话,「应知此人,即与三世诸佛同等,即与三世诸佛如来境界平等,即与三世诸佛如来功德平等」,佛在此地讲的这些话句句真实。《无量寿经》经题上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果德,果报,真实美好的果报,叫果德,是什么?「大乘」,大乘是讲智慧,是自性本有的般若智慧,不是从外头来的,给诸位说,外面没有智慧。你一生所求的那点知识,那是什么?那是自性本有智慧透出一点模糊的光明,叫世智辩聪。像阴天浓云厚雾把太阳遮盖了,但是还有一点光明,这个光依旧是日光,透过重重的浓云那么一点光,叫世智辩聪,常常产生错觉。如果见性,这些云彩没有了,阳光普照。
  所以放下起心动念的人,「此人」就是放下起心动念的人,起心动念是无明、是妄想,只要你放下,即与三世诸佛同等。我们所体会的、我们所理解的一点都没错。所以破一品无明就是放下起心动念,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再也不起心、不动念,这就入这个境界。起心动念之后有分别,有了分别之后有执著,虽然这三个是有先后次第,但是速度太快,确实那个速度之快自己不知道,我们用形容词说亿万分之一秒,妄想分别执著全起来了。妄想就是起心动念,真正学到是不起心、不动念,能学得到吗?有人说我很想学,学不到。学不到当然有障碍,什么东西障碍?看到境界,听到人家说话忍不住,他说得对,那个说错了!你看,他有对有错,那是什么?分别、执著。你没看破,为什么没看破?真看破了,没有对与错。看破的人入不二法门,凡是对立的都没有看破,看破是讲这个。你没有看破,你放不下,你听到这个人说对,欢喜,听那个人说不对,生烦恼,你的烦恼障现前。在研究讨论里面,你听到这个话是正确的,那个话是什么,你是所知障现前。没有对错,为什么没有对错?刹那生灭,它不存在。对,等於零,错,也等於零,零跟零平等,性相不二,理事不二,因果不二,佛跟众生不二,天堂地狱不二,这叫看破。你处处生活在对立的念头...(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八二卷)  2007/12/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82》)


...会分别了,无论哪一样都是黄金。古人拿这个做比喻,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器,体是什么?体是性,性在哪里?器就是性,性就是器,金就是器,器就是金。如果你有分别,我说你拿黄金来,你到厂里面一看,没有黄金,黄金在哪里,他不知道,他不知道手镯是黄金,不知道戒指是黄金,不知道首饰项炼是黄金,他不知道。你说拿个项炼来,他拿个项炼来了,你叫他拿黄金来,他就不晓得。黄金是它的本性、本质。
  所以,「才发心时,即为十方一切诸佛所共称叹」,这个发的什么心?菩提心,菩提心一发就是初住菩萨。诸位要晓得,十信位没有发菩提心,菩提心是真心,十信位菩萨还是用的阿赖耶识,十信。用得最纯最正,跟佛很接近、很相应,顺著佛的教诲,这个心好。六道凡夫起心动念跟佛菩萨的心相违背,菩萨的心施舍,众生的心吝啬,有不肯帮助别人,这相违背。菩萨的心念念都给众生做个好样子,那就是持戒,做榜样给人看。可是众生念念都是为自己,为自己,做出样子都是负面的,都是不好的样子。菩提心,经论里面说三种,直心、深心、大悲心;净宗经典里面所说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讲起来,对初学的人来说,都不太容易体会到,我们换个讲法,至诚心是真诚,我用真诚;深心,我用清净、平等、正觉,这大家好懂;回向发愿心就是慈悲心,对人。真诚心是体,本体,自性本来是纯正,没有虚妄;自受用,对自己,自受用是清净、平等、正觉,这叫深心;对别人慈悲,大慈大悲。这个心从真诚心里面发出来,这叫才发心时,你这个心一发,你立刻就得到十方一切诸佛的称赞,为什么?心一发就成佛了。你说成佛难不难?不难。不难为什么发不出来?你不觉悟,就是你没有看破,你不知道整个宇宙是自己,处处以我这个身是自己、我这个家是自己,你没有看到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整个宇宙是自己,知道整个宇宙是自己,那你就慷慨大方了。一切众生是我的亲人,一切众生有困难是我的困难,一切众生得欢乐是我的欢乐,那叫发菩提心。还有私心,凡夫一个,他要搞六道轮回,他要搞因果报应,这叫愚迷,愚痴、迷惑。所以,发心的人真不一样。
  下面讲,「乃至震动一切世界,及一切世界中示现成佛等,如文广明」,这一段他是引用「初发心功德品」里面的...(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八二卷)  2007/12/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82》)


...凡夫起心动念跟佛菩萨的心相违背,菩萨的心施舍,众生的心吝啬,有不肯帮助别人,这相违背。菩萨的心念念都给众生做个好样子,那就是持戒,做榜样给人看。可是众生念念都是为自己,为自己,做出样子都是负面的,都是不好的样子。菩提心,经论里面说三种,直心、深心、大悲心;净宗经典里面所说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讲起来,对初学的人来说,都不太容易体会到,我们换个讲法,至诚心是真诚,我用真诚;深心,我用清净、平等、正觉,这大家好懂;回向发愿心就是慈悲心,对人。真诚心是体,本体,自性本来是纯正,没有虚妄;自受用,对自己,自受用是清净、平等、正觉,这叫深心;对别人慈悲,大慈大悲。这个心从真诚心里面发出来,这叫才发心时,你这个心一发,你立刻就得到十方一切诸佛的称赞,为什么?心一发就成佛了。你说成佛难不难?不难。不难为什么发不出来?你不觉悟,就是你没有看破,你不知道整个宇宙是自己,处处以我这个身是自己、我这个家是自己,你没有看到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整个宇宙是自己,知道整个宇宙是自己,那你就慷慨大方了。一切众生是我的亲人,一切众生有困难是我的困难,一切众生得欢乐是我的欢乐,那叫发菩提心。还有私心,凡夫一个,他要搞六道轮回,他要搞因果报应,这叫愚迷,愚痴、迷惑。所以,发心的人真不一样。
  下面讲,「乃至震动一切世界,及一切世界中示现成佛等,如文广明」,这一段他是引用「初发心功德品」里面的经文来说的。震动,我们今天讲的波动,你这一念真心,这个真心一发,遍法界虚空界,那个讯息很快,刹那之间周遍法界。一切诸佛如来、一切法身菩萨全都收到这个讯息,这叫震动一切世界。一切诸佛知道,用我们俗话来说,知道某一个人成佛了;知道某一个人,像《楞严经》上所讲的,《楞严经》佛把法性比喻作大海,叫性海。众生在迷的时候就像海水里的水泡,他有范围,他认为那是自己,他不知道整个海水(大海)是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水泡破了,水泡一破,回归大海,他才晓得大海是自己,水泡不是自己。这一个人,初发心的人,就像他这个水泡破了,这个水泡破了的讯息整个大海都知道。真叫是刹那之间,亿万分之一秒,整个大海那就是...(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八二卷)  2007/12/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82》)


...得到十方一切诸佛的称赞,为什么?心一发就成佛了。你说成佛难不难?不难。不难为什么发不出来?你不觉悟,就是你没有看破,你不知道整个宇宙是自己,处处以我这个身是自己、我这个家是自己,你没有看到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整个宇宙是自己,知道整个宇宙是自己,那你就慷慨大方了。一切众生是我的亲人,一切众生有困难是我的困难,一切众生得欢乐是我的欢乐,那叫发菩提心。还有私心,凡夫一个,他要搞六道轮回,他要搞因果报应,这叫愚迷,愚痴、迷惑。所以,发心的人真不一样。
  下面讲,「乃至震动一切世界,及一切世界中示现成佛等,如文广明」,这一段他是引用「初发心功德品」里面的经文来说的。震动,我们今天讲的波动,你这一念真心,这个真心一发,遍法界虚空界,那个讯息很快,刹那之间周遍法界。一切诸佛如来、一切法身菩萨全都收到这个讯息,这叫震动一切世界。一切诸佛知道,用我们俗话来说,知道某一个人成佛了;知道某一个人,像《楞严经》上所讲的,《楞严经》佛把法性比喻作大海,叫性海。众生在迷的时候就像海水里的水泡,他有范围,他认为那是自己,他不知道整个海水(大海)是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水泡破了,水泡一破,回归大海,他才晓得大海是自己,水泡不是自己。这一个人,初发心的人,就像他这个水泡破了,这个水泡破了的讯息整个大海都知道。真叫是刹那之间,亿万分之一秒,整个大海那就是一切我们讲十方三世诸佛如来,全知道了,某个人成佛了,某个人觉悟了,回归了,回归到自性。
  下面一句是讲他起作用,他起的作用跟十方一切如来完全相同,没有两样,平等平等。一切世界中示现成佛,举一个例子,像释迦牟尼佛这种示现,八相成道。我们就想到,连成佛都可以示现,还有什么不能示现?三十二应是说三十二类,是种类,每一类无量无边。你跟遍法界虚空界那些六道众生、那些十法界的众生,过去你没有开悟的时候,没有回归的时候,跟他们都有缘分,生生世世六道里结的缘,四圣法界里结的缘。现在你成就了,还有很多人没...(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八二卷)  2007/12/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82》)


...在我们念佛人来讲,功夫成片就是观照,事一心不乱就是照住,最后照见。照见,智慧开了,因定开慧,智慧开了。智慧开了,你证得五蕴皆空,亲证,先是听佛说的,从听佛说到你自己亲自见到五蕴皆空,见到就是初住菩萨。所以他是渐修,他不是顿悟,慢慢在折伏现行,现行就是现相。
  第二个是法空,法是什么?还是五蕴之法。你看有人知道五蕴,这个身是五蕴,这里头没有我,可是执著什么?执著五蕴有,色受想行识有。那个不是我,但是有色受想行识,法执。为什么?色受想行识也没有,那是照见,照见五蕴皆空,法执也没有。到最高的境界,不但我法皆空,能空、所空都不可得,叫俱空。所以它是有层次的,逐渐往上提升的。这是佛教给我们,以智慧之心去观察宇宙人生,在现在学术里面这叫哲学,人生观、宇宙观,你达这个境界叫看破。看破了,自然你把人跟法不再分别执著,对人、对法的分别执著放下了。这举一个例子,八万四千法门,这是一个法门,用三空观伏现行烦恼。我们贪心起来,五蕴皆空,贪心伏住了;瞋恚心起来,五蕴皆空,万法了不可得,烦躁的脾气伏住了,折伏现行。这是功夫得力,它真能起作用,让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能真正保持住心平气和。
  再看下面文,「於此经中发心之者」,前面讲三乘,现在回过头来讲《华严经》,在《华严经》里面发心的人不一样,他是「从佛不动智而发菩提心」,这前面讲过了。这个发,发有生起的意思,从佛不动智生起菩提心。菩提心是自性本具的,必须从不动智才能够生得起来,你只要有动,菩提心就生不起来,不动,心到不动的时候它自然起来。我们要问,到什么时候才能起来?我们从一般经教里面所看到的,大概是到不分别,有一点像,为什么?不执著了才是阿罗汉,阿罗汉还没有菩提心,肯定再往上提升,提升到不分别。不分别了,有相似的菩提心,还不是真的。什么时候是真的?他不起心、不动念,也就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圆教初住菩萨,就是初发心。所以初发心,为什么一切诸佛称赞?为什么你的智慧、德能、相好、神通、道力都跟诸佛相等?这桩事我们要清楚,理要搞清楚,我们才能够断疑生信,信心才能生起。不要小看信心,信心清净则生实相,生实相就发菩提心,...(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八三卷)  2007/12/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83》)


...去观察宇宙人生,在现在学术里面这叫哲学,人生观、宇宙观,你达这个境界叫看破。看破了,自然你把人跟法不再分别执著,对人、对法的分别执著放下了。这举一个例子,八万四千法门,这是一个法门,用三空观伏现行烦恼。我们贪心起来,五蕴皆空,贪心伏住了;瞋恚心起来,五蕴皆空,万法了不可得,烦躁的脾气伏住了,折伏现行。这是功夫得力,它真能起作用,让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能真正保持住心平气和。
  再看下面文,「於此经中发心之者」,前面讲三乘,现在回过头来讲《华严经》,在《华严经》里面发心的人不一样,他是「从佛不动智而发菩提心」,这前面讲过了。这个发,发有生起的意思,从佛不动智生起菩提心。菩提心是自性本具的,必须从不动智才能够生得起来,你只要有动,菩提心就生不起来,不动,心到不动的时候它自然起来。我们要问,到什么时候才能起来?我们从一般经教里面所看到的,大概是到不分别,有一点像,为什么?不执著了才是阿罗汉,阿罗汉还没有菩提心,肯定再往上提升,提升到不分别。不分别了,有相似的菩提心,还不是真的。什么时候是真的?他不起心、不动念,也就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圆教初住菩萨,就是初发心。所以初发心,为什么一切诸佛称赞?为什么你的智慧、德能、相好、神通、道力都跟诸佛相等?这桩事我们要清楚,理要搞清楚,我们才能够断疑生信,信心才能生起。不要小看信心,信心清净则生实相,生实相就发菩提心,那就是初住菩萨,入了法身大士的行列。
  底下这句话很重要,这都是我们非常关心的事情,「设有余习,还以无依住智治之,还是根本智」。当然有习气,无始无明的习气还在,要是没有无始无明的习气,就没有四十一个阶级,四十一个阶级从哪里来的?无始无明习气厚薄不一样。我们前面讲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举了个比喻,我们用酒瓶来做比喻。我们用四十一个酒瓶,
 楼主| 发表于 2019-5-22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酒瓶是新瓶盛新酒,同时盛的,大家都是一样的,同时盛的。你一个星期倒一瓶,酒都倒干净,里面擦干净,瓶盖打开,闻闻有味道,放在那里不要动。第二星期再开第二瓶,到最后一个,四十一个星期,四十一个星期以后开最后一瓶,那瓶闻了,很浓。闻闻头一瓶,四十一个星期之前的第...(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八三卷)  2007/12/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83》)


...,不动,心到不动的时候它自然起来。我们要问,到什么时候才能起来?我们从一般经教里面所看到的,大概是到不分别,有一点像,为什么?不执著了才是阿罗汉,阿罗汉还没有菩提心,肯定再往上提升,提升到不分别。不分别了,有相似的菩提心,还不是真的。什么时候是真的?他不起心、不动念,也就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圆教初住菩萨,就是初发心。所以初发心,为什么一切诸佛称赞?为什么你的智慧、德能、相好、神通、道力都跟诸佛相等?这桩事我们要清楚,理要搞清楚,我们才能够断疑生信,信心才能生起。不要小看信心,信心清净则生实相,生实相就发菩提心,那就是初住菩萨,入了法身大士的行列。
  底下这句话很重要,这都是我们非常关心的事情,「设有余习,还以无依住智治之,还是根本智」。当然有习气,无始无明的习气还在,要是没有无始无明的习气,就没有四十一个阶级,四十一个阶级从哪里来的?无始无明习气厚薄不一样。我们前面讲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举了个比喻,我们用酒瓶来做比喻。我们用四十一个酒瓶,这个酒瓶是新瓶盛新酒,同时盛的,大家都是一样的,同时盛的。你一个星期倒一瓶,酒都倒干净,里面擦干净,瓶盖打开,闻闻有味道,放在那里不要动。第二星期再开第二瓶,到最后一个,四十一个星期,四十一个星期以后开最后一瓶,那瓶闻了,很浓。闻闻头一瓶,四十一个星期之前的第一瓶,闻闻好像没有了。每一瓶味道浓淡不一样,我们用这个比喻代表这四十一个阶级。它...(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八三卷)  2007/12/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83》)


...,见性,传法给你,没有见性,好好再修。真正见性的人,老师说你道一句,你说一句来,他怎么说?「说似一物即不中」,没有能相比的,我要说了相似那都错了,那真见道。在哪里?随便拈一个什么,地下拈个树枝、拈一片叶子给你比比,老师点头,那就是的。性在哪里?相里面。就好比你到一个金铺里面,你问金在哪里?随便拿一个就是的,拿个耳环也是金,拿个镯子也是金,拿个项炼也是金,不都是吗?你问性在哪里?真的头头是道,左右逢源,随拈一物比画一下;没有拈一物,竖个手指也是,怎么不是?所以,宗门里面人讲的话一般人听不懂。法相就是法性,拔一根汗毛是佛性,怎么不是?没有一法不是,性相一如,性相不二,你真见到了。要什么时候真见到?心真的清净平等。见到之后,智慧生了,圆满的智慧,自性里面的智慧透露出来。这里头没有出入,不用的时候清净寂灭,用的时候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是圆满智慧,究竟之法。大师为我们解释才发心时,你看发心的功德说不尽,简单就介绍到此地。
  下面假设个问答,「问曰,何故不升四天王宫而超至帝释宫」。举例子,为什么不用四天王宫来做比喻,而用忉利天?「答曰,为四天王在妙峰山半傍住」,妙峰山就是须弥山,须弥是梵文,意思是妙高的意思,所以用妙峰,用中国话可以,妙峰山。四天王住在半山,没有住在山顶,帝释就是中国人称玉皇大帝,佛经上称忉利天主,他住在须弥山顶,四天王在半山。「非是可表」,用他来表法不适合,为什么?初发心的菩萨,就是初住菩萨,他这位次是在十法界的顶,所以用须弥山来表十法界,用山顶表超越十法界,那半当中,半当中是声闻、缘觉,那不好表,所以用须弥山顶。
  「升法顶处」,法是佛法,在佛法他是到...(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八四卷)  2007/12/3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84》)


...片光明。那一片光明叫大光明藏,在佛法叫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净土是什么都没有。
  常寂光净土里头的现象,那个现象也是自然的反应,为什么?法身菩萨,圆教初住以上,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的习气没断,所以也会现相,现相叫实报庄严土,就这个意思。习气没有了,相就没有,不现相,有习气还现相。习气尽了还现不现相?在理论讲还现相,为什么?法性遍一切处,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有感,自然有应。就像江本的水实验一样,自然有应,他怎么会不现相?不现相的时候一片光明,现相的时候一真法界。常寂光土跟一真法界的真相是这么个意思。所以住不退故,三不退,位不退,不会退到菩萨地位上去,行不退、念不退,三种不退统统得到。初发心,发心住的菩萨,真佛,不是假佛。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八五卷)  2007/12/3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8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升须弥山顶品第十三」,我们接著看李长者的《论》。昨天我们学到这段论文最后的一个问答,他问(这问答是假设的)为什么不升四天王宫,而要超升到忉利天宫?长者为我们回答,四天王宫在须弥山的半当中,妙峰山就是须弥山,不适当来表初住菩萨,初发菩提心的菩萨,所以要用须弥山顶。「升法顶处」,上升,这个地方要注意到是法,法的顶处,这两个字我们要留意到。顶处是没有再高的,这到顶。在佛法里面顶是什么?顶是究竟圆满的佛果,初住菩萨升到顶处了。这个意思我们就了解,《华严经》上所说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实际上就是究竟圆满的佛果。
  为什么还要说四十一个阶级?清凉大师讲得好,这四十一个阶级是无始无明习气厚薄不同,习气厚的就低,习气薄的就高,所以习气厚薄不一样,从这里分的。习气碍不碍事?实在讲不碍事,虽有,不碍事。即使习气很浓,刚刚把无明放下,也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你想想看,做到不起心不动念,究竟佛果也是不起心、不动念,这是平等法界,一真是平等法界;四十一个...(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八四卷)  2007/12/3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84》)


...到忉利天宫?长者为我们回答,四天王宫在须弥山的半当中,妙峰山就是须弥山,不适当来表初住菩萨,初发菩提心的菩萨,所以要用须弥山顶。「升法顶处」,上升,这个地方要注意到是法,法的顶处,这两个字我们要留意到。顶处是没有再高的,这到顶。在佛法里面顶是什么?顶是究竟圆满的佛果,初住菩萨升到顶处了。这个意思我们就了解,《华严经》上所说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实际上就是究竟圆满的佛果。
  为什么还要说四十一个阶级?清凉大师讲得好,这四十一个阶级是无始无明习气厚薄不同,习气厚的就低,习气薄的就高,所以习气厚薄不一样,从这里分的。习气碍不碍事?实在讲不碍事,虽有,不碍事。即使习气很浓,刚刚把无明放下,也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你想想看,做到不起心不动念,究竟佛果也是不起心、不动念,这是平等法界,一真是平等法界;四十一个阶级有,但是是平等的,没有高下。佛为我们讲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我们凡夫没有放下分别、执著,以为它真有,以为它真有高下,也以为它不平等,我们完全错了,这不是凡夫的境界。凡夫,也就是说六道里面的众生,包括十法界的众生,十法界里面有声闻、缘觉、菩萨、佛,都没有办法理解。为什么没有法子理解?他无明没放下,换句话说,他还是会起心动念,他对这些事情模模糊糊,不清楚;听佛说的,不是自己亲证的境界,听说,没有到达过。必须到达才算数,听说还不行,听说是解悟,不是你证悟,你得不到真实受用。所以这一句「升法顶处」,顶处两个字含义很深。
  说到这个地方,他说「至相尽」,这个相是什么?遍法界虚空界所有的现相,这个范围大了,大到什么程度我们无法想像。今天科技再发达,看不到宇宙的边际,宇宙有没有边际?没有边际,为什么?法性没有边际。相是性现的,能现的法性没有边际,所现的法相哪里会有边际?实相,大乘教里面称法界,不叫世界,法界大,世界小,世界是有限量的。你看世是讲世间,中国人所谓三十年叫一世,所以「世」字在中国文字上是三个十,三十年叫一...(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八五卷)  2007/12/3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85》)


...文章一样,不会觉得格格不入。玄奘大师的本子我们念起来就感觉得好像从外国人翻出来的,生硬,所以他这个本子流通就不广。鸠摩罗什的本子流通非常之普遍。玄奘的本子是十方佛,罗什的本子是六方佛,罗什的简单,简化。世尊当年在世讲《阿弥陀经》是讲十方,十方一切诸佛没有一个不赞叹阿弥陀佛,没有一个不赞叹极乐世界。那我们就可以明白,阿弥陀佛是十方世界的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十方诸佛的极乐世界。这里头没有对立、没有彼此、没有矛盾、没有冲突,一多不二,这才是诸佛智慧光明,我们应当要学习的。讲到五十三参,善财童子去参访,我们采取的本子可能采取《四十华严》,参访吉祥云比丘,会详细跟诸位介绍。善财证得的位次就是此地讲的初发心,初住菩萨的位次,德云比丘就是初住菩萨。所以表法的意思,他在妙峰山,表法。
  「准例可知」,我们就以这个例子做标准,就能够想像到,「以超情尘之迹,以山表之,非要登山也」。不是叫我们上须弥山,也不是叫善财童子真的上了须弥山,表法的。他确实超越六识、六尘,这个六情就是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识都用一个情做代表;六尘是外面境界,色声香味触法这是六尘。迹是迹象。迹象哪里有?六道凡夫有,四圣法界没有了。他这是超越,就达到最高峰,所以用妙峰山来表法。在山顶上,表法,超越了,不是要菩萨去登山。
  这一超越就入如来智慧,如来是什么?如来是自性。在大乘教里面,说到佛,都是从相上讲的,从色相上讲的、...(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八六卷)  2008/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86》)



净公上人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http://www.amtb.cn/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www.hwadzan.com/ http://edu.hwadzan.net/
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陈大惠老师  http://www.sxjyxxw.org/
儒釋道網路電視台 http://tv.amtb.tw/  http://www.amtb.tw/tvchannel/play-1-revised.asp
儒释道网络电视台APP下载  http://www.amtb.cn/amtbapp/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http://www.amtb.org.tw/rsd/rsd.asp
华藏弘化电台-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play/153-0-0.html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  http://www.amtb-shizihou.org/
悟道法師佛法交流專頁  http://www.shiwudao.net/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  http://www.amtbcollege.org/amtbcollege/index.asp
净宗学院  http://www.jingzong.org/
今現在說法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http://www.amtbhk.com/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
无量香光的youku播单 http://i.youku.com/i/UMTMxOTIxND ... ;order=1&page=1
无量香光的tudou播单  http://playlists.youku.com/?spm=a2h3j.8428770.3336676.3
佛学视频网  http://www.fxsp.org/index.html
学习《弟子规》汇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2F1gbRPaW8kYDn8#rd
传统文化老师讲座汇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2F1gbRPaW8kYDn8#rd
國學治要  http://www.amtb.cn/pdf/EB35-06-01.pdf
群書治要360第一冊  http://www.amtb.cn/pdf/HZ35-12-02.pdf
群書治要360第二冊  http://www.amtb.cn/pdf/HZ35-13-01.pdf
群書治要360第三冊​  http://www.amtb.cn/pdf/EB35-18-01.pdf
群書治要360第四冊  http://www.amtb.cn/pdf/HZ35-015-01.pdf
《群書治要360》中英對照版本  http://www.amtb.cn/pdf/EB50-01-01.pdf
電子書_免费高速下载|百度网盘-分享无限制  https://pan.baidu.com/share/link ... B%E5%AD%90%E6%9B%B8
從FTP站台下載 ftp://ftpa.amtb.cn/  ftp://ftp8.amtb.cn/  ftp://ftp2.amtb.cn/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2 02:50 , Processed in 0.130152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