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777|回复: 1

[大德开示] 转帖:当你愈深入、愈微细, 体验愈深刻的话, 你的法界就愈广愈自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14 19: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玄之又玄”






“法界”是从宏观面来看的,

它所包含的范围是那么地广;

“玄微”是从微细的地方看。



“放旷任其去住,

静鑑见其源流,

语默不失玄微,

动静岂离法界”



这四句话,

其实当中的“放旷”

跟“动静”是一样;

“静鑑”跟“语默”是一样;

“去住”跟“法界”是一样;

“源流”跟“玄微”是一样。

你连连看,

会发现这八个词有很微妙的关系,

它是“宏观、微观;微观、宏观”。



“玄微”讲的就是微细的、很抽象的,

也就是老子讲的“玄之又玄”;

这个地方已经超过物质界,

进入所谓运动场域里面去了。

这样的讲法有点太迁就科学词汇,

事实上“玄微”的意思

跟这一种情况差不多;

到了那个地方,

很多东西是没办法讲的。

不但古代的语言文字很难表达,

即使用现在的理论工具跟语言文字,

也都很难表达。

过两千五百年以后,

再看看有没有新的表达方式,

再来讲一遍。






圖《法界源流圖》|清·丁官鵬







2

“十玄门”




生命谈到微细的地方,

是没有办法用语言表达的。



譬如我们讲到坛城的时候,

说东、南、西、北、四维、上下,

每一方都有无量无边的佛菩萨跟供养具;

东方来的不只一个,

是无量无边的佛国土,

而每个佛国土又来无量无边的菩萨,

每一个菩萨又带来无量无边的供养具。

那他是怎么挤进来?






圖|網絡





东方一边就挤不进来了,

西方又来,十方都来;

这里面是在讲什么?

法界里面在讲什么?

这个叫作“一毛端中现宝王刹”,

无量佛国土可以入一毫端,

这就是“事事无碍”,

法界它具有这样的能耐。



法界有这样的能耐,

法身就有这样的能耐;

法身有这样的能耐,

法界就有这样的承载力。



所以我们看《华严经》,

会觉得“这哪有可能?”

从物理来讲绝不可能。

可是在法界里,

它超乎物理现象,

超越了物理定律;

这就是“十玄门”,

“十玄门”谈的就是这个。






圖《法界源流圖》|清·丁官鵬







3

体与相都可以起作用


“法界”殊胜无比,

为什么会殊胜无比?

因为“法身”殊胜无比;

法身为什么殊胜无比?

因为它无形无相;



为什么无形无相?

因为那么多的东西怎么表达?

所以法身(体)要显相,

是透过法界显相;



刚才讲的,

心体叫法身,

心相叫法界,

体与相都可以起作用。

从这个地方你再回过头来看,

它是无限大,

可是无限大里所表现的是无限小;

法界都是无限大的,

这个玄微是无限小。






圖《法界源流圖》|清·丁官鵬





4

“极大”跟“极小”


《华严经》里用“毛端”来作对比。

你把“牛毛端”切成一百份

(大概是用剪刀剪的最小一段,

再分成一百份)

那一份叫“牛毛尘”;

牛毛尘的七分之一叫“羊毛尘”;

羊毛尘的七分之一叫“兔毛尘”;

兔毛尘的七分之一叫“水尘”

(在水里可以自在出入不沾湿的);

水尘的七分之一叫“金尘”

(可以穿透过金属的);

金尘的七分之一叫“微尘”;

微尘的七分之一“极微尘”

(比你现在原子、量子、什么子都还小);

极微尘的七分之一叫“临虚尘”

(跟虚空是一样的),无限小。



然后讲“佛刹微尘数”世界,

无限大。

“佛刹微尘数”是怎么算的?

“三千大千世界”就很大了,

“三千大千世界”都磨成极微尘,

一微尘一个世界,

那有多少世界?

这样算一个单位,

叫作“佛刹极微尘数”;

而“无量无边的佛刹极微尘数”又是多大呢?

这岂只是“不可说不可说”了,

没办法说了。

它是把“极大”跟“极小”并在一起来做对比。






圖《法界源流圖》|清·丁官鵬





5

内在没有体验,外在你没有办法运用


内在的体验有多少,

外在的运用就有多广

人的生命是跟树一样的,

树的根有多深,

上面就有多高;

同样的,

内在的体验有多少,

外在的运用就有多广。



内在没有体验,

外在你没有办法运用,

只能用知识去讲,

但生命这种东西不是知识,

所以内在体验的部分很重要。



你看这种语言文字,

在对比当中把那个境界显现出来,

这里头都没讲“十玄门”或什么理论,

但是那些理论都在这里面了,

重重无尽的境界就在这里。












从语言上看没什么,

语言解释“语默不失玄微”,

就是讲与不讲都没有

离开那玄妙的、微细的;

解释“动静岂离法界”,

就是一动一静都在法界内。

透过语言这样解释出来,

其实反而整个意境、

美感都没有了,

不讲还很美。



它里面东西太多了,

但真正要的是,

你一定要有那个生命体验。

佛经是讲生命的,

生命来自于体验,

不是来自于记忆,

而这个体验需要训练。



当中参禅的金三角一定要弄好,

不然要“见其源流”,

那无有是处;

那个极微细的地方你必须要入,

你不入那个微细,

不可能见到源流。






圖|網絡





6

体验愈深刻 法界就愈广愈自在


修行不是唬唬人就过了,

要真下工夫;

工夫下的对不对,

要自己求证,

不是一直问师父,

师父只能够从你的表现来看。



有个同修,

还没修之前是一副瓠瓜脸,

修一修,现在变苦瓜脸了,

看他表现的那个相,

就跟他说:“你修错了!”

他不相信,

还说:

“我最近怎么样,有什么境界….。”

瓠瓜都变成苦瓜了,

当然境界很多,

他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都用自己想的。

可是显现出来的相,

我们看得很清楚。



这就是“玄微”知道吗?

当你愈深入、愈微细,

体验愈深刻的话,

你的法界就愈广愈自在,

修行一定要好好地把握这一个要领。





—海雲繼夢和上《心要法門》講記P.23-26

发表于 2019-5-15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赞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18 02:13 , Processed in 0.144902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