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837|回复: 1

[大德开示] 转帖:南怀瑾老师:千万别小看他!他是大彻大悟了不起的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9 08: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一则话,是他说学问德业的修养,都以十年为期,同时也说明年龄和经验的可贵。他说自己十五岁便有志于学问。到了三十岁,才确立学问的方向。四十岁才对学问的宗旨没有疑惑。五十岁才知道天人之际的生命微妙。到了六十岁,才能融会顺逆的境界,耳闻目见,都可随顺于学问的境界里了。



为什么只说耳顺呢?大抵人总以亲眼所见,才能自信自肯,若是耳闻便知是非顺逆的,除非大智融通,否则实在是不容易的事。所以谣言止于智者,确实并非易事,如果学问修养经验不到的人,大都容易受邪说谬论和外界宣传所蛊惑。孔子到了七十岁,才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矩便是学问修养德业的准绳。



他说自己以五十年努力,才使学养德业至于精纯。人非生而圣者,谁能轻易一蹴而就!这便是孔子为学的精神。也是他谦虚的讲述,更是至德的榜样。孔门弟子所以把它放入《为政》篇中,就是指出德业有如此之难言,与“为政以德”相互比照,真是用心良苦,何尝是错摆了位置呢!后世学者岂可以得少为足,轻易而言德业!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的自我报告,为什么孔子在谈到为政,要作自我报告呢?孔子是七十二岁死的。他用简单几句话,报告了自己一生的经历,艰苦奋斗的精神。他的身世很可怜,父亲去世的时候,他还有一个半残废的哥哥和一个姐姐,对家庭,他要挑起这担子来,他的责任很重。他说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作学问,经过十五年,根据他丰富的经验,以及人生的磨炼,到了三十岁而“立”。立就是不动,做人做事处世的道理不变了,确定了,这个人生非走这个路子不可。但是这时候还有怀疑,还有摇摆的现象,“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岁,才不怀疑,但这是对形而下的学问人生而言。



还要再加十年,到了五十岁,才“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哲学的宇宙来源,这是形而上的思想本体范围。到了“六十而耳顺”,这里问题又来了,孔子在六十以前耳朵有什么问题不顺,耳腔发炎吗?这句很难解释,可能在当时漏刻了文字。可能是“六十而”下面有一个句读。如果照旧,“耳顺”的道理就是说,自十五岁开始作人处世,学问修养,到了六十岁,好话坏话尽管人家去说,自己都听得进去而毫不动心,不生气,你骂我,我也听得进去,心里平静。注意!心里平静不是死气沉沉,是很活泼,很明确是非善恶,对好的人觉得可爱,对坏的人,更觉得要帮助改成好人,要这样平静,这个学问是很难的。



然后再加十年,才“从心所欲”。西方的文化就是自由,但下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不逾矩”。我们上街去看看,这家包子做得好,就拿来吃,“从心所欲”嘛!行吗?要“不逾矩”。人与人之间要有一个范围。“从心所欲”——自由而不能超过这个范围,所以“不逾矩”,同时这句话也通于形而上的道理。



《论语别裁》

------------



孔子用一段话讲自己心性的修养,你们注意哦,心性修养很难,不像佛家、道家讲打坐、飞升,没有这个事。孔子一辈子做学问,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十五岁就晓得立志了。孔子是个孤儿啊!生活环境很可怜的,年轻时很辛苦,父亲早逝,家里很穷,他什么最苦的差事都干过。圣人是从苦难中磨炼出来的,你们诸位太幸福了,每个孩子都是皇帝、都是公主,哪有这么好的?我小时候都没有经验过这么好的生活,我也是自己磨炼出来的啊!同样的道理,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十五岁立志求学,“三十而立”,到三十岁确定了学问、人生的道德修养是这个样子,真正站起来。



从十五岁到三十岁,这十五年间,孔子痛苦得不得了,所以他说自己三十而立,这个人生磨炼出来的学问,在三十岁确定了。“四十而不惑”,三十岁确定做修养的学问、磨炼自己,有没有怀疑?有怀疑,摇摆不定的。自己生活的经验,有时候明明做了好事,却得了很坏的结果,很受不了;有时候心里反动,就要发脾气了。所以古人有两句话,“看来世事金能语,说起人情剑欲鸣“,这两句话怎么讲?看来社会上只有钱会讲话,大家只要送钱就好了,拿钱给人家就一切好办,”看来世事金能语“,要做官拿钱去买。“说到人情剑欲鸣”,讲到人的心理啊,刀剑就要拿出来杀人了,世上人心太坏了,会气死人的。我引用这两句话是说明孔子三十而立,再加十年用功做人,十年读书,十年修养,“四十而不惑”,才决定要做一个好人,下能做坏人。虽然“三十而立”,但看法还会有摇摆,可见修养之难啊!



四十而不惑,再加十年做人做事,“五十而知天命”,这才晓得宇宙观、晓得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人怎么会生出来?人为什么生来是男是女?为什么在同样的环境,每人的经历统统不同?为什么有的人一辈子很享受,有的人永远很痛苦?这里头有个道理,“五十而知天命”,换句话说,孔子讲自己到五十岁才晓得宇宙万有有个本能的因果规律的作用,都是十年十年的磨炼。



再加十年的修养磨炼,“六十而耳顺”。我们小的时候读书,老师讲的也听不懂,同学们讲笑话,什么叫耳顺?有同学告诉我,孔子以前大概耳朵听不见,到六十岁挖耳朵挖通了,这是小时候同学们讲的笑话。其实耳顺就是看一切好的、坏的,听人讲话对的、不对的,听来都很平常,都没有什么,就像做饭一样,修养的火候到家了,好人当然要救,坏人更要救,这是耳顺,“六十而耳顺”。



再加十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得道了。你们现在教孩子们读古书,看看孔子几十年的修养,到七十以后,他真正的大彻大悟了,是这么一个过程。



《二十一纪初的前言后语》
发表于 2019-5-20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南师
随喜赞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2 07:50 , Processed in 0.132830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