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15|回复: 0

净公上人辑录老人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30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良弟悌 夫义妇听 长惠幼顺 君仁臣忠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辑录老人言

《老人言》目录
序一
拜读《老人言》一〇
中华传统伦理与当代道德建设三二
老人言四九
编后寄语二九三

||老人言 圣人训
○任登第(中共中央党校教授,《中央党校通讯》副总编,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乡镇企业委员会副主任)
《老人言》是净公上人老教授亲笔书写的古圣先贤和当代大善知识的名言录,是老人家在耄耋之年献给人类特别是各国政要的一份无量深厚的礼物。《老人言》既是墨宝,又是中华文化精粹,实乃(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为了解其真实义,我们将其原文以及有关注释结集出版,供大家学习。希望大家,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怀着无限感恩和诚敬之心认真学习,切实力行,同心同德,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早日实现中国人日夜向往的大同世界奉献终身。《老人言》主要选自集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之大成的《诸子治要》(即《国学治要》)和《群书治要》。这两部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自唐宋以来历代明君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宝库。净公上人老教授发现这两部旷世奇书以后,各印一万套,作为礼物赠送。他满怀深情地对记者说:(我要送从政的志士仁人,这是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希望他们多学老祖宗,把政治愈办愈好,人民就有福)。他还豪迈地说:(还要赠送世界主要的大学、图书馆,希望我们国家的文化,能给全世界带来安定和平。)(香港《大公报》热点人物专访:净公上人:法无本相,弘之在人)老人家无量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无限忠诚于祖国的赤子之心溢于言表。尤其令人敬佩的是,为了便于大家学习,老人家在读经讲经之余,不辞辛劳,潜入经典,选录精粹,挥毫疾书,一气呵成《老人言》,真正是大慈大悲到了极致。《老人言》辑录了圣贤名句一一九页,句句至理名言,条条发人深省,是修身治国平天下的至德要道,能救中国,亦能救世界,谁学谁受益,早学早受益。《老人言》的第一条是全书的纲要。这一条说:(劫由业成。业由心生。欲回劫运。须正人心。世风未转。劫运难回。苦因不拔。苦果难出。)这一条一针见血地揭示了人类面临劫难的不可避免性及其成因和克服之法。当前,人类面临着生态危机、社会危机和心灵危机,天灾人祸连绵不断,而且愈来愈严重,更大的灾难还在后头。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只能面对,不能回避。那么,这些危机和灾难是怎样形成和产生的呢?《老人言》劈头第一条告诉我们,这些劫难都是由世人的共业,就是大家的恶言恶行造成的。(相由心生,境随心转。)这些共业又来源于人们的不善之心,就是自私自利。要减少或者化解这场劫难,政治不能解决,经济也不能解决,科技也不能解决,军事更不能解决,但教育可以解决。必须对世人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克服人们的自私自利性,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以端正人心,转变世风,拔掉苦因,恢复人们的本性本善。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中国传统教育首先强调扎根教育,就是用儒家的《弟子规》、道家的《太上感应篇》和释家的《十善业道经》对大众进行德行教育。《老人言》更把因果教育放在首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一条指出:(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五恶五痛。譬如大火。焚烧人身。敢有犯此。当历恶趣。)因果规律是宇宙发展的根本规律,与天地俱生而来,人在世间不能不明因果。古圣先贤早就告诫我们:人人信因果,天下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乱之道也。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童叟皆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比比皆是。不管什么人做什么事,都要受因果规律的制约,躲不过,逃不了。恶人做恶事,尽管能侥幸逃过法律的惩处,绝对逃不过因果规律的惩罚,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中国古圣先贤一向重视伦理道德与因果教育,并且特别注重因果教育。伦理道德教育使人存好心做好人,耻于作恶,羞于作恶;因果教育则使人一心行善,不敢作恶。《老人言》紧接全文总纲,把因果教育作为全书的指导思想,一是对人们的爱心警示,二是启迪人们广修善因,广做善事,其用心之良苦,用意之深邃,真正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从第三条开始,《老人言》分别论述修身治国平天下救国救民救地球的道理。为了从根本上减少和化解劫难,《老人言》提出了在全球开展(明明德)教育以及先从本国抓起的主张。儒家经典《大学》指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这既是治国之道,也是平天下之道。平者,平等也,公平也,和平也。所谓平天下就是建立一个平等、公平、和平的世界,也就是和谐世界。所谓明德是指人的本性本善之心,明明德就是恢复人的本性本善之心。就天下而言,明明德者,就是使明德明于天下,恢复天下人的本性本善,以达到天下之平治,即平天下也。而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先在本国(明明德),就是说,首先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好。这一条指出:(太公曰。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与此同时,这一条相继提出德之所在、义之所在、道之所在,天下归之的原理。这就是说,以仁义道德立国,为全世界树立一个(明明德)的光辉榜样,使(天下归之),天下就太平了。这是就国际关系而言的。实际上,(仁之所在,天下归之)等等,含有更加深刻的意义。我们知道,人与宇宙万物是一体的,人人以仁义道德立身,国国以仁义道德立国,就一定会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谐,整个地球就变成人间的极乐世界,什么灾难也就没有了。在全国和全球开展(明明德)教育,任务艰巨,谁能担当此重任?《老人言》直言不讳地说:(天子),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把手),古代叫帝王,现代叫执政党。《老人言》指出:(太公曰。君不肖则国危民乱。君贤圣则国家安而天下治。)(祸福在君。不在天时。)这是颠覆不破的客观真理。人类社会以群居见称,从族群到国家,每个社会都由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即天子和庶人组成。每个社会的盛衰荣辱皆赖于最高领导者。而天子的德行状况,又是决定因素。正如《老人言》所说:(太公曰。义胜欲则昌。欲胜义则亡。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故义胜怠者王。怠胜敬者亡。)
为了引起各国政要重视自己对社会和国家命运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老人言》列举大量古圣先贤的明训,反复论证,谆谆教诲各国政要行仁政,弃暴政,特别指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张。则君令行。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净公上人老教授在《老人言》中,不仅选录了古圣先贤治国平天下的理论和方法,还选录了孔老夫子关于(大同)与(小康)的论述,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榜样。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大同社会)是尧、舜、禹圣王领导的社会,是公天下的社会。(小康社会)是商汤、文、武、成王、周公领导和辅佐的社会,是家天下的社会。这两个社会,一公一私,都是以仁义道德为治国方略,社会一直是风调雨顺,政通人和。周秦汉唐以至清朝末年,中国一直是家天下社会,改朝换代不断发生。新朝骤起,奉行(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古训,十分重视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满朝文武以及庶民百姓,历朝历代出现不少名将名臣明君,甚至出现大大小小的盛世。后来,之所以衰亡,完全是由于末代皇帝数典忘祖,离经叛道,丢弃中国传统文化,导致家破国亡。这就清楚地说明,中国传统文化是治国平天下的法宝,用之者昌,弃之者亡;用之者国治天下平,弃之者国亡天下乱,灾厉四起,人民遭殃。历史证明,要建立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只有依靠中国传统文化,舍此而无他法。
《大学》指出:(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里的关键是修身,特别是主要领导者的修身更带有关键性。《老人言》第二十七条指出:(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无他。唯仁之守。唯义之行。诚心守仁则能化。诚心行义则能变。变化代兴。谓之天德。)第二十八条指出:(夫诚者。君子之守。而政事之本也。)
《大学》提出了修身的次第,就是正心、诚意、致知、格物,指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这里的核心是格物。对于格物历来有不同的理解。《老人言》第一次对于格物下了一个准确明快的定义,指出,格物就是革除物欲,就是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一下给人们指明了修身的要害,就是只有革除自私自利等等这四大祸害,才能做到知至、意诚、心正,从而达到修身的目的。
值得特别赞叹的是,老教授不仅选录大量古圣先贤关于修身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启迪各国政要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以达到天下太平,而且还选录了培养接班人和胎教的古训,其泛爱众之心,感人肺腑。净公上人老教授在讲经说法中,盛赞释迦牟尼佛和孔老夫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治学之道,他自己也是如此身体力行。《老人言》就是鲜活的例子。老教授经常说,现在决定各国命运的有两种人,一种是国家领导人,另一种是媒体人。《老人言》,圣人训。老教授挥毫疾书《老人言》,正是借古人之言抒发宏愿,寄希望于各国领导人,不辱使命,像中国圣哲教导的那样,读书志在圣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果能如此,则国家之幸,人民之幸,人类之幸,地球之幸,也是自己和家人之幸,何乐而不为?何乐而不早为?(二〇一一年七月一日)
拜读《老人言》
○郭齐家(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认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这同党的十四大到十六大精神既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十七大鲜明地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强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弘扬中华文化)的战略意义。胡总书记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指出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五千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现时代中国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既有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科学发展的理念,是在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顺应时代潮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也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演讲,指出中华民族的祖先曾追求这样一种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今天,人类正处在社会急剧大变动的时代,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是各国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
我记得胡总书记曾给全国妇联题辞:(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培养健康情趣,营造平等家风。)温总理也曾题辞:(教育是民生之基,健康是民生之本,分配是民生之源,保障是民生之安。)胡温等中央领导在发生全国重大灾难之时,总是在第一时间赶到灾区,亲临前线指挥救灾,慰问灾民,鼓励斗志。最近春节期间,又远离北京,去农村、山区及中小城镇给普通民众拜年,与民同乐,形成一股浓烈的民族亲情,凝聚着一股祥和之气,令人感动。所有这些,都使全国人民以及海内外侨胞倍受鼓舞。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需要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与全国广大民众和谐一致的行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和崇高道德。历史和现实证明,任何民族文化的断裂,必然导致这个民族的衰退,而民族的振兴,始于文化的复兴。我们的伟大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我们要继承和弘扬祖先的光荣传统,在优秀文化的传承基础上,不断创造出新的、先进的中华文化,才能实现我们梦寐以求的强国之梦。
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戊子五月(二〇〇八年六月)国际儒学联合会叶选平会长在广州主持召开了(第二次儒学普及工作座谈会),在这次大会上,我聆听了饱经风霜、饱读经书、德高望重、年逾八旬的大善知识净公上人教授的报告《中华传统的家与家道》,他老人家说:(国家主席胡锦涛先生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所以我要讲『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根本就是如何『齐家』,『齐家』就是要有家道、家风、家学和家业。我们只有从自己做起,努力恢复中华传统文化,将家的理念重新定义,用道义重建我们的家园,让新『家』成为我们一生的依靠和为之奋斗的目标,以这样的原点扩大到社会,乃至于世界,这样恢复中国『家』的精神和动能,世界和平才真正有可能达到)。
最近我又有幸读到这位慈眉善目的老人用毛笔手抄的《老人言》。拳拳之心,力透纸背。所谓《老人言》即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中精选的语录,这是一本重要的中华民族文化和历史的教科书!一个民族的历史,和体现民族精神的优秀传统文化,与优良传统道德,应视为治国者的教材,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天下兴亡、民族存灭!
《老人言》内容广泛而丰富,首先我读到的是先秦重要文献《六韬》的精华。《六韬》在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哲学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曾盛行于两汉、隋唐和北宋。太公望,西周初人,姜姓、吕氏、名尚,相传钓于渭滨,周文王出猎相遇,与语大悦,同载而归,说:(吾太公望子久矣!)因号为太公望,立为师。武王即位,尊为师尚父。辅佐武王灭殷,周朝既建,封于齐,为齐国始祖。《六韬》为后世之作,一段时间人们误认为是(伪书),遭到冷遇。一九七二年在山东临沂出土的《六韬》竹简和一九七三年在河北定县出土的《太公》竹简,推倒了《六韬》为伪书的旧案。根据出土竹简提供的事实,证明这本书虽不是太公吕望自着,但又非伪托,而是后人(通其学者述旧闻而着于竹帛),一方面(述旧闻),整理了有关太公的传闻;同时又渗透了(缀辑)者的思想观点,反映了(缀辑)者所处的时代特点。最后成书大约在战国初期到战国中期之间。司马迁在《史记》中载黄石公把《太公兵法》作为秘本传授给张良,《六韬》即为《太公兵法》,是一书异称(见张雪庵《古书同名异称举要》),说明《六韬》虽成书于战国中期以前,但当时流传不广,至秦末仍是人所罕见。自从张良得《太公兵法》之后,成为(王者师),《六韬》也随之名声大震。(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史记·留侯世家》)进而影响并促进了汉初的(文景之治),从而盛行于两汉。《六韬》在两汉时期与《孙子》、《左传》、《国语》等书齐名,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必读之书。及至唐代,魏征在唐太宗的授意下,为唐太宗及皇家子孙编纂必读书《群书治要》,又汇集了《六韬》的主要精华,使之盛行于唐代,促进了(贞观之治)及(开元之治)。
唐代的颜师古说:《六韬》(盖言取天下及军旅之事)。所谓(取天下)则指社会政治思想,(军旅之事)指的是军事思想。《六韬》一书大致包括这两方面的内容。所谓(取天下)即实现政治上、思想上的统一,这是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生活的中心课题。各诸侯国为了(取天下),无不求助和吸收天下名士为之出谋画策,而当时已经成长、发展起来的(士)阶层,适应这种需要,纷纷著书立说,(言治乱之世,以干世主)。(《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学派,而各个学派又都以(取天下)为己任。《六韬》的作者是精通西周初年太公吕望的基本思想,又结合西周以来的历史演变及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种种言论,集众家之长,建立了具有自己特点的完整的社会政治思想体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0 03:25 , Processed in 0.133306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