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93|回复: 0

[大德开示] 转帖:镜子不能照自己,我们的心可以照到自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19 18: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

放旷任其去住,静鉴见其源流

语默不失玄微,动静岂离法界

言止则双忘智寂,论观则双照寂知

语证不可示人,说理非证不了

... ...



  「静鉴见其源流」

静是安静、宁静,是宁静的感觉,在静态当中你可以见到它的源流、它的根源。放旷有动态的感觉,在动态当中,你任其自然,在静态当中,你可以见到它的根本。因为源流就是本来的面目,它根本的所在,你可以看得到,而我们一般都做不到这一点,因为一静下来就是非竞起。



  常讲「闲谈莫论人过」,各位有道论道,无道观照,不要有道乱道,无道论是非,这就不对了。因为在这种状况之下,你没有办法观照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没事时能够观照,才能真正的产生静鉴,鉴是镜子,也就是镜子没有纷纷扰扰的现象,在这种状况之下,它就能把境界照得很清楚。



  什么境界呢?一个是尘境(外面的境界),一个是本来面目,本来面目会浮现出来。镜子不能照它自己,但是我们的心能够浮现出我们的本来面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用语言文字很难形容那个本来面目的原因。现在用镜子来譬喻,镜子可以照尘境,就像我们的心宁静有了定功以后,用来照尘境很清楚。镜子不能照自己,我们的心可以照到自己,但是意识照不到自己。



  我们讲第六意识神通广大,它能攀缘一切法,但有两个不能攀缘,一是「当下」它攀缘不上去,意识只能靠着过去投射未来而已。方才讲要能融入一切法中,如煮饭,扫地、诵经、念佛……,只要能融入,极乐世界就现前了,若不能融入,则永远在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是对立的,极乐世界是圆融的。由此看来,一颗心能够自己转变,一面镜子它自己不能转变,它只能照外境而不能照自性,意识只能缘过去来投射未来,对于当下的部分它没有办法融入。



  其次意识无法攀缘真如,真如就是本来面目,假如意识能攀缘真如,那么意识岂不是能成就了?我们用意识顶多是把意识当媒介,透过意识转过来成为妙观察智,而没有办法从意识直接成就真如,各位若是能体会到这一点,你就知道静鉴的鉴能够发挥什么作用?确确实实它能够发挥出那一种观照自己,也就是它能够内观,能把自己的性德、本来面目显现出来。



  性德、本来面目都是佛教术语,以现代的话来讲,内观叫反省,你有没有反省的能力?反省不是指反省今天做错了什么事,话该怎么讲生意就能成功,而是要你反省人生当中这个生命、生活存在的价值、意义及目的。一个人在这世间忙忙碌碌的混过去,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好多人参加修行的行列,你问他修什么?他也是讲不出来,这样子的话不能够叫做修行。固然他也现个修行相,值得赞叹,没错!但是他不能掌握到修行的要领,不知道自己是在修什么?连这一点都不能知道的话,也就没有意义了。



  「静」的意思就是自己能够内观,然后去探讨我们生命存在的本质、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能够这样探讨是对自己的一种反观,那就是让你激发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一个根源。常讲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而无上正等正觉的心是什么心,你要能够讲出来啊!



所以说内观的目的,就是要你内观到让我们的生命能够怎样达到止于至善,让我们的生命品质怎么样去达到最高的标准││真、善、美再加上智慧、圣洁、圆满,那才能叫做止于至善。



  若是展现出来的生命品质仅只是美丽的外壳而已,这对我们的伤害实在太大了。外壳美不美这是另外一回事,但是你内在实际所存在的生命品质要能够把它展现出来,你要怎么样去探讨它?如何展现、提升我们的生命品质?如何充实我们的生命内涵?各位有没有这样反省过?而不是其他文章所写的那些大家摸不着边的术语,都是没有用的。

——文节选自海云继梦法师《解心-心要法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5-16 11:48 , Processed in 1.195227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