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98|回复: 0

净公上人关于轮回的讲记敬摘点滴201948153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8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轮回的讲记敬摘点滴


...21-90-15

问:小乘的四念处、大乘的禅及密教的大手印,与观心法门,请问有何不同?可否截长补短,相辅相成?

答:各个宗派用的名词术语、方法不相同,但是其目标、精神、义趣是相同的。四念处属于禅。何谓禅?六祖在《坛经》里说:‘外不著相是禅,内不动心是定。’《金刚经》云:‘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是‘禅’,如如不动就是‘定’。不被外境诱惑,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无论是顺境逆境决不受动摇、干扰,这是‘禅’;永远保持清净心,不生妄想、分别、执著,这是‘定’。

这些法门可以相辅相成,但是修行一定要‘一门深入’。其实一门就具足一切门,决不能三门一起修。所以,修学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适合自己现前的工作、程度,这样容易成就。21-90-15

问:看很多佛书,请问对自己修行是否有障碍?

答:这个完全看自己。如果你看的东西很多,接触的面很广,心地依然清净,没有分别、执著,就没有障碍;如果心地不清净,还是要舍离。21-90-23

问:佛家说‘相随心转’,法师说我们可以依自己的相貌来对照修行功夫。请问是否相貌较差的修行人,修行功夫也比较差?

答:不一定,因为人的相貌与前生所修的福报有关。四十岁之前,相貌好坏是前生注定的,这是过去生中的福报;四十岁以后,相貌好坏自己要负责任。这句话是何道理?从出生后,这四十年,心行的善恶决定影响你的相貌。所以,年轻时相貌很好,晚年之后相貌未必就好。相貌会变,变好还是变坏,与自己的心行(起心动念、生活行为)有决定的因果关系。

佛说菩萨修行作佛,特别用一百劫的时间专门修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善因得的善果。佛为何用这么长的时间来修相好?这是一种示现,表演给我们看的。众生都希望自己相貌好、身体好,佛就做这些示现,什么样的相貌是由什么样的业因修成的;你能修这个因,就一定得好果报。21-90-40

问:相貌较差的修行人,请问应如何克服自卑的心理?

答:要想把自卑的烦恼消除,只有一心念佛,不要想相貌的好坏。我们念佛修因证果,果报是究竟圆满。现在相貌丑陋一点没有关系,到极乐世界就是最殊胜的相好。十八罗汉、五百罗汉的造像,相貌各个不相同,有很多稀奇古怪的相貌,但是他有慈悲智慧,所以并不难看。明白这个道理,不要在相貌上生分别、执著,只要一心念佛,不知不觉我们的身体、相貌都会转变。

《无量寿经》讲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相貌就相同。为什么要相貌相同?因为他方世界相貌好的人傲慢,相貌不好的人自卑。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在极乐世界把这桩事情消除了。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每个人的相好都与阿弥陀佛相同,决定没有差别。大家相貌都一样,是否会混淆?到极乐世界每个人都有智慧,具足六种神通,所以绝对不会混淆。21-90-40

三、死生篇

问:生前有志捐献器官,请问临终前后,动手术切除器官,会不会影响往生?


答:如果临终切除器官时,你没有一点嗔恨心,你可以这么做。如果到那时你又痛苦、又后悔,极乐世界你就去不了,立刻堕落。所以,要有定功才行,没有定功,这是很冒险的一桩事情。你捐献器官,不过是帮助一个人多延长几年生命而已;你要是成佛之后,你在虚空法界不晓得能度多少众生。这个帐要会算! 21-90-08

问:我念佛求往生,但家里有供仙,这是多生多劫的缘分。请问如何才能避免临命终时障碍往生?

答:这个事情我在香港见过。一位非常虔诚的佛教徒,家里面供狐仙,大概是没有学佛之前就供养的。狐仙保佑他,对他有恩德,他学佛之后,还不能放下。那么可不可以继续供?情理上是可以的。你每天诵经念佛给狐仙听,劝狐仙一同念佛求生净土,这是好事情,你也度了他。狐仙虽然是仙人,但是没有离开六道轮回,他的福报享尽,寿命尽了,还是会堕落,不能解决问题。我们供养的这些天仙、鬼神,可以请他做护法神,将他供养在佛像两旁,每天让他跟我们一起做早晚课,不必把他请走。所以,你做早晚课一定要很认真,否则他会生气,会惩罚你;很认真的做,自利利他,自他两利。

有不少同修家里供祖先牌位,这是诸佛菩萨所赞叹的。祖先牌位也供在佛像两旁,我们拜佛也拜祖先,敬佛也敬祖先。敬佛是尊师,敬祖先是孝道,这都是很如法的,值得提倡。我们在新加坡的讲堂里面,供奉两个总牌位,一个是中华民族百姓祖先,一个是新加坡共和国的祖先。佛教导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念念不忘,这是遵守佛陀的教诲。21-90-08

问:请问何谓‘还寿生债’?有的师父专靠此做佛事,说欠阴债须诵《金刚经》,还说能转定业。我曾多次劝勉这位师父,但是她很难接受,我应该怎么办?

答:你所说的寿生债,大概是欠鬼的债,欠过去人的债。还债是好事情,债总是要还的,可是不要再欠债,要懂这个道理。

学佛的同修都能体会到,纵然我们这一生不欠众生的债务,但是过去生生世世接触佛法的机会少,没有接触佛法的机会多,岂有不造业之理?无量劫来,与一切众生结冤仇、债务纠纷不知有多少。所以,菩提道上困难重重,障道的因缘比比皆是,这个因就是过去生中所造的不善业。

佛教我们将自己修行、诵经、礼佛所有的功德回向给他们,我做的善事统统给你们,这就是还债。但是回向偈要从内心真正发出忏悔回向才有用;有口无心,只是念念没有用。我们今天起心动念、一切作为确实是利益一切众生,有利于佛法,没有做错事情,这一天的功德才有回向的内容。‘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将无量劫的恩人、冤亲债主都包括在其中。有恩的,我回向给你,报恩;有怨的,我回向给你,解除怨结。所以,一定要出自内心,以‘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心来修回向。

至于转定业是不可能的,佛经记载,连释迦牟尼佛都不能转定业。再者,我们奉劝别人,别人不接受,我们的本分尽到了,接不接受是她的事。譬如劝导家亲眷属或好朋友,劝导一次、两次不听,就不能再劝,不然就变成仇人。应当怎么做?自己认真努力修学,做出样子给他看。过个两、三年再见面,他看到你比他好,大概你修学得不错。他的念头就转了。

我在台湾、在中国大陆有不少同学朋友都是十几岁认识的,以前他们不信佛,看到我学佛都说:‘你怎么搞迷信?’现在他们见到我说:‘你对了。’所以,我现在给他们佛经,他们都会念,这就是我们做出样子给他看。

因此,度家亲眷属不在一时,一时劝不听,过几年再来劝,他就会回头。年岁大了,阅历深,遇到困难也多,容易回头。年轻,血气方刚,自信心强,不容易接受,我们要有耐心去等待。21-90-08

问:请问人死了一定要还《寿生经》吗?有无此事?

答:没有这回事情,这是民间的传说,佛经亦无此说法。佛很慈悲,知道末法时期魔来扰乱,众生无所适从,所以教导我们‘四依法’。第一,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经典没有这么说,我们就不要相信。可是经典很多,我们依哪一部经呢?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我们有问题可以直接找他,他是大夫,我们是病人,他开药方给我们,我们依照药方服药,药到病除。现在佛不在了,这么多的经典都是他老人家当时为大众所开的处方,因此自己要晓得是什么病,在这么多处方中,应如何来取舍;决不能全收,全收必死无疑。

佛指示我们取舍的一个方针,‘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今天生在末法,就取净土法门,这是遵从释迦牟尼佛的指导原则。

净土经典有五经一论,也无须全取,依一种就行了。这六部当中,哪一部适合自己,自己读起来欢喜、能够理解,依教奉行。一门深入,就能成就。不可以搞太多,所谓‘贪多嚼不...(净公上人学佛问答(一))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0 03:17 , Processed in 0.160649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